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456|回复: 6

【我的连藏杂谈】不要忘了它:我的小人书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60

帖子

1564

积分

连趣队长

Rank: 4

注册时间
2016年1月10日
在线时间
4 小时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因阅读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所以称为“小人书”。我喜欢收藏小人书。我爱我的小人书,就像爱自己的生命。    很想为我的小人书写一些文字,可每每提起笔来,总觉得力不从心。面对着小人书,我显得太渺小,知识太贫乏;而她简直像一座丰富的宝藏,让我不知道从哪里开挖,又怕因为自己开采知识的贫乏,盲目开采,反而糟踏了这里的风水。可澎湃的激情又在我内心那片大海里潮起潮涌,激荡不已,搅得我没法安宁。于是我想,我尽管没有能力开采这个宝藏,但我至少可以撩起她迷人的面纱,吸引那些专家前来开采,也是不错。我便提起笨拙的笔,小心翼翼地撩起她那红盖头┅┅


                      (一)   童年的脚印


    当我们学会写作文的时候,我们的日记可以留下自己的脚印。于是日记伴着我们的脚步,成了记载我们成长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当然是我们了。可当我们还不会写作文时,当我们还是懵懂顽童的时候,我们走过的脚印却很难找到。而我却找到了我的脚印,那就是小人书。
    我不懂收藏,也不知道收藏的技巧方法。我收藏,主要是因为这些小人书,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孩提时代;像一片宁静的沙滩,留下了自己,也留下了所有在小人书中长大的人走过的一串串脚印。童年的每一天也在小人书中复活了。
    可不是吗?我今天收藏的的小人书,有1000多本,其中最早的是1953年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春英》,最晚的是1989年兵器出版社出版的“红孩子系列”小人书。这些小人书,除1998年出版的“红孩子系列”小人书是我在新华书店里买的以外,没有一本是当初保存下来的,全部是我近十年在各处搜集收购起来的。有空的时候,翻出这些小人书,觉得格外惬意。
    首先是那些伴着我们成长、有些已经被历史淹没的时代英雄不仅活在童年的记忆里,而且依然生活在我的小人书中。如描写1958年为抢救国家财战,保护工厂安全,而英勇献身的广州和平药厂女工向秀丽英雄事迹的《向秀丽》。描写1959年1月四川和江县为保护集体财产被坏分子杀害在辣椒地里的少年英雄刘文学的《刘文学》,描写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激战中的英雄的《滚雷英雄罗光燮》,描写1964年为了保护集体羊群而同暴风雪作斗争的俩姊妹龙梅和玉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描写1968年9月14日在铁道上为抢救孩子而落下残疾的湖南珠州铁路子校的少年戴碧荣的《小英雄戴碧荣》,描写1969年8月15日在山洪中为抢救集体财产而献身的青年金训华的《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英雄故事》,描写为抢救民兵而英勇献身的解放军战士王杰的《毛主席的好战士王杰的故事》。还有反映美越战争中越南英雄的《越南英雄阮文追》,《沙努林》、《阵地六姐妹》等英雄,他们是那个时代中国孩子了解越南战争的缩影。在这些英雄辈出的环境中成长,让那时许许多多的小读者到今天还在做着英雄梦,英雄主义已经熔融我们的骨髓里面了。今天当我们从一本本小人书里又看到这些曾经激励我们的英雄他们,那种亲切感诗人难以形容的。透过他们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的英雄主义时代。
    不仅如此,这些小人书,每一本都留下自己成长的脚印。翻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的十英雄》这本书,那扉页的毛主席语录:“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看过的几乎每一本书,扉页都有毛主席语录,这些语录就像一条线索,穿起了童年的一系列往事。这本书中的第一页配的是这样的文字:“在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伟大进军中,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亲自挂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总后勤汽车某团三应副教导员李显文等十位同志以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的十英雄的光荣称号,命名大会于一九六九年一月在北京隆重举行。是英雄的实际实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涌现出来的友谊先进榜样。”这些文字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亲自挂帅”,以及书中一些林彪的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知识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已经被书的小主人用钢笔涂抹掉了。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把我们带回到小学一年级的课堂。记得那时的语文课本第五课就是“林副主席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可当时刚刚讲完这一课,老师就让我们将这一页以及第十一课“林副主席题词”全部撕掉,让我们回忆起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的难以拂去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再次借助这本小人书显现了出来。这本书能有这样的配文,以及涂抹的痕迹,可以证明这位小主人应该是我们同龄人。
