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1448|回复: 3

赵明钧谈绘画:《活捉小炉匠》

[复制链接]

4123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3600 小时
精华
2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23年9月29日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甘海琪 于 2023年9月29日 19:53 编辑

赵明钧谈“林海雪原”的绘画经过《活捉小炉匠》(文摘连艺文化):   
    五十年代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问世,不仅文艺界反响极大,简直可以说是轰动全国。书中主人公杨子荣的英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评书、话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纷纷改编,一度形成林海雪原热。全国各大美术出版社怎甘落后,各自组织强有力的连环画创作班子,以期逐鹿其间。上美与辽美各以其强大阵容力争首当其冲之势。   
    当时的辽美社正是其鼎盛时期,对这一点尽“地利”的本地区的抢手题材岂肯放过,由其创作室大将申申、刘馗、葛文山、陶治安等人组成创作班子,副社长王冠,创作室主任赵敏,亦参与期间直接领导。他们请模特画大量的头像写生,其中有鹰勾鼻子的胖老头被确定为座山雕的原形,然后用黄泥雕塑成头像,以便于在各种角度变化中仍保持其人物特征的刻画。首先绘出的是舌战小炉匠、智取威虎山的片断,相继刊登于辽宁画报,展出于省美展。画是在生宣纸上,用水墨晕染的办法绘制,充分体现了冰天雪地的效果,在当时,是颇有骇俗之威势的。不知何故,后来迄未见此书问世。   
    此时的我已进入辽美社的“小楼”,专心致志地从事处女作“七号桥战斗”的创作,对于“林海雪原”那等辉煌巨著只是很感兴趣,是决无染指其间的不妄野心的。我经常往他们位置在三楼的创作室蹓跶,伸头探脑地仔细观摹挂在墙上的画,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随着“小楼”的解体,我只能流落民间与山东的姜之中(“甲午海战”、“关汉卿”作者),昌图的谢京秋(“枯木逢春”、“于文翠”作者)等人成了靠稿费吃饭的所谓社会专业作者。   
    不间断的绘画磨练,我的画技已日趋成熟,陆续完成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矿灯”等过百幅的长篇作品。迄至六十年代,上美的罗兴、王亦秋的“林海雪原”首先出版,大受欢迎。地处“林海雪原”故事发生地东北的辽美社,虽然未拔头筹,但据“地利”这便,于心未甘。   
    六三年辽美社二次组织人马冲击“林海雪原”。和上美社一样,故事也改编成六本,由六好汉各据一本。其中五位是辽美社嫡系主力,徐思(“51号兵站”作者)、姚鸿发(“金玉姬”作者)、曹光、于沙等人,主攻“智取威虎山”的重任却落在我这个杂牌军的肩上。由我领衔设计人物。杨子荣、少剑波、刘勋苍、白茹等主要人物大家意见比较统一,就像京剧里的髯生、小生、花脸、闺门旦一样,人物造型明确一致,只是需要的是如何深化问题。座山雕与小炉匠却是两个争议颇大的反派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次反复设计,开会研究都未通过。   
    当年申申、刘馗他们设计的座山雕是一个光头大脸盘、鹰勾鼻子的胖子;这一形象我也很欣赏。此时,“林海雪原”电影已上映,银幕上的座山雕是一个高个水蛇腰的瘦子,这是另一部份人的倾向。小炉匠栾平的形象开始我画的土头土脑,甚至有一幅为求变化,竟画成斜楞眼。再加上光头,带皮耳扇子的毡帽,脚穿东北特有的布棉鞋,怎么看也是个普通的小角色,大家几次都认为内涵不够。小炉匠设计几次不过关,我只好偷偷去请教此时已被“禁画”的王弘力。   
    王先生向我讲起他在伪满洲国时遇到的一个日本翻译官,当时拿起铅笔顺手就勾出了那个翻译的形象特征。然后,他问我栾平与别的匪徒,有一个很根本的区别是什么?一下把我问住了,我怎么转脑筋也想不到这个本质的区别。   
