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施大畏 施大畏 1950年生,浙江吴兴人。198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1981年作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清兵入塞;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二等奖。当选为美术家协会理事。 1983年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86年作品<暴风骤雨>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于意大利米兰举办个展。1989年作品《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作品《望夫石》获第四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作品《1941.1.14——皖南事变》获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五十周年美展铜质奖、上海地区美展一等奖。评为一级美术师。1993年作品《1941.1.14——皖南事变》获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95年作品《国殇》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美术作品选展。 2000年被授予文化部“全国优秀专家”称号。 施大畏的成就一大部分源自于他的连环画创作,他通过刻苦的自学钻研,打下了深厚的素描功底。从他的早期连环画作品《三棵枣树》、《恩玛蒂奶奶》中就可略见一斑。造型准确、形象塑造真实、气势博大、笔力雄强,是他的一贯风格,具有典型的“学院”画风。后来他由于参与创作了长篇连环画《李自成》在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调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这期间他虚心向贺友直等前辈学习,开始在中国画上汲取营养。后来又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系统地学习传统,并将中国画和书法用笔的表现技巧运用到他的连环画创作当中。 施大畏的连环画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磅礴的气势,和准确的人物造型并行不悖。 施大畏的线描有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中锋、侧锋、拖锋、逆峰并用,用笔豪放雄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深受年轻人和美术爱好者的喜爱,他在80年代创作出了一大批的连环画作品,是一位“多产”型的画家。他和韩硕可以说是连坛上的“黄金搭档”,他们创作的《闹江州》、《清风寨》、《家》、《周恩来在广州》、《促织》等多部连环画作品是人们的必藏之物。韩硕的画风略显清秀,施大畏的画风则更为豪放,二者的结合真是“天衣无缝”,也是搭档时间较长的一对画家。 施大畏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更多当代画家的作品进入博物馆,能够为后人了解今天的社会提供一份艺术上的“信史”。因此,他从不敢有任何懈怠,深感身上责任重大。有人评论说:“绘画对施大畏而言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责任;创造不是一种快乐,而是一种天职;探索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使命;成绩不是一种赞美,而是一种鞭策。” 施大畏是绘画艺术的苦行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他自己给自己增加的重担。 施大畏说:“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实在太快,诱惑也太多。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可能把持不住自己,心露浮躁,急于求成。但是,商业炒作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商业炒作脱离了画家的真实水平,炒过了头,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对自己有信心,面对诱惑要有定力。作品过硬,迟早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艺术家要常常回到书斋充实自己,才不会被市场所害,才能有信心创作出一批真正无愧于时代、能够传之后世的精品力作。”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