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leequn11111

[灌水]上美金砖三国即将出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7239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8年9月18日
在线时间
765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0]

45

主题

4327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9年9月17日
在线时间
1326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晃点

625

主题

5656

回帖

2万

积分

连趣部长

三军司命招讨使兵马大元帅

注册时间
2004年3月23日
在线时间
2968 小时
精华
20

连趣2015百题竞赛贵宾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DIY大比拼奖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页[em129]
水浒专题收藏 河南连环画专题收藏 老插图、老海报、老年画 http://blog.sina.com.cn/xiaobaitu 小白兔喜欢大灰狼的BLOG

17

主题

7596

回帖

5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05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9790 小时
精华
0

2018晒宝大赛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是忽悠的。出了也不买。[em131]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40]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9月10日凌晨2点,长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反对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率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当时情况异常紧急,叶剑英在出发时,不仅忘了随身携带手枪,甚至竟然还来不及通知自己的机要秘书和机要科的骨干,就独自上路了。<div>    当时,张国焘孤注一掷,甚至在中央单独北上后还敢于另立中央,开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党籍,通缉杨尚昆与叶剑英。那么,当时张国焘为何没有动手以求一逞?许多人猜测原因在于中央红军是在半夜秘密出走,张国焘并不知情,所以避免了武装冲突。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张国焘对中央准备单独北上的行动知道得一清二楚。 <p>    1935年9月9日24时,也就是在中央即将出发前两个小时,张国焘致电中央,再次要改变中央北上的正确路线,他认为“左右两路绝不可分开行动,弟忠诚为党、为革命,自信不会胡说,如何?立候示遵。”</p><div class="AddTxInfo"> </div><p></p><p>    当时,中央已经决定独立北上,并即将开始行动,张国焘的来电显然是在暗示中央,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中央的动态。事实上,张国焘此时明明已经密令部队南下,却还在装模作样地向中央表示“立候示遵”,这其中显然有试探和麻痹中央的用意。</p><div class="AddTxInfo"> </div><p></p><p>    10日凌晨,张国焘又向林彪等人发出了一封转中央的电报:</p><p>    林、聂、彭、李(富春)转恩、洛、博、泽、稼:</p><p>    闻中央有率一、三军单独东进之意,我们真不为然。一、四方面军已会合。忽又分离,党内无论有何讨论,决不应如是。只要能团结一致,我们准备牺牲一切。一、三军刻已前开,如遇障碍仍请开回。不论南进北打,我们总要在一块。单独东进恐被敌击破。急不择言,幸诸领导干部三思而后行之。候复示!朱、张 九月十日四时</p><p>    这两份电报的时间紧贴中央单独北上行动的前后,说明张国焘当时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央红军的动态,根本就没有被蒙在鼓里。这就更令人云里雾里了:当中央红军北上时,张国焘为什么非常嚣张,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可偏偏就在关键时刻慌了手脚,没了底气?</p><p>    早在1935年9月9日下午,毛泽东在听取了陈昌浩关于张国焘来电要求右路军准备南下的汇报后,给左路军红军总司令部发出了一份电报:</p><p>    国焘同志并致徐、陈:</p><p>    陈谈右路军南下电令,中央认为完全不适宜的。中央现在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陷于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在东出不利时,可以西渡黄河,占领甘、青、宁、新地区、再行向东发展。如何速复。中央 九月九日</p><p>    这份电报除了中央坚持北上方针的内容外,有一个最关键的信息,那就是“陈谈”二字。这两个字隐藏着两个对张国焘极其重要的心理暗示:一是告诉张国焘,陈昌浩已经把张国焘9月8日22时命令右路军准备南下的秘密电报口头报告了中央;二是这份电报同时发给张国焘、徐向前和陈昌浩。把陈昌浩向中央的报告同时发给张、徐、陈三人,表明中央光明正大,所述内容绝对属实。</p><p>    可想而知,张国焘看了这样的电报一定会对陈昌浩的立场产生极大的怀疑。因为他知道中央在组织上有着绝对的权威,毛泽东又聪明过人,尤其擅长思想说服工作,谁能保证陈昌浩不会转而支持中央。为此,张国焘担心夜长梦多,就立刻在当晚分别给陈昌浩和中央各发出了一份电报。前者是命令陈昌浩第二天,即9月10日就率领左路军南下以制造既成事实。后者就是前述给中央所谓“自信不会胡说”的电报,试探中央是否已经掌握自己命令右路军立刻南下的计划。结果,毛泽东的回电使张国焘大惊失色。</p><p>    原来,在1935年9月9日晚,叶剑英突然收到张国焘独自以红军总政委的名义给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陈昌浩政委的密电,后来将这份密电交给了毛泽东。据杨尚昆回忆,张国焘的那份电报内容是“速令右路军南下”。</p><p>    于是,中共中央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抢先单独北上以争取主动,避免冲突。会后,毛泽东作为对张国焘9月9日24时来电的回复,发出了第二份电报。</p><p>    这份电报内容几乎与前一份电报雷同,但实际上,这份电报有个最关键的信息,那就是第一句“阅致徐、陈调右路军南下电令”中的“阅”字。这个字强烈地暗示张国焘:陈昌浩不仅向中央进行了汇报,还给中央看了张国焘的第二份秘密电报。</p><p>    这下张国焘的思路和计划全乱了。张国焘当年之所以敢向中央叫板,就是依仗由陈昌浩指挥的四方面军主力。一旦陈昌浩的态度有变,张国焘就成了孤家寡人。根据毛泽东在两份电报中的暗示,张国焘必然会认为:陈昌浩最终被毛泽东说服了。如此机密的电报,陈昌浩都向中央汇报,张国焘又岂敢相信陈昌浩会再执行他的命令?又岂敢再命令陈昌浩阻拦中央的单独北上?陈昌浩立场的转变,将完全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这样一想,张国焘确实立刻就失去了底气。