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7141|回复: 60

黑板报:连趣网首发原创连载纪实文学:《芦荡小舟的故事》(7、更新至56楼10月...

[复制链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小灯介:
正如《芦荡小舟的故事》引子里所写,小灯50年代出生于香港,后来父亲工作变动全家迁往北京,90年代小灯又回到香港,如今远嫁美国,和一个好好先生生活在静如桃花源的地方。一番计算,发现刚好29年在内地,29年在香港,对这冥冥中的神安排,一定要做点交待;对父母留下的资料,一定要做点交待;还有,自己对父母、对历史那么无知,一定要做点交待——光阴似箭,再不补救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小灯的写作动力。
来美几年,一边梳理资料一边写、写、写。小灯不是学文的,是知青、是学工的工农兵学员,做过工厂设计,报社记者、翻译、编辑——这又是冥冥中的神安排吧?先翻译了逾百本日文政经著作、科技文献、小说和漫画,现在终于全心投入《芦荡小舟的故事》写作,虽几易其稿,写得艰难,总算是开始了。

笔名小灯,是取自知渺小惟愿发出正能量之意。希望大家陪伴小灯继续前行。
芦荡小舟的故事-1立体.jpg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荡小舟的故事
小灯
引子
我的父母1940年代后半至1960年代初在香港为中共做地下工作,期间我在香港出生,度过欢乐无忧的童年。后来父母工作变动,我们举家搬去北京。我经历过红领巾、“可教子女”、知识青年、工农兵学员、工厂设计员、报社记者、日文翻译、编辑等等诸多身份变故之后回到出生地香港,从事多年日文翻译、出版的工作,如今又远嫁美国。  
这些年,走到哪里我都带着父母留给我的几箱遗稿和老照片。他们的文字、包括他们所写的日记、书信、、自传、检讨或证明材料,既充满时代印记,又流露真情实感,可说是难得的中国近代史案例材料。我在异乡静心梳理父母留下的资料,希望比较完整地弄清楚父母的一生和时代背景,向历史学习。
父亲名叫吴荻舟,20岁离开福建老家去上海求学,1930年1月入党,4月被捕。还是个年轻学生,就被国民党判了9年11个月徒刑。出狱后带领一支抗日宣传队,辗转半个中国,宣传鼓动团结抗日,慰劳主战场的军民。8年抗战胜利后,为宣传反内战,建设新中国,他的足迹远至香港、南洋。及后废寝忘食做香港统一战线工作,直到文革被造反派关进“牛棚”。文革后他把个人的遭遇放得很轻,转身去做老本行——戏剧工作,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研究室主任,全情投入拨乱反正,领导创刊《戏剧年鉴》,抢救民间戏剧史料,组织编辑和出版了多本队史,1992年7月26日心脏病发去世。
父亲形容自己走过的路是:“在新旧世界转化这个伟大的、从个人‘幸福’,转化到众人幸福、平等、自由的伟大事业中,做了一点事,吃了苦、冒过险而平静地死去。”纵观他的一生,真正是求仁得仁。
母亲名叫张佩华,20岁追随父亲离开安徽老家。从武汉到长沙,再到桂林、广东、香港和南洋。她在颠沛流离中艰难支撑着有老有小的家庭,虽与父亲聚少离多,但也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工作。在新加坡,她独力打两份工养活自己和孩子们,同时追求进步,加入了中共。在香港和父亲会合以及回国之初,他们有更多时间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她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文革中她被打成“假党员”,下干校,1979年恢复工作,1984年离休。
她和父亲多次一起旅游,广西、广东、安徽、福建、湖北以及香港等地,都留下两人旧地重游的足迹。父亲去世后,1996年至1998年,母亲带着我编写《吴荻舟》纪念文集,在这本文集里,她写道:“我的老伴,你安息吧!百川归大海,我一定和你汇流。我已经80岁啦!”她没有想到自己那么长寿,2014年4月6日96岁高龄因肺炎、肾衰竭去世。
本书全部内容基于原始资料,资料详则详写,资料少则略写。我看到他们如何从寻常百姓家的小孩子变成坚决跟中共走的青年,如何从革命干部变成挨批斗的“阶级敌人”,如何坚守初衷和反思。真诚希望与大家分享,也期待得到专家学者、当事人及其后代中肯的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家乡骄傲
1 龙岩印象
福建是父亲的家乡,我们的籍贯所在。父亲乳名吴麒麟,又名吴彩书,后自主改名为吴荻舟。他出生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丁未年,即1907年5月5日,出生地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大池乡秀东村。秀东村青山环抱,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崇尚文化,历来贤才辈出,书香远近闻名,享有“龙岩十八坑,坑坑不如秀东坑”的美誉。
1984年12月,父亲写过一篇故事,题目是《鸿庆叔叔——我的启蒙老师》,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家乡:“其实我们的村子是风光如画的。村北后龙山东侧高挂着一股白丝似的瀑布,从原始森林的深奥处飞奔而来,然后跌落在比两座七层宝塔还高的悬崖。由于落势很猛,在悬崖下冲成一个几丈深的潭,潭面两亩见方,叫做白练潭。然后这股山水冲出潭口,从村东迤向村西,走成一条高低、宽窄不一的小溪,把村子切成南北两半,居民全集中在小溪的北岸。据说,大家都争着分享后龙山下来的龙气,所有的屋都依着后龙山层次有序地由高到低地建着。后龙山像一座用翡翠镶嵌的大屏风,成45°的走势,迤向溪边,形成一块龟背似的大坡地。”“从村北到村南,以后龙山下的吴氏宗祠左右牌坊为起点,两条用青石板铺的路,像青色的飘带,迂回曲折地穿过整个村子,把几十幢大小不一、新旧不同的住宅联系起来。”(未见发表,引自父亲的手稿)
父亲自从1928年离开家乡,整整56年没有回去,他想必十分怀念自己的家乡啊。
1985年回家鄉.jpg
1985年父亲回龙岩时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我陪父母和哥哥第一次回家乡。父亲所言不虚,小小村落果然四面环山,依山而建,村前村后郁郁葱葱,青瓦土墙鳞次栉比,村中小路在乡亲们各家之间盘绕上落,没点脚力休想到处走走呢。
吴氏入闽始祖吴承顺是泰伯公的七十三世孙。据《史记》记载,轩辕黄帝赐其正妃螺祖所生之子玄嚣姓“姬”,姬玄嚣传25代至泰伯。泰伯和仲庸兄弟为让王位与小弟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出奔荆蛮,自号“句吴”(后为吴国)。遂以国为姓,于是有“吴泰伯,吴仲庸”之称。
conew_祖先.jpg
吴氏入闽始祖吴宥

