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y9003 于 2016年11月26日 19:57 编辑
1 T0 S' {- p: S: z k2 k) Q( ?0 M+ F1 w+ j5 n% K! X# U7 k* N
003
0 I& o8 m( L4 `) T
; a: O" ~! U1 G' ^( z6 M三 在第二阶段,即“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后,为了弥补动乱期间“破四旧”对《三国演义》连环画的焚尸扬灰,为了满足人们对普及《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的渴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78年再版了《三国演义》连环画。此次再版与原版本的最大区别是将原来的一套60册改为一套48册。48册改编、出版齐全相当一段时间后,应广大读者要求,出版社才将删掉的12册按照原版增补。
" g z8 P. Q: o& o/ Y# S; K3 l2 }
据笔者统计,改为一套48册出版时,原来的60册中只有22册(即37%)的内容未作调整、画面未作增删;而63%的原来版本被作了“手术”。
) W+ _! z% ?1 ]
在内容结构的调整上,基于更好地按时间顺序表述某一历史事件,对于原来版本的主要调整是在“关羽降曹”与“千里寻兄”(即原来版本“白马坡”和“千里走单骑”)之间;“庞统遇难”与“关羽授命”(即原来版本“落凤坡”和“水淹七军”)之间。其余的大量调整只是为了适应一套48册而作的必要压缩。例如:仅择取4个画面并入“甘露寺”,就删掉一册“三气周瑜”;把原来版本一分为二,分别归入“张松献地图”和“取成都”,就删掉了一册“落凤坡”;对于“刘备征吴”的主要内容大加删减,并入了“火烧连营”;甚至很有独立内容的若干册也被调整掉了。
' V; t2 W: C& C
此次调整的效果如何?调整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套什么样的连环画呢?笔者认为,此次调整是不成功的。 1 F+ R9 A$ l) ^- _2 B
首先,不适当地大量删去了有关东吴的内容。例如删去了“取南郡”、“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单刀会”、“安居平五路”、“赚曹休”、“讨司马”等册。这样就使读者无法认识东吴在三国鼎立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明了吴与蜀、吴与魏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经过这样的调整,东吴成了无所作为、少有作为的一方,“三国演义”成了“两国演义”——只剩下魏、蜀了,这样既不符合原著,也有悖于历史的真实。
9 b' P$ b) W6 l. [8 C9 H6 q& D- H
其次,经过如此调整,重要历史人物不丰满了。例如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删掉了谋刺董卓、割发代首、征战张绣等等正面内容,删掉了错杀吕伯奢一家、纳邹氏、斩王垕、泪斩陈宫、徐母骂曹等等反面内容,读者就无法从多侧面认识曹操的内心世界和坎坷命运。 * ]5 R+ J5 ^" G. E6 T" `
其三,经过这样的调整,一些事件和人物变得支离破碎,或无来由,或无终果。例如:删掉“捉放曹”,就无法讲清陈宫以什么身份去劝说曹操罢兵(“三让徐州”);删掉伏完事件,读者就不知道曹操的女儿何时成为汉献帝的皇后;删掉“走马荐诸葛”,不讲清徐庶与刘备、孔明的交谊及其本人的才能,读者就不能明了徐庶当着曹操盛赞孔明、徐庶前往新野劝降、徐庶识破庞统的连环计又求庞统设计逃避赤壁战火等等情节;删掉“走马荐诸葛”,就删掉了刘封的来由,读者就不能了解孟达阻止刘封发兵援救关羽的背景;删掉了“三气周瑜”,就不知道庞统在孔明吊孝时见孔明、弃孙权、投刘备的经过;等等。其它事件,例如:周瑜箭伤的来历、曹植的七步诗、曹操之死、曹芳被贬、司马师之死、孙夫人回吴、华佗之死、张辽之死等等,均应该有所表述;可是,这些都在调整为48册时被删掉了。虽然后来补印12册袋装发行,但是与原来盒装48册终有交错重复之处,令人有不伦不类之感。