    翻开《越南英雄阮文追》,扉页上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题词“阮文追烈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直到最后一息。阮文追英雄正气凛然,是每一个革命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应该学习的光辉榜样。”让我们想起了小学时代的歌曲“打打打,狠狠地打,越南人民力量大,打得拿美帝国主义害了怕”,还有那时全校唯一的音乐老师在鲜红的绒花开满的操场教我们全校学生唱这首歌的情景;想起了我们当时对胡志明主席的个人崇拜;想起了当时看过的越南电影《多瑙河之波》;就想起了当初这些书曾让我们萌发了荒唐的念头:希望越南战争再打几年,好等我们长大了就去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斗争。甚至,那时都有一种冲动,瞒着家里,去越南,当一个小英雄;可是毕竟我们当时胆小,就怕晚上遇见鬼,这个当少年英雄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翻开每一本书就像回到了昨天。翻看《范小牛和他的小伙伴》会让我们回忆起批林批孔,开门办学的岁月;翻开《草原英雄小姐妹》会让我们想起一个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全班同学在班主任带领下,扛着红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草原英雄小姐妹之歌》——“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浩浩荡荡去附近生产队拾棉花的情景。这些小人书中的岁月,印证着我们童年的岁月,叫我们怎能忘记呢?《小八路》、《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人书,影响着我们这代人的价值趋向;《渔岛之子》、《小螺号》等小人书,寄托着我们对东南沿海范特斗争的殷切向往之情;《范小牛和他的小伙伴》、《小委员》等以70年代红小兵生活为题材的小人书,则记载着我们对美好理想夸张性的向往。
    那一本本破旧的小人书,几乎每一页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故事。看到一本非常有名的小人书《南征北战》,封面上的解放军张连长手握驳壳枪,向战士发出冲锋的命令那种激荡人心的经典动作,便想起围绕这本书而发生的故事。曾经村上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伙伴买了这本书,我借了两天,后来记不清什么原因,我们闹翻了,他要回了自己的书,并告诉我以后不会再借给我小人书了。我沮丧极了,因为主要是没法看他的《南征北战》,我的日子该多么难熬呀?那本书标价一毛六分钱,可我硬是没有钱。一天早上,我偷了家里一块钱,去书店里买了这本书和一些别的小人书。自然,为了这本书,我挨了母亲一顿打。这唯一的一次偷盗行为,现在活生生的记在了《南征北战》中。这不光彩的一页,想忘也难以忘掉。
    我收藏的小人书中曾经出现了一件非常巧合的事件。我当初买的一本的小人《越南英雄阮文追》,竟然几十年后在一个小人书市场上买到了。那扉页上还有我认真书写的名字。这真是一个奇迹。可能那极为认真的“王根生”三个字,是我保存最早的自己的字迹。背面地封皮已经掉了。不过我还记得我曾经在每本书的背面写上了“借书不难,看完要还;要是不还,全家死完”的字样,来诅咒那些有借无还的小伙伴。看到这本书,我万分激动,我能在茫茫小人书中找到自己买的小人书,这实在太难得了,我不知道这种现象的概率有多大。这件巧合事件,更加坚定了我对小人书的钟爱。常常,我翻着这本书,便产生无尽的联想:谁说小人书没有灵感呢?也许,几十年的漂泊,让它历尽人间沧桑,经受了人间的坎坷。冥冥之中,它还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旧主人,于是,山不转水转,终于摆脱了进入废品收购站的命运,与它的主人重逢了。如果我是英雄,那您定是宝剑。
    我收藏的小人书,大部分已经破损残缺,这或许在职业收藏家眼里,已经丧失了收藏价值,一文不值,但在我的眼里,它确实那么有感情。有些小人书里面,有着主人用蜡笔涂的颜色:给男人身上涂上当时时兴的绿上身,兰下身;给女人的上身染上红色,下身染上蓝色;大海则涂上蓝色。水彩涂得很业余,但它记录着我们那个时代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以及孩子们对美的追求。看到这些书,那些过去生活的一切便浮现在我们眼前,不仅小人书,还有课本,我们都用自己买的蜡笔,给里面的图画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过了两天,不喜欢了,又用小刀刮掉,涂上另外的颜色:一本好好的课本,被我们涂成了一个五花狗。您可别嘲笑,那正表明我们对这些书籍爱的深刻,我不知道那个时代的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表达我们对这些书的喜爱?
    翻出一本《沙家浜》,里面有几页,人物形象上留下了小主人铅笔的痕迹。线条绝对没有连环画家创作的作品那么专业,它又记载着我们成长的另一页故事。在那个英雄崇拜的年代,我们课外娱乐,常常是拓着小人书上的英雄人物,把他们画出来。借以表达我们对英雄的崇敬。还记着我曾经借村上一个伙伴一本小人书《渔岛之子》,拓着一些喜欢的图画,描摹了下来,然后把自己描摹的铅笔痕迹又小心翼翼的擦掉,可因为用力过猛,把一页纸擦破了。没有办法,我另买了一本还他,可他对我新买的书就是不感兴趣,非要自己原来的我没有破损的书不可,这可急坏了我。后来,还是我搬来老师,解决了这个矛盾。
    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没有错对的,每一个故事,不管留下了辉煌,还是失落,它都会让人产生美味的回忆。去年过年,我回了一趟老家。又碰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位死活只要原来的《渔岛之子》的小伙伴,现在已经在一所大学当教授。晚上,我们闲聊,又谈到了小人书的岁月,谈到了那本《渔岛之子》的故事,他深有感慨地说:“童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因为它在看似玩劣的生活中,却珍藏着那个时代孩子可爱的童真;而这一切,是绝对不能简单地用标准的价值观念来评判,不管这个观念是如何的科学。”是呀,那件童年往事,已经定格在小人书《渔岛之子》中了;童年的一切,永远留在了我的小人书中了。
    于是,我告诉自己,让真正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在这些小人书中。


