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连环画暴风骤雨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886|回复: 3

告诉你历史上真实的《林海雪原》阅读 [175] 回复数 [1]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9月29日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北自古以来匪患不绝,早在日俄战争时为抗击沙俄战败后的烧杀奸淫,许多东北人被逼上梁山当了土匪。“东北王”张作霖就是土匪出身。抗战爆发后,日寇公开支持和利用土匪为其效力,许多土匪、地主武装投降日寇充当汉奸,但也有抗日的,还有先抗日后投降日寇当汉奸的,情况极为复杂。<br /><br />日寇投降后,许多土匪武装被国民党收编委任,如合江地区的土匪谢文东被任命为国民党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华堂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第1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雨新(张黑子)被任命为东北先遣军上将总司令。各路土匪为了捞取一官半职,肆意虚报人数,把百来人或上千人夸大为几十万人。这些草头将军没有国民党的正式军服和委任状,每人发一块白绸子,上面写着官衔名称,究竟算不算数,只有天晓得。<br /><br />这些土匪武装在日本战败后也积极扩充武装,同时利用我军初到东北人生地不熟的机会,伪装革命骗取信任,大量混入我军新建部队内部,如李华堂、孙荣久等也一度接受我军的委任,后来都叛变了。光北满地区的几个省,就有7万多土匪先后叛变。<br /><br />当时东北的政治土匪武装将近25万人,光北满就超过10万人。他们“专打八路,敬等老蒋”,占山头,抢地盘,抢劫民财,枪杀人民,组织暴动和叛乱,强占县城,破坏交通,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孙荣久在勃利下令土匪大抢3日,强奸3日,人民深受其害。当时北满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掌握在土匪手中,要稳定东北局势,就必须全歼顽匪。<br /><br />从1945年9月起,我军在南满地区歼灭了千山地区宋子明、邓国庆匪部,临江地区伪满“宫廷”残余土匪,平定通化“二三”土匪暴乱;在西满、东满地区歼灭日伪残余;在北满,我军在松江五常县剿灭了女匪首“一枝花”,在嫩江甘南剿灭了“光复军”王维国,同时收降了土匪刘振清。在合江地区,沉重打击了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四大旗杆”匪帮。<br /><br />北满是剿匪的重点地区,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陈云任命方强为合江军区司令员,负责剿匪。1946年1月,合江剿匪部队在依兰东面消灭谢文东、张雨新、孙荣久匪部5千余人,将土匪赶入山高林密的刁翎地区。2月,我军359旅、合江军分区和苏联红军的一个机械化营,分两路进剿。这些惯匪十分狡猾,化整为零,行踪不定,避实就虚,避强就弱,在牛心屯包围杀害我依兰大队100多人。我军主力赶到后与土匪激战3小时,将500名土匪全部歼灭,为依兰大队的烈士们报了仇。<br /><br />4月,张雨新、李华堂又突袭刁翎,我军1个团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匪徒将我军官兵开膛破肚,暴尸街头。5月5日,一架涂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飞机在刁翎上空飞行,空投了一封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要来视察的信件,要张雨新平整简易机场。张雨新不相信土八路还有飞机,信以为真,急忙修整机场。5月7日,我军飞机用机枪向列队在机场等候的土匪猛烈扫射,土匪向被割的韭菜一样一片片倒下去。张雨新只带残匪800多人逃往牡丹江西岸的大森林中。<br /><br />到1946年3月,我军较大的剿匪战斗共计212次,毙伤俘土匪近8万人,收复城镇118座,基本消灭了东北境内的大股顽匪。<br /><br />1946年5月,我军从四平、长春、吉林等地撤退后,土匪们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潜伏的顽匪死灰复燃,打入我军内部的土匪也纷纷叛变投敌,散布在东北解放区的土匪又有3万多人。<br /><br />8月,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任命贺晋年为合江军区司令,方强为政委,继续剿匪斗争。针对土匪化整为零遁入深山老林或潜入乡村的形势,我军以分散对分散,各个击破,对土匪主动进攻,不给喘息机会,见着就打,打到就追,打散后配合地方武装、民兵自卫队实行清剿,彻底消灭他们。<br /><br />剿匪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敌人集中为大股时,我则集中打敌,敌人分散为小股时,我亦分散打敌。剿匪要突出一个“快”字,采用奇袭、奔袭、穷追与伏击、堵击等办法,有效地消灭敌人。