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06|回复: 3

蒋介石是怎样爱国的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9月22日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nbsp;看到有人喜欢洋洋洒洒列出蒋介石的爱国行为,这些大家都知道了 <br />,我就不列出了。我列出一些这些人不喜欢列出的,看看人家蒋介石是怎样爱国 <br />的。 <br />1926年,英军军舰公然炮击武汉北伐军。1927年2月,英国建议各个帝国主义国家 <br />“联合武装保卫上海”,军舰90多艘,士兵5000人,美国提出将凇沪化为“中立 <br />区”,阻止北伐军进入上海,3月英美炮轰南京,制造“南京惨案”,蒋向制造“ <br />南京惨案”的英美赔款。 <br />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公开向外国记者表示对西方的“友谊”,要求英美援 <br />助,其心腹戴季陶前往日本,寻求支持上海买办虞洽卿秉承英美意思,提供蒋介 <br />石6000W作为反共经费。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1927年4月12日,他以青红帮为 <br />爪牙袭击工人纠察队,死伤300多人。4月13日,共产党举行上海罢工,游行到宝 <br />山路,被军队用机枪镇压。 <br />1927年9月,下野的蒋介石取得日本支持,日本接巨款给他反共。他还和美国驻日 <br />本特使密约,美国支持蒋介石重掌握政权,统一中国。他保证美国在华权益,并 <br />帮助其发展。 <br />1928年5月1日,国民党占领济南,2日,日本第6师攻击济南,3日,攻击国民党军 <br />,夜间,蒋介石撤军。日本制造“济南惨案”,6000军民被杀。国民政府特派交 <br />涉员蔡公时等被绑架,蔡公时被割去耳鼻,挖取双眼,后被杀。5月6日,蒋介石 <br />、冯玉祥会面,蒋介石惧怕日本,提出放弃北进,与张作霖划江而治,维持南北 <br />中国,遭到多数人反对,蒋介石下令绕城而过,继续北伐。他本人回南京“休息 <br />”,由冯玉祥和阎锡山进攻北京。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饥荒:死1300多万人。这是一次以旱为主,蝗、风、雪、雹、水、疫并发的巨灾,以陕西、甘肃为中心,遍及山西、绥远、河北、<nobr id="clickeyekey9"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察哈尔</nobr>、热河、河南八省,并波及鲁、苏、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灾情从1928年延续到1930年,造成的逃荒人流无法数计,倒毙在荒原上的饿殍大约1000万。陕西原有人口1300万,在三年大荒中,沦为饿殍、死于疫病的3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者600多万,两者合计占全省人口的70%。难民估计达五千万左右。<clk></clk></div><div>1931年: <br />6月5日,蒋介石在南京立法院讲话:“今日中国唯一之敌人为赤匪。” <br />7月蒋给张学良电:“发生全国的排日运动,恐被共产党利用,.......故官民须 <br />协力抑制排日运动。” <br />7月23日,《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提出“先安内再攘外”,不消灭“共匪” <br />和“粤逆”就不能抗日。这是蒋首次公开发表“不抵抗主义”的国策。 <br />在这期间,蒋介石称:“排日运动,荼毒国家,并损坏政府而已。”取缔了在南京等地举行的抗日集会。 <br />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br />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于不顾。 ”</div><div> 1931年8月22日蒋在南昌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div><div>9月12日,南京政府指示张学良满足日方的一切要求。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蒋 <br />介石特地前往石家庄召见张学良,当面指示: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提请<nobr id="clickeyekey2"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国际</nobr>联盟主持正义,和 <clk></clk><br />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 <br />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明明是日军先开衅的,他们硬 <br />说是我们先打他的,他们的嘴大,我们的嘴小,到那时就分辨不清了。” <br />蒋介石给张学良指示:“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 <br />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br />9月18日,柳条湖一带日军炸毁南满铁路的轰响刚过,南京军委会立即电示东北军 <br />当局,称:“关东军在南满附属地自动演习,届时望吾军固守阵地,切勿妄动, <br />以免误令。切切此令。” <br />就在9月18日这天,蒋介石去江西“剿共”。 <br />评论:就这样,在蒋介石这种混蛋的指导下,在张学良这样的纨绔子弟的指挥下 <br />,东北三天时间就陷落了。</div><div>9月21日,蒋介石在南京党员大会上讲:“以和平对野蛮,忍痛息愤,暂取逆来顺 <br />受态度。” <br />9月23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告全国同胞书》中是这样声明的:“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已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然为维持吾国家之独立,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br />&nbsp;&nbsp;&nbsp; <br />&nbsp;&nbsp;&nbsp; 既然已经“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那东北军还怎么抵抗,抵抗就得有冲突。