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因有梅花便不同 有一种征文从不愿意落下,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珍藏的那一份记忆、那一份美好。5岁,15岁、55岁,人生是一道无法逆旅的旅程。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因为有了小人书,我们的人生却变得丰富多彩,一如:寻常一样窗前月,因有梅花便不同。 未识字时先识图,就像未出生的孩子在母体的羊水里泡过一样,对连环画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与连环画(小人书)结上了缘,或者说是一幅幅形象生动、色彩明艳的图,让我对文字有了渴求知欲的的猎奇般的动力。 看图也渐渐看上了字,所谓的看图识字大概由此而来。书底的版权页,跃入眼帘、清楚在记忆中回放的是北京市北总布胡同32号,还有开本787乘1092、再就是定价,那时的定价大多在几分、一角、二角,三角算是极贵的了。 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图书,一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字书,简洁干炼,北总布胡同的胡同应该是北方人对弄子的别称吧,但怎么也不像校子胡同、广安胡同那样顺口,北总布三个字做为一个词组,总感觉别扭。在童年的记忆里,北总布胡同整得像万花筒般的将新书琳琅满目地铺设在全国大大小小的书店或者书柜。 读小学二年级时,小学语文老师抽屉里放着几本小人书,还有粉笔盒和批改作业的红色的钢笔水,小人书也因粉笔盒和钢笔水给洇染了,。灰灰蒙蒙的书中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鸡毛信》、《小号手》、《一块银元》等等。有的书封面上染上了墨水,沾上的笔粉,手触摸起书来有种特别的感觉。这些书每天只能借一本,而且是当天成绩最好的,表现最好的学生才能借。这种借书的激励机制充满诱惑而出奇效。当天借隔天还。颇有些“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味道。这些大多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图书,成了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动力。从上学到小学,那五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小人书积累、努力积攒的过程。 男时收藏的连环画,却在升初中的时候戛然而止。书就那样静静的放在家里,思念的大门却在异乡的求学路上一次次的打开。 工作以后,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对连环画的珍爱,却索绕在人生的记忆,丝毫也没有见络。1994年一篇《童年梦,最圆是小人书》的随笔刊登在《福建日报》绿州杯读书征文上,而且与福建师大教授、著名作家孙绍振等同框,颇有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的感受。我想编辑李雪梅老师,该不会也是一个铁杆小人书迷吧。 小人书在一次搬家中全部送了人,200多本一本好没落下,重新回到我的记忆,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 又是一个将近20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小学中曾经拥有的小人书,大部分通过网站、店铺还有书摊给找回来了。尽管有些挺括如新、有的残破不堪,但都承载着往日的艰难与苦涩、辉煌与奢华,一如“北京北总布胡同32号”那样,朴素而高贵。 往事虽远去,记忆永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