<br /><br />剿匪也要强化政治攻势,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对一般匪兵给以出路,提出“投降不杀、缴枪留命、回家分地”的口号,执行不伤害土匪家属、争取土匪中的盲从分子、孤立顽固分子的政策,达到肃清土匪之目的。但对顽抗到底的土匪头子,则要依其罪恶予以惩办。<br /><br />10月中旬,东北人民自治军第5支队副司令杨清海通匪投敌叛变。杨清海是长春双城堡人,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农民武装,后来投降日寇加入伪军,1940年9月率伪骑兵35团投靠东北抗联,活动于富锦、虎林一带,一度还到苏联抗战。他担任我军领导职务后,腐化堕落,和依兰大名鼎鼎的开赌局的野妓辛爱玉勾搭成奸,并和匪首李华堂挂上了钩,接受了国民党“合江挺进军司令”的委任状。10月10日夜间,他强行拉走依兰独立团6连70多人,与我军交火后逃出县城投奔了李华堂。<br /><br />贺晋年闻讯大怒,10月14日,他和359旅副旅长谭友林,率部追剿李华堂、杨清海。11月9日,在牡丹江南岸,李华堂占据山头,妄图把我军赶下江去,贺晋年拉一挺机枪与土匪对射,把土匪赶跑了。土匪沿着一条名叫沫勒气的30多里无人烟的山沟逃走。沟底积满腐烂树叶柴草,好多地方成了烂泥塘,我军连滚带爬地通过后,在天黑又开始爬山,穿越原始森林,我军请了最好的向导,又在每棵树上做标记,以免迷路。当时气温零下二三十度,战士们身上的泥水都结了冰,裤腿衣袖冻得硬梆梆,筋疲力尽,终于在天亮时爬到了山顶,发现了土匪留下的一堆马粪还没冻住,说明土匪没走远。<br /><br />在山下,他们果然包围了土匪所在的村庄。枪响后土匪作鸟兽散,杨清海丢下腿部中弹的辛爱玉,跟着李华堂跑到了莲花泡子,渡过了牡丹江。我军官兵已经连续4天4夜追击土匪,疲惫已极,好多人翻山时迷迷糊糊地掉进了山沟里。但贺晋年认为我们疲劳土匪更疲劳,下令渡江追击敌人。过江后抓住几个土匪,说李华堂带领100多土匪到刁翎南山去了,又意外地得知谢文东就流窜在这一带。谢文东的名头比李华堂还大,贺晋年决定改变追击目标,消灭谢文东。<br /><br /><br /><br />徐肖冰:我到东北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跟着359旅拍电影,记录他们的剿匪情况,后来拍了一个片子《活捉谢文东》。<br /><br />谢文东原来是依兰县的大地主,1934年当了土龙山农民军的头头,后来被改编为抗联第8军,谢文东任军长,在依兰、勃利、方正一带活动。1938年他的副官叛变,他被日本人活捉。<br /><br />日本人为了让他投降,把她的母亲弄到东京,在威逼利诱下他终于投敌,日本天皇还赠送他一个金菩萨。他领了伪满劳工大队长的头衔,残害劳工达1万多人。日本投降后他拉起了自己的队伍,1945年11月一度被我军收编,但12月中旬就叛变。他请苏联红军来喝酒,俄国人拿着茶缸子一口一茶缸地喝酒,很快就醉了。他把苏军战士的衣服扒下来,把人给活埋了,搞到武器充实自己的部队。就这样投靠国民党,被委任为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br /><br />他原来有武装土匪数千人,经过1946年初我军的打击,只剩下几百人,窜到了刁翎地区活动,妄图苟延残喘,等待国民党军队的到来。<br /><br /><br /><br />为了捉拿谢文东,贺晋年派部队去夹皮沟和黑瞎子窖沟,将谢文东堵在东起牡丹江西至老爷岭的狭长地带,组织小分队背粮带锅进山搜剿。谢文东很狡猾,有一套“我停则扰,我动则跑,我力小他便咬”的游击战术,剿了好几天也没被捉到。眼看着牡丹江就要封冻,一旦封冻,几百里长的江面很难封锁,谢文东踏着江面跑到对岸就很难抓了。<br /><br />贺晋年和谭友林商议,一定要在封冻前抓住谢文东。我军向当地老乡和猎人请教,群众反映,密营和粮食是土匪的命根子,只要烧毁密营切断粮源,土匪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扛不过去。白天我军爬上山头和树上,看成群的乌鸦在哪里盘旋,哪里有烟有乌鸦就追着打,因为匪徒们生火做饭就会招来乌鸦。晚上我军看到哪里有火光就往哪里奔袭。<br /><br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土匪的粮食成了问题,靠杀马度日,又没有盐吃,四肢瘫软,浑身没劲,腹泻便血。我军到处张贴“投降留命缴枪不杀”的标语,土匪们纷纷向我军投降。最后,谢文东身边只剩下6个人,其他5人也决心投降。谢文东哄骗别的土匪先去投降,替他办好手续,明天再来接他。可第二天去找他,他早已溜了。<br /><br />贺晋年、谭友林猜想,谢文东很可能在牡丹江岸边,在弄吃的,伺机过江。我军向一位孤独一身熟悉江边地形的老人打听,哪里最先可以过江。老人说,在四道河子和五虎咀之间,有一段江面在农历10月下旬就封冻,江上可以过人。<br /><br />谭友林命718团5连2排前去搜索,他对副连长李玉清说:“谢文东很胖,见到胖子就抓起来再说。”李玉清带着2排十几个战士出发了,其中还有摄影师徐肖冰。<br /><br /><br /><br />徐肖冰:我记得是在12月20日,我们连续搜了几个山头都没见到人影,后来在刁翎的四道河子和五虎咀子之间山凹里,看见一个山神庙。摸到庙里一看,有一个大胖子正跪在地上,乞求神灵保佑。李玉清立即判断此人就是谢文东,率战士冲上前去。<br /><br />谢文东很机灵,一下就躲起来,掏出手枪还击。我那时候忘记了什么叫危险,举起摄影机拍摄起来。谢文东突然楞住了,举起双手乖乖投降了。等我们将他捆起来,他还在问,“那是个什么武器?”原来他把我的摄影机当成了武器,一看这么大个家伙,以为要发射什么炮弹炸他,就乖乖投降了。