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size="4"> </font><font size="5">线 描 连 环 画 概 述</font></strong> <div class="c" id="p_tpc"></div><div class="tpc_content"><br /> <font size="4"><strong> 冯 诚</strong></font><br /><br /> <font size="4">1949年,“时间开始了!”(胡风语)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连环画在改造旧连环画的过程中起步。在上海,据黎鲁回忆,经过“一化三改”,老连环画家江南春、胡丁文、林雪岩、严个凡、赵宏本、周杏生、徐正平、凌涛、汪玉山、卢汶、吕品、汪健、宋志平、徐宏达、夏书玉、韩永安、盛贤亮、罗既张、沈铁铮、刘王斌、洪荫培、严绍唐、陈光镒、颜梅华、陈云昌等,组建了“新美术”,以后又有汤义方、刘锡永、陈少华、钱笑呆、汪继声、汪观清、周达仁、费龙翔、杨步升、张洪宝、王野秋、冯春扬、于廉元、李铁生、赵三岛、陈为明、韩敏、王亦秋、陈俭、蔡人燕、胡克文、江栋良、水天宏、郁芷芳、何进、刘文颉等人参加连环画创作。这就是声势浩大的“海派”或称“南派”。在北京,据刘凌沧回忆,“记得有一次到他们出版社参观时,在楼上一间长方形的画室里,一排排画案,刘继卣、墨浪、任率英、王叔晖等名家,都伏案作画,人材济济,堪称一时之盛”,应该提到的工笔画大师还有陈缘督、卜孝怀、吴光宇,以及唐山的刘汉宗等,美术学院出身的林楷和费声福,从上海到北京的陈惠冠也来加盟。这就是声名显赫的“京派”或称“北派”。另外,王靖洲、康殷、陈祥麟、王企玫等人,套用古木版画和传统线描名画风格画连环画,或可称为“复古派”。“复古派”并不是徘徊在通俗的“南派”和传统的“北派”之间的一个流派,而是近于“北派”,只是“北派”画家“与时具进”,或多或少融合了西洋画法。全国其他地方的线描连环画创作也在萌芽,像姜之中以柔劲连绵、形柔实刚的线条画《关汉卿》、《甲午海战》,画出了激昂的气氛,让人读后回肠荡气。刘国辉以近似速写的墨笔线描画《耕耘记》,线条大胆泼辣,让人耳目一新。</font></div><div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4"> <font size="3">黎鲁这样回忆“海派”连环画家的成长:“上海地区的连环画家,解放前从事过多年的创作,在旧社会不为人所重视,既未进过美术学校,也没有经过名师传授,从绘画技术上说,迫切要求提高,需要懂得一些人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以求得在刻划形体上比较正确。‘新美术’成立后,规定每周占用工作时间八小时,专门练习素描,购置了一些石膏像和画架,聘请同济大学陈盛铎教授担任指导,不少同志刻苦认真地学习,特别是青年的创作干部,他们天天晚上留在社里练习。”自学成才的“海派”画家,受时事新闻画《点石斋》画报影响至深。他们“解放前从事过多年的(连环画)创作”,初步掌握了连环画的创作规律,通俗性强,绘画美弱。他们经过人体结构、比例、透视关系的训练,提高了绘画能力。钱笑呆同赵宏本合作,以圆润挺秀、严谨婉转的白描,精工勾勒出不朽的名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又与汪玉山联袂创作了“海派”刀马人物的典范之作《穆桂英》,成就了“海派”线描连环画精致之作的极致。徐正平删繁就简,笔墨纵横驰骋,线条粗犷恣意,《战长沙》、《空城计》是“海派”线描连环画豪放之作的极致。胡若佛远摹唐寅,近学张大千,线条纤细遒丽,花鸟虫石无一不精,文臣武士无一不能,《小谢》、《娇娜》等画尽才子佳人的缠绵、妖艳,《杨家将》画出壮士将军的雄壮、威武,真可谓“文武双全”。程十发的传统线描功力深厚,慧心识破中西绘画融合的“天机”,《胆剑篇》开“南派”连环画重形式胜过内容之先河。刘锡永师从过徐燕荪,立身“海派”,兼融南北之长,行精细和豪放之间,而成《偷渡阴平》、《虎牢关》。颜梅华以师颜文梁的西画素描功底,师吴湖帆的国画线描功夫,融为一体,而作《宝船》、《误入白虎堂》。赵三岛秉承中景构图,不急不燥,下笔有方,落笔适当,思维周密,使粗疏的“民国”连环画画风脱胎换骨,《天水关》、《犯长安》、《枪挑小梁王》是《三国演义》、《岳飞传》中的精到之作。学院出身的张大经标新立异,以写实白描入装饰画,极尽繁简之能作《火烧新野》。董天野画过漫画,还师从过张大千,但他的连环画大异其趣,走张光宇的装饰画路子,线条严谨简洁,自成一格,创作了《尤二姐》、《拷打宝玉》、《穆桂英挂帅》等。江栋良同样是画漫画成名,连环画仿汉砖石刻效果,形成严谨、细腻、豪放的金石味线描风格,粗细穿插,瑰异谲诡,自创一体,乃成《杨乃武与小白菜》、《黛玉焚稿》等名作。</font><br /><br /></font></div>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09142912[/lastedittime]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