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09|回复: 0

您好! 连友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7日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 连友
6 N0 \: R3 A) ^1 G- X( O  6 H* i1 b, A! [# `3 o
您好! 连友  中国的连环画曾有过极为辉煌的时代,正像鲁迅先生所言的那样坐进了高高的艺术殿堂,出现了像达·芬奇、米开朗其罗那样的高手。在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连环画的出版达到了巅峰。中国的连环画是讲究文图并茂的。脚本大多是文字名著改编,情趣高雅,文字优美。而画作极为严谨,有些经典作品几乎可作单幅画欣赏。现在画界的高手大都有连环画作品留世。谁知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连环画却大失往日的雄风,没在出版社出版了,没有书店再卖了,好像变戏法一样,偌大的读者群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日本式的卡通连环画。这种快餐文化大受时下的青睐,这不仅让我,就连那些美术史家们都感到惊讶。不懂之余未免心中有些失落。莫不是如今进入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再需要高雅的情趣?莫不是如今已是商品经济,人们更加急功近利,精神享受需要感观刺激来代替?总而言之,我对连环画的前景深感担心,也许连环画也会像恐龙那样变成活化石。过若干年之后,人们只会在黄黄的已变脆的纸上才能再欣赏到这些作品。想到此,我不禁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的失落感。
/ S* Q1 F  R6 T9 u. P  综观历史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消亡大都因为其失去欣赏者而造成的。如果说,连环画失去其读者,那么也不会再立足于世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基于此,很长时间我都认为连环画行将消亡,是一件不争的事实。( `' F( W# P4 d, |" `
  然而,有一件事使我也许不再如此悲观。那是在前年冬季的一天,我应本市连环画、古籍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韩绍江先生的邀请,参加了一次聚会。岛城的连友们几乎都来了,浩浩一堂大约有二、三十人左右,有老有小,有干部、工人、学生、也有一些是下岗的职工。他们热爱连环画,热衷于收藏连环画,甚至研究连环画。谈起连环画来,个个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在他们工作之余,几乎唯一的爱好那就是连环画。他们把自己不多的积蓄几乎全用在此。他们那种热忱的态度着实让我感动。虽然,我也画过数十本连环画,但从未如此近地接近过连环画的读者。这些连友们可以说是连环画读者中的佼佼者。他们对连环画熟悉与研究的深度决不会低于一些专业的连环画学者。韩绍江先生就是他们其中的典型。韩先生收藏了许多部清版、民国版连环画,这都是连环画的珍藏本。不仅如此,韩先生还对连环画作专题性的研究。最近他正在着手撰写一部文革时期连环画专题性研究的专著。韩绍江先生原是一家工厂的领导,据自己讲原来只是喜欢读连环画而已。随着收藏的日益丰富,他不仅爱上了这些连环画,而且研究起连环画这一特殊的画种,他的研究已经是专业性的研究。在他看来,连环画不仅具有其文学性、宣传性的一面,还具有历史性的一面。阅读不同时期的连环画,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韩绍江先生不仅自己收藏、研究连环画,他还是一名热心的组织者,在他的组织下,全市已有了近百余名热心于收藏连环画的连友,他们经常聚会交流收藏,切磋心得。在韩绍江及其同志们的努力下,本市的连友队伍正在一天天壮大。' R0 l, x7 a6 a+ v' [
  只要有读者,连环画就不会消亡。这是新一代的连环画读者群。虽然目前人数还不是很多。但总会一天比一天多。我想起毛主席那首词:“俏也不争春,却把春来报。诗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想,连环画的春天会来到的,连友,便是报春的俏梅。& i) U. B* ]& x' k7 A
  您好!连友。
9 \8 U8 t6 ?0 l2 }0 [4 T' C+ @9 H文:蒲慧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7:42 , Processed in 0.1078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