</p><p>    当然,在慌乱中的张国焘没有注意到毛泽东的这份电报是只给张国焘一个人的,而陈昌浩完全被蒙在鼓里。如果让张国焘与陈昌浩及时通气,历史也许就会是另一种情形了。</p><p> </p></div>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彭德怀、刘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号称毛泽东的"五虎上将"<br /><br /></strong>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最艰险、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团现代化战争。带兵到国门之外作战,并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加上南朝鲜军及英、法、加、印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这对于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孙子兵法始计第一》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也指出:“两军对敌的一切问题依靠战争去解决,中国的存亡系于战争的胜负。”因而,毛泽东选择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是十分慎重的,为此,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位置空缺,等了粟裕近三个月,林彪近一个月的时间。<br /><br />  毛泽东和军委为何最初选择粟裕、林彪担任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br /><br />  显然,因为没有与美军作战而且是大兵团作战的先例,毛泽东只能从最接近现代化战争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诸将领对付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作战经历,来确定最高指挥人选。从1955年授衔的将帅来看,朱德、叶剑英是总部领导人,没有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且朱德当时已近65岁,年龄显然偏大;贺龙在解放战争中主要负责西北军区的后勤工作,1949年11月建国一个月后,才指挥一野18兵团配合二野行动,从陕西进军入四川;罗荣桓、聂荣臻擅长的是政治工作;陈毅的特长也在政治,虽然担任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但中共中央于1946年10月即明令:“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并且长期由副司令员粟裕代理司令员或者实际主持野司工作。1950年9月,陈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商量出兵朝鲜的问题时,他对毛泽东说:我如今虽担负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线需要,一声令下我马上可以穿上军装去朝鲜作战!陈毅明确支持出兵的态度令毛泽东欣赏,但他的主动“投笔请缨”始终没有被考虑。如此,野战军级的军事主官只有从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中间选择了。<br /><br />  首先,从兵员数量来看,上述五位将领中,以粟裕、林彪直接指挥的野战军人数最多。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有五大野战军。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虽然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直接指挥的西北野战军,1947年8月成立时仅4.5万人,三个月后,部队增加到7.5万人。1949年2月西野正式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部队为l5.5万人。1949年6月,军委命令直属军委的华北军区野战军18兵团、19兵团归第一野战军建制,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br />&nbsp; <div><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8" width="3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a><img src="http://image.club.china.com/twhb/1015/2009/11/8/1257651424768_1680.jpg" border="0" alt="" /></a><br /><center><font size="+0">粟裕指挥作战</font></center></td></tr></tbody></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8" width="3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club.china.com/twhb/1015/2009/11/8/1257651424822_1681.jpg" alt="" /><br /><center><font size="+0">林彪</font></center></td></tr></tbody></table><b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tbody><tr><td class=""><font class="">  显然,指挥中小部队作战与指挥50万以上的大兵团作战是截然不同的,在作战形式、指挥、通讯、后勤、运输、情报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区别。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越丰富,打起仗来才越得心应手。众所周知,让一个优秀的县长直接担任省长,就很难当好,因为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历史上的先例看,林彪1938年6月因伤到苏联治疗后,有近6年的时间离开一线部队。1945年10月直接去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从原来指挥八路军115师1.5万人,突然指挥11万余人(到12月底,部队扩大为27万人),因此战争初期林彪的战役指挥明显生疏。《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说:“后来有人抱怨:林总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抗日战争时期,林彪只有半年的作战经历,而民主联军大多数将领都有整整8年的实战经验。要想让那些身经百战的名将们折服,林彪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在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据民主联军总部于1947年2月给中共中央及军委的总结报告中说:“我军伤亡总数在八千以上,而且都是一些老骨干。