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刘伶醉杜康

漫谈连环画:昨天,今天,明天

[复制链接]

571

主题

1万

回帖

8万

积分

连趣总理

乡下一亩二分地主

注册时间
2016年9月11日
在线时间
23090 小时
精华
0

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

7

主题

532

回帖

186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8年8月15日
在线时间
2194 小时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迎谢游心友:故事是听来的,拙文是自己的,之前修改了n次,知识有限,加上逻辑性的不好写,真挺费心的,有一段时间差点放弃。

7

主题

532

回帖

186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8年8月15日
在线时间
2194 小时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友:雨中迷景的鞭炮助威。谢谢冷酷的猞猁热情点赞,谢友:何处西南任好风的肯定!

14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6年8月30日
在线时间
799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07]

7

主题

532

回帖

186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8年8月15日
在线时间
2194 小时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些似乎越来越跑题了,我想说的是现在五十来岁到六十多岁的连友,思想、思维,智商,商情已经达到了人生的极限,看惯了人情世故,经过了岁月磨练,再难有童年和青春那种单纯,好奇、激进的兴趣点。前面我综合的说了无趣(无趣不是没有兴趣,是相对站在年龄角度对应自己而言),这第一点年龄局限,我想不须再多说了。 第二点,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蔓延湮灭了我们根深蒂固的风物亲缘和乡土情结。钢铁,贵金属,水泥,玻璃,树脂,化工等固体材料被以豪华,立体,以近似雷同的格式化构建了一个带着刚硬表情的世界。人们“囚禁”在楼房,楼房被车辆和噪音隔断,商业大世界屏蔽了原本简单质朴的语言。可以想象这种风情、物像投射到艺术画书里是缺少风物灵性的。 第三点,市场经济决定了现今的快餐文化。绘画是一项漫长繁琐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学习,搜集图片资料,实地写风,甚至靠休息等待灵感等等先提条件,而时间就是面包,现在不是前辈经历那种时代了,万里采风,博物百馆,时间路费什么的都是毛毛雨。今天的原创连环画家却要拼命养家糊口,现实没有更多的风物参照,参照老版本,依靠电脑软件必然成为一种捷径了。 第四点,中国人文民生形态中“信仰与自由交集”的艺术快感匮乏,反射到恰时代文学脚本不足以支撑连环画对人群有更大的诱惑力。相对今天的连环画而言,这点恰恰是第一前提和最大问题。所以我想重点说画书第一要素:恰时代脚本。 我觉得连环画书存在的意义是以画辅读,我大篇幅讲昨天的故事就是要证明这样一个论点。其实画书也一直以这样形式运行着。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也必然是。综合古今中外,连环画书的本质从来就是以脚本阅读为第一需要,阅读是人群对画书的兴趣点,绘画是为了辅助“脚本与艺术相映生辉”。而收藏一般只是是后阅读现象,我觉得这应该是书籍类印刷品的一般规律。(是普遍并非完全)。 “连友”们今天喜欢画书已不再是为阅读而愉悦了。而是因为怀旧昨天美好时光,对旧风物风情的影像艺术欣赏而已。而新版,更多了收藏,投资两种标签。如果说昨天的连环画是以阅读这种常态进行,以非常态繁荣的,那么今天的画书以非常态流行,以常态的小众化发展的。

7

主题

532

回帖

186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8年8月15日
在线时间
2194 小时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用两个称呼对我们爱看画书的朋友,一种是“连友”,另外一种是读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行为的理解,我说的“连友”是指从老版旧版一路走过来的朋友,资深与否不说,单有一个特点就是适应了旧版特征,格式,审美的,同时带有学习,探讨,收藏目的的人。而读者是没有特定喜欢某一种特征,只是随性随时代服从满足阅读欣赏快感为目的的人。我觉得画书只有走到从连友为主体转化为读者为主体的时候,才是连环画发展的正常态。

1

主题

456

回帖

2068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2年8月10日
在线时间
163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207][em207]

6

主题

717

回帖

2101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1年11月30日
在线时间
318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76

主题

4279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0年10月20日
在线时间
1779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8年12月2日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记(2016年11月17号)

      今天,不知怎的,我忽然又想起了让自己迷恋七年之久的小人书,确切说是从2005年到2012年,虽然现在对小人书的兴趣已大大减弱,但探究一下当时的心路历程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说当时在迷恋中自己的情感脉络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现在在热情冷却过后再回过头来仔细的审视一番,这条脉络就变得比较清晰了。

      扪心自问,自己在那个特定的年龄段到底想在小人书中都看到些什么呢?仔细想想,无非是想在小人书中看到过去的岁月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亦即各种往昔的人物和事物所投下的历史倒影。比如在文革版的小人书中看到的是自己业已逝去但却永远令人怀念的童年,在老版的小人书中看到的是自己还未出生前的那个时代的五彩斑斓的社会风貌,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城镇是什么样子的,房屋和街道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穿戴打扮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用的各种物件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平时又是怎样生活、怎样工作和学习的等等。归根到底,主要还是一种怀旧情结在作祟。这种怀旧情结有时是通过回忆与冥想,有时是通过书籍、音乐和歌曲,有时则是通过电影、照片和绘画这种更直观的艺术形式来体现的。而小人书显然综合了这些由文字和图像所组成的符号和元素,更加具象化和富有趣味性,可以给那些多愁善感的人带来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慰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不同的人肯定会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总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怀旧,心灵总会被某种年代久远的事物所触动。这种事物或者是一段陈年往事,或者是一处自己早年生活过的地方,或者是一部老电影,或者是一首老歌,或者是一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而它们最终都会成为你人生中短暂的插曲,只不过在第二次相遇或者叫重逢时会让你格外动情。但既然是插曲,这个时间就不会太长。当然,也有个别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铁杆爱好者,那就另当别论了。

点评

言简意赅。  发表于 2018年12月3日 10:04

7

主题

532

回帖

186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8年8月15日
在线时间
2194 小时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18年12月3日 1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友:天生喜欢,鬼见愁,南山老郑,hky19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9月13日 04:33 , Processed in 0.0651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