12月30日,谢文东在勃利县经公审后处决。<br /><br />抓住李华堂是在12月13日,在刁翎和林口之间一个叫大道盘的地方。其他残匪20来人一起被抓,但李华堂跑了。后来有老乡来报告他逃跑的方向,我们骑马追上了他。没有马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李华堂真有意思,听见鸣枪也不回头,还往前跑。人腿怎么跑得过马?我们跑到他前面堵他,他来两个点射,把两个战士打伤了。一个战士马上开火,打中了他的下巴,另一个战士扔手榴弹,炸伤了他的双臂,战士们一拥而上,将他捆起来。我们把他绑在一辆马车上,他还使劲挣扎,使马受惊狂奔,把马车夫甩了下来。马一气跑出二里地,车翻了,李华堂被扣在车底下,我们将他拖出来,发现已经咽了气。<br /><br />张雨新、孙荣久很快也被活捉,12月15日,在刁翎召开公审大会,公审国民党“东北挺进军”中将总指挥张雨新、中将副总指挥车理珩及李华堂匪部参谋长潘景阳等。公审后,张、车、潘等被处决,此前一天,孙荣久也被枪决了。<br /><br /><br /><br />1947年1月7日,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等6人深入匪巢蛤蟆塘,将国民党东北第2纵队第2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以下25人活捉。杨子荣用黑话同土匪交谈,故意以土匪的习性争吃抢喝,骗取了土匪的信任,“座山雕”派人来请他上山。他只带了6个人,就在土匪的窝棚里用枪逼住“座山雕”,喝令他投降了。<br /><br />这就是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故事和人物的原型。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座山雕”这股土匪其实才25个人,抓他也没费大周折。曲波是把捉谢文东、李华堂等土匪的故事也移植到了“座山雕”身上。2月23日,杨子荣在新海县梨树沟山里闹枝子沟追剿残匪战斗中牺牲,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br /><br />到1947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共进行剿匪战斗1303次,毙匪12539人,俘匪36601人,伤匪18568人,降匪11782人,缴获各种枪支5.5万支,基本肃清了东北土匪。<br />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29日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6">看《林海雪原》 追忆历史上的杨子荣</font></p><p>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匪组成各种各样的“地下军”、“先遣军”,计25万人。这些土匪武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军事进攻遥相呼应,在解放区后方大肆进行暗杀、暴动和破坏活动,先后制造了多起惨案。</p><p>东北人民解放军抽调了相当一部分正规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大力发动群众,全面展开了剿灭土匪、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斗争。</p><p>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及同名影视作品,就是以这次剿匪斗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作品中的众多正、反面人物,在历史上多有其原型,传奇式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即其中的一个。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鉁岬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安东(今丹东)一带。杨子荣在父亲病死他乡之后,只身一人到东北谋生,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这些生活经历,对他在后来的剿匪斗争中的侦察行动提供了很大帮助。1943年春天,杨子荣因与日本工头发生冲撞,被迫跑回山东老家,后与一位名叫徐万亮的姑娘结了婚。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八路军解放了杨子荣的家乡,28岁的他便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并于1945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在部队,杨子荣最初是一名炊事班的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任班长。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杨子荣立过特等功,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并被提升为侦察排排长。