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大师特伟相继去世。张仃,只要是上过美术学院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位中国美术殿堂最高学府的老院长;特伟,只要是看过动画片的人也不能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大名。可是张光宇又是谁呢?因为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而今年正是张光宇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们只能靠历史文献资料查到他,张光宇就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之初的老院长、教授,大名鼎鼎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在没有电脑设计上个世纪,我们建国时期的染织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所有的实用艺术都无一不从张光宇的艺术那里受到感染影响,我们生活中出现的艺术似乎都有张光宇装饰艺术的影子。
一 张仃眼里的张光宇
张光宇生前说:“张仃走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自从解放后张光宇从香港回来,几乎一直都在张仃的身边工作。而张仃同他的关系几乎是比父子关系还要亲的师徒关系了,可见张光宇对张仃之信任。连他最早认识的叶浅予知道恐怕也要退避三舍,下面就是张仃谈与张光宇莫逆之交来龙去脉。
1936年我17岁,因参加进步活动入狱,刚从监狱放出来,一无所有,只有靠手中的一支笔谋生,但我画的
漫画常常被退稿。我在北京见到张光宇画的《十日谈》,凭直觉断定他一定是一位正直的艺术家。他特别有勇气,矛头直指蒋介石和日本人,丑化对象妙极了,那种夸张极有装饰性。我自认自己的画风和他趣味相投,就开始给他的漫画杂志投稿试试。我当时寄了两幅画和一篇短文,将《买卖完成》《春劫(节)》寄出后,心里没底。为了谋生,我流亡到南京,竟然在书店见到了张光宇办的杂志,翻开一看有我的那幅画,不仅制了铜版,还加标题列在“全国漫画名作选”里。
我当时一张画的稿费一般是一块银元,张光宇一次就给我15元。后来我又给他画了一些。他还将开给我的30块银元的稿费存在他那里,想来是希望我自己去取。抗战爆发后我流落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去见张光宇。他一见我,大笑着用上海话说:“小赤佬,我以为你是个大个子,是条东北大汉,原来是个小张学良。”他兴高采烈地打电话找叶浅予、鲁少飞、胡考等几个朋友,我们聚在一起聊了整个通宵。
后来我加入了“漫画宣传队”,又到了延安。我在延安时和胡考准备筹办一本《新美术》,听说张光宇从香港到了重庆,就专程从延安到重庆,希望得到张光宇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这些从延安到重庆的人是被国民党监视的危险分子,张光宇一点都不在乎,像以前一样真诚地对待我们,对我们想推动美术事业的想法大力支持。
这时“皖南事变”发生,时局紧张,周恩来派人来要求我同艾青、罗烽等秘密离开重庆回延安。为了遵守组织纪律,保证其他同志的安全,我只得与张光宇不辞而别。
1949年我再次见到张光宇,他对我的不辞而别表示了“气愤”,但也十分理解我。他是一个充满艺术创新精神,又很直率真诚的人。
张光宇是当代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他逝世至今,多年了,但他的艺术还没被社会充分认识,没有得到宏扬,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我有这样一种看法,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一大漏洞:主要篇幅叙述正统艺术与艺术家,中国画、油画,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而漫画、插图、装饰画、实用美术等介绍得微乎其微。但张光宇及三十年代一批老艺术家的作品深入千家万户,其社会影响之大,较之中国画、油画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一直认为张光宇作品的影响力决不小于齐、黄,他在漫画、装饰画、艺术设计上是一面旗帜。因此,我认为张光宇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功绩可以与齐、黄并举。
他的艺术最鲜明的特点是,造型观念与他的思想和他本人的体型一样,“内方外圆、“圆中寓方”、“方中寓圆”。这是中国从三代青铜器、玉器,到后来金石书法美学上的重要规律,被张光宇继承过来,加上他的现代艺术修养,又加上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天才地发扬光大了,形成了“张光宇风格”,也成了“装饰风格”的代名词。
张光宇不仅是漫画的奠基人,在插图、黑白画、电影艺术、舞台美术上亦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色彩大师。
全世界都知道《大闹天空》,却不知道人物造型的创作者是他。他在美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播撒了装饰艺术的种子,开创了装饰艺术的学派。
张仃先生认为:如果我们中国画可以因为有李可染先生而荣幸,那么,张光宇先生的装饰艺术则是亚洲人的骄傲。
张光宇先生不名于今,然而他却是今天众多名人的发现者。张光宇先生晚年清贫,然而却给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文化遗产。
