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62|回复: 4

老知青忆:知青只是“临时工”绝没农民吃苦多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05

帖子

440

积分

连趣工人

Rank: 2

注册时间
2013年2月3日
在线时间
4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3年3月17日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知青忆:知青只是“临时工”绝没农民吃苦多2013年03月17日 14:54
来源:杂文月刊 作者:孙振军
核心提示:因为在那个年代,蒙伤受害、受苦受累的,是全体国人。如果说到乡村,更应该包括农民。不能因为农民没有话语权,农民吃苦惯了成自然了,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只对自己的知青苦难经历喋喋不休。如果我们凭良心地说,知青比“纯农民”吃的苦还要多吗?我想所有知情而讲理的人都会说:没有。
本文摘自《杂文月刊(原创版)》2012年09期  作者:孙振军  原题为:知青比“纯农民”更受苦吗?
电视上这几天,在播一部叫《知青》的连续剧,黄金时段,黄金频道,黄金大台。这部电视剧我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集,仍不外乎知识青年在动乱的年代里、错误的政策下,上山下乡、吃苦耐劳,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斗私批修、出力流汗,派系争斗、受压委屈,还加了点独特胡椒面:在中苏边境站过几天岗、放过几天哨、开过几次枪。当然,还有爱情误会呀出身成分呀什么的。不信你再走着往下看,讲完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峥嵘岁月、艰难历程之后,最后仍是一个光明而豪迈的结尾:痴心不改,青春无悔!
这部电视剧的编剧,仍然叫梁晓声。为什么我说他仍然叫梁晓声呢?因为他已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写过《今夜有暴风雪》、《雪城》之类的一系列知青题材作品,并藉此而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博得莫名盛誉。年轻的读者可能不清楚,但也许听过一首充满废话的歌曲:“天上有个太阳,地上有个月亮,天晴了下雪了,天晴别忘带草帽,下雪别忘穿棉袄。”
我过去一直认为山东籍的央视前主播倪萍是个很煽情的人,现在看来还得再加上一个梁晓声。巧的是,梁晓声也是山东人。我不想在此评价包括《知青》在内的梁晓声的一系列关于知青的作品了,只想探讨、反思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知青比“纯农民”还要受苦吗?恕我愚钝,我思来思往、想来想去几昼夜,得出的结论是:知青只不过是当了几年“临时农民”罢了,远远地、绝对地没有“纯农民”在那个年代吃的苦多、受的罪大。
众所周知,所谓的“知识青年”,也就是城里的高中生、初中生们,上山下乡、接受过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一茬人。众所周知,成规模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从1966年开始的。而1966年前的几年呢?中国广袤的乡间农村刚刚经历了一场令数千万人毙命的大饥荒。从1966年知青下乡始到1980年正式停止知青下乡止,中国的农村虽然生活非常苦、条件非常差,但起码并没有再发生大规模饿死人现象。
知青们感到悔恨、懊恼或者憎恨的,说穿了主要有两点:一是觉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无必要而不是像上面说的那样“很有必要”;二是觉得农村尽管是个广阔天地,但是却“大无作为”,也不是像上面说的那样“大有作为”。他们的恼怒、厌恶与憎恨,其实都来自于内心的上当感与受骗感。但是他们忘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纯农村人祖祖辈辈都生长在农村,如果知青的生活苦不堪言,农民的生活又该如何形容呢?同时,也不要认为那个年代只有城市有“知识青年”,农村也照样有大量的“知识青年”;他们的日子艰苦不艰苦、精神苦闷不苦闷,谁又想过、谁又问过、谁又反思过呢?
在我看来,如果都放在1960、1970年代那个背景下的农村来看,知青们不仅不需要同情,而且还很有几分令人羡慕。首先,他们在政治上是优越的。因为,知青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很光荣的身份啊!他们出发离城时,是锣鼓喧天、披红戴花欢送的;他们入乡进村时,是彩旗招展、鞭炮齐鸣欢迎的。而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以后返乡呢,完全是灰溜溜地贴着墙根走,狼狈、尴尬得像只老鼠。
还有,知青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评奖评先,招工参军,提干入党,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单独“核算”的,只要稍微干出点成绩,就能成为公社或县、地区劳模,有的人甚至还能成为全国闻名的劳模,并从此走上领导岗位。比如邢燕子、董加耕、侯隽等。我们都是有一把年纪的人了,可谁听过、谁见过哪一级组织给农村回乡知青专门召开过表彰会评先会,或是在哪一个层面上给他们开过哪一类优惠性口子?根本没有。可是,难道哪个年代农村没有回乡知识青年吗?
其次,他们在经济上是优渥的。据我所知,虽然全国对知青没有统一的政策,但善良纯朴的基层干部、乡间百姓,对这些细皮嫩肉的城市娃娃们是疼爱有加、高看一眼的。比如,当年我家乡河南省洛阳地区宜阳县薛家屯村,下乡知青还未到,公社干部就三番五次地来召开社员大会,要求我们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爱护他们,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干部们更是像迎亲人、过节日一样,亲自带领棒劳力为知青们建新屋、粉新房,简直就像迎接远方失散多年的亲儿子回家一样。

