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役中一战成名,德军上百挺此型枪械,凭借每分钟600发的高射速,竟然创造了单日击杀英军六万余人的记录,进而被全球军队大量装备。
但马克沁重机枪,采用的是过时的水冷式枪管,重达数十公斤的沉重份量,使其战场机动性能非常差,往往需要5-6名士兵,即半个班的人员来对付它。

现在战争,一、二战时期的重机枪,已经极少在军队中装备,作为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步兵班,一般都装备一至二挺重枪管型的班用机枪,已经没有重机枪的位置了。
现代严格意义上的重机枪,事实上就是以前12.7毫米、14.7毫米的高射机枪;而以前的重机枪,实际上已经被普遍装备连级作战单位的轻重两用型通用机枪所取代。

至于网上有人拿乌克兰军队重新从军械库内取出了老旧的马克沁重机枪来说事,这只是个别案例,不具备普遍意义,不能证明马克沁重机枪仍然适合现代战争。
现在,步兵班火力已非常凶猛,1挺班用机枪,甚至为了强化输出火力,国内竟然将88式通用机枪直接下放到步兵班,火力输出动物般凶猛了。

此外,有1支狙击步枪,1支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其他的都是自动步枪,3-5具不占编制打了发射筒就扔掉的单兵火箭筒,其中,有2支自动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

战场上,一旦出现转移阵地不便的马克沁重机枪,那么枪声响起,就将成为对手狙击手重要的猎杀目标。
单兵火箭筒、自动榴弹发射器、枪挂榴弹等,都是用来打马克沁重机枪的有效武器,所以笨重且机动性差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堪忧。

综上,马克沁重机枪,尽管火力凶猛,但毕竟是重机枪界的元老,水冷、笨重、机动性差,是其始终无法克服的弊端,所以早已完成历史使命,走进了军械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