二 张光宇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中国老一辈的漫画家大部分是自学的,与大学基本都无缘。王敦庆、黄嘉音、方成则是比较幸运的几位国立大学本科生,其他新华艺专、北平艺专、都是来去自由的私立美术学校。而代表建国后最高学府的中央美术学院,按理来说都是一大批法国留学回来的如庞薰琹、吴作人、吴冠中。没上过大学的叶浅予被徐悲鸿聘任为国画系主任、教授,而张仃是党委托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人,他忘不了自己的老师,把张光宇也拉进学院到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不同的是前者培养的学生多以实用美术人才为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系和信息艺术设计系,都离不开装饰基础。而张光宇、张仃就是这方面的领军人物,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像丁绍光、袁运甫都是他的弟子,张仃创建工艺美术学院,参加国徽设计都要请老师张光宇做参谋。1958《装饰》杂志作为全国唯一的工艺美术综合性学术刊物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办,张光宇、张仃为刊物的创办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在没有电脑的上个世纪中叶,张光宇、张仃可以说是中国实用美术的奠基人。装饰绘画,从它的艺术特点上看,类似文学中的韵文,戏剧中的歌舞剧。它的艺术表现方法,是程式化的,强调韵律和节奏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某些题材来说,这种艺术形式有其更大的优越性。我国各族人民,都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才赋,在这方面有优秀的传统。如远自三代铜器上的装饰画,以至汉墓室壁画、漆画、画像石、六朝造像、敦煌壁画,及各种民间画工画等等,不胜枚举。近代则有明遗民画家陈洪绶,在装饰绘画上有特出的成就;其后,他的风格的继承者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等,在这方面也都有一定的贡献。五年以来,不少画家继承了装饰绘画的传统,张光宇可以说是其中成就较高的装饰画家之一。光宇的装饰艺术,主要是服务于其艺术思想与艺术内容的。一个世纪以来,他的装饰艺术的语言,涉及许多画种;他从事漫画、插图、装饰画等,题材有历史的、有现代的。他既重视生活,又重视传统;既未如照相机似地照实描写,又非食古不化。光宇的艺术语言,一直是新颖别致,富有魔力。他是我们同时代中,最值得深入研究、最具有独创性的装饰艺术家。
三 张氏三兄弟
同中国动画开山鼻祖万籁鸣三兄弟一样,万氏兄弟都是从事动画工作,而张光宇呢?三兄弟也都是从事美术工作,张光宇、曹涵美(张美宇)、张正宇。张光宇江苏无锡人1900年出生,早年辍学跟随上海滩名画家张聿光学画“新舞台”的舞台布景。继而进英美烟草公司画香烟小画片。张正宇,1904年生,为张光宇二弟,17岁时随长兄张光宇去上海,学习绘制广告和布景。20年代初,与长兄开设一家小型美术印刷厂,出版《三日画报》,参加上海的漫画会。民国17年(1928 年) 与叶浅予创办《上海漫画》。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刊载漫画的画刊。 尔后又与长兄创设时代印刷厂和时代图书公司,无论是解放前解放后他一直都同兄长张光宇在一起,连拍摄动画片《大闹天宫》他也参加了设计。
曹涵美是张光宇的二弟,民国17年至上海,帮助兄弟张光宇、张正宇经营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民国19年,由其弟张正宇介绍,进邵洵美开办的新月书店任经理,负责发行新文艺刊物。民国21年,他们兄弟3 人与邵洵美合开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曹涵美担任会计兼编辑,出版《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等刊物。在此期间,曹涵美曾作《金瓶梅词话》插图300 幅,画艺精美,历多年而成。最多时为4 家报馆提供连环画稿件,题材多为长篇小说故事,如《水浒》、《西厢记》、《红楼梦》、《儒林外史》、《长恨歌》、《聊斋》、《家》、《霸王别姬》等。
张正宇是张光宇的小弟,17岁时随 长兄张光宇去上海,学习绘制广告和布景。20年代初,与长兄开设一家小 型美术印刷厂,出版《三日画报》,参加上海的漫画会。民国17年(1928 年) 与叶浅予创办《上海漫画》。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刊载漫画的画刊。 尔后又与长兄创设时代印刷厂和时代图书公司,创办《时代漫画》、《时 代画报》、《独立漫画》等画刊。他不仅为这些画刊提供作品、设计封面, 而且从事印刷、出版和发行等工作。解放后,张正宇与其兄合 作创作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受到国内外的赞誉。他在国画、书法、 金石等方面也很有研究。晚年多作水墨小品,为人所珍藏。特别爱画猫, 将神态各异的猫纳入基本图形,或方或圆,无不生动活泼,故有“猫翁” 之誉。所作篆隶别具一格,其形式美也得力于绘画和工艺美术。
三兄弟中张光宇的成就最大,从早期的《民间情歌》到《西游漫记》再到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动画片《大闹天宫》造型 ,他都是一个时代的最亮的艺术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