    王先生指点我说:“小炉匠栾平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所以只有他能掌握先遣图的三百多人名、地名单位。”当时的匪徒,甚至匪首都是文盲居多。而表现这一本质性的地方,就是他的小平头与小胡子。在曲波同志的“林海雪原”小说中,对栾平与先遣图只说“其然”而未说“所以然”。我们前后两届林海雪原的编绘人员都对先遣图为什么在栾平手中,找不到一个可信的解释。对先生的点拨,我只能自己心知肚明,而不能泄露于外的。   
    时值“林海雪原”小说作者曲波同志从北京去牡丹江为杨子荣换墓碑(用小说的稿费把幕前的木碑换成石质的墓碑),路过沈阳。我们林海雪原编绘组去沈阳军区招待所203号房间,谒见曲波同意。改编脚本的徐景是个漂亮的女同志,她首先发现203房间与203首长的数字巧合,并向曲波开了个玩笑。寒喧过后,曲波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剿匪的经过,并回答了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记得我提的问题是座山雕穿什么鞋?怎么死的?曲波同志说说:“座山雕被捉后,只说了一句‘想不到这次竟栽在共军一个小小排长的手里。’就再不说话了,几天后无病无伤的就死了。”   
    曲波同志看了我们的人物设计稿,他不满意把座山雕画成胖子,认为那样像大地主,身份不合;他倾向于瘦子,并让我们向电影中毕鲸演的座山雕靠;当即站起身来,耸肩背手走几步,告诉我们座山雕就是这样。林海雪原电影中座山雕出场就是在曲波同志指导下表演出来的。经此一番拜访,座山雕的形象就最后定型了。此外,我画坦克刘勋苍参考了北京法海寺的天王形象,长腿孙达得借鉴了电影演员梁音的长脸与厚嘴唇,经先生指点后的小炉匠栾平,这些形象都得到曲波同志的首肯,至此选拔“演员”、确定表现形式的工作都已基本就绪。当年冬天,辽美社的姚鸿发等二同志去黑龙江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尽管这套画的重头戏在我肩上,但如果跟人家去体验生活,则需自备路费。五代画家荆浩说过“写松万本,方得其真。”我对松树有一种特殊的爱好,早在画连环画之前,我就经常去我家附近的北陵公园画松树,自觉画松树还不致太困难,我明白单株松树与大森林在气势上是绝不一样的,只是实在无可奈何。对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服装、武器、交通工具等。我早就注意搜集,这次都派上了用场。光说书中人物穿的鞋就准备了几十样,解放军小分队一律大头鞋,卫生员白茹另备矮腰皮靴,化装商人的杨子荣则穿“趟趟马”,当伙计的孙达得就是“秃头”,小炉匠他三舅穿“毡疙瘩”,小炉匠穿布棉鞋,刁猴头、傻大个穿日本军用反牛皮勾子鞋,匪首许大棒穿高腰虎皮马靴,座山雕穿长棉袍,脚蹬皮梁云头大棉鞋,再加上八大金刚各穿各的鞋,这就不仅仅是熟悉,还必须得在平时就有一定的库存积累。轻机枪上刺刀,在现代的电影、电视剧上都没出现过,可是我的小分队战士就使用了这种机枪。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辽美社资料室见到一本日本军事画报,当时就觉得这是难得一见而又特征鲜明的武器,早晚会派上用场的,顺手勾画下来,后来听行家说那叫93式机枪可以上刺刀,而一般人画日军则多画歪把子轻机枪。小炉匠的工具挑子,在当时已不多见,多已不用人挑,改用自行车后货架驮着。偶然在街上看到一个挑担的小炉匠,真如获至宝,跟着他走了条胡同,仔细观察记忆,回家后急忙先用笔纸画下,以免时间稍长淡忘掉。就在万事俱备,可以动手的时候,辽美社又有了新的战略调整。徐思去画“千万不要忘记”,于沙画“红珊瑚”,曹光画“骆驼祥子”,这样六本林海雪原的任务就全交到我与姚鸿发肩上。   
    第一本我俩二一添作五,各画一半,姚前半部,我后半部。姚鸿发与我,当年都是“小楼”出身,现在姚已是经过整编后的正牌辽美嫡系主力,我这个散兵游勇能与主力部队共同攻坚,当然不敢有丝毫马虎大意。经过一番兢兢业业的苦战,林海雪原第一册“活捉小炉匠”于65年出版问世。随后,辽美社又把剩下五本林海雪原全交我一人。正式成了独立支队。现在我画连环画是随起铅笔稿,随勾墨线,画一张,利索一张。那时的我则不然,必须全部铅笔清稿完成后,经编辑审查修改完毕,才能用毛笔落墨完成。第二册“奇袭奶头山”是在白报纸上画的,铅笔清稿全部完成,并勾出部份墨稿。此时,正是我的连环画渐趋成熟之时。石破天惊,神州震撼,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铺天盖地而来。   
