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34|回复: 0

[原创][原创]评张贤亮《一亿六》之三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回帖

67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09年4月12日
在线时间
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4月12日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文化精英的恋母情结</p><p><br />&nbsp;&nbsp;&nbsp;&nbsp;当代中国文学在回归自然、向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探索中,中国人的“文化恋母情结”(这是哲学家邓晓芒提出的概念,见邓著《新批判主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是越来越突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无形的力量,要把人们拉回到母亲的温存和幼儿的纯真。台上的孩子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台下老的少的都流眼泪。《一亿六》中的国学家小老头是文化精英,他对陆姐侃侃而谈“我们中国文化重视精神心理上的享受,西方文化偏重物质肉体上的享受”,而他所谓的精神享受,一落实到床上和陆姐共枕同衾,他就叫陆姐搂着他,“他蜷曲在陆姐的怀里,嘴巴放在陆姐乳房旁边,像个婴儿一样,偶尔吮一下陆姐的乳头,叫陆姐轻轻地拍他入睡”。一直到他临死之前,还要陆姐脱了衣让他亲近乳房,而陆姐“俯身用慈母般的目光看着小老头”。这表明小老头在心灵上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总是渴望母亲的乳房,母亲的安抚。<br />&nbsp;&nbsp;&nbsp;&nbsp;这种恋母情结,使得七十多岁的老人“复归于婴儿”,像个老娃娃,他光着身子和陆姐玩“捉迷藏”,“返璞归真”地互相背来背去,一心想着寻回失去的童年,寻回远古的回忆,寻回数千年无变化的“原生态”。然而他毕竟饱经沧桑,岁月和“霜雪事”已将他锻造得老谋深算,炉火纯青,所以他不愿意去美国和儿孙住在一起“安享晚年”而是依恋中国,因为他知道西方的美人儿不会崇拜他的吟诵古诗和侃谈,不像中国女性这样温存听话,让他有精神上的享受。而他现在明明是在嫖娼,却用笛子吹奏什么“高山流水”还吟古诗,杖着语言霸权来对自己的“渴望堕落”进行标榜和赞美,要痞得潇洒,痞出高水平;他明明知道这是个“嘈杂的、病态的、漏洞百出的社会”,却玩世不恭,“我是流氓我怕谁!”地实践着“过把瘾就死”的痞子原则;明明知道自己是“随波逐流,得乐且乐”,向往着不负责任的“自由”和解脱,是精神的颓废和沉沦,却又表现得居高临下,高深莫测,以为自己是“荒山一古松”。一种阿Q式的自豪感使得他不可能反思自己又幼稚又“世故”的双重人格。<br />&nbsp;&nbsp;&nbsp;&nbsp;其实,立足于恋母情结的精神是一种伪精神,是以物质(金钱或权力)冒充精神,它不可能实现心灵的成长和发展,只能永远停滞而循环地回到原点,回到婴儿。而性爱给中国人恋母的隐秘向往提供了发泄口,展现了中国文化最深刻的本质。伪善的小老头,他的生活方式可用一个中国字来概括:“顽”。这个字有双重含义,一是愚顽不化,不思进取,固执于顽劣本性;二是游戏,通“玩”,特别是指玩世不恭的恶作剧(顽皮)。这两重含义其实是相通的,因为人本来就是从冥顽不化的动物变来的,在“人之初”即孩提时代,人最愚昧,也最好玩。这正是道家所崇尚的生存状态,如老子说的“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br />&nbsp;&nbsp;&nbsp;&nbsp;小老头的形象是深刻的,他对嫖和赌的认可和鼓吹,表明了传统文化无非是一种高级的野蛮。鲁迅在《热风》的随感录中谈到,主张“中国就是野蛮得好”是《水浒传》里的“牛二的态度”。牛二是儿童式的,是“跟着感觉走”而不讲理性的,他在精神上永远乐观(“乐感”),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而“难得糊涂”,他混沌、无奈、无可无不可,自得其乐地玩耍着,陶醉着,却没有力量、也鼓不起新的精神去改变什么,建设什么,只是在“天人合一”的虚假幻想里醉生梦死。所谓“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只要“心眼儿活”就能“风流”,就能适应于任何“今是昨非”。<br />&nbsp;&nbsp;&nbsp;&nbsp;有着“仙风道骨”的国学家小老头,精神上就是幼稚而顽固的牛二。<br /></p>
严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4日 18:00 , Processed in 0.0704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