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282|回复: 48

罗贯中【三国演义】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全书简介】</p><p><strong>《三国演义》</strong>(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四大名著(即<strong>《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strong>)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即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拥刘贬曹”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真实的曹操是有不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p><p>【作者简介】</p><p><strong>罗贯中</strong>(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府清徐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小秦王词话》《十七史演义》,有人说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这个仍在争论)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p><p></p>查看附件<br />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59932627[/lastedittime]编辑过]

罗贯中【三国演义】

罗贯中【三国演义】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p>【故事梗概】</p><p>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庸无知,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p>【章回目录】</p><p> <b>第一回</b>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回</b>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回</b>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回</b>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回</b>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回</b>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回</b>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回</b>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回</b>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回</b>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一回</b>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二回</b>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三回</b>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四回</b>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五回</b>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六回</b>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七回</b>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八回</b>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十九回</b>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回</b>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一回</b>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二回</b>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三回</b>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四回</b>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五回</b>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六回</b>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七回</b>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八回</b>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二十九回</b>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回</b>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一回</b>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二回</b>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三回</b>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四回</b>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五回</b>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六回</b>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七回</b>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八回</b>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三十九回 </b>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回</b>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一回</b>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二回</b>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三回</b>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四回</b>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五回</b>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六回</b>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七回</b>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八回</b>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四十九回</b>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回 </b>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一回</b>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二回</b>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三回</b>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四回</b>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五回</b>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六回</b>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七回</b>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八回 </b>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五十九回</b> 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回</b>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一回</b>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二回</b>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三回</b>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四回</b>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五回</b>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六回</b>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七回</b>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八回</b>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六十九回</b>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回</b>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一回</b>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二回</b>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三回</b>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四回</b>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五回</b>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六回</b>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七回</b>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八回</b>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七十九回 </b>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回</b>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一回</b>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二回 </b>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三回 </b>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四回</b>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五回</b>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六回</b>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七回</b>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八回</b>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八十九回</b>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回</b>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一回</b>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二回</b>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三回</b>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四回</b>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五回</b>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六回</b>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七回</b>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八回</b>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九十九回</b>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回</b>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一回</b>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二回</b>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三回</b>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四回</b>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五回</b>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六回</b>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七回</b>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八回</b>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九回</b>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回</b>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一回</b>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二回</b>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三回</b>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四回</b>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五回</b>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六回</b>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七回</b>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八回</b>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十九回</b>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第一百二十回</b>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p>【人物统计】</p><p>在《三国演义》的教学和研究中,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说《演义》“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建国以来出版的几种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小说史,大多如此叙述;直到最近出版的一些文学史、小说史、辞典,仍然沿袭此说。以讹传讹,实不可不辨。<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的说法,其实源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那份《三国志宗僚》。但这里却包含一连串的错误:<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一,《三国志宗僚》共列508人,以往的学者们并未仔细点数,只是约莫估计一下,便提出“四百多个人物”之说,即使是对《三国志宗僚》而言,也是不准确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三国志宗僚》大致抄录自陈寿《三国志》目录(包括纪、传和附传),其中一些人物,如蜀汉方面的杨戏、诸葛乔、陈祗、卫继、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涣、张范、凉茂、国渊、徐奕、何夔、邢颙、鲍勋、司马芝、温恢、郑浑、仓慈、阎温,东吴方面的孙虑、孙霸、孙奋、士燮、贺齐、钟离牧、是仪、胡综等等,根本就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第三,同样重要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物,也根本没有列入《三国志宗僚》,如蜀汉方面的陈式、邓良、樊建、费观、高翔、胡济,曹魏方面的陈骞、陈泰、邓敦、丁斐、董寻、郝昭、桓嘉、蒋干,东吴方面的乔国老、大乔、小乔、丁封、全端、全怿、沈莹、张布、张悌、赵咨,其它政治集团的何进、皇甫嵩、韩馥、张济、樊稠、韩暹、杨奉等等,都是如此;至于《三国演义》虚构的许多人物,当然更不可能列入《三国志宗僚》。<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由此可见,所谓“《三国演义》写了四百多个人物”之说乃是粗枝大叶的产物,完全是错误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那么,《三国演义》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我在《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出版)的《人物》部分总共列出1258个辞条;除去28个互见条目(如“阿斗”、“后主”、“先主”等), 实际介绍《演义》写到的人物总共1230个。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有姓有名,总计大约1000人;极少数没有姓名者,也与其它人物有明确的亲属关系(如“司马昭妻”、“董卓之母”、“徐庶之母”等)。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某些没有姓名的过场人物,如那位因敲诈勒索而被张飞鞭打的督邮、水镜庄上那位一见刘备便叫出其姓名的牧童、卧龙冈上那位不耐烦记一长串头衔的清雅小童等等;至于一般的“使者”、“差役”、“军士”、“侍女”之类,更不计算在内。<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有姓有名的大约1000人,确实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27

