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道北老男孩 于 2023年2月6日 16:26 编辑
王物怡先生(1915-2001),出生于山西。本名李德民,因仰慕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诗画齐绝,以“王物怡”为笔名,王取其母亲姓氏(山西王氏家族后裔),“物”是“维”的变音,“物怡”也有因物怡情的含义。 上世纪30年代,20岁左右的王物怡先生。 上世纪40年代初王物怡先生与夫人张淑英女士。 上世纪50年代初王物怡先生夫妇及三子合照。 上世纪60年代的王物怡先生。 上世纪70年代王物怡先生全家照。 王物怡先生晚年与艺术界友人聚会。 王物怡先生晚年与艺术界友人野餐,探讨艺术。 晚年的王物怡先生。 1986年画家张振仕为老友王物怡先生所作漫画像。 王物怡先生家族兴旺,其父为北洋陆军讲武堂首期学员,与吴佩孚同班,少年时为开阔眼界,王物怡先生16岁赴北平求学,之后定居于北京。三十年代求学于国立北平艺专,研习西画,得到多位大师级教员指导,其中素描导师张振仕(天安门城楼所悬挂毛泽东画像作者),与其亦师亦友数十载,经常互访往来,交换绘画和花鸟培育心得,除专业研习西画画法以外,当年绘画讲师中亦曾有一位日籍人士,由此也研习过东洋画法。毕业后,王物怡先生曾从事过漫画创作,亦曾任职于报社编辑和华北印刷厂校对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起开始常年作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特约作者,为之提供画作和文章,毕生从事书画艺术。 1952年10月初版《互助友爱》(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6月初版《龙须沟》(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4年1月初版《不疲倦的斗争》(上)(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4年6月初版《不疲倦的斗争》(下)(朝花美术出版社) 1955年10月初版《刘子林的故事》(上)(新艺术出版社) 1956年3月初版《刘子林的故事》(下)(新艺术出版社) 1957年3月初版《智勇双全》(辽宁画报社) 2014年5月再版《班长和战士》(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年11月再版《大柳庄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世纪五十年代,王物怡先生受多家出版社邀请,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王物怡先生在漫画和连环画领域造诣颇深,画风传神,优秀作品众多,是一位高产的连环画艺术家。其代表作有根据老舍先生剧作改编绘制的《龙须沟》,以及《刘子林的故事》、《大柳庄的故事》、《智勇双全》、《班长和战士》、《互助友爱》、《不疲倦的斗争》等众多优秀作品。王物怡先生通过绘画记录了新中国的时代巨变,当年与老舍先生共同商讨创作连环画经典名作《龙须沟》时,亦有许多趣事。 王物怡先生除连环画艺术创作之外,数十载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精美的国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心得。受求学和生活经历影响,其画风独具特点,半工半写,笔触细腻,用墨精致,强调笔润。 王物怡先生速写草图 王物怡先生随笔练习 王物怡先生随笔练习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王物怡先生国画作品
(本文图片均由王物怡先生著作权人提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是道北老男孩,一个喜欢小人书的长安游子,感恩您,百忙中的阅读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