                                (二)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小人书的年代,是祖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年代,也是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年代。那些国内国际政治风云在这里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
    就国内来讲,很多小人书记载了农业学大寨这一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我就不 一一列举了。还有一些小人书,同样记载了昨天的政治风云,如《红旗渠》一书,记载了山西林县人民开山凿洞修建了红旗渠的伟大壮举;《红雨》、《春苗》等小人书则反映了合作医疗在农村的理想式的实现;《见亲人》则反映了解放军医疗队为藏族人民治病的历史;《滚雷英雄罗光燮》则再现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那段历史事件;《熊迹》,则描写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捕获苏联特务的政治风云;《红山岛》、《海岛女民兵》等小人书则展现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反对美将特务故事;科幻作家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以及其他一些科幻类小人书《飞毯》、《飞向冥王星的人》则记载了拨乱反正后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则反映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知识分子第一次作为主要人物,登上了文学的舞台;天高编剧,1981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天涯断肠人》,则记载了海峡两岸盼团圆的回归文学那段历史。国外的《看不见的战线》、《红色宣传员》等小人书,则记载了中朝两国蜜月期的那段历史;《越南英雄阮文追》、《阿福》、《九号公路大捷》、《阵地六姐妹》等小人书,则记载了美越战争的故事。
    有时候,政治风云的细微变化,从小人书中也能看出来。
    由中华化工厂工会编文,许根荣、邓泰和绘画,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水流清清》,写了一个工厂治理“三废”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工人出身的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全厂战“三废”工作。他坚持群众路线,团结该厂的工程师罗彬,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终于将该厂内的一股废水和废气成功地化废为宝。今天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问题是,在我所看到的十年文革出版的故事体小人书中,一旦出现了知识分子形象,都是革命的对象,他们的形象总显得那么猥琐恶毒,心怀鬼胎,歧视群众。仅有这一本书记载了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不露声色地变化。原来恰好这个时期,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逐步拨乱反正,中国酝酿着恢复高考制度,而且有的地方已经尝试着考试录取大学生的工作。祖国的东方,已经显现了文革以来的第一道曙光。尽管这个短暂的历史阶段,马上就被当年一个白卷英雄给否定了,但这道曙光却被人民珍藏在小人书中。成了历史上抹之不去的珍贵的一页。
    十年文革结束后,中国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革命性的变化,而是大约两年时间,并没有在意识形态方面大胆否定文革中的错误。这一时期以工农业为题材的小人书中依然弥漫着浓郁的文革气息。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8月出版的发行的小人书《“大目标”师傅》,这本书第一页就有这样的句子:“同志,你到过我们长城机械厂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我们厂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战斗景象,特别是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们的思想又跨上新的高度。”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文革结束快一年了,然而意识形态、语言特点等依然保留文革遗风。还有一本1977年6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红雨》,描写的是太行山区青山大队让谁当赤脚医生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故事。这本书,在1976年2月已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不同的是1976年出版的这本书是根据当时红遍全国的同名电影改编的。这同样说明,文革后有一段时间,我国人民政治的春天还依然没有真正的来到,那依然是一个料峭的春寒期。这个时期唯一变化的是,知识分子身份的变化,让我们感到了春江水暖的气息。具有代表性的是1977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印刷第五厂印刷由顾延培、朱其昌编文,根据湘剧高腔同名电影选编的小人书《园丁之歌》,才算是让人们感受到一股微微的春的气息。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俞英的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耐心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尽管今天来看这个故事依然有着浓厚的“左”的成分,但在当年,这本书无疑让所有的教师们受宠若惊。其实这个剧目在文革末期就上演了,也受到了一定的批判,所以这个剧本的意义还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民心,任何残酷的政治,也难以镇压人民的心灵,难以强奸民意。于是,1976年10月文革刚刚结束,这本连环画就立即与观众见面。不能不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滚烫的民心。请问还有什么历史,能这么准确的把握人民的感情脉搏?这种最大众的宣传媒介──小人书,像老唱片一样,真实地刻录了那个时代的不可遏抑的民心以及怒涛排壑的激情。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楷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英雄,这些英雄闪耀的光芒也必然辐射到那个时代的小人书创作中。可以做例证的小人书,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了,就不再累赘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有两点。其一、文革时期的小人书中所记载的英雄人物中,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提出来。可能是当时的社会一味地强调集体的力量,不主张自我个性的张扬吧。比如《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这本小人书,让人感到遗憾,整个小人书记载有名有姓的英雄只有七人,他们是副教导员李显文,副连长陈洪光、陈昌元、李兴奂,连长杨星春,副指导员谭仁贵,排长曲月伦,不足十人。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这些时代英雄的名字写出来,就是想告诉读者,这就是残酷的政治风云。不过大部分英雄,并没有随着历史而远去,而是依然存活在小人书中。直到90年,有一套“十佳少年连环画丛书”,才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地显现了出来,他们是赖宁、吴超、边荣唐、吴燕、孔庆山、金冰一、巴和提、刘玉玲、田淑娟、成洁等。这可以反映出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念更趋于科学化。这前后的变化,正活生生地记载了政治风云的变幻。
    其二、这些以时代英雄为题材的小人书,记载着那个时代涌现的一系列英雄,不管今天的历史如何看待他们,但是他们昨天的真诚确实是不容怀疑的。如果说某些英雄太愚笨了,某些英雄在今天看来,其英雄的价值必然要受到历史的否定;那么我觉得,他们的悲剧,是历史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为一个小人物,是没法超脱时代的局限,左右自己的思想行为的。看到小人书中他们的行为,我们的内心充满着复杂的情感,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在以高纯度的善意来理解那场政治风浪的,他们已经被卷进了那场巨大的红色风暴的漩涡中,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对那场风暴做出自己的思索。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要求他们具有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那样深邃而敏锐的目光,只要他为了社会奉献了自己的真诚与热情,我觉得这个英雄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如果要谴责,也应该对那个社会予以批判,予以谴责,而不应该把愤怒的洪水倾泻到他们,他们太卑微,还没有资格承担政治的重担。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历史风云才显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那么具体,那么逼真。




