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guoxintaifeng

北京全国交流会

[复制链接]

73

主题

265

回帖

801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4年2月19日
在线时间
390 小时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14年3月15日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xintaifeng 于 2014年3月15日 20:02 编辑

北京国信泰丰拍卖公司全国第三届连环画交流会报国寺活动安排:
一、3月27日上午10时  新闻发布
1、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
2、孙燕华、李燕参与新闻发布
签名售书书名如下:①《骆驼祥子画传》10本
                  ②《武训画传合集》10本
                  ③《为了忘却的纪念》10本
                  ④《易经画传》10本
二、3月30日上午,举办《收藏•发掘•出新》的讲座活动
主讲人:孙燕华、李燕、刘光勋(舒乙或赵青)
主持人:徐德亮 或 甄奇  (待定)
讲座主要内容:我们是如何努力收藏、深入发掘和推陈出新的
在报国寺我们寻找到了《武训先生画传》1939年版、《武训画传》1951年版,以及《骆驼祥子画传》1951年版(上、下)、《骆驼祥子画传》1948年版。报国寺旧书刊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这里的文化内涵。
现场会有若干嘉宾和媒体。
中华学者型画家李燕先生简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清华大学教授
齐白石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
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
李苦禅艺术馆副馆长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届)
北京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刊《曲艺》编委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艺术顾问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李燕先生 1943 年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自幼在其父亲李苦禅大师教导下敬祖爱国,嗜好国学文艺。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继而升入美院中国画系,专习绘画长达八年。后,到北京荣宝斋编辑科工作多年,故学识与功底深厚。其书画远避指端末技之形式主义的幻术,系以大自然天趣合大中华人文内涵形于笔墨,最擅长写意动物与人物。以勾沉补缺之旨作论文,以针贬时弊之旨作杂文,亦时有诗、赋随缘即出,刊诸报章颇有读者。尤擅国学文艺之大型演讲,应邀所开讲座,数小时不中休不用讲稿而通场盈众,名声已甚于其画。执教 32载,师表何如已闻于公论,故两获“优秀教师”奖状。著作有《苦禅宗师艺缘录》、《艺术大师之路·李苦禅》、《亦文亦画书系·李燕集》、《李燕画集》、《百猴图长卷》、《李燕画猴技法》、《周易中的哲理》、《科学与艺术》、《“人文环保”迫在眉睫》、《大话宇宙与文明自尊》、《以人为本—科学与艺术的根本之道》等与历史上第一部《易经画传》出版。1989年应邀赴印度,率先开启《艺术与科学》课题的国际交流与研究。力作《大鹏图》于1999年搭乘中国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舟》号,成为人类史上首件飞游太空又安然返回的绘画,经公证已载史册《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的《统一论坛》刊文:“李燕作为文化名人的社会责任感还表现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上。2009年,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组织下,以李燕老师为团长的访问团参访台湾。访问期间,访问团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文化古迹,李燕先生更是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诙谐的言语与台湾军政界、艺术界、宗教界和普通民众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以及增进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做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他长期担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和书画家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为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燕先生兼为“半个电视人”,制作了电视史上第一部涵京津各种弹唱曲艺的系列片《胡同古韵》十三集、采访纪实片《爱国艺术家苦禅大师》十集等。亦应中央电视台与地方台多种栏目邀请,作撰稿人与嘉宾上镜,所主持之文化艺术节目语言风格独特,富于文化底蕴,颇得业内人士与观众好评。
曾荣获《绿色杯好新闻一等奖》(国家环保局颁发)。2010年又荣获《北京曲艺杰出成就艺术家奖》(北京市曲艺家协会颁发)、《中国国粹文化杰出成就奖》(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组委会颁发)。

李苦禅、李燕父子网站:

www.likuchan.com.cn

E-mail:likuchan1899@126.com
爱国漫画家孙之儁简介
孙之儁(Jun音俊)(1907—1966)字近之,笔名孙信;孙先生是中国早期漫画家之一。
孙之儁先生生于河北省原藁城县南四公村。1927年以优异的绘画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毕业后,到易县八中任美术、音乐、手工课教师。
在易县教书时期,孙先生即开始为多种报刊画漫画。
离开易县后,迁往北平,在北平居住生活了近三十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和连环画,在发表的作品中,他的漫画风格独特,笔调流畅,因大胆针砭时弊颇受欢迎。
    孙先生在1935年曾分三期发表《漫画浅说)一文,对漫画的重要性、漫画的类别,以及漫画的创作特点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发起组织并参与了1936年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漫画展的组委、评委之一。
    他是1937年7月3日一7月7日北平反日侵华漫画展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
孙先生的漫画作品中还始终洋溢着一种战斗的气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对卖国求荣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现象,……他都敢于揭露。
孙先生称得上是我国早期漫画画坛的开拓者。
    同时,孙先生还是现代连环画的开拓者之一。他—生中利用漫画和连环画形式曾为两个人物形象进行过三次创作:其一是山东那位以行乞兴学的真人——武训;其二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小说人物——车夫骆驼祥子。
孙之儁先生是一位爱国进步的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不仅以画“导人为善”,而且以一个艺术家爱国的情怀积极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救亡运动。为此,孙先生曾被日本宪兵队抓去,在西单亚北餐馆受到日本宪兵队长的审讯拷打。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孙先生更加坚信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主动联络了社会上层人物中一大批进步人士,为人民解放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孙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为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与李士钊先生合作完成了《武训画传》的创作绘编。
1966年9月2日;他本人遭到批斗,孙先生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使他陷入极端痛苦、1966年9月5日晚
孙先生所蒙受的不白之冤,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于1977年10月得到了平反昭雪,孙先生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他的作品现在又被陆续重新发表,
孙先生在漫画与连环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会被忘记的,他为后人留下的艺术财富将流芳千古。
孙燕华女士简介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孙燕华 女 1945年生于北京,中学美术教师,曾荣获“优秀教师奖”,现已退休。其父孙之俊(1907年~1966年)是中国第一代著名漫画家、著名连环画与美术教育家。
现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教育电视台书画艺术顾问
北京曲艺家协会艺术顾问
李苦禅纪念馆馆长助理
                        李苦禅艺术馆馆长助理
多年来孙燕华女士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主编和参与编辑了《李苦禅纪念文集》、《思想·手迹·足迹》、《孙之俊漫画集》等著作并有大量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率先拍摄编辑了涵盖京津弹唱曲艺的电视专题片《胡同古韵》(十三集),以及《爱国艺术家——苦禅大师》(十集)、《华君武与漫画》、《版画家彦涵》、《首都古建卫士》等专题片,由CCTV、BTV、CETV与多省市电视台播放,获得良好影响。多次策划大型画展与其它文化活动。其创意策划的艺术家与航天科学家联谊会,产生了“人类历史上首件乘航天器升空遨游并安返祖国的绘画——中国画”已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易经画传》为我打开一扇新门
谭  燕
人们形容“编辑”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其实,大家可能理解不到,当你完成了一本自己有兴趣而又受读者欢迎的新书时,那种成就感是多么令人鼓舞,尤其是在编辑过程中,自己颇有收获的那种充实与愉悦,所以我自己和许多老同行们都是兢兢业业地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次编辑出版《易经画传》就让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而充实的快乐享受。
李燕先生的《易经画传》最早成书于1993年,是我国第一部《易经》的绘译作品,赵朴初先生为其题写了书名,先后在大陆和台湾一版再版,又被译成英、法、德、西班牙文传播于海外。在接触中我了解到,作者李燕先生为该书的问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历时五个春秋,开启了易学史上绘译并行的先例。正如最初的责编王砚波先生所说,此书图文并茂,既可领略作者的哲理文笔,又可观赏流畅而精致的白描绘画。近年来,国学热不断升温,许多经典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在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需求、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的强劲推动下,使我有幸成为这部《易经画传》又一次再版的编辑。
我对《易经》一直是望而生畏,觉得它高深莫测,所以最初有点不知从何入手,然而当我翻阅这本画传的精美画面与浅显的解说后,我的思想和情绪逐渐地融入进去,步步递增,仿佛时时地在与先人对话、与李燕先生交流……。
