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侠骨丹心话红线9 I8 d+ f2 s, W4 y: ^- i
; ]) ?# p% C5 J3 s3 G
——《红线盗盒》与《红线六十九图》比较谈
! B' Z* |0 |3 A7 E 6 |7 \. W+ h% O9 D+ G! i+ b
1988年元月,徐有武先生绘画了富有浪漫色彩的侠义故事《红线盗盒》。这部仅三十幅的作品于同年8年发表于《连环画报》。凑巧的是,羊城卢延光先生也于1988年2月到7月完成了《红线六十九图》的创作,次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正式推出。这两部同题材连环画的人物造型、场景处理迥然不同,表现出两位画家不同的风格特色和艺术追求。: g3 G8 `0 b: Q: z7 T4 C
% A9 T$ u2 o5 J- F1 ?
在《红线盗盒》中,徐先生没有着意从外形上刻画红线作为奇女子的侠义风范,但画家高度纯熟到位的线条运用,使作品的风格清丽飘逸。清晰的画面,将一切都交代得清楚明确,并且时代感也非常准确突出。而卢先生则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用大胆奔放的新派线描,使画面装饰感极强,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传递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如《红线盗盒》第一页,脚本文字介绍红线具有多项才能。单幅画面如果不作分割处理,则不可能充分表现,所以徐先生只画红线双手托着一叠文卷奏表,站在主人的案几旁,而薛嵩正手握毛笔,与红线交流。《红线六十九图》开篇前两页,将红线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的特点表现出来,因此画面上首先是四把利剑的剑影随着红线身姿舞动,第二页才画红线坐在屋内弹琴,身后的书柜里摆满卷宗文稿。
$ f/ @* v# U6 @+ O* `7 t 6 m; p% w: {: y
可见两位画家无论构思还是绘画,都表现出对女主人公各有侧重的不同理解和诠释。徐先生强调的是红线本领高强,仍不失为一个正常的普通女性。尽管她本领很大,会腾云驾雾夜行千里,但作者没有泻染她的这种特异功能。因此红线这个人物形象绝不显怪异。而卢先生显然偏重于描绘红线作为奇女子的特点,更多展现奇人奇事,使红线蒙上一层神秘色彩。8 x0 y5 o, v5 t7 \2 {3 r, {
; E( x# Z- F0 R$ T, R& F
从对环境的描绘上,也可以进一步看出两位画家表现手法与技法的差异。如《红线盗盒》第六、七两页,徐先生没有明确表现夜景,只在庭院的墙头和竹丛处,用缭绕的夜雾烟霭略作点染,到第十页,红线飞入空中,才画出几点闪烁的星光和云带微遮的弯月。《红线盗盒》第十四页是夜景,画面一片墨黑,用白线勾画出主仆二人形象。红线手中的灯笼,提示夜色的浓重。随后几页不再重复黑色画面,她那盏灯笼说明夜仍在延续。第二十二页描写红线离别薛嵩,用四五组复线示意旋转,画出红线的“不见踪影”。
# a! ?: X& q" N$ Y1 d' V& b
# h9 o- U! v( y" O" S- U" h$ ~ 上述两部作品的创作实践表明,无论坚持传统的技法,还是运用新派硬笔线描,无论写实还是夸张变形,只要画家付出诚实劳动,都能做出成绩,显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也能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j- k, ?6 c3 |
' }; E% F) m7 D% r* n
徐先生在《红线盗盒》中,有两幅画面(第十九幅和第二十三幅)形成对比,表现的都是写信,均有较丰富的内涵。前者画薛嵩坐在案左,拿起刚写完的信递给差人,准备送往魏州交田承畴,红线坐在旁边端着茶杯;后者画田承畴坐在卧榻上的案几右侧,盘腿伏案书写,对面站着手捧补品的侍女。两幅画男主人的方向相反,一面向右一面朝左,都坐在案几旁,也都略去屋内大量陈设。但通过两个官吏身边简单的家具和他二人的衣着装束,显示出不同的对物质享受的态度,薛嵩的勤政与田承畴的奢糜,得到生动的表现。7 c! F# I) j: Z. [
+ |7 L' v6 T2 w4 R% k5 N1 d
这篇仅三十幅的作品,经徐先生的精心创作,画面讲究,很费功力。但局部处理不免留下瑕疵。如十七页,薛嵩在房中秉烛而坐,等待红线归来,画面是红线跃下庭院,薛嵩将红线迎进屋内,红线掏出金盒交给主人,屋内的蜡烛已熄灭。笔者认为如果在残烛的上方画出几缕轻烟,显示烛火刚熄,天刚破晓,则更能表现红线往返之神速。意见几近苛求,意在追求完美,仅供参考,这里不再细谈。
' R- R* X7 p) P) ?& E! ]/ T) @8 } 7 C+ t2 U. j( G( H$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