                              (三)真实历史的感性化
  
    谈到历史,我们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历史教材,想到了那枯燥的二十四史,想到那众多的线索──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学、艺术等,想到那高墙深院中沉醉在故纸堆中的学者等,让我们对它肃然起敬、望而生畏。可翻开小人书,至少小人书诞生的那个时代的一切活生生地全方位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我这里所谈的历史,主要是指我们身边的历史,具有狭义性。)
    首先是人们衣着住宅的变化在小人书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比如,1953年由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人书《春英》,这本书以解放前后农村生活为背景,写了新中国农民在新社会的精神风貌。作品中的主人公春英姑娘,解放前后的衣着没有随着政治的巨大变迁而产生明显的变化,一直是中国妇女传统衣着,单色调的大襟衣服,宽大的裤子,圆口布鞋。梳小辫,而成年妇女则清一色的剪发头。解放后农民盖的最好的房子与过去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原来是茅草房,现在是新砖房。这就是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历史缩影。政治影响到衣着、住宅,但是生活的贫穷却严重制约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1964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并发行的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人书《全家福》,则以1958年大跃进时期北京城市民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让旧社会失散的一家人团圆的故事。这本书与《春英》一书描写的年代仅仅承接。但可能因为是城市,所以,与前一书的人物衣打扮着有着鲜明的不同。男青年衣着学生装,胶鞋,理着当时的学生头。女青年则要么剪发头,要么两条长辫子。她们有的穿着列宁装;有的上身穿着新式衬衣,下身穿着单色调的裙子。老人则衣着不明显,那位车厂的老工人,衣着与当时的农民唯一的区别就是戴了一顶解放帽。百姓居住依然是传统的四合院。做饭用炉子,只是不知道烧的什么煤;没有专门的厨房。城市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瓦房;街道上有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但很少有骑自行车的。不过,人们的表情很阳光,这就是我们在许多影片里面所见到的那种翻身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洋溢着热情的自豪表情。这一切就是那个时代的城市百姓生活的缩影。
    1973年12月出版的《闯关》,里面表现的工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大的烟囱,滚滚的浓烟,这说明当时环境问题,还依然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工人的宿舍里,墙上还依然保留着砖砌的原始状态,类似于我们今天刚建起主体的毛坯房;根本就没有施白灰,更别说粉刷了。工人清一色的工作服,很多人的衣服上打着补丁;厂领导则穿着那个年代流行的解放服,如果加上领章帽徽,那和解放军没有区别了。这可以看出艰苦奋斗,甚至夸张化的贫穷光荣,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1974年出版的《水流清清》,则让我们看到了工人的居住环境的变化。一个工程师的家庭就比较丰富了,家里有一个圆餐桌,周围有几把木椅子。靠阳台的墙边,摆着一张书桌,书桌上除了整整齐齐的摆放了一溜书籍以外,还摆了一台闹钟。而阳台,是我在小人书中看到的最早的在工人家庭出现的现代结构的住宅。要知道,这本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再是一个反面角色,而是工人阶级的朋友,所以,没有任何迹象证明连环画作家要描画出知识分子的奢侈生活。