你给东北军下了一个“对日军避免冲突”的“严格”命令,然后又说我没命令他们“不抵抗”,这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br />&nbsp;&nbsp;&nbsp; <br />&nbsp;&nbsp;&nbsp; 对于日军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政府的解决方法是“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br />&nbsp;&nbsp;&nbsp; <br />&nbsp;&nbsp;&nbsp; 在“9.18事变”前,“不抵抗”只是内部指示,但在“9.18事变”爆发后,“不抵抗”竟然成了国民党蒋介石公开的国策(尽管换了个名词叫“避免冲突”)!</div><div>1931年饥荒:长江1931-1949年发生水灾11次,其中1931年、1937年两次水灾死人都超过14万人,1931年灾民1亿人,水灾后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人。</div><div>1932年: <br />1932年1月11日蒋在浙江奉化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时,抛出了著名的“3日亡国论”:“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见1932年1月21-23日上海《时世新报》) <br />1月24日,何应钦赶到上海,要求十九路军按日方要求,后撤三十公里,且担心十 <br />九路军”行动越轨”急于下令该军换防调离。 <br />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19路军蔡廷锴和蒋光鼐不顾蒋介石不抵抗的密令奋起抵 <br />抗,迫使日军三易其帅。 <br />2月21日,军政部更通令各部队:“十九路军有三师十六团,无须援兵,尽可支持 <br />。各军将士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亦须受抗命处分。”致 <br />使京沪、沪杭线上国民党军6个师任凭十九路军苦战而坐视不救。 <br />淞沪战争中,国民党海军更置身事外。驻沪海军居然按蒋介石授意,与日军达成 <br />互不侵犯条约:“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本舰队也不 <br />攻击中国舰队,以维友谊。”导致得日军的兵力和物资不受任何干扰源源输沪, <br />畅通无阻。 <br />同时,蒋介石命令上海市长吴铁城查封“上海各界抗日救国委员会”。蒋介石拒 <br />绝为19路支援和接济军火。</div><div>3月1日,19军被迫撤退。结果抗日英雄成为蒋介石整肃的对象,种下了以后福建 <br />事变的前因。并在同年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中 <br />国在上海至苏州、昆山地区无驻兵权。但日军可在上述地区驻“若干”军队。 <br />当天上海的《时事新报》评道:“国民主战而政府不战,国民激昂而政府卑怯, <br />国民力援十九路军,而政府坐误戎机,国民纷纷组织义勇军,置身火线,而政府 <br />拥兵200万,参战者不过四十分之一,国民反对议和而政府毅然签字,则一切责任 <br />,显然独在当局。”“如此协定,谓未屈服不可得也!谓未辱国丧权不可得也! <br />” <br />1933年:</div><div>日军进攻热河,热河主席兼军团总指挥汤玉麟不战而逃。热河沦陷,进而威胁察 <br />哈尔省。1月,日军占领山海关,3月占领承德,4月占领秦皇岛,5月占领通洲。 <br />3月6日,蒋介石从剿共前线回到保定,目的在于阻止29路等军队抗日。他对将领 <br />说:奢言抗日者杀无赦。”接着取消河北境内义勇军、救国军等组织。 <br />5月26日,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方振武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 <br />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察哈尔。然而,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为理由 <br />,联合日伪军共同夹击同盟军,并派特务分化瓦解同盟军。 <br />同盟军失败后,冯玉祥被迫回泰山读书,吉鸿昌流亡租界,被叛徒出卖后被特工 <br />刺杀受伤。1934年11月吉鸿昌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 <br />关押期间,特务要他写自新书,他这样写诗: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 <br />命日,恢复我神州。 <br />就义前,留有《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br />。 <br />5月31日,蒋介石命令北平军分会总参议熊斌与关东军岗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 <br />,实际上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div><div>10月20日,19路军联合李济深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br />宣布“反蒋抗日”。21日,与红军达成抗日反蒋协议。蒋介石发动11个师,以厦 <br />门不驻军为条件,联合日本第三舰队“借口保护侨民”,派兵登陆,共同攻击19路 <br />军。</div><div>这段时间,蒋介石的一些言论:</div><div><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枪不如人,炮不如人,<nobr id="clickeyekey7"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教育</nobr>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 <clk></clk><br />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div><div>政府现在既已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 <br />,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 <br />府《告全国民众书》</div><div>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 <br />东北”。 --蒋介石派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东北问题,1931年10月 <br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 <br />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1931年8月22日 <br />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 <br />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1933年 <br />9月23日 <br />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 <br />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 <br />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 <br />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br />--蒋介石对剿共高级将领训词,1933年4月7日</div><div>外寇不足为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br />--蒋介石对围剿红军将领训话,1933年4月10日 <br />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七日,蒋介石在江西的抚州对“进剿军”中路军高级将领讲“最近剿匪战术之研究”,他说,“我们革命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自然在号称统一的政府之下失掉,我们应该要负责任,不过我们站在革命的立场说,却没有多大关系。这回日本占领东三省热河,革命党是不能负责的,失掉了是于革命无所损失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鹜远,侈言抗日,而不能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是失了我们革命军人之本色了。”这段话载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民国二十四年七月编印的《剿匪之理论与实施》一书第七十五页至七十七页。</div><div><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民国二十二年七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讲演“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他说:“我们有什么方法来抵抗敌人复兴民族呢?是否现在这时候竭全力来准备国防,拼命的来制造飞机大炮,就可以和他来作战呢?各位将领一定也知道,不仅是我们现在临时添置武器,整顿国防,已来不及,不能和他抵抗,就是从现在起,大家同心一致专在这一方面再努力三十年还是不够。如此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来整顿国防?可以来和他真正作战?没有这个时候!没有这个可能!我们不要梦想!现在我们整个国家的生命,民族的生命,可以说都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没有方法可以自由<nobr id="clickeyekey0"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活动</nobr>一点!”这段讲演有单行本,民国二十七年曾遍载全国各国民党报纸,并收入委员长侍从宽编《蒋委员长训词选辑》,见于该书第一册四三一至四三二页。<clk></clk></div><div>评论:亡于共产党,亡国而已;亡于日本,亡天下。蒋介石把私利放在天下利益 <br />之上。直到日本开始打击他命根子华东的时候,他的私利才和国家利益一致。</div><div>1933年黄河大决堤,蒋政府无钱救灾,却从银行透支7000万元在江西剿共,在国内引起公愤。<br />1934年12月,蒋介石发表《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说:“日本终究不 <br />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br />1934年全国大旱灾,导致饥荒,饿死过600万人。</div><div>1935年:</div><div>老同盟会员、国民党元老续范亭为了抗议国民党当局不抗日,在南京中山陵剖腹 <br />明志,震动全国。</div><div>此时,日军南侵,威胁平津。在华北制造“华北事变”。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达 <br />成《何梅协定》,国民政府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取消河北党政机 <br />关。</div><div>6月27日,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代理主席秦德纯与日本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以换 <br />文方式达成协议,通称“秦土协定”。按照这些协定,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现 <br />在分属河北、山西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div><div>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要求“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 <br />,一致对外”。游行队伍在王府井大街南口,被水枪和刺刀镇压,30多人被捕, <br />100多人受伤。12月14日,北平报载,国民政府应日本“华北特殊化”要求,于16日 <br />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中方为29军长宋哲元,日方为汉奸王克敏、王揖唐。 <br />16日,学联开始集会。</div><div>民国二十四年九月,蒋介石在日本的杂志“经济往来”上发表一 篇《中日关系的转回》,他说:“中日两国,无论自那一方面看,都应该提携协力,以图亚细亚的繁荣。今日虽在严重的困难之中,我们顾念中日关系在过去的悠久历史,确信今日所发生的纠纷,结局必能依两国国民的诫意与努力而获解决,实现我们所不断理想的中日间的真正提携亲善。”这段话故在上海国泰书局出 <br />版的《蒋委员长全集》第三编第六十九至七十页。</div><div>1936年:</div><div>10月23日,蒋介石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会领导人。