    林海雪原一书已变成黑帮文学,据此而画的连环画当然也成了批黑画的靶子。在“活捉小炉匠”一书中有一页是小炉匠在松林中走,树上有一只猫头鹰在盯着他。红卫兵的大字报上对用猫头鹰比喻英雄杨子荣进行了批判。去年连友朱国建曾给我来信询问。他曾读过一篇批判林海雪原美术作品的文章,文中批判的那个杨子荣我也不知是何人所画,但我知道凡是有胡子的杨子荣都属黑画之列。经过批判、抄家,我们全家被下放到八百里外的锦西县(现葫芦岛市)孤竹营子公社古道子大队,这是一个穷山、恶水、地瘠、民贫的地方。商代伯夷、叔齐的孤竹古国,汉代的孤竹旧郡就在这里。对这种历史的沧桑,我还是很感兴趣,这段生活对我后半生的连环画生涯还是受益匪浅的。此时的“奇袭奶头山”故稿已是纸色枯黄,折角裂边,但总算幸免于难,保全在我手边。   
    总希望有一天这套画还能与世人见面。75年我有了自己的家。同时在一个街道办的工艺品厂找了个可以勉强养家糊口的工作。76年末,我出差到山东济南住宿在一家澡堂子。天真冷,睡觉时除了脱掉棉鞋外,棉袄、棉裤,连皮帽子都得戴着。勉强睡一觉,天没亮就被广播喇叭吵醒,竟意外地听到“洪湖水浪打浪”的熟悉歌声,再细听内容才知道包括“林海雪原”在内的一批文艺作品已被解放。看来我的出头之日终于盼来了。   
    辽宁美术出版社,终于从毛著出版办公室解脱出来,自己挂起了牌子。我找到辽美社当年的老编辑李皓同志,向他表达了重画林海雪原的心愿。此时辽美正在组织人马,准备把姚雪垠的超长篇小说“李自成”改编成连环画,我与李林祥、辛宽良都被选作主力,参与此役。姚雪垠先生是我十分尊崇的作家,他的“李自成”我通读数遍,凡有评论文章我必找来研读。在文化大革命那无所事事的年代,我为书中很多人物作过形象设计,早就跃跃欲试地想一试身手。林海雪原与李自成,鱼与熊掌吾所欲也,对此一时犹豫起来,但还是很快作出决定。“林海雪原”魂牵梦绕我十几年,准备充足只欲一搏,对“李自成”只好暂先割爱。这次的“林海雪原”脚本改编成上中下三集,共500多幅。杨子荣也由样板戏中的“小白脸子”恢复为“杨大胡子”,再也不必为杨身上的“匪气”而担惊受怕了。
    此次辽美社出手大方,同意我去牡丹江体验生活,并报销差旅费。已届不惑方初为人父的我,告别了初生尚未满月的儿子,踏上了林海雪原的征途——牡丹江。初春的哈尔滨仍是冰天雪地,比之沈阳又冷多了。在这里我拜访了黑龙江美协的王纯信同志(“祖传秘方”、“暴风骤雨”的作者),请他看了我画出的部分铅笔稿,听他谈了很多原始森林的故事,指出公园的松树与大森林的异同之处。他向我打听王弘力的下落,我给他提供了先生的建平县地址,并与他讨论黑龙江敢不敢用先生。能不能帮他“挪个窝儿”,后来此事未果(我在连友报另文曾详谈过)。经王纯信同志介绍,我到了牡丹江市的海林县林业局。关东的汉子就是豪爽,他们不仅盛宴款待,还用名贵的“西凤酒”来“灌”我。天生无量的我,哪里是这些关东大汉的对手,那时的我不得不施展些诡计,酒杯端起来,流入口中的同时另一大部分流进袖口。真抱歉!那年头的“西凤酒”可都是真的呀!(那时人们尚未学会造假酒呢!)   
    在那全国八亿人每天只能反复欣赏八个样板戏的年代,杨子荣早已是全国知名的大英雄。县里有以杨子荣为主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其中有一张1946年的旧报纸,上面的一段报道是“杨子荣等同志活捉匪首张乐山”,原来杨子荣上山并不是自己一人,而这个张乐山就是书中的“三爷”座山雕。到了威虎山下,积雪太深,很难上山。听林业局同志介绍,山上只有几个破马架子;样板戏风行后,山上才立了块木牌,上写“杨子荣智擒匪首座山雕处”。看了周围的地形,只觉得这一切都太平常了。林业局的同志说当年这一代全是原始森林,根本没有道路,尤其冬天大雪封山,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方圆百里没有居民,其荒凉、险阻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建国三十多年的砍伐,原始森林没有了,到处都变成秃山,再过几十年人口不断增加,这里完全可能变成市中心的威虎山公园,这就是时代的沧桑变化。最后到了杨子荣牺牲的“闹枝沟”,当地的老猎人为我讲述当年猎虎的故事,听来惊心动魄。那时还没有野生运动保护法,但东北虎在当时已属禁猎,打虎的人都受到处分,老皮也被没收,有一个人还冻坏了腿。队长和会计约我去山林里猎熊,他们村的民兵都有半自动步木仓。   
