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7628|回复: 233

韩和平谈绘画:《铁道游击队》

[复制链接]

4123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3600 小时
精华
2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甘海琪 于 2023年10月8日 18:43 编辑

03.png 出奇蛋声明图文搜集摘自于网络:韩和平谈绘画—《铁道游击队》
画家韩和平简介:
2019年1月7日早晨5点58分,著名画家韩和平先生因病在上海龙华医院逝世,享年87岁。
韩和平,1932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童年在抗日战争中度过,后定居浙江杭州。他自幼显示出杰出的绘画资质,17岁时顺利考入当时的杭州国立艺专,主攻油画。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受聘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美术创作室任连环画专职创作员。1989年,他应邀筹建上海美术学院绘画系,任美术创作研究所主任,多次赴国外讲学、办展览。
韩和平的连环画创作多以中外现实题材为主,他的创作风格细腻隽丽,形象塑造端庄传神,而注重绘画创作的文学性内涵是其一大特点;同时在突破传统连环画的模式,悉心探索以传统线描手段来创作现实题材方面,尤其受画界同行及读者的称道。线描杰作《铁道游击队》(与丁斌曾合作)一举获得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堪为佐证。此外,他以西洋素描的方法创作的《二渔夫》、《贫非罪》、《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等作品,显示了其多样的绘画才能。
今天让我们重温韩和平先生当年谈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的创作历程。
《铁道游击队》从1954年开始创作,到1962年出版完毕,历时九年。此后这套书再版了四十多次,印数累计达七千六百多万册,是连环画史上印量最大的作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于1954年1月出版,当年我就和丁斌曾先生准备创作连环画。我是1953年在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9月份分配到上海,在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即现在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组。刘知侠的小说《铁道游击队》面世了。面世以后,当时出版社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就是在小说里抽了一段,编了个叫《小坡的故事》,我刚到出版社的连环画组嘛,就交给我画了。画好以后呢,社会的反响还蛮好。现在这册连环画不知道找不找得到了。那是我一个人画的,是我画的第一本连环画。后来出版社觉得,一个人可能速度慢一些,而且因为刚刚解放初期,处处要学苏联嘛,苏联有个漫画家,叫库克雷尼克塞,是三个画家组成的,专门画漫画。当时凡是这种搞合作,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啦,提倡,所以丁斌曾就参加进来了。
从1954年动手到1962年完成,历时九年,据说这不仅是我们两位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文革”前新中国连环画史上创作历时最久的一部作品。《铁道游击队》连环画第一本编好之后,我们就去找原书作者刘知侠。他住在当时的法华路,一个花园洋房,一栋小楼。宣传部给我们写了介绍信,到作协,作协再告诉我们,在法华路。那个小楼很安静,看门的是一个老头子,我们就问了他,他讲在楼上,二楼,你们自己去找吧。从底楼到二楼,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我在二楼东张西望的时候,恰巧峻青出来了,看到我他讲:“你找谁啊?”我们讲找刘知侠同志,他马上就喊:“老刘啊,有人来看你了。”这时候旁边一个门打开了,里头都是窗帘,弄得黑不溜秋的,一盏灯,刘知侠睡眼惺忪地跑出来:“你们找谁?”我们说:“找你。”他说好好好,就把窗帘拉开来,我们就到里头,说明来意。他就开始谈《铁道游击队》小说的整个创作过程和他接触的人。他讲原来他怎么能够想到铁道游击队的。当时在鲁南山区,他是一家前线报的记者,在鲁南军区开工作会时,听到洪振海作他们事迹的报告。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到枣庄、临城、微山湖一带去采访,他就在鲁南的这个前线报——具体的报名我忘记了,在上面每期连载。解放以后到上海,他就把这些连载的东西给它归纳起来,出版了《铁道游击队》。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
为了画好《铁道游击队》,我们就到薛城,到枣庄。在枣庄和薛城找到王强。王强当时是枣庄煤矿的总务处处长,这个人不愿意多讲他自己过去的事情。他本名叫王志胜。这个人对当官没有兴趣的,按照他当时的级别,最起码可以在省里做一个局级干部吧,他不干,他讲他在老家这里,他要给当地做点事情,他就在当地薛城和枣庄留下。这一带的农民、市民、一般老百姓,参加当时所谓“飞虎队”——他们当时叫“飞虎队”,还不叫“铁道游击队”,那边很多人都参加了,很有群众基础这么一地方。他讲要到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到苗庄啊,微山湖啊,什么煤矿啊,这些地方,他给我们一一介绍了。同时介绍我们去看了芳林嫂。芳林嫂姓迟,叫迟秀英,个子很高,眼睛的确很大。我们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整理行装,她说她要走了,她要到东北去。当时什么个情况呢?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在打的时候,那个地方也复杂啦。当时分不清楚的,胜利嘛,都是中国自己嘛。迟秀英给国民党抓去,大概透露了点东西,当然不是很严重的东西。解放以后,这个事情把她抓牢啦,在当地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了,所以带着丈夫和女儿闯关东去了。当时我一看,她带了很多大蒜,一串一串的。按照刘知侠的讲法,迟秀英最起码应该是当地一个妇联主任。殷延华到后来也是这种情况。刘金山和刘知侠讲起这个殷延华,就是彭亮啦,非常非常惋惜这个殷延华,就是彭亮啦,虽然殷延华对刘金山是很粗暴的。
当时鲁西南是个较穷的地方,相当穷,老百姓是为了生存。在抗日战争之前,有了枣庄煤矿以后,当地老百姓就吃“两条线”,就是铁路的两根轨道。运煤的地方,他们到煤车上去把煤丢下来,还有到那里的物资,从车上扒下来。这样来维持生计。这个东西解放以后都有,包括我们上海也有,从吴淞装煤过来,到车上扒煤。全国也都是这样的。中国的文化和传统里,在一个社区和一个群体当中,总有哥们的,比如说我们这些人很要好,这个人能力比较大,年纪比我们大,我们都叫他老大。像过去的义和团也好啦,包括陈胜吴广起义也好,都是属于这个类型的。当时刘洪在他们这个圈子里,他是个老大,抗日战争前,他已经是党员了,他和王志胜都是党员了。所以抗日战争一开始呢,鲁南军区就派他们回到枣庄一带发展根据地,组织抗日队伍,他就到了枣庄,就把过去的哥们儿组织在一起,开始把经济斗争转到政治斗争了。这个怎么讲法呢?原来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到火车上搞点东西。现在在党的领导之下,给他们组织起来,就有目的啦——抗日了,大家都要有目标地去做点事情了。这个时候才由少数人组织成了铁道游击队。
我们总共去了五次鲁西南,每次去大概两个月吧。因为《铁道游击队》有十本,有些场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搜集得完整的。当时都是靠画,到实地去写生。我们在枣庄生活一段时间,又在临城铁路上生活一段时间,后来又到微山湖也生活了一段时间。山东那个地方,从历史上来讲,出圣人的地方,孔子啊、孟子啊、都是他们那带的人,所以这边的文化上,儒家的影响比较大,老百姓都很客气。你到农村,到他们家里去,尽管他很穷,他一看到你来了,非常客气:“来啦?屋里坐,我烧茶给你喝。”到临走的时候:“可要零钱使?”问你要不要钱用,事实上他们穷得嗒嗒滴啊,那是作为一种礼节。是他们很有特点的民风。还有一点,山东啊出水浒,拔刀相助,讲义气。所以当地老百姓就具备这两种性格。这个我看跟他们铁道游击队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基本上在临城生活的时间比较多一些,因为津浦线跟临枣线的一个交会地就是临城,北面是兖州,南边就是徐州了,是属于津浦线当时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什么韩庄啊、沙沟啊这一带,都在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基本上每次去都要到那个地方。
《铁道游击队》里面有一回,叫“掩护过路”,里头那个胡服就是刘少奇。因为有这个东西,就必然说我们为刘少奇树碑立传啦。当时还不敢把胡服画成刘少奇的样子,我画的是一个胖胖的、戴着八角帽的延安来的干部。刘金山讲了刘少奇过铁道线时候的一个情况:过路的时候有很多延安来的干部,还有女干部,当时铁道游击队的队员都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别着枪,在铁路和岗楼里都站好;刘金山和李正引导着他们去,刘少奇骑着马过去,刘少奇非常客气,但是底下的人,照他们讲,简直是不像样,尤其那些女干部,就说:“你们站得远一点,这是中央首长!”当时他们队员都气得要死啊。鲁西南的人,你要客气,他对你百倍客气,你不要摆这个架子啊。还讲粗话呢,女的啊。现在有个电视剧叫《亮剑》,比较典型,当时部队的情况都是如此。我所说的都是为画好这部连环画与当地老百姓群众交流中所反映的真实故事。《铁道游击队》在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与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王叔晖的《西厢记》、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五部作品被评为绘画一等奖。