即“七君子事件”。14家 <br />报社以“宣传抗日”为罪名被关闭。 <br />12月12日,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联共抗日。12月31日,张学良被判刑15年。1937年 <br />1月4日,张学良被终身软禁。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1936-1937年和平的四川发生大饥荒:成都盆地各县都是灾区,受灾人口大约3700余万。灾区的情况总是相似的,只说一件事,1936年6月15日《西南评论》载:“蒋介石来川招待绅耆时,省赈委会主席尹仲锡将灾区人吃人的<nobr id="clickeyekey4"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照片</nobr>交给蒋,蒋阅后放在袋内。”此后便无下文。蒋介石曾在牯岭公开说:“水旱都要中央拿钱赈济,试问中央以有限之财力,何能补助你们川人。”(载《国民公报》)当时还传闻:某地军阀驻军一声令下,操场周围机关枪开火,集中火力,把一千多闹事抢粮的饥民一扫而光。 <clk></clk><br />在整个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多次对苏区无辜群众进行血腥屠杀。参见 《中国人杀中国人的江西大屠杀,蒋光头狠哪!》<br />---------------------------------------------- <br />1937年: <br />12月2日,南京军事长官会议集体同意日本的七项议和条件,即:日本占领内蒙古 <br />、华北统治权”等七项。下午,蒋介石召见德国大使陶德曼,表示接受。但是因 <br />为日本已经不甘满足这些条件,加快进攻南京,议和失败。 <br />1938年:</div><div>6月,国民党西安当局逮捕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总队长。 <br />8月,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下令解散”民先队”、”青年救国团”等群众救亡团 <br />体,把要求抗日的民众推向共产党那边。</div><div>1939年:</div><div>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第六次会议讲演《中国抗战与国际形势》,他说:“所谓抗战到底,究竟是怎么讲呢?我在五中全会说明抗战到底,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是根据以中国为基准的说法。”这段话,载在委员长侍从室编《蒋委员长训词选辑》第五册第十六页。 以前的原状”。并且确立“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 <br />评论:原来蒋介石所谓的抗战到底就是东北不要了,华北日本还可以跟中国商量。</div><div>1月,国民党河北保安司令张荫梧在给蒋介石电报里提到,把投敌的国民党将领称 <br />作“施行曲线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曲线救国。 <br />1939年冬-1940年春,根据蒋介石反共方针,发生第一次反共高潮。<br />39年4月30日山东国民党军袭击博山,发生博山血案,杀死八路军400多人;6月11日 <br />发生深县血案;6月12日发生平江血案;9月1日发生鄂东血案;40年1月11日发生 <br />确山血案,近3千八路军和新四军指战员(包括伤病员)及家属被惨杀。</div><div>胡宗南进攻进攻陕甘宁边区,占领镇原、正宁等5地。山西阎锡山十二月事变进攻 <br /><clk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10pt"></clk>抗日决死队(新军)、八路军。杀害地方政府人员和八路军后方<nobr id="clickeyekey3" style="font-size:16px;color:#6600ff;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background-color:transparent;text-decoration:underline">医院</nobr>伤病员,遇 <clk></clk><br />害者200多。 <br />此外冀南根据地也被攻击。 <br />1940年,国民党进攻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山区。</div><div>1941年:</div><div>皖南事变,新四军伤亡7000多人。开始第二次反共高潮。 <br />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缅公路作为 <br />压力,同国民党政府于6月18日用换文的方式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它片面有 <br />利的边界。这就是所谓“1941年线”。这些问题统称为“中缅江心坡问题”,可 <br />参见: <a>http://www.6328.net/dispbbs.asp?boardID=31&amp;ID=812</a> ... <br />1941年广东大饥荒,死人数不详。</div><div>1942年:</div><div>1月,同盟国正式组织中国战区,蒋介石任统帅,美国的史迪威出任参谋长。史迪 <br />威对中国的期望很大,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国军东进夺还武南进夺取河内的作 <br />战计划。罗斯福也希望蒋介石尽快在中国开辟第二战场,蒋介石则推说中国军队 <br />的装备落后,补给困难,要等打通印缅道路得到充分援助物质后,才能作战。在 <br />开罗会议期间,在谈到对日作战问题时,蒋介石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罗斯福终 <br />于明白了:“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据罗 <br />斯福的儿子艾利沃特的回忆录)。史迪威对蒋介石只想得到武器装备却不愿作战的 <br />作法十分不满,几次要美援装备中共的军队,并提出按战斗力来分配援助物资。</div><div>1942年,是抗战的对峙时期。“水旱蝗汤(恩伯)”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110个县、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妇女售价累跌至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蒋介石不信河南有灾,大骂这是“谎报滥调”,见得太多了,严令河南的实物征集数额不能缓免。