    我到村边画写生时,曾见到林子里有熊粪,当地关于熊的故事很多。我这人胆小,有些谈熊色变,真怕在雪地里跑不动,被熊瞎子把脸皮抓去。我只是与他们约定,如打到熊,我买一双熊掌,当时当地的行情是一对掌32元,前掌较后掌贵,最好的是左前掌。黑熊蹲仓(冬眠)时,饿了就舔左前掌,春天解除冬眠的熊,刚出树洞只能三足着地,左前掌皮肤舔薄了,着地怕疼。我曾在小队会计家吃饭,上来一盘蒸熊肉,剁成碎馅状,颜色粉红,并不美味,有一股松树油子味。村里请我为他们画一套村史,其中就有杨子荣剿匪的一段,我为他们画了三天,屋里出来进去,总有很多村里人怀着好奇心来看画。此时,村里的住房都是水泥瓦的红砖房,院里都有一房高的劈材垛,当年的泥草房、马架子都看不到了。   
    我执意要看看当年的房子,会计特意为我借一辆踹闸自行车(山区人喜欢跺闸车),会计背上半自动**骑一辆车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骑了十来里地,在一面山坡上看到几间孤零零的破房子,我画了速写。我还想看看杨子荣牺牲地,会计说还得十几里地,我的车骑得太慢,回来得天黑,真怕遇到黑瞎子,只好算了。回来时他们送我十斤猪肉十斤豆油,我坚持着坚了款,我又在村里买了些松籽、蘑菇、木耳、党参等土特产品。回程时还得在哈尔滨换车才能回沈阳,这次出来带的是全国粮票,进入林区后吃饭都不用交粮票,这样我就把省下的粮票在哈尔滨都买了麻花与馒头,粗算了一下总重量约有八十多斤,几乎全是吃的,那时沈阳的供应比哈尔滨可差多了。   
    有了前十几年的资料积累,又有了这次林海雪原的亲身体会,再加上憋了多年的创作欲望,动起笔来自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白天去我那小厂上班,瞎忙乎工作,听闲话,讴闲气,煞费苦心地应付差事,学习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下班回家,扔下饭盒子要在晚饭前先起出一幅铅笔稿,家务活都由妻去忙乎,晚饭后用笔勾线,完成一幅。就这样用了近三年的时间,画完了三册五百多幅的“林海雪原”。
01.jpe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人面桃花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132

主题

2828

回帖

7020

积分

连趣处长

注册时间
2015年1月7日
在线时间
50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9月29日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甘海琪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824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无官一身轻

注册时间
2008年12月15日
在线时间
1236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大师好书!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41

主题

4724

回帖

8829

积分

连趣厅长

注册时间
2007年12月13日
在线时间
1217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22: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5日 02:03 , Processed in 0.09295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