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冯诚

《三国演义》里面不能没有徐正平

[复制链接]

94

主题

537

回帖

4347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3年2月9日
在线时间
668 小时
精华
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这并全完是”跑马“。画连环画是体力活儿,但又不完全是体力活儿,决不是画得越繁琐,越密实,就越越好。相反,繁琐、密实只能说明画家的概括能力不够;简单也好坏,坏的简单是造型能力不够或者偷工减料,好的简单是传神。当然,好的繁琐也能传神。一句话,繁琐也好,简单也好,传神就好。

94

主题

537

回帖

4347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3年2月9日
在线时间
668 小时
精华
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limihu93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3:51
段兄你这是要公然挑战论坛里大多数连友的审美吗?
什么徐的战长沙、张的火烧新野,妥妥滴跑马的干 ...

哈哈,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皇帝的新衣》是大家都新衣好,一个小孩子说皇帝没有穿衣服。我就是那个长大了的小孩子。哈哈哈。

120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17日
在线时间
11984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意思-----装修公司广告语

133

主题

2081

回帖

5248

积分

连趣副科长

爱喝萝卜汁的看书兔

注册时间
2015年12月24日
在线时间
673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好,有见地,必须

8

主题

1413

回帖

3942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7年9月10日
在线时间
239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诚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3:55
其中,绝大多数画家都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这并全完是”跑马“。画连环画是体力活儿,但又不完全是体力 ...

说正经的吧,徐的战长沙非常传神入木,和段兄一样,在我稍懂美术后,也觉出他的出类拔萃,但我个人更推崇他的王佐断臂,既有浑厚、沧桑,又有飘逸、放肆,真真爱不释手的赶脚。

点评

支持,王佐断臂才真是飘逸,战长沙写意的过了。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6:07

44

主题

755

回帖

2318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6年4月4日
在线时间
2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见太高见 于 2016年5月12日 14:12 编辑

要变形夸张,看漫画得了,连环画就算了吧

120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17日
在线时间
11984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繁复------简单,平淡是真——欣赏水平提升的必然规律?

94

主题

537

回帖

4347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3年2月9日
在线时间
668 小时
精华
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mihu93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02
说正经的吧,徐的战长沙非常传神入木,和段兄一样,在我稍懂美术后,也觉出他的出类拔萃,但我个人更推崇 ...

当然《王佐断臂》也非常好。应该说这部作品是一个过渡性的作品。早期,其实徐正平还是中规中矩的画得四平八稳,《王佐断臂》就不同了,早期的精细在,后期的大气又见端倪了。显然,徐正平的大气是要向简约(上面这位朋友用得好)上发展,《战长沙》是一个成果,另外河北的《中国成语故事》中徐正平的那一则也是这个风格。再后,“文革”爆发,简约非但没有发展,反而从徐正平的绘画中消失了,倒是大气还保持着。
《王佐断臂》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生猛”。线条不修饰,生涩。又时候“生”比“熟”。反面就汪玉山,一看就“熟”。“熟”得让人腻味。张、胡也有这个毛病。

20

主题

438

回帖

2419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4年3月9日
在线时间
54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让毕加索来画三国就更好了。{:1_719:}

94

主题

537

回帖

4347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3年2月9日
在线时间
668 小时
精华
4
QQ
 楼主|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看一个画家的作品,多看他的几部,尤其是早、中、晚期都看,就有意思了。比如陈光镒,早期(解放前就不说吧),《董卓进京》算早一点,到《千里走单骑》是一个过渡,从线描加黑白,到纯线描发展,《城濮之战》就是发展的结果。那时期《林则徐禁烟》也是这个风格。“文革”又断了。“文革”后,继续这条路,老了,就不行了。
不是说繁复就不好,《城濮之战》也是很繁复,但是也很好,因为他有归纳,繁复中见简单(简约)。胡若佛也好的,像《盘丝洞》中画妖精那则就神妙,永远是好的。胡若佛好像一合作就被禁锢死了,自己的才气发挥不出来。

点评

都非常赞同,知音啊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59
相比城濮之战,我更细化董卓进京,是不是学习得还不到位。  发表于 2016年5月12日 14:46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收起 理由
张炳坤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10月10日 04:17 , Processed in 0.0742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