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445|回复: 0

我的“小人书”情结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7日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小人书”情结
1 Y# {8 j! b: C& \/ ^# K/ M  
* R; ?( [6 f9 e我的“小人书”情结  每回与连环画收藏家王家龙兄聊起“小人书”的事来,便有一种酒逢知己的温馨感觉。
6 ~9 `" S1 X- {0 L0 f0 y  50年代我上小学。其时正是小人书的全盛时代,五花八门的小人书层出不穷。《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的成套小人书,每周都能出几本。我在先农坛的育才学校住校,周六回家或周日回学校,都要去三涧口书店买几本新出的小人书。那时出书的周期很快,虽然是我个人的一个时代,其实才不过五、六年光景,我就攒齐了全套的《水浒》、《三国演义》(有些后出的,是60年代补上的)。当然我还有《聊斋》、《东周列国志》、《杨家将》什么的,但都不成套。
7 ^3 Z; E! t  z# y5 d  我这个人好象生来就不喜欢《七侠五义》、《封神榜》这类书,所以这方面的书很少。我至今没有读过金庸小说在内的新旧武侠小说,可说是由来有自吧。但不知何故,这并不妨碍我特别喜欢聊斋故事,觉得那是些美丽的人情世故。可以说,我的许多历史知识和文学趣味,最初都是首先来自小人书的,而且全是正统的文史书。可惜当初年幼无知,不能理解《红楼梦》,竟失之交臂,一本小人书都没有保存过。其实,我对红楼梦连环画的绘者张令涛、胡若佛的绘画风格还是非常喜欢的。他们画的《三国归晋》、《杨家将》在我看来都是瑰宝,是我全力临摹但怎么也画不出其风格的上乘佳作。
: S* y4 b1 g) u3 ?  小人书看的多了,便有了鉴赏的眼光。我和弟弟拿到一本新书,不用看绘者的名字,只须看上一眼书中的随便一幅图画,马上就能看出这本书的绘者是哪位画家。徐正平、徐宏达、刘锡永、严绍唐、钱笑呆、赵三岛、董天野、刘旦宅、戴郭邦、李铁生、华三川、颜梅华(以上是上海派连环画家)、卜孝怀、陈缘督、任率英、墨浪、徐燕荪、吴光宇、王叔晖(以上是北京的画家)等等,等等,太多了,这些名字在我已是耳熟能详,分辨他们的画,就象辨认他们本人的面孔一样容易。
' f' X9 K% }1 J- v0 n  当时我爱小人书胜过一切其他的事,以至生出长大要当个连环画家的理想。那时的家长可不象现在的家长这么重视教育子女,全然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我一本一本地临摹小人书,甚至还自编自绘了一本《乌盆记》。毕竟是小人书,不知天外有天,只以自己喜欢的过眼的小人书为圭臬。我对京派画家尤其喜爱,临摹卜孝怀的画笔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现在还可以凭记忆随手画出个宋江、高俅来。我个人的风格完全追随了《水浒》的画风。由于独学无助,到底难以走上正途,甚至连美术作为一门艺术都很茫然,其结果当然是落得个自生自灭。
6 z7 F& _& {2 k: p. B+ G  记得我最胆大妄为之举是去拜访过已故画家刘继卣。一个小学生不请自来,可能也引不起大师的特别注意吧。后来也就没有再去。
" c$ _# p2 V" ]$ v& o  上了中学后,时风变幻,引得个人兴趣转移,遂渐渐不问画事。小孩子家未成熟之前,志趣多变,何况一直未入其门,当然难以持久。可是少年时代我的这一爱好实质上乃是一种美育,在我的成长中埋下了艺术的和文史的种子,使我受到了一定的浅显的艺术熏陶。艺术是相通的,我后来对文史和文学的兴趣,追根朔源,均可以联系到我早年对小人书的爱好。- z6 v" ^; J' j; Q* {
  现在,已过知命之年的我仍保藏着少年时代的那些小人书,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不可避免地有所损失。那些小人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它们承载着我少年时的一段时光和梦想。每当我翻着它们时,就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象吃“六一公公的豆儿”--回到了少年,生出少年人的那种情怀。遗憾的是,下一代已不屑于这些了,他们是在卡通片、卡通书画中长大的一代……
+ E8 d' x$ H9 ~  A" B文:郝一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3日 08:36 , Processed in 0.1488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