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高见最高见

老K有一段时间没来了

[复制链接]

88

主题

229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11日
在线时间
14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bo_xu_canada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6:51
王讼师喜欢看电影吗?

俺是律师不是讼师哈~俺不喜欢电影哈~
2009年注册的圈外人

88

主题

229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11日
在线时间
14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cnshchl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01
老K夏天是不会来的,要直到冬天天冷了才来,因为那时衣服穿的多。

据说冬天小K要冬眠。

点评

我对律师前几天的一个反讽回复特佩服。哈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34
2009年注册的圈外人

53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不为五毛钱折腰

注册时间
2008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5226 小时
精华
12

2018晒宝大赛连趣2015百题竞赛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jlvshi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46
俺是律师不是讼师哈~俺不喜欢电影哈~

不看电影老K怎么会看得起你和你聊
请看懂帖子再跟帖,免得自取其辱

88

主题

229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11日
在线时间
14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bo_xu_canada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8:01
不看电影老K怎么会看得起你和你聊

俺不和他聊。俺是想看布什拿杆子拨小K,小K撅杆子扔布什[em140]
2009年注册的圈外人

120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17日
在线时间
11984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cnshchl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01
老K夏天是不会来的,要直到冬天天冷了才来,因为那时衣服穿的多。

大约在冬季

点评

看来今年玩打雪仗有点悬。哈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36

53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不为五毛钱折腰

注册时间
2008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5226 小时
精华
12

2018晒宝大赛连趣2015百题竞赛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jlvshi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7:46
俺是律师不是讼师哈~俺不喜欢电影哈~



律师与讼师的区别[size=0.75em]2013-08-19 11:19阅读:215
[size=1.06em]律师,一向是高收入的代名词,而且在社会上都有不错的声誉和地位。可是在古代,有一群人做着和律师一样的事业,却被当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即使是被帮过忙的百姓也对之不待见。这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何出力不讨好,社会地位如此之低?
律师在中国的古代,叫做讼师。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以写状纸为职业的人,相当于履行现在律师的部分职能。
在中国古代,诉讼本身就被圣人认定是件不该发生的事。孔夫子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主持审判,我和其他人差不多,应该做的是让诉讼无从发生。这句话后来成了儒家有关诉讼问题的宗旨,后代儒生出身的官员总是宣称,为官一方的首要大事是“息讼”。而讼师却为民间提供帮助讼者打官司的服务,自然就成了各级官员的眼中钉。
按照儒家精神制定的古代法律,也从不承认讼师的地位,因此讼师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古代打官司不准代理,有身份的官员、士大夫、妇女可以由家人代为诉讼,诉讼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庭。也不准“教唆词讼”,不准教别人如何打官司。为人起草诉状是可以的,但是不得加减情节和诉讼请求。当然有的讼师也会顶他人名字出庭,如被长官看破,免不了挨一顿打,“臀坚耐杖笞”就是如此而来。教别人打官司的讼师、代他人出庭打官司的讼棍,以此为职业的,都要被判充军。印卖教导诉讼的书籍的,也要判三年徒刑。
因为讼师的行为违背了古代读书人所尊崇的儒学精神,所以近代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的讼师形象大多丑陋不堪,最典型的是清初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十四回“伏威计夺胜金姐,贤士教唆桑皮筋”里描写的讼师管贤士,原文描述他的能耐是这样的:“枪刀不见铁,杀人不见血。棒打不见疼,伤寒不发热。毒口不见蛇,蜇尾不见蠍。苦痛不闻声,分离不见别。世上若无此等人,官府衙门不用设。”
如此恶毒的人物,简直集世间原罪于一身。虽然许多流传下来的讼师的形象十分不堪,但也有一些讼师确实办了不少实事:
曾六如的笔记《小豆棚》卷八记载一个湖州的女讼师“疙瘩老娘”就是这样一位讼师。她是个寡妇,也是个远近闻名的刀笔讼师,文笔言辞十分犀利,许多经年不结的大案子,凭她一纸数笔,就可以力挽狂澜而结案。她靠这个本事发了大财。
湖州有一个富家的年轻儿媳,丈夫死了后想改嫁,而公公不允许,想强迫她守寡。儿媳向疙瘩老娘求援。疙瘩老娘要求一个字一百两银子,总  共向她要了一千六百两银子,写了一张十六字的状子,状子上是这样的:“氏年十九,夫死无子,翁壮而鳏,叔大未娶。”意思大致就是这个儿媳年龄才十九岁,丈夫死了,没有给她留下儿子,公公正值壮年,小叔子长大了尚未娶亲,都是单身。
在古代,影响一个女子在家族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所生养的儿子的多少,俗话说:“养儿防老。”有儿子的话,即使是寡居,以后的生活和在家里的地位就都有了保障。没有儿子的女子守寡,无论是从家庭因素还是经济条件等多方面来说,未来的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同时,家里的两个至亲都是单身,按照当时法律,公公与儿媳私通是死罪,而弟弟娶寡嫂也是死罪。更重要的是,古时的治政理念是以德治国,一旦出现这种乱伦的案件,会对地方官的政绩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张状子呈上去,县官立即命令允许儿媳改嫁。
还有一次,江北地方连年歉收,米贩纷纷到江南地方收购粮食。江南人怕米价高涨,禁止大米出境,结果形成诉讼。米贩也去向疙瘩老娘帮助,疙瘩老娘索要三千两银子,写一张状子呈上,第二天县衙门就下令不得阻止粮食出境。那张状子写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列国分争,尚有移民移粟;天朝一统,何分江北江南。”对仗工整,说理透彻,实在是叫人拍案叫绝。
诸如此类事件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古时的讼师们的智慧的确不容小视。讼师在古代诉讼中,有时能够独当一面,在案件的胜负中起到关键作用,当然这与当时的诉讼程序不完备,重口供而轻调查,缺乏辩论程序有很大关系,因而在讼师的刀笔之下往往发生以一词一句而定乾坤的效果。
讼师的刀笔之功不仅在于其文笔之犀利,更是在于其对于事情的理解、解析有过人之处。虽然许多讼师品行不端,但是其中也有像疙瘩老娘那样的讼师,其存在对于那些面对高深莫测的衙门束手无策的百姓而言,无疑是遇到了救星,使百姓的意愿得到声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利的。


