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1160|回复: 0

谈文革期间的连环画(图)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125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6日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文革期间的连环画(图)' L8 b! H8 J: V+ U$ F5 A+ A  o% ?; M
  / G& ]- w- v* [+ G& M, L
谈文革期间的连环画(图)  “文化大革命”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连环画亦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O  N! l( ?9 x: M8 L# R" r  一、“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这个时期所出的每一本连环画的扉页或内容介绍上,都印有一两段或好几段“毛主席语录”。书中主人公的一切成绩与胜利都归结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如《为革命而学》、《铁手创江山》、《上大学》、《风雨杏花村》等;8 ?, \! Q: k0 @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故事讲的都是阶级对抗或阶级斗争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阶级对立的关系。如《刘文学》、《一支驳壳枪》、《金钩的道路》、《新来的小石柱》等;* I6 V# A7 [2 A  \0 J
  三、文艺为政治服务。为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惜歪曲历史、编造历史、改写历史。如《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儒法治军路线斗争的故事》、《秦始皇》、《揭投降派宋江》等。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仍出了一些隐喻人民斗争胜利、“四人帮”篡党夺权不得人心的连环画,如戴郭邦的《大泽烈火》、贺友直、刘旦宅等的《吕后篡权》等。
7 J' V( f/ m3 H7 b3 F1 ~# S9 ~  四、人物形象公式化。凡正面人物都是“高”(顶天立地)、“大”(形体魁伟)、“全”(没有缺点),而反面人物必定“小”(个子瘦小)、“恶”(凶神恶刹)、“丑”(形象丑陋)一目了然。典型的是样板戏连环画。其它如《西沙和女》、《此曲河畔》、《海上擒敌》等;" e5 X. ^+ f; z+ \! G
  五、许多作品都不署作者姓名,而冠之以“××创作组”、“××集体创作”之类。这是因为知识分子被视为“臭老九”,不能让他们成“名”成“家”,要突出工、农、民是文艺创作的人。如《列宁在1918》、《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一支驳壳枪》、《揭投降派宋江》等。
" n' Q6 M7 W3 T2 P  相信文革期间的连环画也如文革期间的像章、传单、邮票等物品一样,由于其特殊的意义,定会成为连藏家们心中的宠物。: Q6 ?  Y3 r! H
文:杨春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21日 18:38 , Processed in 0.0603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