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画家的画作,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大多采用写实的风格,很少抽象、写意的杰作。在女性温柔的神情、美丽的容貌中,人们依稀能发现一些八、九十年代中国油画的影子。对中国观众而言,不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有奇异的观感和视觉冲击。(下图为连友所发表) 在那个封闭的国度里,没有自由和浪漫可言,艺术家的想象力多停留在静态、端庄、美好的人和物上面。但不容忽视的是,许多画家笔下的女性的内敛、娴静的美,依然能够超越时代、体制、经济、地缘的各种迷雾,呈现出穿越时空的人性光芒和心灵魅力。 众所周知,朝鲜油画艺术的发展,始终缺乏开放性,缺乏国际性视野,缺乏横向的艺术借鉴,自觉地不受当代西方艺术的影响,有自己特殊的价值体系;艺术创作也不受利益驱动,艺术市场基本没有开发。但正是这些原因,使本土化的朝鲜油画,在艺术语言、创作题材、民族基因、人文价值方面,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三千里江山,其实大部分是不毛之地和落后的乡村。由于政治、观念上的桎梏,很少有“功勋艺术家”、“人民艺术家”深入腹地的农村,去表现一个真实的朝鲜(实际上也不敢。当然也没有一个外国游客能获得允许,去游览一下朝鲜贫穷的乡村)。一个画家没有实地采风的经历,无法突破意识形态的枷锁,画中的人物、民居、民风、民俗也很难是真实的,只能是一种虚幻的美,一种理想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