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乡骄傲
2 动荡时代
父亲吳荻舟出生的1907年,中国最后一个皇朝、清朝已经延续了291年,像一个暮气深重的老人,面临内忧外患。内忧,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有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前后)和义和团运动(1890年前后)。外患,和列强之间的战争,不论是两次鸦片战争(1840、1856-1860)还是甲午战争(1894),清朝全吃败仗,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且老百姓总是被排斥在国家大事之外的。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成长,随着西潮东渐,朝廷与民间都在谈论立宪。清政府曾试图顺应潮流搞变革,推动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立宪运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然而诸般努力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势。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体制,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已经成为当时国中精英的目标。
父亲4岁那年,1911年,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5岁那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选出临时总统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以让出总统职位等条件,通过清廷任命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逼清帝逊位,这也许是孙中山希望和平更迭政权的一种选择,也许是革命力量不够强大做出的妥协。成功逼清帝逊位、当上总统、称帝未能成功的袁世凯病逝,政府被北洋军阀控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多次被废止,孙中山在广州另组一个民国政府与北京政府对峙。这些国家大事与一个山村孩童有无关系?看看父亲的成长,我感觉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