111.jpeg 01.jpg 02.jpg 555.jpg 444.jpg 222.jpeg 333.jpeg
666.jpg 777.jpg 88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50 收起 理由
资深砖家 + 20
wangqitao + 20
tang999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132

主题

2828

回帖

7020

积分

连趣处长

注册时间
2015年1月7日
在线时间
50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还经常翻阅。爱不释手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甘海琪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4123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3600 小时
精华
2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人美社70周年

 楼主|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lxl2015 发表于 2023年10月8日 19:35
到现在还经常翻阅。爱不释手


212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1年9月20日
在线时间
15070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连趣2015百题竞赛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看不厌。

995

主题

1万

回帖

8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0年7月30日
在线时间
14496 小时
精华
1

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品连谈兵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常喜欢的一套连环画,那画面赏心悦目

6

主题

843

回帖

2889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22年1月30日
在线时间
676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和平也好,丁斌曾也好,二位这套《铁 道》的确属于精品。

最大的败笔就是日军的官衔。本书一套肩章从头到尾是错误的,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军官应该佩戴领章。此书直到日本 1945 年投降,日军军官依旧佩戴肩章 !典型的电视剧《亮 剑》的错误。《亮 剑》中山本大佐是肩章领章一起带。日军华北司令小冢一男应该是陆军中将军衔,电视剧给他带了个佐官军衔的领章 !

点评

鬼子装甲列车部队长小林少将军衔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6:45

4123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3600 小时
精华
2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人美社70周年

 楼主|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诺瓦利诺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2:53
韩和平也好,丁斌曾也好,二位这套《铁 道》的确属于精品。

最大的败笔就是日军的官衔。本书一套肩章从 ...

抗日战争题材连环画若你当策划就好了

30

主题

8629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0年8月19日
在线时间
459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56

主题

1679

回帖

9259

积分

连趣副部长

注册时间
2018年9月23日
在线时间
707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芳林嫂的命这么苦。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甘海琪 + 10 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4123

主题

1万

回帖

9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4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3600 小时
精华
2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人美社70周年

 楼主|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甘海琪 于 2023年10月9日 14:06 编辑
少卿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3:53
没想到芳林嫂的命这么苦。
芳林嫂解放之后受到一点冲击,带着丈夫孩子离开山东到东北。
111.jpg

点评

如果看书中内容,就会发现这张封面并不好,这是芳林嫂为防敌人追捕的防御,哪来的出击。还是第一版的封面要好些  发表于 2023年10月10日 14:37
70年代封面就是比老版好!  发表于 2023年10月9日 16: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5日 01:51 , Processed in 0.09231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