    这些小人书的价格也很有趣,可以说,自建国到80年代,小人书的价格一直平稳:最便宜的9分钱,就是那薄薄的几十页记载着一个简单的故事的小人书;最贵的三毛六分钱,就是那种电影连环画,一般的在二百页一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它至少表明,二十多年的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建国初期的水平上。这小人书的价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历史的经济发展。
    不用再举例了,把我的小人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排列,就会发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诸因素的渐变过程,这就是活生生的历史,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最通俗、最可信、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这个时候,你就能感到,历史就像一只小鸟,轻轻的,不经意之间,落到我们的襟袖中。
    其次,小人书反映的历史现象,值得我们玩味。
    根据作家黎汝清以东南沿海军民反对美将特务为背景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小人书有三本之多,可能这个故事很有意义,类似于古人的《西游记》养活不同版本的电视剧一样,这本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三本书的署名都不一样,较早的有1971年《红山岛》,然后有1975年出版的《活捉黑风》,最后才是它的原版,1976年3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海岛女民兵》。这三本小人书原著却有些不一样,其中,《红山岛》中没有著名原著,唯有《活捉黑风》、《海岛女民兵》才将真正的原著写在扉页上。这三本书中,主人公名字有一定的变化,地点也不一样,但故事情节完全一样。这如果在今天,就是变相的抄袭,侵犯了作家的著作权。可当时这么有影响的书,却没有一个人指出抄袭之嫌,实在有些奇怪。唯一的解释是那是一个不注重个体创作权,只注重内容的教化性的时代。好的内容谁都可以用,哪管作者是谁呢?看看,多么荒唐的历史形象地落在了你的眼前。
    有些小人书,则出现了更令人费解的现象。最具代表性的是《虹南作战史》这本小人书,描写了上海解放后,翻身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中的两条路线斗争。可作者竟然是虹南县工农兵创作组集体创作。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何等荒唐的现象!作家的劳动,属于个体劳动,哪有集体创作的事情。这是严重违背文学规律的荒唐。透过这本书,历史的真实、历史的思索,就直观地摆在我们面前。不必从理论角度,告诉后代的人文革是怎么回事,徜徉在小人书的世界中,你就已经直观地理解了什么叫十年浩劫。
    1975年由宝鸡印刷厂刊印的《高家兄弟》,是根据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小人书,它描写的是灞河岸边一个村子里两弟兄成长的故事。我不知道在那个不注重知识版权的时代,陈忠实是否知道自己的小说曾被改编为小人书,即使知道,谁还收藏着这本书呢?我想,如果我有幸见到了陈忠实,这本小人书,该是我送给这位大作家最得体的见面礼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老庄》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书中的主人公,回到农村老家参加弟弟的婚礼。而作者却把筹办弟弟婚礼的农村风俗大肆铺张:一个厨师为采购人员开出了长篇菜单子,什么菜,什么价,买多少;什么肉,该怎么买,才既省钱,又体面:足足写了两页。我就不明白,这不是应该略写的内容吗?一个堂堂的大作家还不至于犯这样小儿科的错误,可能是我等肉眼凡胎不理解大家的独到意图而已。而这一刻,我一下子明白了:留下最真实的历史资料,像《红楼梦》一样,让不同职业的人看了都有自己的收获,这就是内容的丰富性,这正是作家匠心独运的地方。这些小人书也一样,让我们从不同角度能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亲近感,历史不是板着面孔站在遥远的地方漠视我们的老学究,而是伴着我们生活前行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它是那么亲切,亲切的让我们不忍心离开。谁说历史枯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历史是那么可爱,那么有味道,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小人书折射出来的。
    朋友,你能不爱小人书吗?