泰伯公的七十三世孙、吴氏入闽始祖吴宥在宋代从河南开封府迁居漳州华安地区,华安吴念一郎的公子吴十二郎于1258年沿九龙江迁居龙岩,为吴氏入岩一世祖,大池吴氏鸣乾公为其后裔。自旧石器时代就生活在龙岩的原住民是古越族,中原汉族和古越族文化交融、同化,形成了龙岩独特的民俗文化,龙岩话虽属闽南语系,但是更多保持了唐时的中原古音,怕是最适于朗诵李白和杜甫的诗。明代以后,龙岩逐渐成为闽西经济文化重镇。明清两代,龙岩有名可考的书院就有近60间,如龙田书院、龙池书院、新罗书院等。
村内还有始建于嘉靖十年(1532年)的吴氏隆兴祠、始建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仰高楼、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桂花群落等人文自然景观。
村北的吴氏宗祠隆兴祠前面曾竖着二三十根七八米高的青石牌柱,据说每一根代表一个举人。父親在《鸿庆叔叔——我的启蒙老师》故事里写道:“外乡人进村,只要看到这些虎牙般立在祠堂前的青石桅杆(牌柱),就可以想象到这村子的不平凡。”父亲曾为祠堂题写“隆兴堂”牌匾,至今高高挂在隆兴祠正殿上。
隆興祠.jpg
吴荻舟题“隆兴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17日
在线时间
11882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梅之村 于 2016年9月5日 11:09 编辑

