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512|回复: 0

[转帖] 连环画与收藏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2007

回帖

9823

积分

连趣副部长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15日
在线时间
122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8年4月25日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4"><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连环画与收藏</strong></font> <div class="c" id="p_tpc"></div><div class="tpc_content" id="read_tpc"><br /><br />1 、连环画的基本概念 <br /><br />&nbsp; 连环画,这三个字的名称,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详。但要真正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却是难事,难怪天南海北众说纷纭,名目繁多。连环画是“画”还是“书” ? 有人说,连环画是“书”,人们平时就称它为“小人书”。因为中国的书籍大多附有图画,故把书籍都称作“图书”。连环画是货真价实的有图有文的读物,称其为“书”也在情理之中。但一般的书均以文字为主,图画为辅,一本书间有插图,而连环画则是以图为主,配以文字,所以叫连环画,而不叫“连环书”。 <br /><br />&nbsp; 以上两种观点,粗看都言之有理,但又似乎过于绝对化,在字面上各执一词。应该说,连环画从单体看,确实是画;但合起来看,就是广义上的书了,类似于画集、画册。它是一种以图为主、配以文字,连续地描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立的文艺样式。它具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等基本特征。 <br /><br />&nbsp; 不管怎么理解,“连环画”这一名称已经约定俗成,被大家所普遍接受,而且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在字眼上去钻“牛角尖”,计较它的名称是否确切。其实,连环画有许多种俗称,上海叫“小书”、“图画书”,浙江叫“菩萨书”,武汉叫“牙牙书”,北方叫“小人书”,广东、广西叫“公仔书”,而“连环图画”则是它的雅称。当然,也有人称其为“连环画故事”、“连环画小说”的。 <br /><br />&nbsp; 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连环画的基本概念,连环画爱好者和收藏者都大体是知晓的,这里并无多少深奥的理论,基本就是一种大众化的普及的读物。 <br /><br />&nbsp; 当然,从连环画的文字部分来说,历来称作文学脚本,在编写创作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文字的文学性,其基本要求是简洁、生动、明了,富有韵味。这既是连环画的内容所在,又是连环画创作的基础和依据。好的文字脚本,读来引人入胜,对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字是连环画的重要一环,但更重要的还是画,画才是连环画之本。文字是为画而准备的,是绿叶,它要衬托“画”这朵红花。读者爱看连环画,无疑是被那些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所吸引。尤其是优秀的画家,其绘画质量是衡量一部连环画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br /><br />&nbsp;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的是,连环画的文与图,是辩证统一体,它们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珠联壁合,交相辉映,既发挥各自的特长,又紧密相融,从而使读者获得文学故事情节与绘画视觉形象完美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美感 <br /><br />2 、连环画的主要特点 <br /><br />&nbsp; 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体现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必然有其独特之处,归纳起来,连环画不外乎有如下几大特点: <br /><br />&nbsp; 特点之一,是连环画的“小”。连环画的俗称叫“小人书”,这叫法就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地留了下来。一是为少年儿童而专门绘制的,其读者对象自然是小人。二是在所有书籍绘画中,连环画是体积最小的一种书,开面最小的一种画,其小开本 ( 大多数为 64 开本 ) 、小画面,是连环画最鲜明的形象特征。但正因其小,倒显出了连环画的长处,那就是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置放和保管,也便于普及和欣赏,而且它因小而价廉,当初买一本也仅几分或一、二角钱。过去在马路旁的“小人书”摊铺上,花两分钱可看上大半天,这都是因其小的缘故。但它又可小中见大,真正是“小人书、大天地”,它的内容包容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着古往今来的社会风情,揭示着各个阶层的人生真谛,世界风云、纵横历史都浓缩在小小的巴掌般大的连环画上。 <br /><br />&nbsp; 特点之二,是连环画的“俗”。