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趣科长
九门提督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 注册时间
- 2012年12月26日
- 在线时间
- 70 小时
- 精华
- 0
|
连环画收藏,一直存在着一个令人纳闷儿的现象:一些收藏家、大佬一方面热衷小人书的收藏,极力把小人书的历史与连环画的起源挂勾;另一方面却漠视某些身边常见的连环画品种,甚至将其排斥在关注、收藏的范围之外。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待旧版儿童连环画读物的轻视态度。
- e5 `: v6 `; V
- |# |' m, o M 在近20年来“卡通”类儿童读物热起之前,民国和新中国的大多数儿童读物(小人书大多也是儿童读物),普遍采用连环画配文字说明的表现形式,其实都是连环画,与目前收藏热中的小人书(连环画)唯一的区别只是大大小小版本不同,只是看上去不太像小人书而已。尽管如此,许多号称连环画(其实只是俗称的小人书)收藏家的人,却看不起这些儿童连环画读物,就连某些“权威”的“连环画拍卖会”也把它排斥在外,不认它是小人书(连环画)———不过,这种情况一方面令人遗憾,另一方面却也给连环画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空间。# ^1 S. \9 s5 L5 E0 \
' w' p& L0 M" T# v# {/ ? 去年到苏州一游,更增强了我的这种体会。苏州的文庙平日很是冷清,一到双休日,长廊和庭院里就摆满了地摊,游人如贯一下子热闹了许多。周日一早赶到文庙,沿着刚刚热闹起来的摊位打探过去,摆旧书的不多;绕过长廊步入中庭,几弯几折,正有些意冷之时,忽见一叠旧书,上面摆着本《幼儿园生活》上海童联书店发行,彩色封面上斜顶楼房大树花园,胖胖的孩童正在玩耍;一眼看出是解放初期的儿童连环画读物。拿上手一阅,10多本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儿童连环画,品相上好画工俱佳:有《三只羊》、《小白兔和漆树》、《小工人》、《我们永远互相帮助》、《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董存瑞的故事》、《人人都说公社好》、《车子化》等等!要价都比同时期的小人书低很多。' \$ l$ Q; H2 U, ?) }# p, a5 E
- z% }7 v1 z( t) }* e6 Y
睹物思旧,睹物思情,50年前解放初正是小学开蒙时,在江南小城里看到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三只羊》:“有三只羊,住在一座小山下。一天,他们上山去吃草……”讲的是两只小羊遭遇一只小狼的故事———在1958年以前,很多儿童读物都是绵羊、小兔子、狼、狐狸等小动物的故事,讲究友爱和帮助,不太突出革命和政治,也没有鲜明的阶级性。待到20世纪60年代,《车子化》、《人人都说公社好》,更加勾起了小学时人民公社、大跃进的往事,想起自己也曾把家里的樟木床拆散了做成一架独轮车,狂热地去为钢铁元帅运送燃料;那时的儿童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啊……感谢苏州文庙感谢儿时的连环画,让我捡回了儿时的童真。/ u- r f! N: C3 S1 n( A- m$ N
$ w. Y- ~$ t% m" L3 W; } 眼前的小人书收藏热,多热衷于名家名作或者特殊历史时期,尤其重画而轻其它。其实儿童连环画并不缺少优秀画品,只是少些名家而已。何况小人书毕竟首先是书籍,不是画作,不能单以绘画而论;仅以绘画来论小人书的短长,不免失之偏颇!更何况,还有社会性、文学性、历史性、资料性等诸多价值因素。
: z! o) a* y9 H& O
7 |* y% `+ `- d4 S# v 目前的某些收藏活动,比如小人书的收藏,已经开始呈现出“大户控制”的局面,一些先行者已经变成了收藏家、大佬,具有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论并左右市场的能力,不免会以自己的收藏和意愿来影响大众的趋向;此时,纯粹的收藏爱好者(投资者除外),与其跟随他们亦步亦趋,莫如寻找市场的空当儿———儿童连环画读物可能就是其一。(何民/文)( G/ n O7 W+ S5 }7 X;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