28

主题

105

帖子

440

积分

连趣工人

Rank: 2

注册时间
2013年2月3日
在线时间
46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3年3月17日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电视剧《知青》中的那一群人吧,他们在北大荒种地是有工资的;工资是多少钱呢?普通战士的工资比排长只少五元!要知道,那个年代兵团排长是参照部队23级干部管理的。也就是说,兵团战士一下乡就能享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其他地方对知青是如何优待、关照的,我不甚清楚,但起码有一点:不会虐待他们。

第三,知青们生活上是优越的。还拿我们村的知青举例吧。村里不仅建了知青点,而且还给他们配足了相对充足的细粮白面。当时正值壮年的我的老母亲,由于根正苗红有幸被选拔去给知青点做饭。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尚未通电的时代,在村中坎坷的土路上,从村西到村东,夜里我拉着母亲的手臂去知青点的食堂给他们发面,凌晨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给知青们蒸白面馍。不是我多么孝顺懂事,而是我和母亲同来同往表面上是给她搭个伴壮个胆,内心里却有自私的想法:想借机偷吃一点知青们的剩米饭剩馒头。因为在我们家,除了过年过节时能吃上几顿白面馍外,平时是根本见不到这些东西的。

还有,知青在爱情上是优先的。知青与知青之间可以自由恋爱、结婚自不待言,因为那叫立志“扎根农村”;知青与乡间凤毛麟角、寥若晨星般的美貌村姑恋爱、结婚,那叫发誓“热爱农村”,都是要被树先进典型、受到表彰奖励的。而农村青年与下乡女知青恋爱、结婚,除了要承担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世俗道德风险外,甚至还得承担实实在在的法律风险:轻者批斗判刑,重者枪毙丢命。罪名很简单:流氓成性、玩弄知青,破坏上山下乡政策,等同于“反革命分子”。而下乡男知青与美貌村姑的结局如何呢?许多是时机一到,拍屁股走人。电视剧《孽债》,名歌曲《小芳》中,已委婉地说得很清楚了。

在那个年代,老农民吃的苦、青壮农民吃的苦,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能说得太清,总之,肯定要比知青们吃的苦多得多。我能记忆的、能说得清的,是我这个小农民吃的苦。在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为家庭的生计分忧了:冬天拾柴禾搂树叶,回来供祖母烧火做饭用;春天割草喂自家的猪、羊或生产队的牲口来挣工分;夏天参加“三抢”、下田插秧。总之,所有的农活都得干。

因为,我和我们这些纯农民的后代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小子不吃十年闲饭。什么意思呢?就是十岁之前就得干活了,十岁以后,就应该自食其力了。我还记得,冬天脚手被冻裂的口子,被大人们形容像小孩的嘴一样又红又长;当然,我们也有土办法,就是夜里从茅舍草棚里面掏麻雀,在火上烧,把它烧得油乎乎的头拧下来涂在冻伤口上。效果还真不错。我还记得,由于年纪小,割麦时握不紧镰刀,右腿上被割出一道道露出白生生的腿骨的伤口。我还记得,插秧时有一种叫“蚂蟥”的水虫,一条条把半个身子都扎进我的腿里吸血,大人们拿破鞋底把他们再一条条打出来。我还记得,到洛阳地区宜阳县化肥厂拉氨水,披星走,戴月归,有时一连干几十天。是我们家特别穷吗?根本不是。我们家反而是当时全村人都羡慕的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在家种田的“一头沉”家庭,比我吃苦更多、受罪更大的农村人多的是。

而所谓的知识青年们呢,不可否认,他们中间确实有许多非常讲政治求进步、有人品有道德、肯出力肯流汗的好青年,但也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滋事打架的混世魔王:农忙时他们装病,过节时他们返城。仗着胸有点墨,动不动就和基层干部吵架,甚至与农民打起来。

可以说,某些知青是被当地农民白养了几年的。因为当时有个政策,对任何人都不能苛扣基本口粮,知青更得有基本的粮食吃。这么多年过去了,知青中的好孩子,知青对农村办的所有好事、哪怕是丁点的好事,农民们都还记得,并念念不忘;知青中的坏孩子、知青们的恶作剧,农民们却早已忘了。但是,同样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有的人还在不厌其烦地来展示当知青时的苦难呢?因为他们天然地把自己当成了珍珠,因此才毕生都有被埋没了几年的痛苦。上山下乡的政策肯定是极“左”的、错误的,但是,如果有知青经历的人特别是掌握着话语权也有知青经历的人,总把自己打扮成特殊的与唯一的受害者身份,总有一种受到极大伤害的抱怨,则是一种习惯性也是不健康的心态。因为这犯了看问题不深刻、不公允、不全面的低级错误。

因为在那个年代,蒙伤受害、受苦受累的,是全体国人。如果说到乡村,更应该包括农民。不能因为农民没有话语权,农民吃苦惯了成自然了,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只对自己的知青苦难经历喋喋不休。如果我们凭良心地说,知青比“纯农民”吃的苦还要多吗?我想所有知情而讲理的人都会说: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11年2月19日
在线时间
1931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3年3月17日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

帖子

278

积分

连趣工人

Rank: 2

注册时间
2013年2月2日
在线时间
9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3年3月17日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8

主题

1590

帖子

10万

积分

连趣总统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12年4月15日
在线时间
643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3年4月23日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6月26日 10:43 , Processed in 0.0906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