2 E5 B j9 T4 G. w$ B; U, [
在绘画上,48册一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也作了较大的改动。 ) p6 F: t9 B6 v, c; ?7 x; G! p
首先是全部改绘了其中的2册——“战长沙”和“空城计”,全由徐正平重新绘制。笔者认为:原版“战长沙”确有不及徐正平的改绘本之处;但是原版“空城计”(即“传书救刘备”的绘者所画)绝对比徐正平的改绘本更为细致美观;徐正平的改绘本比较粗糙,简直有些批林批孔、批儒评法时某些历史故事插图的技法了。 9 Z' M& p2 f! O
其二是画面有所删减。一些画面因为情节的压缩而被相应删去,例如镇压黄巾起义、陈宫之死、乘雪破羌兵等等。有些画面则是为了追求单册页数相近而舍弃,例如典韦投曹、计收许褚等等。有些原版画面是由于增绘其它画面而被删减,例如“千里走单骑”为此删减了2页。还有的画面是将原版前后2页画面的文字说明合二为一,从而被舍弃,例如“三让徐州”、“定军山”、“走麦城”、“天水关”、“五丈原”等等均有此类现象,当然不排除原版画面被损坏的特殊原因。 + L/ O% m3 l9 M' Z
其三是画面有所增加。与原版相比,增加了某些人物,例如蔡邕的升迁和被害的画面。新增了某些事件,例如斩李儒、暴董卓尸等画面。有些是将原版已有事件表述更为详尽而增添画面,例如曹操征乌桓(增加3页)、关羽寻兄(增加17页)、水淹七军(增加7页)等等。也有的明显是在原画面有所删减、为了拉篇幅、凑页数而增加一些画面,例如“犯长安”(增加11页)、“白马坡”(增加4页)、“战官渡”(增加7页)、“濡须之战”(增加13页)、“擒孟达”(增加11页),其它如“李郭交兵”、“姜维献书”、“智取陈仓”等等也各有画面增加不等。 5 T, |6 {. x7 N) o* n A
其四是封面有所改动。“小霸王孙策”、“战长沙”、“取成都”、“濡须之战”、“定军山”、“空城计”、“八卦阵”等等的封面均被改绘。
2 f/ O; k5 X& J7 ^+ ]! @$ ~! y
应该指出的是,48册《三国演义》连环画再版之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已于1973年12月出版了北京第三版的《三国演义》。该社编辑部在“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的说明”中指出在校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苴漏。这些苴漏绝大多数与连环画的改编、绘画有关。出版《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应该依据所指出的苴漏,在调整、改绘工作中,修改原版画面和文字说明中的错误之处。可惜的是,48册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未能在有关画面和文字说明上作改动。 / R5 p( d6 P' _. b8 G* [! x
若作改动,似应该有如下几处: 8 }9 S3 k! _ W z
其一,“诸葛装神”中第85页应该表现“延大败,尽弃衣甲、头盔,匹马引败兵望木门道中而走”。注意,这里的魏延是骑马败走,即应该修改原版中魏延步行败退的画面。 - O3 c& P5 o' K
其二,“定四州”中第109页文字说明中应该体现“焦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即应该把原版文字说明中的“乌桓触”改为“焦触”。 ' U5 X0 p! D( Q' L
其三,“政归司马氏”第13页文字说明中“济水”应该改为“辽水”。
; a& ~" ?( e+ U- ^4 C6 o/ c3 [
其四,“凤仪亭”第86页文字说明中,应该体现“卓衷甲不入”(即袍服内暗穿软甲防身),而不是原文字说明中的“董卓身上裹着厚甲”。
% L+ Q& ~! u% m o. e) _
( m. s: j1 T$ J j2 y! O/ M! d! z" ~/ u: r* f* Z7 {
1 l+ d' `% G0 X j* S, o
6 z' t- k7 R: \, { @ X&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