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部长
→兼国务院全国紧俏连环画协调办公室代主任
- 注册时间
- 2010年9月16日
- 在线时间
- 774 小时
- 精华
- 0
|
谈连环画的欣赏(丁槐)
$ T, p, m) T) ~* [
: B L% s5 H! b5 a% X( ^* p p 很多人欣赏、收藏连环画是从《三国演义》、《西厢记》开始的。很可能是因为这类作品采用了喜闻乐见的传统线描形式,而且线条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最容易被人接受;画风细腻的西画作品如《青年近卫军》、《高尔基三部曲》等也倍受青睐,是因为初次见到这些作品就产生了舒适的视觉感受。此外,如果构图巧妙,细细欣赏品味,也能产生一种和谐的视觉感受。
" o; L' Z$ \1 U( }1 | 请看席剑明的《西风独自凉》,画家在构图时突出了“平、正”二字。如第四十五篇,初看起来似乎零散,但细看起来人物的位置是互相呼应的,以达到新的平衡;第六幅画面主体直接被安排在“黄金分割”的位置上,空白位置适当点缀而产生了和谐之美。有的画面采用了平行透、正面取景,力求对称产生均衡原感受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如第五十幅。陕西版陈军的《连心锁》则出色地表现了画景物的景深与层次,强调远近位置的对比,视觉效果强烈。另外一些作品初看起来平淡无奇,但仔细欣赏就会被画家们深厚的功力所折服,也会为高超的表现技法所赞叹。查加伍先生所绘的《樱桃》,“轻重、疏密、衬托间隔,使画面感觉繁而不乱,满而透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调子和谐、节奏平稳,是比较符合故事文字的口气,是比较符合故事状似平常的基调的。”(《樱桃》序言,贺友直作)。- g* U$ L. d+ f6 T6 A
《红旗谱》的第一百七十二幅,大贵为反对割头税,手持杀猪刀冲向地主刘二印。绘者王怀骐先生巧妙地安排大贵背对读者,通过刻划他侧弯的身体,及手臂、背部肌肉随之变化的解剖关系,生动地反映出穷苦农民对地主刻骨铭心的阶级仇恨。《流浪儿》是韩伍先生的代表作,黑白画法使作品显得朴素、凝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绘者运用特写手法刻画工厂老板丑恶狰狞的面目,揭示资本家吃人的本质。以上所讲的视觉感受是直观的也是欣赏连环画的初级阶段。
; c* A" C: T9 \) D. ^2 Y% A 欣赏好的连环画还要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特征。一般说描绘时代特征包括三个方面:道具、服装、细节,时代环境、风俗和人物时代气息。在前两个问题上,于友善的《乾隆与香妃》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首先人物服饰十分逼真,与我们从资料、展览中看到的相差无几,而且皇帝、将军、太后、宫女、太监的服装各具特点,室中摆设符合当时的特征与风貌。龙舟模型、地球仪、香妃的床帐、锦被、皇帝的宝座,就连“正大光明”、“三希堂”匾额上的字体都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宫庭建筑富丽堂,三大殿、金水桥、慈宁宫的临境之感使读者徜徉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宫殿——故宫之中,流连忘返。相比之下一些传统故事连环画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道具、服饰还是按程式化模式造型,显得张冠李戴,缺乏历史真实感。我们并不要求读者具有全面的考古知识,但各朝代的明显特征还是应分辨出来的。
( \" _* J: i8 r3 [$ J 闪光的细节描绘往往能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夏葆元的《鲁迅青少年时代》中那女吊的形象、乌篷船的外形及三味书屋的陈设,《山乡巨变》中龚子元家中的摆设,《李双双》中李双双走路的动作,查加伍《樱桃》中拖鞋与皮鞋的式样,《人到中年》中陆文婷吃烧饼的动作等。离开这些就难以想像当时的时代气氛、风俗环境及人物的性格。
/ J! [; m* V5 V! T( [ 人物的时代气息是作者较难把握的,也是读者不易领会的。象《山乡巨变》中龚子元用笼手于袖与人作别、与人招呼答话,这完全是五十年代残留在这个特定人物身上的旧习俗,是从打恭时代特征。对于作者要强调连环画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必须深入体验生活,努力挖掘才能使作品神形兼备;对于读者更要咀嚼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甚至要懂点相应的知识或亲身经历相应的时代,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