这个“俗”,不是庸俗,更不是低级趣味,而是通俗化、大众化。连环画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植根于群众土壤中的普及艺术,正因为它通俗而不深奥,人们愿意看,看得懂,才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无论老幼妇孺,文化高低,都对连环画情有独钟。 <br /><br />&nbsp; 特点之三,是连环画的“雅”。雅,即高雅、美观。连环画是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通俗之雅,大众之雅,不但平民百姓喜欢它,文学家、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也着迷于连环画的欣赏,足见它是我国通俗读物中的一朵奇葩,甚至在世界绘画艺术长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连环画早已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 <br /><br />&nbsp; 特点之四,是连环画的“独”。首先,连环画独特的优势在于绘画形式和表现风格的多样性。它不受画种的限制,大凡钢笔画、铅笔画、中国画、木炭画、油画、水粉画、漫画、版画,甚至剪纸、雕塑等,都可以形成连续的画面,塑造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次,连环画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它的画面构图上,它不必拘泥于焦点透视法上,可大量采用散点透视法,使表现的空间更广阔。再次,它的独特性体现在文学手法的运用上,它可以采取倒叙、插叙、回忆、旁白等艺术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和描述人物心理活动,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br /><br />从以上四大特点可以看出,连环画在普通中显独特,是小中见大、俗中有雅、雅俗共赏的艺术。 <br /><br />3 、连环画的收藏价值 <br /><br />连环画收藏,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它已成为整个收藏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与钱币、邮票、字画一样,是一项独立的收藏活动,也是一门较有学问的高雅文化活动。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环画的收藏大军在收藏界中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br /><br />一是文物价值。现留存于世的明清时期乃至唐代更久远的连环画,都无疑有它的历史文物价值,时下已十分稀见了。即便民国时期的连环画市面上也难得一见,不久的将来也将走进历史文物的行列。现在,大家把建国初期的连环画作品视作珍品,就是看好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其文物的附加值将会越来越大。连环画收藏尽管是一种新兴的收藏,但其文物价值将随着时光的更替而不断增大。 <br /><br />二是史料价值。从连环画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的意义上说,它是时代的产物,势必反映时代的风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都会在连环画这一普及、通俗的大众艺术中得到反映。要想了解、研究、考证和著述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只要翻开手中的连环画藏品,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画卷就会展现在眼前。这就是连环画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这是就内容而言。从形式、风格上看,也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如“四大名旦”的创作风格,只能出现在那个时代。而不同的时代所表现的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风格,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史料价值。 <br /><br />三是艺术价值。连环画集绘画、文学、装帧等艺术于?身,从绘画形式上看,它几乎涵盖了所有画种和艺术表现形式,荟萃了难以计数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再现了种类繁多的经典名著,其艺术价值在众多的收藏品中异军突起,可与书画、邮品相媲美。浏览、翻阅连环画佳作,如同置身于艺术的花圃之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令人流连忘返,尽情地享受着艺术的芳菲,养性怡神,陶冶情操,可见连环画的艺术价值非同一 般。 <br /><br />四是使用价值。连环画的使用价值,是连环画藏品所具有的属性。它可以为人们所利用所服务,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就它的内容而言,具有育人向上、传播知识、提供史料等作用,它的形式是富有美感的,可供人欣赏,供人休闲,也给人以精神享受。连环画的这些使用价值,就体现在欣赏把玩、广泛研究的充分利用之中。 <br /><br />五是商品价值。现在我们都知道,图书也是一种商品,因为它有价格,可以流通。连环画与其他商品一样,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重性。它的使用价值上面已经谈过了,它的自身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达到的。