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b.qq.com/a/20150106/022471.htm
小人书“旧瓶装新酒” 蔡小容用文字写连环画说起小人书,许多人会颇感亲切,那一本本绘画精美、趣味盎然的小人书是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但曾几何时,它们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近日,以连环画为主题的散文集《浮生旧梦说连环》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一经上市,便获新浪2014年11月好书榜青睐,位列第二。该书作者是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蔡小容,该书是她所写“说连环”系列的集合。小人书为何值得以文学形式呈现?昨日(1月5日),记者采访蔡小容,她说:“无论从情感、认识,或是艺术性来说,连环画很有可写性,非常值得用文字去描写。” 老小人书能让人“入心” 蔡小容1972年生,1993年开始,她以笔名“麦琪”创作了一批散文,蜚声文坛。2002年,她在写完一篇小说后陷入迷茫,“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于是,写作停顿了几年。 同大多数“70后”一样,蔡小容也是看着小人书长大的,也曾拥有堆积如山的小人书。当妈妈把那些小人书卖掉后,记忆中的小人书成为她心头一个挂念。2007年的一天,她突发奇想:以小人书为题材写散文,也许能让自己突破“瓶颈”。 谈到小人书的动人之处,蔡小容感叹:“70年代的连环画家,把画给小孩子看的书当作严肃事业,无一笔敷衍,倾其所有,要一奉十。画面既有线描的清秀,又有素描的质地,那农家的院落、墙壁、房屋、树,无不绘得栩栩如生。看这样的画,能让人‘入心’。” “小人书是一个能承载情感的东西,是一代人寂寞时的好陪伴,由此产生很多记忆和联想,让人至今难忘”,但蔡小容说,她写小人书不是看图说话或记忆重现,“小人书有一种神奇之处,你在不同时间看它,会得到不同的感受、认识。” 我不是小人书散文家 蔡小容原以为这类文章冷僻,难以发表,而事实出乎她意料。2008至2009年,它们陆续在《天涯》、《文学自由谈》、《美文》、《人民文学》、《读库》等刊物发表,并于2009年由北京出版社集结成书——《小麦的小人书》。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评价她写的小人书:“画中有的写得出,画中未尽的写得如画。” 虽然有人称蔡小容为小人书散文家,但她并不这样认为。“这其实就是‘借瓶装酒’。我的写作本意是以小人书为载体,盛纳我个人的艺术鉴赏、人生体悟和情感想象等内容,也探索一下散文写作能够走多远”。 以文字描述的小人书为何值得一读?蔡小容说,看文字中的小人书,读者可以得到情感的抚慰,唤起回忆,并可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字的美。 收集小人书以10元为限 为了写作,蔡小容从2007年开始收藏小人书,经常泡在旧货市场、收藏市场淘书。“我不是小人书发烧友,收藏小人书也就两三百本,不在乎品相”,她将淘得的小人书装在自己精心搜集的各种漂亮盒子里,闲暇时取来细细品读,“那真是一种享受!” “叫连友们来看,我的宝贝都是破烂。”蔡小容收藏小人书有自己的原则,一般不超过10元,哪怕旧得如破烂。一本《机智的孩子》她寻了很久,却因价格太高一直没有买。直到有一天,她在一个打折书摊找到此书,经过和摊贩多次讨价还价,终于10元拿下。“我买小人书只看画,品相无所谓,旧小人书一样可以勾起我的回忆,这就足够了。” 蔡小容认为,看小人书不必花大价格去买珍贵品种,旧书甚至是再版书一样能获得阅读的乐趣。她指出,1985年后,小人书逐渐衰落,其艺术高峰不可复现,对文化来说是一种缺憾,值得我们在今天追回。 小中见大,更平易近人 2009年,《人民文学》向蔡小容约稿,让她从小人书的角度来写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宏大的专题。经过思考,蔡小容决定写“贺家班”系列,4篇文章分别写贺友直画的《小二黑结婚》、《山乡巨变》、《李双双》和《朝阳沟》。4部作品分别代表解放区、合作化、大跃进和上山下乡4个时期。“在小人书中看新中国巨变,这的确是一个绝妙的角度。”紧接着,她又写了《好姻缘系列》、《一份无字情报》、《人生》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爱情题材文学作品很少,这几本书中描述的爱情很朴实、真挚”。 去年3月,蔡小容在《新快报》开专栏,开始写《聊斋》系列。上个月,《聊斋》系列散文集结了4万字,刊载《读库1405》上,附了多方筹措来的精美小人书插图。“几位连友帮我找小人书,扫描图片,我们做的是一件天真荒谬又快乐的事”。 蔡小容说:“我坚持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小人书让我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并建设了我的心灵,将它塑造得既天真纯洁又老辣圆融,是这样的可爱、迷人。”
长江日报宋磊2015-01-06 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