在河南成为新闻盲区的背景下,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 Theodore?H?White)挺身而出,踏上河南的千里赤地。在洛阳,白修德“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在骑马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令他愤慨的是,军队和政府官员无视这次灾荒,仍然征收繁重的谷物税;尽管中国其它地方都有剩余物资,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被及时运往河南去制止这场灾难。1943年3月,他的报道通过洛阳电报局的电报出现在《时代》周刊上,欧美舆论顿时大哗。时值宋美龄“在美国各地进行奢侈的筹资旅行”,看到白修德的报道,要求《时代》周刊的发行人将白修德解职,被拒绝。白修德回到重庆后,重庆政府称他撒谎、搞亲共宣传,致使他回到米国后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64年,他获得普利策新闻奖。补充一句,洛阳电报局的发报员被处决,罪名是“泄露机密”。</div><div>1943年:</div><div>6月18日,胡宗南40W人包围陕甘宁边区,7月7日,胡宗南炮击陕甘宁边区关中军 <br />分区,开始第三次反共高潮。 <br />1943年广东大饥荒,300万人冻饿而亡。 <br />1943年湖南, 薛岳, 抗日名将 蒋介石的心腹爱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为谋取暴利, 将湖南大米走私到广州, 导致湖南在丰收之年缺饿死上百万人!! <br />1945年:</div><div>8月14日,国民党和苏联签订《中苏条约》。<br />这个条约里要求: <br />-- (中苏)共同经营中国长春铁路; <br />-- (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为海军根据地。 <br />-- 中苏两国中苏两国军舰及商船使用旅顺口 <br />-- 该区域内之民事行政...将顾及苏联在该区域内之利益。 <br />-- 如有争议,则此类事件应提请中苏军事委员会审议决定之。 <br />-- 苏联政府在旅顺口,有权驻扎陆海空军,并决定其驻扎地点。 <br />-- 苏联政府并担任设置及维持为该区域航行安全所必需之灯塔信号及其他设备。 <br />-- 本协定期限定为三十年,自批准之日生效。 <br />-- 承认蒙古民主独立 <br />蒋介石对蒙古独立辩解词:我主张放弃外蒙的决心,实基于此。这在现在看来, <br />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决非谋国之道;但我在当时,对外蒙问题唯有如此决策 <br />,或有确保战果,争取建国的机会。这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所以我不能 <br />不向大会报告的。可参见2楼: <a>http://bbs.1931-9-18.org/dispbbs.asp?BoardID=235&amp;ID=76297</a></div><div>同时国民政府承诺外蒙古独立后“以现疆界为边界”,可参见 <a>http://www.6328.net/dispbbs.asp?boardID=31&amp;ID=813</a> <br />8月20日,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开来的英国海军特遣舰队大摇大摆地在香港登陆。9月 <br />1日,夏壳以香港英军司令的身份成立军政府。同日,蒋介石派遣的军事代表团也 <br />抵港,与夏壳达成协议: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作为交换条件,港英当局 <br />同意到1947年8月15日为止,国民党军队可以自广州进入九龙,然后换轮北上,开 <br />赴反共前线。在此期间,从广州经香港北运到内战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达10万人。 <br />1945年东北及湖南﹑河南﹑江西﹑山东﹑浙江﹑福建﹑山西﹑广东﹑安徽﹑广西等省灾民达一千九百万人。<br />1946年: <br />11月4日,中美签订《中美通商航海条约》和《中美航空条约》。可《中美商约》:美国船只包括军舰可以在中国领水自由航行;美国人可以在中国 购买土地、房屋和其他财产,可以从事采矿、科学、教育和宗教事业;美国在中 国享有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同等的关税、内地税;美国公民在中国领土享有“居 住、旅行、经商”自由。这个条约被成为“新21条”。它直接导致了民族资本家破产,并导向共产党。 <br />评论:苏联和美国不同。苏联对中国主要是领土侵略为主,美国主要以经济侵略为主, <br />英国则是两者兼有。虽然手段不同,实质是一样的。而国民党对他们妥协了。 <br />12月24日,北平,两名美军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大学生沈崇进行强奸。成为“ <br />沈崇事件”。引发“抗议美军暴行”运动,达到50W人,并从北平扩展到全国。 <br />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两年间仅粤桂湘三省就饿死了1750万人。在湖南,1946年4-7月,饥荒遍及全省。饥民们始则挖草根、剥树皮为食,继以“观音土”充饥。截至8月,湖南饥荒祸及400万人,仅衡阳地区就饿死9万余人 !!!</div><div>1947年: <br />缅甸独立。英方向缅甸移交行包括江心坡和孟养在内的实际控制地区的行政权, <br />对此当时作为中国中央政府的中华民国政府未提出异议。蒋介石用事实行为追认 <br />了“永租继续有效”--每年收取租金1000卢比。</div><div>1948年: <br />8月7日,汉口发生了二十多名美国空军集体(原陈纳德手下)强奸中国名媛”事 <br />件,即“景明大楼事件”。<br />被强奸的很多是国民党军官的家属和上流社会贵妇人,甚至出现母女同时被强奸 <br />。其中包括当时武汉市参议会的议长市议长张弥川的二太太和某行政首长的如夫 <br />人,以及住在巴公房子的高太太、宋太太、张太太等。 <br />评论:中国近代上,对妇女暴行主要有: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日军侵华、 <br />苏联占领东北、美国对华驻军。在后二者中,以美军暴行为突出代表。当时在天 <br />津警察局有个不完全的统计,当年统计在案的美军强奸案达200多起(具体年份忘 <br />了,大约是在1945年后)。非常类似现在冲绳和伊拉克监狱丑闻。 <br />而这起“沈崇事件”引发政治影响最大,而“景明楼事件”则是美军暴行最骇人 <br />听闻最夸张的。只是蒋介石很快倒台,其政治影响没有完全引发。 <br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第七舰队入驻台湾。 <br />1956年5月4日,美军上士雷诺在台北枪杀蒋军下级军官刘自然,1W群众包围美军 <br />军事援助顾问团总部。遭到镇压。当晚3W人保卫台北警察局,要求释放示威者, <br />再次被镇压。</div><div>蒋介石统治时期的中国内无民主、外无国权,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生凋敝、匪盗横行,军阀割据、内战连年,军事无能、道德沦丧,倭寇入侵、生灵涂炭,外交破产、国土日削…………!<br />蒋介石统治时期中国那么多工农大众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跟着共产党闹革命,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div><br />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22日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postContent"><div>31-37年日本战争准备</div><div> 中国出现蒋介石其人一是他本人的不幸,没有治理中国的才能和德行,仅以一身杨梅大疮顶着一个秃头,凭借军阀政客的手段置人民以水火,玩民族以股掌;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幸,这个肉头呱唧的委员长实实在在给民族带来了<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巨大</nobr>的灾难。说它是日本军部派来的奸细一点都不为过。且看如下史实:<br />“九·一八”事变<br /><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历时4 个月零18 天,面积相当于两个法国的东北三省及一个特区全部沦陷。对日本方面而言,可以说得到了一块发动<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战争</nobr>的宝地。近20万东北军(平津一带还有东北军11万主力部队,可以迅速回师关外)面对东三省的日军正规军只有第2师团的两个旅团和6个守备大队共1.0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人,警察3000人。共2.34万人。居然一枪不放就退入关内,实在是太说不过去.至于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出自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千万东北同胞就这样被国民党政府抛弃了。有人说什么蒋介石政权需要时间准备,可实际上当时的日本根本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nobr style="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能力</nobr>,正因为日本轻易得到了东北,才具备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可以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拉大了中日两国国力的差距。<br />看看日本在得到东北后都干了什么:<br />仅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1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2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本文引用中国损失数据还有不同版本,这是算少的一种下同)以上损失还仅仅是沈阳一地的损失,如果包括整个东北其数量根本无法统计。与之相比较中国1932—1936年兵工署直辖各兵工厂总共生产32.5万余支步枪,3497挺机关枪,976门迫击炮,进口75毫米以上大炮约150门。37年中国空军只拥有600余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300余架。<br /><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日本对东北工业资源的掠夺是多方面的,但其<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重点</nobr>是掠夺战略物资,特别是钢铁、煤炭和液体燃料等等。<br />1931 年以后,日本从东北掠夺的生铁数量大幅度增加。据伪满统计,1931年为24.2 万吨,占日本进口总数的61%;1932 年为32.2 万吨,占进口的73%;1933 年为45.3 万吨,占进口的71%;1934 年为40.9 万吨,占进口的67%。鞍山和本溪湖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掠夺钢铁资源的两大据点, 1931年鞍山的生铁产量是27.6万多吨,仅次于当时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八幡制铁所的产量。1933年日本拓务省准许满铁把鞍山制铁所的设备,转给由满铁全额持股的昭和制钢所,以原来鞍山制铁所的3座高炉为基础,扩建炼钢设备。到了1937年,生铁的年产能力增加到70万吨;钢锭年产能力达58万吨。到了1943年生铁产量达130万吨;钢生产能力达133万吨。 <div>1931年本溪湖的生铁产量是6,5万多吨,到了1944年生铁产量为37万吨。</div><div><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1937年七七<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事变</nobr>后,日本年产生铁256万吨,伪满年产生铁约70万吨,总计是326万吨;钢,日本产量是648万吨,伪满50万吨,总计698万吨。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从我国东北大量掠夺战争资源,扩充军备。<br />日本对东北煤炭的掠夺在“九·一八”以前就处于垄断地位。“九·一八”后,日本从东北掠夺煤炭逐年增加:1932 年为703 万多吨,1933 年为885 万余吨,1934 年为 1055万多吨,1935 年为 1127 万余吨,1936 年为 1214 万多吨,1937 年达1266万余吨。在日本进口煤中,东北煤占60~70%。特别是抚顺煤,日本称它为“工业煤绝好典型”,完全用于重点地区和部门,但其价格却低于日本煤的好几倍。<br />日本对中国东北石油资源的掠夺最为突出的是抚顺的页岩油。“九·一八”后,通过不断扩建页岩油厂逐步提高了生产能力。1931 年生产粗油6.3 万吨,1935 年增至14 万多吨,1936 年计划达到30万吨左右。<br />日本对东北农业的掠夺,除了移民霸占土地外,还大量掠夺农产品,特别是大豆和玉米等。