难忘岁月,真情回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二姐说小时候看到自己有六个脚趾甲,问父亲,父亲说是一个什么很小的民族的人才有的,就是在小脚趾头的趾甲旁边多一小块,我和妹妹也有,直到2016年我第二次回家乡才在博物馆看到资料,说“小趾甲开裂”,那就是古越族的特征(也有资料说古越族分布在北起江苏省,南迄越南的近海地带。汉族客家民系、吴越民系、广府民系、闽民系和壮族等少数民族都是岭南古越族后裔。越族或百越族是一种泛称,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根据龙岩乡亲们集资并集9名正副主编、42名编委之力花费一年多编辑的龙岩吴氏祖璟公房族谱,吴氏入岩四世祖吴仁普生四子,长子吴兴甫有八孙,史称“龙岩吴氏八房”,父亲列龙岩吴氏祖璟公房族谱东溪容万十八世。
conew_珍藏的祖先畫像.jpg
抚松灼岩世系后人珍藏着十二世至十四世祖先画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曾祖父吴志宽(十六世)是个雇农,曾祖母讨过饭。曾祖父在40多岁时,跟同乡离开家乡,徒步到湖北武汉。查网上地图,两地的行车距离约莫1000公里,生活在高铁时代的人很难想象如何用脚丈量1000公里——今天高铁只要3个多小时就能到达的距离,他们即使日行10小时,至少也要走上一两个月。
曾祖父在同乡开的旱烟店当绞烟师傅,出卖劳力,有一次绞绳断了,险些把他压死。祖父吴荣发(十七世)12岁就被曾祖父带到湖北云梦,在同乡的锦太杂货店里当学徒。祖母陈冬玉是小池乡人,穷孩子,12、3岁离开娘家到我父亲家做童养媳,跟着曾祖母上山砍柴叫卖。
祖父就在锦太杂货店扫店堂,洗痰盂,洗衣服,站柜台。几年后,他借同乡店铺的窗口寄售一些日用杂货,直到30多岁才攒了点钱,回乡和我祖母成亲,旋即又回云梦,和同乡合伙开了间小杂货铺。父亲形容曾祖父和祖父父子俩像工蜂采蜜,省吃俭用,3、5年才回家一次。到我父亲出世时,家中总算陆续置了几亩薄田。大部分租出去,小部分自己种。
祖母结婚后留在乡下耕田持家,龙岩妇女都要缠足(这个习俗源自南唐宫廷,有别于客家妇女),祖母却是半大脚,下田的时候打赤脚,走亲戚或者在家里干活的时候,便把脚缠上。我从来没有见过祖母。听说缠足要把脚掌骨折断,我不知道祖母是怎么做到的,只为她感到痛。
祖母里里外外忙活的时候,父亲常常是坐在屋后山坡上“等爸爸”。有个远房寡嫂,住在父亲家,帮祖母下田。祖父60岁以后不去湖北了,不过那时候父亲已经离开家乡,他们父子从此没再见面。
祖母怀孕7次,因为家庭生活拮据,祖母又要承担耕田和上山挑柴等重体力劳动,种种原因导致小产,先后夭折4个,仅剩下大伯保麒、父亲和三叔香麒(后改名吴海艇、吴立平)三兄弟。还有祖母的弟弟留下一个孤儿,即父亲的表哥、我的表叔陈锦章,从小便和父亲兄弟三人一起生活。
三叔1968年3月14日给母亲的信里说:“表哥父母早亡,母亲就把他接到我家,他长瘌痢头,母亲天天替他洗头,搽药。后来替他接了两次老婆,第一个有癫疯症,退了婚,后来又接了一个,成家。”1929年,家乡暴动,表叔参加革命,加入中共,一年多后被国民党杀害。
祖父去世后,祖母和三叔投奔在湖北云梦做生意的大伯。
祖母和大伯在我出生前已经病逝。我只对三叔印象比较深,他曾多次到北京看望我们,住在我家,我也曾去云梦看望他们。我保存了他给父母的好几封信,他在其中详述家庭情况和自己的经历。三叔在上述同一封信里,说他们未分家之前,连同父母、三兄弟以及表哥表嫂各家子女在内是13口人,土改前一年多分了家,“土改时每口分六担谷田,每担谷田以割得120斤谷为标准,那时以全村的土地平均分配,年成十足就够生活,年成不好就不够生活。”
他写的和我2016年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看到的《闽西暴动和红十二军》所载邓子恢[1]和张鼎丞主持的分田原则吻合:“所有土地都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和自耕农土地多一点的不动”,“土地分配的方法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和贫农一样分田。”
据我了解秀东村在分田前就是家家有田,只是多少、肥瘦、远近的分别,分田的时候“多提少补”,“动两头留中间”,再按5%的比例划分地主富农。
龙岩如今有毛泽东故居临江楼、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龙岩毛泽东旧居、闽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以及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古田会议旧址等,作红色旅游之用。如果多了解一点龙岩的历史,所谓红色旅游会变得十分沉重,绝不仅是在旧址前留个影那么简单。


[1]   邓子恢,1896年8月17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东肖邓厝村,1926年秋任杰坝圩国民党左派区党部常务委员。同年12月,于崇义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任中共龙岩县委宣传部长。1928年后田暴动主要领导人,创建闽西共产党组织与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入闽前是闽西苏维埃主席兼经济委员会主任。抗战期间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华中分局书记,率部赴苏皖与敌作战。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局副书记,中原局第三书记,是闽西三年游击战的主要领导人,之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西全境。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未完待续)

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转载和出版,违者必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11年9月20日
在线时间
14834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连趣2015百题竞赛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7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连趣总统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5日
在线时间
38536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2018晒宝大赛连趣十周年竞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7万

帖子

3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064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9月5日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趣网这是第一次发表连载的文学原创作品。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指正。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随时告诉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2日 11:03 , Processed in 0.09580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