主题

1001

帖子

4713

积分

连趣科员

开国领袖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9年9月19日
在线时间
4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艺术成就】</p><p>《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p>【艺术缺陷】</p><p>《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比较有影响的瑰宝,并列入了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少。<br /></p><div class="spctrl"></div><p>  首先是历史的宿命循环论,如开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毛本中得到强化,还有作者极端蔑视黄巾军起义,称之为“流寇”、“反贼”,突出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还有各种封建迷信在其间如“孙策杀于吉”、“关羽玉泉山显圣”、“左慈掷杯戏曹操”等,这都是在阅读时应该剔除的封建糟粕,除了在原著中保留,其它改写本基本删除了这些东西。以及描写方法的一些失败“刘备长厚而似伪,诸葛多智近似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p>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7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4日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p>【书与史实】</p><p><strong>《三国演义》与史实<br /></strong></p><div class="spctrl"></div><p>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br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毛泽东本人对曹操的个人喜好,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 、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p><p>张飞正史的张飞字益德,并非演义里的翼德。<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桃园结义</b>: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br /><strong>著名兵器</strong>:名兵器如双股剑 、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p><p><strong>张飞鞭督邮</strong>:为刘备所为,因<strong>督邮</strong>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p><p><strong>曹操献七星刀</strong>: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br /><strong>陈宫捉放曹操:陈宫</strong>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br /><strong>十八路诸侯讨董卓</strong>: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太守,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53095.htm" target="_blank"></a>,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没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但未出兵。<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41595.htm" target="_blank"></a>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6634.htm" target="_blank"></a>而未出兵;<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7805.htm" target="_blank"></a>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3004.htm" target="_blank"></a>与韩遂<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64894.htm" target="_blank"></a>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6859.htm" target="_blank"></a>青州刺史青州<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797312.htm" target="_blank"></a>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7427.htm" target="_blank"></a>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36723.htm" target="_blank"></a>刘宠与陈国相<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254463.htm" target="_blank"></a>骆俊、河南尹朱儁<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2874.htm" target="_blank"></a>反对董卓而起兵。<br /><strong>关羽温酒斩华雄</strong>:<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131120.htm" target="_blank"></a> 华雄为孙坚所杀,而且被枭首。<br />三英战吕布:虚构剧情,吕布被孙坚击退。</p><p>连环计::《三国志》尚未记载貂蝉之名,但吕布确与董卓侍婢有染。<br /></p><div class="spctrl"></div><p>  关羽与女人:正史中有记载,关羽让曹操将秦怡路的妻子给他,而此时她已有孕……<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貂蝉</b>: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文学作品中的貂蝉,乃是宋、金、元民间艺人、戏剧家、小说家创造出来的。<br /><strong>孙坚之死</strong>: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p><p><strong>陶谦</strong>: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刘皇叔刘备</b>: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p><p>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徐州诛车胄</b>:刘备所为。<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土山约三事</b>:关羽是战败被擒投降,无“土山约三事”。<br /><strong>赤兔马</strong>:<strong>赤兔马</strong>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br /><strong>诛文丑</strong>: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p><p><strong>孙策之死</strong>: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p><p>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br /><strong>遗计定辽东</strong>: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古城斩蔡阳</b>:刘备所为。<br /><strong>徐庶之智</strong>: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徐庶进曹营</b>: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火烧博望坡:</b>刘备所为,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火烧新野:</b>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p><p><strong>长板坡七进七出</strong>: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p><p><strong>糜夫人跳井</strong>:正史记载,甘夫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怒吼长坂桥</b>:该是张飞先断桥再大哮,曹操等人并未到场。<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刘琮遇害</b>: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舌战群儒</b>: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br /><strong>周瑜智算蒋干</strong>:实蒋干之前游说周瑜不成。