    该收尾了,我总觉得有些于心不忍,因为对照我的写作计划,许多内容并没有写进去,许多理解仍然没有表达出来,显得太草率了;不过,遗憾是很正常的。小人书带给我们的财富也绝不止这些,我只是以一个外行的身份,粗浅的谈了一些自己幼稚的理解,抒发了自己浅层次的情感,如果说我的文章真的能像我在开头所说的“撩开他神秘的面纱”,那我就深感欣慰。提起小人书这个话题,我总觉得很博大;要真正的研究它,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只从单角度钻研,那是远远不够的。小人书,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属于美术学的范畴;就其沿革来讲,属于历史的范畴;就其思想主题来讲,既是思想史的范畴又是社会学的范畴,就其建筑、衣着风貌来讲,又是建筑学服装学的范畴┅┅太丰富了!太有魅力了!它的读者群,岂止是“小人”?它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学科,吸引专家学者为之皓首穷经。
    我期待着小人书爱好者,和我一起携手向这个纵深的领域跋涉。


                            2006年2月15日整理于临潼迂公斋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40 收起 理由
曾健期货 + 10 赞一个!
admin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65

主题

8111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5年9月29日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em207][em207]!!读了楼主的文章,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令人难忘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11年7月1日
在线时间
5914 小时
精华
0

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总监察领琅嬛学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注册时间
2006年6月10日
在线时间
1668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人书,里面留下了多少人少年时代的痕迹······
益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60

帖子

1564

积分

连趣队长

Rank: 4

注册时间
2016年1月10日
在线时间
4 小时
精华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8日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马并缰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2:45
深度好文!!!!读了楼主的文章,自己仿佛也回到了那令人难忘的童年。。。。。。。。

感谢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60

帖子

1564

积分

连趣队长

Rank: 4

注册时间
2016年1月10日
在线时间
4 小时
精华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8日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健期货 发表于 2016年5月17日 13:08
小人书,里面留下了多少人少年时代的痕迹······。

谢谢点评,我们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60

帖子

1564

积分

连趣队长

Rank: 4

注册时间
2016年1月10日
在线时间
4 小时
精华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8日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1日 22:17 , Processed in 0.0855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