</p><p>  在长期的剿匪斗争中,杨子荣留下了极多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1946年5月,杨子荣带领侦察员两次进入亚布力山,摸清了敌情。部队根据他提供的情报,一举歼灭股匪“许家三兄弟”和国民党接收大员———赵专员。6月间,他一人去绥芬河侦察匪情,回来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他本可以不管,因为当时附近溃散匪军很多,搞不好就脱不了身。但又一想,敌人不多,也没有防备,能抓几个俘虏回去,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于是,他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喊道:“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机智地喊:“1班堵房后,2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3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吓坏了,忙喊:“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厉声问:“里面有几个人?”“我们3个。”土匪答道。杨子荣心想,3个人就好办了。他喝令:“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地爬出来,脸朝地,不许抬头,谁抬头就打死谁!”土匪们先甩出了3支步枪,又一个接一个地爬了出来。杨子荣命其中一个土匪解下绑腿,把另两个家伙倒背手绑上。然后他又把这个土匪的双手捆好,把3支步枪的枪栓卸下装到自己兜里,再把卸了栓的步枪挂到3个俘虏的脖子上,一起带回团部。团里从抓回的俘虏口中得到了有关土匪“姜左撇子”的重要情报。部队马上分兵两路奇袭了该匪,俘敌百余人,我方无一伤亡,并活捉了自吹“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惯匪“姜左撇子”。</p><p>  孤胆探敌穴是杨子荣侦察行动的一大特点。一次,他利用匪兵换岗的机会,钻进匪兵宿舍,推醒一个匪兵,说:“起来,换岗了!”匪兵一出来,就被抓了“舌头”。又一次,在一个屯子侦察马喜山逃匪的情况,杨子荣顺手抄起一家门口的扁担和水桶,大模大样地在村里各院串了一遍,把匪情摸得一清二楚。杨子荣还很懂反侦察,剿匪部队每到一个村子,只要是雪天,杨子荣就沿着村子转一圈,发现有外出或进山的脚印,就知道村内有土匪的坐探,循着足迹追击大都有收获。由于杨子荣完成任务出色,被选为出席团第一届英模大会的模范。</p><p>  1947年1月下旬的一天,正在执行剿匪任务的牡丹江军区第2团从当地群众中得到匪首张乐山(即《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杨子荣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杨子荣等人到达夹皮沟的山林中,经几番与“座山雕”坐探的巧妙接触,用黑话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座山雕”的隐居地。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2月19日的《东北日报》也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p><p>  不幸的是,2月23日杨子荣在同部队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而未能打响,土匪的子弹却击中了他的胸部,杨子荣倒下了。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杨子荣所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史部)</p><p><learning_article_pub>    <sohu_cms_include></sohu_cms_include></learning_article_pub></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9月29日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0000cc" size="6">林海雪原 英气长存</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cc3333" size="5">--听历史老人讲剿匪故事与杨子荣如何牺牲</font></strong></p><p>山东出响马,东北出土匪,“东北王”张作霖就是绿林出身。东北之行,听闻了不少土匪与剿匪的故事。最著名的是大土匪谢文东及谢文东手下“座山雕”与剿匪英雄杨子荣的故事了。</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东北的土匪头子谢文东,原是国民党军官,在牡丹江、佳木斯附近召集了号称12万人的土匪队伍,其中包括很多国民党残余部队。座山雕、马希山、江左撇子是他手下的“得力”旅长。那时候,在东北参加剿匪的部队很多,经过一年多的联合围剿后,大部分的土匪都消灭了,有少部分跑到了深山老林中,这里的剿匪战斗异常艰难,也就是《林海雪原》一书的故事背景。</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谢文东是在牡丹江地区勃利县发家的大土匪头子,个头低,短粗胖,胖得能横起来,上马都需要勤务兵给捧起来。