连环画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价格,从目前市场交易行情来看,有价过其值的,也有价不抵值的,无论是背离价值规律的,还是具有潜在价值的,都会逐步得到市场的杠杆调节。但可以相信,连环画的商品价值将会不断攀升。 <br /><br />4 、连环画的收藏策略 <br /><br />连环画收藏,不是简单的收拢进来,藏之秘笈。在文物古玩收藏历史中,前人已经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叫收之有法、藏之得道,进而为赏析与研究打下基础创造条件。那么,怎样在连环画收藏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 这里不妨介绍几种收藏策略,以供参考。 <br /><br />一叫知识取胜法。连环画虽然不像瓷陶、玉器那样深奥、古朴,博大精深,但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连环画收藏仍不失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内容。因此,对于初涉连环画收藏的人来说,学习和具备一定的连环画收藏的基本知识,练好连环画收藏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掌握连环画的版本知识,了解版权页上的各个项且及其名词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含义,还要熟悉连环画画坛上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知晓历届连环画获奖作品及作者,还要懂一点绘画理论的基本知识,各个画种的不同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对连环画市场行情尽可能多的了解摸准,不断拓展自己与连环画相关的知识面,从而不断提高连环画的收藏和赏玩水平。 <br /><br />二叫品德取胜法。任何一项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陶冶情操、思想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收藏连环画的活动中,无论是购买也好、交换也罢,要公平交易、两厢情愿。要讲道德、守信誉,既不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也不能哄骗坑人,强其所难。连环画本身的收藏过程,就是一个交天下朋友的过程,以心换心,真诚待人,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br /><br />三叫以藏养藏取胜法。这是不少收藏者采用较多的?种策略。在以连环画为收藏主体外,兼收其他种类的藏品,如字画、古玩、报刊等,以此作为交换、转让的资本。有的连藏爱好者是专题收藏,但遇到其他题材、价廉物美的连环画也一并收进,同样可用作交换或转让,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藏品。 <br /><br />四叫广种薄收法。对一些刚涉足连环画收藏的人来说,因无经验又感新鲜,急欲想一口吃成胖子,内心的紧迫感促使他大面积的收购连环画,很快就成了连环画的收藏“暴发户”。这对一时不懂行情、无法及时请教行家的连藏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策略。其实这也是许多连藏者刚刚起步时的一种常用方法,等到对连环画收藏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整理调整,剔除低品位的,以后就会越收越精。 <br /><br />五叫精选精收法。这一方法就是专收连环画的精品,那些收藏价值高的连环画都在收藏之列,不以版本、年份、名家为唯一标准,但求精益求精的精心之作,日长时久,就会练出一副火眼金睛的好眼力。 <br /><br />六叫集腋成裘法。有的连藏爱好者由于本地区连环画市场少,经济较为拮据,一时有心无力,那不要紧,收藏是一种细工慢活,万万急躁不得,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积累,藏品必然会不断增多丰富起来。 <br /><br />七叫开放搞活法。在一个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形成厂一个新的共识,那就是“酒香也要多吆喝”。连藏者既要多参加交流、交易、展销、拍卖活动,又要善于推荐、推销自己,对自己的藏品要多宣传,甚至可以举办小型的个人连环画展销会等,让大家了解你,这是利在个人、益在连友、功在社会的一种聪明、进取的策略。 <br /><br /><br /><br /><br />连环画收藏的品种 <br /><br />1 、各种开本的连环画 <br /><br />连环画的原稿一般都是 16 开大小,而印成的连环画则有不同开本的大小。连环画多数为 64 、 60 开本,这种开本便于携带、收藏,较长时期中,这一开本在连环画的印刷上唱主角。同时,我国各出版社还相继出版过不同开本的连环画。大于 64 、 60 开本的有 48 开、 40 开,其中 48 开本中的刘继卣绘的《水帘洞》和王弘力绘的《十五贯》等都堪称精品。而 40 开本的连环画中以页数较少的彩色连环画为多,题材主要是儿童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集。这两种开本比 64 开的画面清晰,市价也高出 2 至 3 倍。 <br /><br />比 48 开、 40 开更大一些的有 24 开、 20 开本连环画,可谓精品荟萃,一些名家和获奖的作品都曾出版过这种开本。如收藏者熟悉的王叔晖绘的《西厢记》和《杨门女将》,墨浪绘的《满江红》,贺友直绘的《朝阳沟》,以及戴敦邦绘的《长恨歌》等,每一册都非常精美,都是很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br /><br />此外,大开本连环画中还有 16 、 12 、 8 开特大本的。 