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386|回复: 0

尊重读者 适应市场

[复制链接]

4497

主题

5753

帖子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16日
在线时间
7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2月21日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重读者 适应市场
9 q2 c) q. H$ q- u8 u- b  
! d! `/ s# L; d9 t& J尊重读者 适应市场 --关于连环画创作学院派与传统派的艺术探讨  学院派与传统派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对连环画的可视性及可读性的探讨。有相当一部分连友不喜欢学院派作品,不是它画得不好,而是画得太好--好得来要用专业的美术知识才能品味出真正的涵义时,这正是连环画的悲哀之所在。连环画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不是仅供专业人士欣赏的高雅艺术。贺友直的作品我并不看好,但他的《山乡巨变》却使我佩服极致,书中人物、服饰、道具乃至言谈举止完全是那个年代乡下人的真实再现,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对乡村环境的细腻刻画,那田那土、小溪、农舍、饲养的牲口及家禽等,无不透示着一股浓郁的乡土味,也正是这种土得掉渣的传统写实手法,唤醒了人们对岁月尘封的记忆……
. ~2 A/ z% x" Y- G2 n' V  创新并没有错,但你得让读者明显感受到视觉的舒适,情感的融合,继而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现在的一些作品(如《楚汉之战》)很喜欢人物面部近景特写,用来提示主角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样的画面太多太滥,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模仿。因为在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毫无新鲜感可言。顾炳鑫先生的作品很有读者群,他是一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一流画家,不论是钢笔画、铅笔画及单线白描作品,都流露出朴实无华而又严谨、细腻的画风,使读者在欣赏画面时,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扑面而来。对这位尊重读者欣赏习惯,不卖弄绘画技巧的老艺术家,我们实在没理由不去收藏他的作品。
& B2 T; z+ d- B  K! O* a  上海人美版的《三国演义》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看,都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大奇迹,用现代的审美观去衡量这部创作于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当然能挑出不少毛病来,但合适吗?!今天获奖的连环画,你能保证以后不被我们的后人所非议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连环画艺术确实是没有可比性的。有连友认为《三国演义》绘画并不怎样,仅靠题材取胜,“东周”题材就很不错,可为何同样由上海人美在八十年代出版的50册套书《东周列国故事》就不成功呢?说到底还是绘画风格不被读者接受与认可。许多人最早接触“三国”是从“小人书”开始,然后才去翻阅原著的。可以说,这套连环画影响了几代读者,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培养和启蒙作用绝不可低估。站在大型套书这个角度去看,还没有一部连环画能矗它。它的封面华丽雅致,精美绝伦,古色古香,在历届的连环画评奖中它连封面奖都未获取,只能表现在连艺界存在着偏见与固执。
# R4 f5 h! Q% z) X2 H1 A7 D& c, J7 @  学院派夸张、缺陷象的写意之作在八十年代就极为盛行,并颇受专业人士的一致看好,却最终未能挽回连环画走向衰落的窘况,当大家都对这门艺术丧失信心之时,正是那些酷爱传统作品的连友们在九十年代掀起了一股席卷全国的连藏热。可惜,这正反两方面教训并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相反,有人错误地认为是传统绘画手法在阻碍着连环画的发展。因此,我们不禁要问:现在那么多专业美术出版社为何只再版老版本,而不去涉足学院派作品呢?我的观点你可以不以为然,也可以认为我的欣赏层次太低,但你绝不能否认上述事实的存在!
! \5 A" o4 k, p- Q  U! c4 Z  尊重读者,适应市场。在读者接受和认可的基础上去创新才是连环画发展之方向。学院派作为一种风格、一种流派,固然有存在之必要,但绝不能成为一种主流、一种唯一。如果一味地脱离读者的审美意愿,硬要去“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恐怕连友在远离连环画时只有无奈的感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g: q5 v* P- r4 P- m文:祝康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11月28日 03:09 , Processed in 0.0678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