最早是鸡西地道煤矿的把头(矿长)。日本关东军捉住后五花大绑扔到狗圈里,为自保投降了日本,日本在勃利县为他建立了三间青砖瓦房,有两房老婆。当地老人讲,抗日有两部分人,主要部分是共产党领导的抗联,一少部分是国民党及土匪,但土匪经常打家劫舍。</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抗日最艰苦时期,赵尚志、杨靖宇等抗联一部分逃到苏联境内,1945年日本投降后,从苏联回到东北,成立东北民主联军,把土匪收编,包括谢文东在勃利县的西大营。而共产党在勃利县只有8个老抗联,要收编谢的1万余人,这时国民党特务策反谢文东,当时的形势确实是国强共弱。1946年冬,8个老抗联带着千余人遭到谢文东一万余人的突然袭击,打了一天一夜,终寡不敌众,全部牺牲。谢带着部队,开着坦克大炮进了深山。另外的土匪势力孙方有、李化堂、张黑子山里转了3年后,1948年都被共产党活捉,谢文东也被抓住,由共产党领导的,由贫雇农积极分子组成的工作团根据群众呼声,准备枪毙匪首谢文东,因为谢是匪首大头目,需要上报中央,中央念其抗日有功,不让枪毙,但命令到达前两小时,已经被愤怒的人们枪毙了。</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给我讲述这段故事的老人今年72岁,他说日本时期,他们还被迫上日本人的学校学习日语,什么“阿衣乌唉噢,卡ki酷RK抠”等等,日本为了奴化东北,强行推行日语,美化日本,免费供学生服装等等。老人还亲自参加了土匪的公审大会,因为谢部亲手杀害当年来收编的8个老抗联和千余各积极分子,所以民愤极大,执行枪毙时,用铁丝穿着两只手,带着双脚镣(两副脚镣),四个人看押。但中央认为当年谢因为被日本捆住扔在狼狗圈里,是被迫假投降,出去后带领土匪在桦川县土龙镇(今归桦南县,是原国务委员陈俊生的家乡),半道劫杀了日本关东军总司令“范通”—老百姓称“饭桶”,抗日还是有功的,当时日本人要炸平土龙镇报仇,大炮已经支好,而中国翻译劝告日军,说谢文东已经跑了。打土龙镇白费枪炮,才作平息。从此日本人不敢往有武装的地方去,只能在老百姓中摆摆威风。</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谢文东还有一罪,在产金的大金缸地区,谢文东匪军还把苏联红军二十多辆车好几百人全部伏击了,在勃利县政府门口还有苏联红军纪念塔,有一片苏联红军墓地。</p><p align="left">枪毙谢文东时,谢不服举起双手要夺刀,公安战士用手枪打死,顾了一个讨饭的,割了谢的脑袋到河边洗净,把谢的头颅挂在勃利县城示众,之后移往牡丹江各地巡游示众,以儆效尤,震慑余匪,民众称快。谢死时50岁整。</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孙方有,山印子,也是个土匪头子,在地下挖的密室里睡觉时,被自己的小舅子带部队抓住了,1949年枪毙,时年60岁,是个大高个,枪毙时带着大高帽,为求活命,大喊“我不是孙方有”, “我不是孙方有”,引来群众痴笑。</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在东北土匪都叫“胡子”,规模有大有小,上面讲的算是大的,中小规模的叫“绺子”。小的土匪头子更多,十几个就“拉杆子”,占“山头”。林口县是大山区,土匪尤多,女土匪和女匪首也不少。电视剧《闯关东》里的震三江和三江红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当然最大就属张作霖了,之后成为东北王,奉系大军阀,日满时扛着红黄兰白四色旗,直打到关里,还当过几天总统呢!</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确有其人,实际情况与文艺作品不同,杨子荣是在抓座山雕手下的郑三炮时牺牲的。郑是神枪手,打猎出身,枪法特准,剿匪时,杨子荣带两个战士去敲郑三炮的门,郑在屋里睡觉,当听到敲门声时,顺手一枪打到了杨子荣躲的墙后中弹牺牲。当地一位老大爷说杨子荣剿匪经验还不是很丰富,那些老匪首都很狡猾,听见敲门都推测,敲完门后你会躲到门的一侧,而正好杨子荣闪在侧墙,那时的墙材料都是荆条木围烂泥巴,一枪就能打穿,要想躲过子弹,必经低卧或飞高。我看也不是杨子荣没经验,只是遇到更强的对手,司马懿遇到诸葛亮,也或许是郑三炮乱枪狂扫。</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现在杨子荣的墓还在牡丹江地区的海林县,这是我大舅当兵的地方,我大舅是十几岁上的郑州炮校,到军队里参加过珍宝岛战斗,当年还坐着吉普车带着警卫员和手枪去过孟县看过我们,我当时看到手枪很高兴,沉甸甸的,放在大舅睡的枕头下面,大舅一家有杨子荣墓前的照片。底版是我拿回去洗印放大好多张,第一张还洗反了呢。现在大舅一家调回新乡市了。大舅大妗来电说让我到绥芬河和牡丹江的八女投江处看看。</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林口这个土匪出没之地,这里有我的客户好友,这片白山黑水发生了如此多的剿匪革命故事,我也很佩服这位72岁的大爷,他记性如此之好,是个历史见证人啊!希望有关部门抓紧收集整理这些抗日与剿匪的真实材料吧!祝这位老人健康长寿!革命故事代代传承!</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愿长眠在这里的抗联英雄和剿匪烈士万古长青。建国后,佳木斯出过一位享誉全国的英雄,就是1966年3月15日为抢救六名儿童拦马牺牲的解放军驻佳木斯某重炮连战士驭手刘英俊,牺牲时年仅21岁。