</p><p><strong>智激周瑜</strong>:周瑜本已想战,况且曹植当时未作《铜雀台赋》,所谓曹操欲占东吴二乔之事乃民间传闻,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乔)。”虽是千古绝句,但其后半句来源于“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一句,事实上《三国志》里全文记载了《铜雀台赋》,却根本没有这两句,纯系后人伪托之作。可见唐朝已有此传。<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草船借箭</b>:并无此事,相似事件发生在孙权于濡须坞之战。<br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br /><strong>阚泽</strong>: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p><p><strong>庞统献连环计</strong>: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p><p><strong>孔明求东风</strong>: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p><p>华容道:刘备确实曾发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br /><strong>赤壁之战</strong>:火烧曹船发生在乌林。</p><p><strong>南郡之争</strong>: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br /><strong>关羽战黄忠</strong>: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br /><strong>孙刘联婚</strong>: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br /><strong>赔了夫人又折兵</strong>: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p><p><strong>周瑜心胸狭窄</strong>: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br /><strong>三气周瑜</strong>: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br /></p><div class="spctrl"></div><p><b>吊周瑜</b>: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br /></p><div class="spctrl"></div><p><b>周瑜与孔明</b>: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br /><strong>马超兴兵</strong>: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割须弃袍</b>: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割须弃袍。<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许褚裸衣战马超</b>: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br /><strong>张松献图</strong>: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落凤坡</b>: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p><p><strong>马超战张飞</strong>: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征汉中</b>: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br /></p><div class="spctrl"></div><p><b>计夺天荡山</b>:纯粹虚构。<br /></p><div class="spctrl"></div><p><b>五虎大将</b>: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br /></p><div class="spctrl"></div><p><b>周仓、胡班</b>: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p><p><b>关羽单刀会</b>: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br /><strong>刮骨疗伤</strong>: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br /></p><div class="spctrl"></div><p><b>水淹七军</b>: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br /><strong>关羽麦城</strong><strong>拒降</strong>: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br /><strong>擒关羽</strong>: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p><p><strong>玉泉显圣、追命吕蒙</strong>: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br /><b>七十二疑冢</b>:曹操葬在高陵。</p><p>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br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br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p><p><strong>潘璋之死</strong>: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br /><strong>白帝托孤</strong>: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br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br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p><p><strong>六出祁山</strong>: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strong> </strong></p><p><strong>《后出师表》</strong>: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br /><strong>司马懿与诸葛亮</strong>: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br /><strong>失街亭:</strong>魏军总指挥为张颌,非司马懿。</p><p>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三国志》上并没有空城计的记载,只出现于野史中。</p><p><strong>气死曹真</strong>:曹真病死于洛阳。<br /><strong>诸葛亮骂死王朗</strong>: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诸葛亮用兵</b>: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火烧上方谷</b>: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七星灯续命</b>:虚构剧情。<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死诸葛吓跑活仲达</b>: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br /></p><div class="spctrl"></div><p>  <b>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b> 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br /><strong>地理大搬家</strong>: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br /><strong>开篇词:</strong>开篇词为明人杨慎的临江仙,而并非罗贯中所作,是清人毛宗岗父子在三国演义中加上去的</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59943993[/lastedittime]编辑过]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12月5日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p>【书中诗篇】</p><p>《三国演义》篇首词</p><p><strong> 作者:杨慎(明)《临江仙》</strong></p><p>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br /></p><div class="spctrl"></div><p>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59944211[/lastedittime]编辑过]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9月27日 13:15 , Processed in 0.09481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