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admin

连趣讲堂:“十八描”第一集:传统国画“十八描”在中国连环画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复制链接]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叶描】

这种妙法所画线条状如柳叶,而略短于兰叶描,轻盈灵动,妸娜多姿。

见明代朱瞻基的《武侯高卧图》中国画十八描柳叶描

conew_13、《武侯高卧图》 明代朱瞻基   国画十八描柳叶描   .jpg

《武侯高卧图》 明代朱瞻基 国画十八描柳叶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叶描】

由宋时墨竹画技法演变而来,因线条状如竹叶而得名。《点石斋丛画》说竹叶描[用笔横卧,为肥短撇捺如竹叶。]在人物衣纹的描法上,竹叶、柳叶、芦叶这三种叶子从外形上看都很相似,只有依靠描绘时手腕下笔的轻重、刚柔与长短等变化来加以区分。

见清代禹之鼎所绘《李图南听松图》中国画十八描竹叶描

conew_14、《李图南听松图》 清代禹之鼎   国画十八描竹叶描   .jpg

《李图南听松图》 清代禹之鼎 国画十八描竹叶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笔描】

又叫战笔水纹描,宋《宣和画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善画,行笔瘦硬战掣。”其中的[瘦硬战掣]一语,可视为战笔水纹描的原始依据。

见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十八描战笔描

conew_15、《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   国画十八描战笔描  .jpg

《重屏会棋图》 周文矩 国画十八描战笔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减笔描】

这是一种行笔速度快,线条简约的画法。其特点是侧锋行笔,画出的线条既概括简练,又富于变化,行笔速度快时尤显其笔力强劲。

见宋梁楷《太白行吟图》中国画十八描减笔描

conew_16、《太白行吟图》 梁楷   国画十八描减笔描   .jpg

《太白行吟图》 梁楷 国画十八描减笔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柴描】

枯柴描与减笔描在用笔上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前者渴笔较多,后者干湿并用。

见宋代龚开的《中山出游图》中国画十八描枯柴描

conew_17、《中山出游图》 宋代龚开   国画十八描枯柴描   .jpg

《中山出游图》 宋代龚开 国画十八描枯柴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蚯蚓描】

这种描法要求把篆书笔法融于画法之中,似篆书般圆匀遒劲的笔法,以外柔内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纹。

见明代丁云鹏的《补衲图》中国画十八描蚯蚓描

conew_18、《补衲图》 明代丁云鹏   国画十八描蚯蚓描   .jpg

《补衲图》 明代丁云鹏 国画十八描蚯蚓描


169

主题

1899

回帖

9002

积分

连趣副部长

注册时间
2012年11月21日
在线时间
4130 小时
精华
0

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我与连趣的故事品连谈兵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画近百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上溯可至汉代,与绘画艺术有关的地方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连环画也是几代中国人阅读的历史。扫盲普及教化乃至登堂入室,百年记忆中已形成一个独立画种。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可以展现,而线描连环画则是连环画最传统的、最主要的、最有表现力的艺术表现形式,经典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铁道游击队》《山乡巨变》等概莫如此。大关先生、赵校长专篇推介【十八描】技法与连环画的关联真是连友的幸事。又一次领略毛笔白描传统技法的惊艳,重新感受线条流畅自然,细致清晰的独特魅力。期待下一篇。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橄榄描】

橄榄描用笔起迄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着粗重,所画衣纹如橄榄果实,故而得名。周履靖、汪玉认为此法为颜辉所创。

见颜辉《铁拐仙人像》中国画十八描橄榄描

conew_19、《铁拐仙人像》 颜辉   国画十八描橄榄描   .jpg

《铁拐仙人像》 颜辉 国画十八描橄榄描


2184

主题

7万

回帖

37万

积分

管理员

注册时间
2002年5月19日
在线时间
54400 小时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枣核描】

枣核描用尖的大笔绘就,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较之更柔和,故线条更显自由。枣核描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呈枣核状。中段自然鼓起,再加上线条短促,所以枣核描较适宜表现麻布的质感。

见清代金农的《钟馗图》中国画十八描枣核描

conew_20、《钟馗图》 清代金农   国画十八描枣核描   .jpg

《钟馗图》 清代金农 国画十八描枣核描

中国连环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它们都是以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其后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连环画,才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最后才正式定型成为通俗的连环画普及读本。

连环画近百年的历史,也是中国人阅读的百年记忆。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而线描连环画则是连环画最传统的、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毛笔白描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自然,细致清晰。数十年来中国连环画家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绘画技巧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作品都是艺术家继承传统文化,汲取各种传统艺术精华,同时又结合了现代西洋画的技法,讲究了透视,在白描技法中加入了解剖、素描,而且画面有了意境,构图上也采取了远、中、近景的互补方式,在一系列的创作中取得了新的艺术成就。

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

几十年来连环画家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十八描,并与现代美术结合起来发扬光大,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众多连环画作品。现将众多专家、学者、连迷、读者等对中国连环画家线描作品的剖析以及解读综合如下,并从第二集开始向大家展示连环画界的祖师爷、泰斗、大师、大家……及部分连环画家的部分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艺术风采。

(第一集完)


0

主题

279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7年3月28日
在线时间
2082 小时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7年4月10日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16日 20:16 , Processed in 0.0612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