我是读着雷锋日记长大的一代,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雷锋、欧阳海、刘英俊……我从小看到过这些英雄人物的艺术画像,小人书连环画不知看了多少遍。教室里还张贴过他们的大幅画像,而今天我亲眼看到了被誉为“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烈士安眠的地方,在佳木斯市西部的“佳纺”,路北很大个园林,黑色花岗岩上书“刘英俊烈士陵园”,一进门就是刘英俊拦马的雕塑。</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佳市中心,有一片林荫岛,佳木斯市第一任(副)市长兼佳木斯地区专员、合江省委委员孙西林长眠于此。日本刚投降不久,我党已经派孙西林等干部从延安到东北佳木斯,成立佳木斯人民政府。国民党特务和余匪猖狂活动,企图从人民手中夺回佳木斯。1946年1月31日,西林市长正在市府办公室开会,突然国民党土匪闯进来开枪射击,孙西林市长头部中弹当即殉职,牺牲时年仅36岁。 <wbr></wbr>孙西林牺牲后,佳木斯市人民为永远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市内最大的寻座公园里,并命名这座公园为"西林公园",将市内的-条主要街道命名为"西林大街"。白色纪念碑伫立在西林公园上空,轻松翠柏环绕四周,我拍了几张照片纪念西林同志。</p><p align="left"> <wbr></wbr> <wbr></wbr> <wbr></wbr> 在牡丹江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杨子荣,因为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后被改编的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让杨子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p><p> <wbr></wbr> <wbr></wbr> <wbr></wbr> 杨子荣是山东牟平县人(今改为烟台市牟平区),我2006年8月去烟台旅游时,陪同我的段主任当天下午就带我去参观了跨海大桥的秦始皇养马岛,养马岛就在牟平区。他介绍说,牟平临海,杨子荣开始是海军呢,是胶东海军支队,后赴牡丹江地区剿匪,改编为陆军。原海阳市的何副市长是一个很爽快很豪放的胶东汉子,中午在一起吃饭时,他介绍说,1940年,日本鬼子占领海阳县城后,经常下乡“扫荡”。老百姓深受其害,全村老百姓都自动组织起来反“扫荡”。1942年,山东胶东地区的八路军主力不断壮大,成立了12团、13团和14团;4个海区都有独立团,即东、西、南、北四个海区独立团;每个县还有一个独立营。八路军抗击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并发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参军参战活动。杨子荣就是在这轰轰烈烈的抗日高潮中,志愿报名参加了八路军。</p><p>  当时胶东八路军的部队都集中在青岛周围,对青岛和即墨城的日本鬼子形成包围之势。参军部队的番号叫“胶东海军支队”,支队长是郑道济,副支队长是田松,该部队当时有5个中队,即1、2、3、4中队和一个警卫中队。杨子荣在3中队7班任班长,3中队指导员是王日轩。曲波任4中队指导员。海军支队是1945年胶东八路军东海独立团接管的威海刘公岛起义的一支部队,接管后从老兵团调来一些干部,并从胶东公立学校调来一些学生而成立组建的。当时曲波26岁左右,口才非常好,善于动员部队,会作报告,组织领导能力强。杨子荣,个头不高,瘦而黑,身体结实,满脸胡子。曲波、杨子荣,都是山东胶东人。曲波就是少剑波的原型。</p><p> <wbr></wbr> <wbr></wbr> <wbr></wbr> 在牡丹江,历史老人还为我讲述了杨子荣的革命故事。</p><p> <wbr></wbr></p><p><b>附:资料整理:</b></p><p><b>杨子荣</b>(1916-1947),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br />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1929年,杨子荣一家因生活所迫,迁往安东谋生。12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安东地区,杨子荣的父亲染病身亡。母亲领着两个妹妹回山东老家,留他在安东继续谋生。四年后,他和老乡结伙到鸭绿江上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后来,他被日军抓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过着牛马生活。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亡国奴的滋味,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1943年,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带头打了为洋人服务的工头,从东北跑回山东家乡。<br /> <wbr></wbr>  <wbr></wbr> 他回家以后,秘密加入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斗争。