《易经》全称《周易大传》,包括《周易》(经)和相关的内容(传)十个部分,而这本书是在“经”的基础上进行的译释。李燕先生本着慎重治学、易于推广的原则,遵循历史本真,不断根据新出土的帛书、竹简的发现,对先人们在记述《易经》内容以及不断传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诠释,这种变化是古人在客观历史的发展中认识事物的理念上的变化。如何取舍、辨识、通俗地注释……,李燕先生将流传数千载的古本与1972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本以及相关文物遗存反复进行对比研究,摒弃讹传、寻找出前人研究的异同,揉进自己生动活泼的释义,最后形成了新的《易经》译文,在该译文的基础上,配图450幅。这种“文”与“图”的并行十分利于读者的理解,而注“文”和绘“图”又是一人所为,所以“文”与“图”的一致性更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在我多年编辑生活中,这是第一次遇到的情况。
当我静夜逐文逐句地读着这些饱含中国人智慧的文字时,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易经》的哲理能影响中国数千年,其实它是上古之人用身边与自身之事来理解天、地、人之道的一种哲理,而这种哲理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被历代学者奉为经典,被尊为“众经之首”。孔夫子老年得到《周易》,读后慨叹:我要是在五十岁读到此书,就可以不犯大过错了!孔子对《周易》的首肯,影响了儒家学派的发展,世代尊其为“经”。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语言的表述和思想的方式还都受着易学的影响,如果说“穿越”的话,读“易经”就是今人与古人心灵的沟通,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穿越。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大学讲到《易经》乾坤二卦的天地精神时,把《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取出来,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读书。世上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动之中,全面地认识事物、把握推进事物的发展,“与时偕行”,才是符合“道”,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此时的我似乎也“顿悟”了,悟到了更空灵更富有变化生机的一种意境。
与作者的合作让我深深地了解了李燕先生,他不但是著名的画家、学者,功底深厚,学识渊博,善于写意动物与人物,且自成一体,独具特色。他画的《大鹏图》于1999年搭乘中国第一艘试验载人飞船“神舟”号,成为历史上首件飞游太空又安然返回的绘画。他是清华美院教授,执教三十余载,成为社会上的名师。作为文化人,李燕先生十分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和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2009年,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团,他作为团长,参访了台湾,以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诙谐的语言,与台湾各界和普通民众进行深入亲切的交流,为加深海峡两岸人民对同根、同文、同源的认同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他的言行中我看到了中国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们那种甘当重任,爱国至上的精神。
李燕先生跨越了现在“分科”过细的弊端,站在客观的国学高度上进行艺术创作,他既是资深的画家、教授,又是对易学颇有研究的学者。他作为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时有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见诸杂志报端。先生何以热衷于易学研究并成为该学科有话语权的人物呢?人们不禁要问。
原来,他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之子。苦禅大师曾谆谆教导他,要以古代著名的文人为榜样,做一个着眼于“文化体系”的“学者型画家”,而不要作西方那种专用型或职业型画家。苦禅大师说:“在文化艺术里,只画画是小道......再往上则是中华古典哲理:老、庄、禅、易、儒,因此如欲画高,必以比画高的各层学问来统领之。否则,就画论画,止于作画,终究浅薄。” 李燕秉承父亲的教诲,珍视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博览群书,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探究哲理,并以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立志传承并弘扬国学。在他和有关易学专家的倡议和努力下,1987年首次将一直在海外召开的国际《周易》学术大会请到了《周易》的家乡,请到了孔子的故乡山东。
多年来,李燕先生凭借对国学研究的成就,和流淌在他血脉中强烈的民族自尊感、传承国学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学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宣讲工作,不断受邀于各种大型讲座,名声远播。他说:“只要能重新认识祖先的文化,只要群众需要我讲,我甘愿担任此光荣任务。”在多次的拜访中我亦能体会到,先生虽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每天往往被各种社会活动所占用,我们的交谈也不时被约访者的电话所打断。先生是个热心人,他虽学富五车,却没有名人的架子,每每登其宅府,话题很快转入国学,侃侃而谈,由浅及深,旁征博引,见解独特,勾起我们对国学的热爱。鉴于李燕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与地位,以及他在美术教学、个人绘画上的成绩,2012年,他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相信,有老一辈文化人的引领,中国的国学之风一定会更加强劲,进而推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
有幸的是这次再版《易经画传》,李燕先生在初版二十年以来对易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的部分内容作了修订,并加进了对易学新的研究心得的文章。特别是《走近易经》一文,先生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与考证,结合今人与古人相类相通的心理因素,较全面阐述了他对《易经》本义的认识以及与现实的契合点,体现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研习理念,更为探索《易经》真谛开启了一个思路。我有幸能作为这本书的责编,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我的心得:
永远地自强不息,
不断地慎终追远,
忧患与开拓并行,
快乐与努力合生,
精针巧绣尽心力,
俯首为人做嫁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4日 04:59 , Processed in 0.0584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