请看懂帖子再跟帖,免得自取其辱

433

主题

7903

回帖

10万

积分

连趣总统

注册时间
2011年2月23日
在线时间
1584 小时
精华
1

2018晒宝大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vshi 于 2017年9月11日 19:44 编辑

法院、法官、律师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古代没法院、法官,虽然知县在县衙断狱,不能说县衙是法院,知县是法官;古代没律师(非和尚),虽然有讼师代写状子,不能说讼师是律师。~小高抱歉哈~给布什加拿大看的哈~忘了点回复了哈~
圈外人。王老律师。13788912949.

433

主题

7903

回帖

10万

积分

连趣总统

注册时间
2011年2月23日
在线时间
1584 小时
精华
1

2018晒宝大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bo_xu_canada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13
律师与讼师的区别2013-08-19 11:19阅读:215
律师,一向是高收入的代名词,而且在社会上都有不错的 ...

法院、法官、律师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古代没法院、法官,虽然知县在县衙断狱,不能说县衙是法院,知县是法官;古代没律师(非和尚),虽然有讼师代写状子,不能说讼师是律师。
圈外人。王老律师。13788912949.

53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不为五毛钱折腰

注册时间
2008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5226 小时
精华
12

2018晒宝大赛连趣2015百题竞赛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lvshi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38
法院、法官、律师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古代没法院、法官,虽然知县在县衙断狱,不能说县衙是法院,知县是法 ...

你还想自抬身价

国际足联收了钱,现在也承认足球起源于中国,高俅踢的那球如果能称为足球,讼师就是律师有疑问吗?
请看懂帖子再跟帖,免得自取其辱

11

主题

159

回帖

475

积分

连趣工人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27日
在线时间
15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好作品 发表于 2017年9月11日 11:23
因为他的“知青”话题,激得我重返论坛。他却不声不响的离开了。我想他是不是让呦呦们过火的玩笑给伤害了? ...

有的人离开了,大家牵挂,有的人走了,大家拍手称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10月11日 00:37 , Processed in 0.204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