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版彩色黑白合订本电影连环画《秘密图纸》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49|回复: 2

【文苑】再读曹子建

[复制链接]

612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10年1月3日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66666 于 2011年8月7日 06:59 编辑 <br /><br /> 








                   再读曹子建







        再次读子建,是近期的事,是带着事情去读。   但丁说,在人生的中途,我忽然迷失在大森林里。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都结束后,就是会有这样的迷失。于是,有维吉尔出来引但丁,入地狱上天堂。但这个天上地下,其实,是但丁自己找到的。找到了以后,才有维吉尔这个形状。  
        园有桃 钟嵘云:“魏陈思王植,其源出于《国风》。”《国风·魏风》里有一首诗,叫做《园有桃》,以前我却没有在意过,最近才看到,觉得很好。诗是这样的:“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我开始没明白,为什么桃子端上来的时候,那人便会忧伤。我春天曾去南汇看桃花,出租车司机说8月还有品桃节,想到大颗大颗的水蜜桃端在果盘里,应该流口水才是,为什么要忧伤?
        我喜欢方玉润解诗经,有情怀,有见识。便去翻他的《诗经原始》,他讲,“园有桃,或以为兴,或以为比,或以为赋,朱子亦不能定,以为诗固有一章而三义者。”又讲,“其实主兴者居多,而语气终未得。”可见并非我一人糊涂。说起来,看清人注诗时常会气得半死,往往是把一句话拆了,引几个出处,就完了,到底在此处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就不继续说了,也不知道是不清楚,还是太清楚了不用说。方玉润就不是这样,他也会很生气,说他们“含囫滑过,毫无意义”。方玉润对“园有桃”的解释,是讲“园有桃”暗指“国有民”,贤人见园中有桃,就想到国中民亡,这是见一处的完满而思及另一处的缺失,故忧之。这当然是正论了,古人面对《诗》是很认真的,“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不敢开玩笑。不过我不是在注诗,也没有家国之忧,所以我看这“心之忧矣”,总是想到那个忧伤的个体。
        从“灼灼其华”走到“有其实”,在桃树的一生来讲,可以算作完满,因为已经看到结果,而且是可以骄傲地端在台面上的果实。但一个人呢,他一生的果实在何处?这种联想是很自然的,香港早年有部成ren电影,就叫做《蜜桃成熟时》,当然了,真的看过那部电影的人,多半那时恰还是未成年人。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有谁知之!有谁知之!盖亦勿思!”那些指责我的人说的对吗?你倒是说说看呢。我心里的忧伤,有谁知道呢,有谁知道呢,不要去想了吧。
        假如一个蹉跎半生的人尚且还有抱负,那么他看到成熟的桃子时,心里起了这样无名的忧伤,也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个人,是那个春秋魏国的诗人,也是子建。思无邪园有桃是魏风,这个魏国,是在今天的华山以北,据说是舜和禹的故居所在,土地贫瘠,民风节俭,但国君褊啬。节俭,是对自己小气,当然是对的;褊啬,是对他人小气,却是不好的。如今很多人所谓的节俭,都是对别人小气,对自己大方,那不叫俭,叫做啬。魏君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老百姓都纷纷逃到别的国家去了,所以贤人忧愁。
         三国时期的魏国,其称谓应该是源自三家分晋后的战国之魏,其核心地带是在今天的河北河南,与国风所谓的魏国,水土迥异。不过,在啬和短命这两个方面,两者却又有惊人的相似。陈思王本传云,“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
         所以,我读到园有桃的时候,那声色气息,竟像是在听子建铺陈心迹。而相形之下,园有桃的作者,可能还更加幸运一些,因为他还可以“聊以行国”,但子建却无从逃避。“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我每每披览子建黄初、太和年间的那些奏表,看着那些字里行间的惶恐、谦卑与努力,便会觉得难过,仿佛这些文字委屈了他。不过其实,这些委屈也都是好的。有委屈,才会有深情。情深以往,不知所终,这也是晋人与子建亲近的地方。两晋南北朝,外至君臣,内至嫔妃,都能熟诵子建的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因为这样的怨,也是好的,是血肉有情的清流水,现在人多半只会发牢骚,把水搅浑。
        自然和人心,都有很黑暗、很复杂、很不可知的地方,小说家会勇敢地面对这些黑暗、复杂和不可知,所以有爱伦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但诗人,或者说中国的古代诗人,或许更勇敢,因为他要努力地去控制这些黑暗与不可知,以呈现出一种简单、清明的东西。所谓“思无邪”,不是说要思考一些无邪的东西,而是说“思”本身,居然是可以无邪的。这需要巨大的力量。庄子和柏拉图对人性或者说灵魂,都曾有几种分法,若以此参照,中国的古代诗人大概决不会被赶出理想国,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社会人,但不是圣人,是君子贤人。君子贤人可以出来作官,古代诗人大多是做过官的,连陶渊明都一定要做几天官,才显得完整,但诗人不必成为王,否则就会是亡国之君,如李煜。我想来想去,子建大概是唯一一个,曾贯通王、官两个层面,曾挣扎过并又自我平复的,诗人。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70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连趣部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年1月12日
在线时间
1576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8日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6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中场核心兼前军主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09年7月27日
在线时间
857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28日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1日 04:15 , Processed in 0.0846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