“九·一八”事变前5 年,东北平均每年向日本输出大豆三品(大豆、豆饼、豆油)163 万吨,占大豆三品总输出的40%。“九·一八”以后,日本垄断资本“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等,以压低价格等手段掠夺东北粮食,运到日本和世界各地牟取暴利。1934 年东北运往日本的玉米价值290 多万元,占总输出的58%。1936 年至1937 年,东北每年平均向日本输出大豆三品132 万吨,占总输出的46%。<br />这个抽大烟的张学良够大方的吧?这个与蒋介石有八拜之交的中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早就与蒋秃子商量好了配合日本的最好方法。</div><div>(1933年,中国的钢产量为3万吨,煤产量为998.3万吨)<br /><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就人力、财力、物力而言,从“9·18”到“7·7事变”,中国军队没有一天不在打仗,只是这些力量大多数没有用在抗日的战场上,而是白白<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消耗</nobr>在内战中。东北3000万人口中,如果以10%的保守比例计算(二战中德国征兵达到其总人口的16%),本来能够用于对日作战的兵龄男子就达300多万,几乎相于8年抗战中中国军队的总伤亡。“9·18”之后,日本从关内骗到关外的劳工又有300万,这些人力都被送到矿山、工厂、或修筑秘密工程,为日本侵华战争<nobr style="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服务</nobr>,节省了日本大量劳动力用于战场。战后在东北地区日本工、矿企业及军事基地附近发现的万人坑中就有50~60万具劳工的遗骸。</div><div><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  到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时,蒋在1931年以后立志要消灭的共产党、云南、广西等地的地方势力他基本上没有消灭,而且后来还和这些力量一起<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合作</nobr>抗日了。这说明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力量,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是可以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日的。即使仍有不顾大局的反对势力,也会由于抗战一方维护民族利益的正义行动而陷入孤立,最终加速其失败。比如1950年中国境内有国民党残匪200万,60多万特务以及60多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但是随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这些残匪很快都土崩瓦解了。这个事实说明,一个政权的合法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捍卫整个民族生存与安全的能力。</div></div><br /><center></center></div>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22日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人力、物力、军队、民心、士气等各方面看,中国在1931年,是完全有能力奋起抗战的。<br />列位再往下看: <div>“一·二八”事变<br />第19 路军孤军奋战,而蒋介石政权顾及舆论压力除派张治中率第5 军赴沪参战外,其余一概置之不理,即使是第5军参战也还有监视第19 路军不使其扩大战争的意图,蒋介石还下令不准海军、空军配合第19 路军作战。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终被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及对日妥协政策所断送。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br />长城抗战<br />长城抗战历经5个月,最终以蒋介石政权屈辱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收场。这次失败中国损失巨大,给以后华北的局势带来了严重后果。《塘沽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热合和冀东22个县。据战后统计,中国军人死亡16725名,负伤24019名,而日军仅伤亡2600名。至于失败的原因,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就不谈了,从军事上讲,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包括分散兵力、消极防御、死守阵地,一部分官兵素质差,缺乏斗志等等。<br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斗争<br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斗争令蒋委员长不高兴了,最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日、蒋军夹击之下最后失败,察哈尔沦陷。<br />绥远抗战<br />包括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大捷,锡拉木楞庙战斗。的确打的不错,尤其是百灵庙大捷影响最大。不过这是傅作义的晋绥军打的,和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br /> <br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6年,就是蒋介石政权在其“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下对日本侵略者不断妥协退让的6年。有人说蒋介石政权需要时间准备,对,在这6年里蒋介石政权确实为抗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可问题是你在准备,别人也在准备。实际上日本在1931年根本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可以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拉大了中日两国国力的差距。