. G9 C: Z/ M5 X& z2 T- ?! q 画面的连续性是连环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主要特征。顾名思义,连环画是通过连续的画面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反映故事情节,表达主题内容的。高明的画家能够表现出画幅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读者更是要细心体会。在刘继卣先生创作的《王秀鸾》中,从王秀鸾的婆母悔恨而又羞愧地挎着讨饭篮子进门(第八十九幅),以后又气愤地举起篮子打老伴(第九十幅),直到老伴跪下发誓,公公强忍怒火(第九十一幅),四幅画紧密相连,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表情随着情节在变化,承上启下,彼此关连而又表露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在连续的画面中,当场景角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后,其中器具所处位置的角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纺车、房门等。这四幅画面使读者感到就象是直接从电影拷贝中剪下的一样,合理、自然。刘先生正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和“摄影师”,准确记录下了“剧情”的内容,把握着“剧情”的发展脉络。( A A; A5 \/ G
+ P3 k: M; L! v+ F1 N: o& z1 D 连环画的连续性还表现在画面之间内在的衔接与照应上。请看高云先生创作的《罗伦赶考》中的第二幅;仆人俯身拾取金镯,而此时罗伦正被眼前美好的景色所吸引,对仆人的拾镯毫无觉察。这正好为以后情节的发展做好伏笔。再看第十幅,脚本写的是“丈夫对妻子整日辱骂不休”,但是表现的却是由辱骂发展到动手拷打,因而惊动了四邻前来调解。老人把吓哭了的孩子搂在怀里,更增添了紧张气氛,为下一幅表现主妇与侍儿寻短见,进一步把事情推向高潮作了铺垫。这部作品仅十三幅画面,却使读者欣赏到了一幕精彩的“短剧”。
9 o& [" n' Q! Y5 l$ ?! \ 意境的表现是画家对原著内容的升华,是在对原著进行深刻理解后的再创作。从欣赏角度讲,要能看出画面所表达的意境,领会到画家的创作意图,以达到与画家心灵的沟通,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对画家和读者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连环画是通过连续的画面来叙述故事的,但绝不是简单的图解。传统的连环画往往是在纸上显示舞台效果。时代在前进,表现手法也要创新。意境的表现就是要打破就事论事的舞台效果,拓展画面上的时空,把无尽的遐想留给读者。请看《嘎达梅林》中的这段情节:女英雄牡丹既想救丈夫嘎达梅林,又不愿看到小女儿落入王爷们的魔掌,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开枪杀死了小女儿。在画面上却画了一只狗趴在车轮前对着主人哀豪,充分表现出牡丹肝肠寸断的悲痛心情,造成深远的意境。在此书的最后,我们又欣赏到了那幅意境幽长的画卷:翻卷的西拉木仓河水讴歌着英雄嘎达梅林死的壮烈;男人们和女人们的肖像则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鸿雁和鲜花更表达了人们对推翻军阀统治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长江三部曲——李明进川》中,在表现因为家庭的束缚,软弱的张碧秀未能到达约会地点,造成李明负气离去时,整个画面上并没有出现一个人物,只有石桥下潺潺的流水和通幽的石径,还有那棵期待着这对恋人相聚的黄桷树。这一切留给读者的却是绵绵的惆怅、如梦的情思……* q6 R3 U6 E9 M$ e
当然连环画的欣赏并不局限于以上几个方面。不同画家或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也可以进行欣赏比较。象刘继卣、王叔晖和卢延光的风格、查加伍的《乱世风云》与《樱桃》的表现手法等,使我们不但能看到再现主义(指写实风格)作品,还能接触到表现主义(指塑造形象时渗有作者主观意识,介于再现主义与抽象主义之间)作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努力去看“门道”。
9 U& @' @& z% f* J; Z! l# H0 ~$ m
$ t. ?1 X" {3 k: K# k1 Q \& g 文:丁槐9 j, u4 ~5 T' g. Z
7 z8 o' i Q' J% J+ r*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