1945年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博得指战员的称赞和爱戴。<br /> <wbr></wbr>  <wbr></wbr>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所在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土改的重任。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镇解放。<br /> <wbr></wbr>  <wbr></wbr> 一次夜行军,拂晓前在密林中跟绰号“姜左撇子”的惯匪遭遇。杨子荣巧逼姜的副官喊话,智擒“姜左撇子”及姜部百余人。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与营长交换了作战意见,部队正面佯攻,进行火力侦察。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巍然挺立在敌群中,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查排),消灭残匪。小分队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其后杨子荣带领四名战士,化妆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19472年月6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br /> <wbr></wbr> <wbr></wbr> 杨子荣是于1947年2月23日在海林县北部梨树沟山里追歼残匪战斗中牺牲。当时是杨子荣在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在山沟里发现一户猎人的小木屋里藏有土匪,便带领手下前去剿匪,可是由于身上带的枪被冻住了,在紧急关头打不出子弹而被剿匪击中才英勇牺牲的,时年31岁。 <wbr></wbr>杨子荣生前所领导的侦查排,命名为“杨子荣排”。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海林县烈士陵园,1981年4月,海林县建起了杨子荣纪念馆<br /><br /></p><p align="left"><b>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与<a title="返回页首"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6696.htm"></a><a name="2"></a>历史上的杨子荣</b></p><p align="left"><br /> <wbr></wbr>  <wbr></wbr>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利用东北地区的土匪组成各种各样的“地下军”、“先遣军”,计25万人。这些土匪武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军事进攻遥相呼应,在解放区后方大肆进行暗杀、暴动和破坏活动,先后制造了多起惨案。<br />  东北人民解放军抽调了相当一部分正规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大力发动群众,全面展开了剿灭土匪、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斗争。<br />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及同名影视作品,就是以这次剿匪斗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作品中的众多正、反面人物,在历史上多有其原型,传奇式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即其中的一个。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岬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安东(今丹东)一带。杨子荣在父亲病死他乡之后,只身一人到东北谋生,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因此对东北的三教九流、风俗人情、行帮黑话等都有所了解。这些生活经历,对他在后来的剿匪斗争中的侦察行动提供了很大帮助。1943年春天,杨子荣因与日本工头发生冲撞,被迫跑回山东老家,后与一位名叫徐万亮的姑娘结了婚。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八路军解放了杨子荣的家乡,28岁的他便毅然参加了八路军,并于1945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在部队,杨子荣最初是一名炊事班的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任班长。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杨子荣立过特等功,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并被提升为侦察排排长。