<br />1931年日本国力</div><div>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iv><div>  1931年,日本是否有能力3天灭亡中国呢?实际上,1931年的日本并没有足够的国力来侵略整个中国,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政治体制、动员程度、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支持一场大规模战争,甚至无法支持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div><div>  由于1923年东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整个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压缩军费开支,甚至裁减军队。30年代初期的日本并没有完成工业的军事化,重工业只占其工业的38%,军费只占财政支出28%。如果日本经济按正常经济规律运行,其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侵华战争需要。例如1931年日本军费为4.54亿日元,仅生产步枪3613支,机枪514挺,火炮90门,坦克12辆,汽车434辆,飞机410架。甚至弥补不了一次大规模战役的消耗。</div><div>  “9·18事变”时,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调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div><div>  1932年“1·28事变”时,由于19路军积极抵抗,日军4易主帅,3次增兵。在战局僵持不下时,日本藏相高桥是清曾说:“我国海外信誉正在急剧下降,目前在海外筹划资金已不可能,这样下去,军费连3个月都维持不了”。</div><div>  由于日本的财政能力和侵略扩张野心之间的矛盾,造成军方和政府的矛盾激化,不断发生倒阁、兵变和刺杀事件。1930年由于滨口内阁压缩海军军费,签署了《伦敦条约》,同意限制日本海军规模,因此日本海军杀死了滨口幸雄首相。1932年“5·15兵变”,日本陆军杀死犬养毅首相。由于不能满足日本军阀对战争经费需求,在1936年日本皇道派军人发动的“2·26兵变”中藏相高桥是清被作为“国贼”乱枪打死。1930年到1937年间,日本共有2位首相2位藏相被杀。</div><div>  政治动荡的背后的实质是日本财阀改变了他们的投资方向。财阀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投资于风险小、利润大的行业。“9·18事变”日本轻易夺取了东三省,使日本财阀改变了主要依靠商品和投资掠夺中国财富的老办法,转变为主要依靠战争掠夺的手段为主。因此他们在经济上投巨资于军工产业,在政治上抛弃了政党政治,转而支持法西斯政治。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不可少的政治、经济准备。</div><div><clk style="line-height:10pt"></clk>  “918”是日本侵略扩张的又一场赌博。占领东三省,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资源、劳动力、商品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经济、军事上完成了向军国主义道路转变。支持了日本以后进行的侵略战争。1937年日本军费增加到32.7亿日元,从1931年到1937年,日本军费<nobr style="line-height:10pt;border-bottom:#6600ff 1px dotted;text-decoration:underline;background-:transparent">增长</nobr>了7倍,步枪生产增长了10.8倍,机枪增长了3.2倍,火炮增长4.3倍,飞机增长2.8倍,坦克增长38.9倍,汽车增长20.8倍,这时日本才初步具备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能力。</div><div>  关于侵略东北三省与侵略全中国的关系,《田中奏折》里说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不夺取东三省的资源,日本就没有能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假如日本从华东方向侵略中国,那么日本就无法夺取足够的铁、煤炭等战争物资。日本的扩张战略带有强烈的赌徒色彩,它必须把本钱和一次赌博赢到的钱全部压上去,进行下一次更大的赌博,只要一次输掉了,它就只有倾家荡产,退回最初的起点。</div><div>  如果中国在1931年能够奋起抗战,不但不会3日亡国,还可以避免后来半壁河山惨遭战祸的结局。</div><div><br />看看日本的军事实力在这6年里是如何突飞猛进的:<br />军费的增长(单位:亿日元)<br />年度岁出总额军费比率 <br />1933 22.5 8.73 38.8% <br />1934 21.6 9.41 43.5% <br />1935 22.1 10.32 46.7% <br />1936 22.8 10.78 47.3%</div><div>1931~1937 年日本兵器年产量 <br />兵器名称1931 年1937 年增长倍数 <br />步枪(支) 3613 42754 10.8 <br />机枪(挺) 541 2295 3.2 <br />火炮(门) 90 478 4.3 <br />坦克(辆) 12 479 38.9 <br />飞机(架) 410 1580 2.8 <br />军舰(吨) 5100 51724 9<br />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抗战中日军在中国使用的65%的枪支和山炮,70%的弹药产自当年白白丢给日军的沈阳兵工厂!<br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损失尚不包括37年前日本对我国华北等地的经济掠夺和给我国造成的其他损失。</div>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109

主题

3616

回帖

8191

积分

连趣副厅长

注册时间
2009年2月22日
在线时间
252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9月22日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楼主的文章,太精采了。比那些为蒋秃子歌功颂德的人的文章强百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6日 05:46 , Processed in 0.0715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