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ankong 于 2013年10月18日 18:46 编辑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爱好一件东西,能够坚持十年,不容易。放下再拾起,又坚持十年而且仍在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这份不容易,因为“它”,变得轻松而愉悦。在人生的长河里,让人留连忘返而乐此不疲的,今生今世,看来只有连环画。 记得5岁那年,父亲给我带来了两本连环画,《丁寨铁西瓜》、《送鹅》。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每一幅生动的画面,以及连续的画面串起的故事情节,很快吸引了我。在物资生活匮乏的年代里,我没有因父母在供销社工作而享有物资上的便利,看小人却比其他人来得便利,这份便利很快诱发起我的“贪娈”,那一分分零花钱,换成了一本本小人书。 于是桌上,床前,或坐或躺,小人书贯穿了童年的每一份时光。 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爱萍的教案上,常会变戏法似地出现一、两本小人书,谜底就是那个加锁的抽屉。每到周末,我们是可以向她借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阿福》带着笔灰的味道,还有星星点点的红墨水,至今还清晰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我因在算术课上偷看借来的《张勇的故事》,被没收了,还是找周老师开后门索要了回来。能从“虎口觅食”在童年可以说是多大的能耐。 在童年的时光里,小人书是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 的私有财产。一旦受到侵害可以“六亲不认”,有一个从城里随父母调到乡下基层社的孩子,成了我形影不离的朋友,但却因为借了我一本《海上尖刀》不知去处而翻脸,每天讨债鬼似地上门索要,每讨一次,他的父母便骂他一次。四十年后,当我淘到《海上尖刀》这本书,心里就充满愧疚、充满悔恨。现在他已是当地城管大队队长,原想把这本《海上尖刀》送给他,却因形同陌路,没有再提取往事的勇气。 读初中时,父母从乡下调到城里,他们把承载着沉甸甸记忆的小人书,全送了人。对小人书的拥有从那个时点戛然而止。 1994年8月份,对童年连环画刻骨铭心的记忆,化成了一篇随笔刊登在省级党报上,那股兴奋劲让我回味了许久。 2002年底,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笔试、面试,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我赢得了公务员的职位,后来却因故留在了企业。许是偶然,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了上美版的精百《西游记》、《水泊梁山》《聊斋故事》。相比二十多年前,每本书价涨了二十多倍,但我像久未谋面的朋友,欣喜若狂地一古脑地全部收入,把书店的服务员给楞住了。 在接下的时光里,小人书再次回到了我的视线,我认识了卡通之窗、连趣网,体验到美林花园购书用DIANKONG自报家门的喜悦,拥有了崔永元签名的电影版《红灯记》以及赵刚校长的签名本。拥有了芮老师画的第一幅速描和大醉侠画的卡通像。当这些形神兼备的画成为我对外宣传的名片,更是让同行们羡慕不已。 在人生的长河里,难免有许多磕磕碰碰。但纵然是寻常的人生,我们却因为有了小人书而精彩,因小人书而瑰丽。因为小人书,我们的今生今世变得与人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