<br />  在长期的剿匪斗争中,杨子荣留下了极多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1946年5月,杨子荣带领侦察员两次进入亚布力山,摸清了敌情。部队根据他提供的情报,一举歼灭股匪“许家三兄弟”和国民党接收大员———赵专员。6月间,他一人去绥芬河侦察匪情,回来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他本可以不管,因为当时附近溃散匪军很多,搞不好就脱不了身。但又一想,敌人不多,也没有防备,能抓几个俘虏回去,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于是,他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喊道:“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机智地喊:“1班堵房后,2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3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吓坏了,忙喊:“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厉声问:“里面有几个人?”“我们3个。”土匪答道。杨子荣心想,3个人就好办了。他喝令:“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地爬出来,脸朝地,不许抬头,谁抬头就打死谁!”土匪们先甩出了3支步枪,又一个接一个地爬了出来。杨子荣命其中一个土匪解下绑腿,把另两个家伙倒背手绑上。然后他又把这个土匪的双手捆好,把3支步枪的枪栓卸下装到自己兜里,再把卸了栓的步枪挂到3个俘虏的脖子上,一起带回团部。团里从抓回的俘虏口中得到了有关土匪“姜左撇子”的重要情报。部队马上分兵两路奇袭了该匪,俘敌百余人,我方无一伤亡,并活捉了自吹“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惯匪“姜左撇子”。<br />  孤胆探敌穴是杨子荣侦察行动的一大特点。一次,他利用匪兵换岗的机会,钻进匪兵宿舍,推醒一个匪兵,说:“起来,换岗了!”匪兵一出来,就被抓了“舌头”。又一次,在一个屯子侦察马喜山逃匪的情况,杨子荣顺手抄起一家门口的扁担和水桶,大模大样地在村里各院串了一遍,把匪情摸得一清二楚。杨子荣还很懂反侦察,剿匪部队每到一个村子,只要是雪天,杨子荣就沿着村子转一圈,发现有外出或进山的脚印,就知道村内有土匪的坐探,循着足迹追击大都有收获。由于杨子荣完成任务出色,被选为出席团第一届英模大会的模范。<br />  1947年1月下旬的一天,正在执行剿匪任务的牡丹江军区第2团从当地群众中得到匪首张乐山(即《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杨子荣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杨子荣等人到达夹皮沟的山林中,经几番与“座山雕”坐探的巧妙接触,用黑话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座山雕”的隐居地。2月7日,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为此,团里给杨子荣记了三大功,2月19日的《东北日报》也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br />  不幸的是,2月23日杨子荣在同部队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而未能打响,土匪的子弹却击中了他的胸部,杨子荣倒下了。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杨子荣所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wbr></wbr></p><p align="left"> <wbr></wbr></p><p align="left"><b>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font style="font-size:18px">秦旭东</font></b></p><p align="left"><font style="font-size:20px"><font style="font-size:18px"><b>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 <wbr></wbr>2008.2.16</b><b>于牡丹江畔</b></font></font></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27

主题

974

回帖

4713

积分

连趣科员

开国领袖

注册时间
2009年9月19日
在线时间
4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9月29日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5月16日 03:16 , Processed in 0.0711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