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505|回复: 2

【文苑】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2月28日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66666 于 2011年7月22日 09:40 编辑 <br /><br />



              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尤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
       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唯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他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和道德都无可挑剔的文人。
       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20岁的王安石给父亲守满了三年孝,从江宁出发,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开封。当时的文化名流曾巩、欧阳修一看他的文稿,惊为天人。第二年,科举应试之日,王安石的锦绣文章,被主考官一眼就相中为状元卷子。
        卷子送到仁宗那儿后,发生了意外。 一句“孺子其朋”,让仁宗皱了下眉头。这是周公训成王的话,“你这年幼的王啊,今后要和群臣融洽相处”。区区一个王安石,竟敢用这种口气对答天子考题?再读下去,觉得文笔冷峻峭拔,很不对胃口,便降到第四名。第四名就第四名吧。关键时候,人品立显。王安石没有酸溜溜地说状元本是我的,也没有矫情地说我本才疏学浅,总之,他严肃而平静地接受了平生第一个职务:淮南签判。 从这一天开始,他在地方上一呆25年。他喜欢《周礼》,卷不离手,但他看的不是文学,而是政策,那些上古的朴素政策,有哪些可用于眼下的政务。
        到鄞县当知县时,王安石走遍了14个乡,兴修水利、兴建县学。最重要的是,他开始尝试把官粮低息借贷给农民,秋收以后再还给官府——这是日后“青苗法”的第一次实地预演。正是试点的成功,让王安石坚信以《周礼》为蓝图的改革是可行的。 于是,王安石给仁宗写了一封万言书,情真意切,告诉皇帝他对国家命运的种种思考。御书房内,人到中年的仁宗,翻开了这卷沉甸甸的奏折。久违的王安石风格扑面而来,冷峻如昨,犀利如昨。 然而以温文尔雅著称的仁宗,正因后宫无子,整日被包拯、韩琦一干老臣催问继承人问题,恨不得撞墙才好。万言书来得实在不是时候。 他冷冷地将奏章放回原处,仿佛王安石从来没有递来过。 得不到回应的王安石,心里也很清楚,变法时机还没到。他继续埋首自己的改革试验田。朝中不少大臣如欧阳修、韩琦,都非常赏识他,几番邀他入京,却被他一一回绝。 钦差把入京的圣旨带到了王安石家门口,他竟然极富想象力地躲进了茅房。钦差只好把圣旨放到桌上就走。他抓起圣旨一路狂奔,还给了钦差。
        在北宋这样一个崇尚文士精神的社会里,王安石无疑成了士大夫的领袖、精神的贵族。最超前的改革家直到1067年,神宗继位,年方20。20岁,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上网聊天、结伴出游的青葱岁月,但是在940年前,这个毛头小伙子,已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夹击。《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清明上河图》画的市井繁华,都是脆弱的表象。国库没有一分钱,一年挣了多少,也就花了多少,一子不剩。那么多官僚、那么多军队、那么多佛寺道观,一张张嘴在等着钱;辽、西夏、金,侵之掠之,无一日安宁,开战也好,求和也好,还是系于钱。
        20岁的神宗,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他想创造一个比仁宗更好的时代,他想向世人证明自己也能收复山河、堪比汉武。他还是太子时,就对王安石的万言书推崇备至,现在,他急不可待地召王安石回京。 那一夜,仿佛是周文王找到了姜子牙,刘备遇见了诸葛亮。 神宗急切地问:天下怎样才能大治? 王安石答道:先要选对施政的策略。 他又问:唐太宗的政策怎么样? 王安石肃然正色:陛下应该效仿尧舜,何必要学唐太宗。
         神宗的1069年变成了王安石一个人的舞台,他像一颗大慧星,拖着长而明亮的大尾巴呼啸而来,官拜参政知事(宰相职),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权倾朝野,政界为之变色。五个宰相里,除了王安石,曾公亮年迈管不了事,亲历过范仲淹改革的富弼告病假,唐介没多久就死了,剩下一个赵抃叫苦连天。当时就有人讽刺说,我们这五个宰相,正好是“生老病死苦”。 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其实是很有意思的。   “天地所生货财百物,皆为定数”,财富不藏于民,就藏于国。王安石变法,本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经济,达到聚富于国的目的。青苗法,官府是粮食的借贷银行;市易法,衙门做起了垄断生意;均输法,朝廷要进行中央采购;甚至唯一得到众人赞同的募役法,就是劳役的货币化经营……你不得不惊叹,王安石,他的思想,他的政策,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几百年,甚至1000年。  
         超前,注定了王安石是孤独的伟大者,宣告了他的改革将惨烈失败。   
         最“拗”的人变法把北宋王朝拖入“党争”的漩涡,朝廷空前分裂。一边是“熙宁新党”,但除了王安石,没有一个正直的人,可以说,宋神宗和王安石带着一群来路不明的人在办事。另一边是“保守旧党”,非但有司马光、苏轼这样的社会精英,还有韩琦、文彦博这批范仲淹改革旧臣。不仅仅是他们的目光不及王安石深远,更大的悲剧源于改革者自身的性格。北宋谁人不知,王安石浑名“拗相公”?他不梳洗就出门会客,看书时随手抓到什么吃什么。有一次仁宗设宴,王安石面不改色吃掉了茶几上一盘鱼食。难得请客的包拯招待同事,不胜酒力的司马光都喝了几杯,王安石却死活不举杯。
         变法开始后,王安石性格里的“拗”劲,发展成一种实践理想的狂热,让他看不到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比方说青苗法。青黄不接的春季,官府低息贷粮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按息还粮。王安石夸海口说,“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两全其美。但结果呢?一个农民敲开了县衙的大门,官吏说,借粮?可以,先填申请表吧。农民是个文盲,花钱请了书吏,交了表,石沉大海。一咬牙,掏钱,给官吏好处费。到了还贷时,一算利息,好家伙,竟是原定两分利的35倍!王安石改革至此成了一场黑色幽默。老天也不作美。熙宁七年,大旱,民不聊生。宦官郑侠画了《流民图》献给神宗,哀哀哭泣:这是天怒人怨,只要您肯停止变法,十日之内必会下雨;如若没雨,我以人头抵欺君之罪。这就是“宋朝第一忠谏”。神宗无奈,诏命:暂停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八项新法。
        三日之后,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神宗站在御花园里,瞠目结舌。王安石站在皇宫门外,呆若木鸡。这场雨彻底浇灭了两个理想主义者心头熊熊燃烧的改革之火。王安石知道,他再不会有神宗倾其所有的信赖了。 罢相、复职、再罢。终于,王安石回到了江宁。在听到最受好评的募役法也停止推行后,他拂衣悲喊:“亦罢至此乎?”抑郁而终。
        执着和固执、一往无前和一意孤行,就像硬币的两面。然而恰是这一种“拗”,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王安石可爱的又可悲的背影。他像一个闯入官场的犟小孩,掀起了滔天党争,但“政敌”司马光依然敬重他的赤子心;他断送了北宋王朝,但1000年后的史书读懂了他的天才。
                   来源:《环球人物

【文苑】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文苑】王安石“拗相公”的悲剧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3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5日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7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6日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9月30日 02:13 , Processed in 0.08465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