……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的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黄克诚部三师之七旅,原为井冈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三千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有一万两千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剩五千人还保持有战斗力,二师罗华生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都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部队中发生悲观情绪,要求到后方休养,离主力去做地方工作。”到1946年的初夏,东北民主联军自四平、长春失守以后,一路退守到第二松花江以北,力保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描述四平撤退以来的被动局面时说:“这个仗,打得真被动。我们一个劲地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地追,像拖了根尾巴。”东北的这一状况,显然与从未离开过一线部队的粟裕同年7至8月在华中七战七捷的战果迥异。此次与美军交战,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毛泽东和军委在条件允许下(粟裕、林彪无病),不大可能让其他现代条件下大兵团作战的生手去朝鲜重新开始熟悉的过程。<br /><br />  其次,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的嫡系主力部队,主要是由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歼灭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47.2万人;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共64.3万人。蒋介石全部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了两个半,即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淮海战役中歼灭第5军,以及淮海战役中派出5个纵队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一起歼灭第18军;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了其中的两个,即辽沈战役中歼灭新1军、新6军。<br /><br />  第三,五人中以粟裕、林彪最年轻,1950年均为43岁。而刘伯承为58岁,彭德怀为52岁,徐向前为49岁。其中刘伯承、徐向前身体状况也不好。1950年6月间,有人向刘伯承透露,中共中央准备调他进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他听了之后,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为好。这一件事,中共中央还曾经非正式地征求过他的意见。他明白,这是中共中央领导人想着要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但实事求是地考虑,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总参谋长这个第一线上的重要职务,最好让年富力强的人去担任。自己应该另谋所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徐向前在1949年3月的太原前线中,即肋膜炎严重复发,连续高烧不退,不得不向中央请求,辞去18兵团的领导职务,作较长时间的休养。1949年6月,徐向前去青岛休养,因病没有出席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在青岛经多方治疗,身体未见好转。头疼病发作时,疼得在床上打滚,脑盖骨似乎要炸开一般。并发的呕吐,使他无法进食。五人中只有彭德怀身体状况良好,这也是最后决定让他挂帅的原因之一。<br /><br />  第四,朝鲜战争爆发时,野战军级的军事主官中,只有粟裕处于临战状态。他被军委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统率近65万大军正在做攻台作战准备。彭德怀于1949年12月后,即率领一野部队转入执行清剿残匪,屯垦戍边的任务;刘伯承1950年6月率领二野部队已基本解放西南地区,中共中央准备让其出任总参谋长;林彪自1950年5月率领四野部队解放海南岛以后,基本上因病在休养。因此,将粟裕转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担任入朝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便于统帅机关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战争状态。<br /><br />  同时,东北边防军是野战军级单位,而粟裕是华东野战军(三野)代行司令员战役指挥职责的副司令员,并于1948年5月因谦让陈毅,主动放弃担任野战军正职的机会,仅担任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独立负责野战军的全面工作。因此,由粟裕担任边防军司令员,基本上是部队主官平调,业务上是相当熟悉的。<br /><br /></font></td></tr></tbody></table></div>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婆:不过他有时倒是蛮体贴我的,他在征婚启事上许诺会每天给我洗脚洗袜子,他也这么做了,我非常感动,每天晚上用洗脚盆给我洗脚的时候,他也顺便在盆里洗个澡(很省水),不过他总对我说:“老婆,你能一只脚一只脚洗吗?”,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放进来一只脚,水到我的腰,放进来两只,水就没我的脖子了”。 但是他洗袜子的水平我实在不敢恭维,有一次他洗我的长统丝老婆:不过他有时倒是蛮体贴我的,他在征婚启事上许诺会每天给我洗脚洗袜子,他也这么做了,我非常感动,每天晚上用洗脚盆给我洗脚的时候,他也顺便在盆里洗个澡(很省水),不过他总对我说:“老婆,你能一只脚一只脚洗吗?”,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放进来一只脚,水到我的腰,放进来两只,水就没我的脖子了”。 但是他洗袜子的水平我实在不敢恭维,有一次他洗我的长统丝袜洗了一个钟头,为了把袜子弄干,他竟然把袜子绑到了家里养的小狗圆圆腿上,然后象夫妻抻被单一样的和圆圆抻袜子,结果把狗腿给抻骨折了(抽泣中)。袜洗了一个钟头,为了把袜子弄干,他竟然把袜子绑到了家里养的小狗圆圆腿上,然后象夫妻抻被单一样的和圆圆抻袜子,结果把狗腿给抻骨折了(抽泣中)。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6129

主题

4541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文萃

注册时间
2009年8月18日
在线时间
17824 小时
精华
1

斑竹

发表于 2009年11月10日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女算命。算命先生:小姐最近要小心点!因为你身上带有凶兆啊!女:那我把身上的胸罩脱下来会不会好一点呢
河北唐山:158334607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17日 06:41 , Processed in 0.0639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