16 开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彩图本《猎虎记》和刘继卣绘的彩图本《武松打虎》,这两种 50 年代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在拍卖会上曾分别拍到 1200 元和 500 元,是很珍贵的收藏珍品。 <br /><br />40 开本以上的连环画都是一页一图式的大开本,其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以美术专业人士为主,初衷是作为艺术观摩与交流所用。由于画面大,能展现绘画的特定效果。同时,也因为普及面较小,印量小,再版少,收藏难度也,较大,便成了拍卖会上追逐的对象。 <br /><br />除了大开本连环画外,小于 64 开的连环画就属于小开本,有 96 开、 128 开、 256 开,如《张飞审瓜》、《忠实的朋友》等。这些小开本大多是在 80 年代出版的,当时由于纸张价格上涨,一些出版社为了降低成本,相继出版了一些小开本连环画,有的小开本只有三个手指大,可谓袖珍连环画了。如《宋庆龄和孩子们》这本连环画为 9 . 3 厘米 x 5 . 8 厘米,是目前见到的最小开本连环画。 <br /><br />这种小开本连环画由于发行数量少,时间短,基本上没有再版过,而且是具有一定特色的连环画品种,其收藏价值已引起连环画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br /><br />2 、各种版本的连环画 <br /><br />连环画的开本仅仅指的是它的形状大小,而连环画的版本则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连环画与邮票相比一个可以多次再版(绝版除外),一个永远不重复。而连环画却有创下二十多次的重版纪录,所以收藏连环画要讲究版本,版本是决定其收藏价值的重要因素。 <br />   如《三国演义》(上美版)套书,六十年代后期完成了全套绘制出版工作,也就是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除了因年代久远存世少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用画家原稿制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个版最能真实地记录绘画原作的风貌。另外连环画本身画面就比较小,其印刷制版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原作的效果。 <br />   当我们拿第一次印刷本与第二、三次以后印刷本对比就会发现后者很多线条已模糊不清,而且大多还有删节,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绘,五、六十年代版本与现今 1972 年后再版本相比被删去了整整 50 页之多。 <br />   当然作为版本研究有些书的再版却有一定的收藏意义。还以《三国演义》来讲,该套书到了八十年代后,其已有了再版二十余次的记录,在这些再版版本中 1979 年因文革原因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压缩为 48 本一套,可谓新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到了 1987 年再版时又恢复了原 60 本一套的风貌,但比五十年代第一版又进行了小小改动,这个版本我们只能说也可以收藏,除以上所说的三个版次外,收藏别的版次已无多大意义。 <br />   版次最多的《铁道游击队》,自 1955 年第一版到八十年代后已创下再版三十多次,印量近五千万册的纪录,为连环画史上所罕见。在郑州书市,一书商将一套版次不一拼凑起来的《铁道游击队》开价近百元,连友不必花这个大价去买,这套书印量太大了,完全有机会搞到更早版本或版次印次更早的统一套书。 <br />   在众多的连环画版本中最珍贵的当数线装本了,这些线装书印量少,开本大(大多 32 开),存世量少,如《山乡巨变》、《东郭先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出过线装本,这样的版本一定是未来连环画市场升值很高的珍品了。 <br />   除线装本还有初版精装本,这个版本印量少,用纸讲究、开本大( 48 开、 32 开、 16 开),一般为出版社存档、供作者或图书馆用,只有少量出售。如《红旗谱》(横 32 开)、《斗牛人》(横 32 开)、《嘎达梅林》(横 32 开)等均有精装本,而印量有的只印二、三千本,《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均有 16 开的中外文版,《地球的红飘带》、《三毛流浪记》等还有 8 开本精装版,这些大开本版本均是我们收藏的真正精品。而不要把 64 开尤其是数次再版的连册当作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收藏时一定要注意封底标明的版次和印次,这是收藏者应具有的基本功。 <br />   特说明一点的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曾大量再版了五、六十年代很多精品书,这次再版大多注明了第二版第一次或第二次印刷,这次再版书无疑是大家对五、六十年代精品补缺的最好机遇,切莫忽视这批再版书,除非您存有五、六十年代第一版。 <br />   连环画收藏豪不夸张地讲,就是收藏其版本,所以版本研究是我们提高收藏质量的重要一课。 <br />   除以上所说的版本外,有实力、有机会的连友可以收藏 “ 样本书 ” (一般只有出版社有),画家原作,以及作者签名书,这些都将会表现出更强的收藏意义和收藏势力,为您增添无穷的收藏乐趣。 <br /></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1日 15:50 , Processed in 0.0694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