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kennykang

一些《三国》创作的往事逸闻可作封面画家认定的参考。

  [复制链接]

57

主题

721

回帖

4158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3年9月18日
在线时间
4242 小时
精华
0

贵宾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凤仪亭》和《群英会》在画风上很相似,可能是同一个人所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156

主题

7812

回帖

2万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06年4月7日
在线时间
1006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图的线条都不一样,怎么能是同一人所为呢?

8

主题

120

回帖

222

积分

贵宾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29日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精华
1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隔窗相望 的帖子

现在发现,可能是印刷上的问题,《三国》每一版封面的色彩、明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的确为大家探寻画家设置了障碍。

看来,只能通过画作上的线条、笔触以及配景习惯等入手,来猜测封面作者了。

记得论坛上有过不少连友提议,可以请几位国画造诣较深的画家(最好是老画家,和三国画家同一时期的)帮忙看一下,关键是确定出相同或类似的几幅封面。

我知道论坛上的几位仁兄和我一样,小时侯学过国画,现在的欣赏能力也很不错。但真正要到从笔头笔触方面确认画家,那功利还欠缺不少。

8

主题

120

回帖

222

积分

贵宾

注册时间
2007年7月29日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精华
1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nykang 的帖子

其实可以把封面存疑的15册再分一下: 2册+13册

2册《千里走单骑》和《辕门射戟》: 都出版于1958年,是属于应该标注作者名字而没有标注的;

余下13册均出版于1959年-1962年,这段时期三国分册的扉页上已经不再标注封面画家名字了。
但同时期出版的分册中,我们已经通过不同证据确认的封面也有不少,可资借鉴:
《威震逍遥津》- 刘锡永 (画风明显兼有杨兆麟认定)
《传书救刘备》- 张令涛 (印章证明)
《五丈原》- 张大经 (画风明显)
《火烧新野》- 张大经 (画风明显,张又是内页画家)
《甘露寺》 - 刘旦宅 (画风明显)

61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0年7月24日
在线时间
4580 小时
精华
3

DIY大比拼奖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分时间借鉴可行,  三年自然灾害真是害人,(七分人祸,三分天灾)殃及三国

43

主题

1179

回帖

4873

积分

连趣科员

睦四方朝乾夕惕振兴王

注册时间
2005年8月3日
在线时间
1938 小时
精华
2

宝贝展示2DIY大比拼奖

发表于 2010年10月8日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欣赏。[em191]
行至水深处    坐看云起时

8

主题

1413

回帖

3924

积分

连趣科员

注册时间
2007年9月10日
在线时间
239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9日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兄好文章,学习并向你致敬。
对于您文内的一些旧闻逸事,我非常好奇,甚至超过对封面作者的探究。尤其是以下几点:
1、赵宏本应该是和徐正平、李铁生、杨青华、卢汶、凌涛等人的关系不错,这些画家在不同场合似乎也都说起过对其连环画创作影响最大的就是赵。但这些人和汪的关系是个什么概念,汪家班又是怎么回事,赵和汪家班的关系又是怎么回事?
2、赵三岛因57反右而隔离审查继而失去创作自由,这是很多人所知晓的。但徐宏达56年入狱又是怎么回事,那徐最后的结局呢?
3、康兄说刘锡永59年出走广西,我注意到您用了“出走”这个词,而不是通常文字中所表述的调离或支援等等,难道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希望这些问题不让您为难,您懂我的意思,更希望您能多讲讲。谢谢!

点评

也想知道的。  发表于 2011年11月11日 21:49

28

主题

4056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06年11月8日
在线时间
2316 小时
精华
0

2011票选奖DIY大比拼奖

发表于 2010年10月9日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0][em170][em170]

38

主题

1301

回帖

1305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7日
在线时间
21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9日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故事,更喜欢老版书![em129]
不畏人知畏己知!

2

主题

25

回帖

188

积分

连趣临时工

注册时间
2003年2月2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0年10月9日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兄的文章很好!拜读了!
上海人美给我的感觉,是编辑们总是绕着困难走,79年三国再版,从60册变成48册,删掉的太多了。导致好多内容衔接不上,看着如云里雾里。还总有些分册的编绘都标注为 :本社。不知所云。感觉到编辑有难言之隐不能一洗了之。
到了8几年西汉演义的时候,是一个塑料袋装的二十册,新老画家各半,老的新的掺杂在一起,风格乱糟糟,巨不好看。如果都是那些新人的画,我也就弃了,可其中又有那些老三国画家绘就的分册,舍不得这些老画家的作品。还是买回了。看到第二册竟是戴墩邦的《大泽烈火》,当时我就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看来编辑的难言之隐还在继续。后来有机会看到老的西汉前四册,就更感觉是被上海的编辑们给糊弄了。我隐约感觉到,可能是有些编绘者历史问题未能解决,不能还阳于世,编辑们也就另劈蹊径,绕道而行了。可重画的和老的风马牛不相及。沪美对读者有些负责不到。
强烈感觉赵三岛、曹同煜这两位有很多的问题不能明言。钱笑呆也就是死的早点,他要是不死的早,估计也是个问题人物!这个是我瞎猜。
希望康兄继续能量发挥,再多多探索根究!以完结我辈连友内心之希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17日 02:09 , Processed in 0.0608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