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一字并肩王

转载:品读三国系列(大部分是叶之秋先生所著“品三国”)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992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大君威震天

注册时间
2012年3月7日
在线时间
67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2月6日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7日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字并肩王 于 2017年2月7日 08:22 编辑

品三国15、董卓败亡揭秘:只因有个最坑爹的谋士

导言:在世人看来,杀死董卓的当然是吕布了。
  确实,董卓是吕布杀死的。那一天,董卓被李肃忽悠的找不到北,以为汉献帝真的要禅位给自己了,喜滋滋的跑去,没想到一走进皇宫,发现一直都装缩头乌龟的王允竟然提着宝剑站在大殿门口,高呼:“反贼至此,武士何在?”董卓可是武将,王允可不想亲自冲上去冒险,一挥手,一百多人冲出来,挺着长枪大戟就戳董卓,可人家董卓随时都穿着宝甲,还刀枪不入,仅仅是手臂受了点伤。董卓又惊又怒,习惯性的高呼:“吾儿奉先何在?”吕布从车后厉声出曰:“有诏讨贼!”让我想起了多年之后,魏延得意的说:“谁敢杀我?”一转眼就被马岱给砍了。吕布虽然人品比较差,武艺可端的出色,他当然知道董卓身穿宝甲,但咽喉部位是致命弱点,于是一戟直刺咽喉,董卓死了。
  可是,吕布不过是死刑犯董卓行刑的刽子手,在那天董卓被李肃蒙骗,离开郿坞,只要吕布不出来搅局,董卓都注定了死去。。

  吕布为什么又一次背叛自己的义父?张飞说吕布是“三姓家奴”,讽刺吕布做人没有原则,其实不然。吕布当初杀丁原,是觉得丁原的小庙,容不下自己这尊大佛,于是改投董卓门下。现在杀董卓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女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从根底上来讲,还是为了成就功业。正如王允告诉吕布“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自然杀董卓,于人于己于国都有利,自己何乐而不为?
  王允,也可以说是杀死董卓的英雄之一。甚至在罗贯中看来,王允才是铲除董卓这个大奸贼的幕后英雄,而在董卓死去之后,王允当国,也确实享受了几天把持朝政的幸福生活。
  帮助王允,帮助吕布,从根本上消灭董卓的英雄,是李儒。
  李儒何人?是董卓的女婿兼谋士。
  董卓之成功,源自于李儒;董卓之败亡,同样拜李儒所赐。
  李儒做了件事情,让董卓从一个边疆大将,成功的转换形象,成为权倾天下的宰辅。
  当何进下令召诸侯进京之时,董卓蠢蠢欲动。在当时,全天下的兵权,主要掌握在两个人的手中,一个是董卓,一个是皇甫嵩。可是何进召唤董卓,只是密令,天下人并不知情,一旦擅自动兵,引起争端,何进可不会出面说一句好话。此时,李儒出场,第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董卓向朝廷上一道表章,公开表明自己是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号令,率军队进京剿灭张让等十常侍臣。李儒敲锣打鼓的一搞,何进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自然对董卓也会更加维护。于是当卢植等大臣纷纷进言,说董卓狼子野心,绝对不可以让他进京,何进依然力挺董卓,就是李儒那道表章的功劳。
  当进入京城之后,李儒通过一系列手段,帮助董卓迅速掌握了京城的局面。因为到达京城的仅仅是三千人马的前锋部队,李儒让人每隔几天,在晚上悄悄出城,第二天在众目睽睽中招摇过市,造成西凉兵大举来京的假象,为大部队的到达赢得了时间。而真正确立董卓地位的是,废立汉帝之事。
  废立汉帝事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罪名很大,但得罪的人并不多,看朝廷达成中,只有袁绍真正表示反对就可以看出,废掉少帝,改立献帝,其实并没有给董卓带来什么祸事,反而,确实取到了巩固权势的作用。
  李儒又建议董卓下令征召一些清流名臣为官,比如蔡邕,给当时的文人很大的幻想。而在后来,又听从周毖、伍琼的建议,让一些宗室名流到各地当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少可以看出,董卓的命令,还是可以同行天下的,甚至是在袁绍、曹操等诸侯联军失败之后,面对袁绍和公孙瓒的对抗,董卓化身汉献帝的一纸诏令还是挺灵光的。
  至于反董卓联盟,根本就是一场闹剧,除了孙坚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大多数诸侯联军都失败了,尤其是作为联军中的中坚力量,曹操部队在荥阳的大败,更让那些整天国家整天大义的盟军心惊肉跳,一眨眼间,轰轰烈烈的关东联军就风流云散。这些地方诸侯都忙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了,对董卓根本构不成威胁,更不要说杀董卓了。
  而在荥阳设下计谋,几乎全歼曹操军队的牛人,还是这个李儒。
  可惜的是,李儒虽然有才,却只有蝇头小利,不知道大局。
  在李儒的多项建议中,不少为巩固董卓的势力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其实就是在挖董卓的墙脚,以至于董卓的基业从根本上亏空腐朽。
  李儒一共做出了三个非常错误的决定。
  一个是亲自执行了少帝和何太后的死刑。虽然说,少帝和何太后,在朝中已经没有力量威胁到董卓的统治,可是杀害皇帝这样一顶大帽子,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在后来袁绍等人起兵,控诉董卓的多项大罪中,这就是罪大恶极的一项。杀掉少帝,让董卓成为道德上的罪人。董卓一直是宣称自己要扮演伊尹和霍光,可这两位废黜了皇帝不假,可是并没有杀害皇帝,李儒的行为,让董卓为自己谋夺私利的野心,过于显露了。
  一个是建议董卓迁都。迁都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躲避关东联军的锋芒。其实,在之前的多次战争中,关东联盟自身的矛盾多多,根本没有组织起一场比较正规的战争,除了长沙太守孙坚的部队,给董卓一次比较有力的打击,多数诸侯大败而归。既然如此,何必要迁都?一旦迁都,洛阳就迅速失守,几百年的都城毁于一旦。也让貌似稳固的董卓的统治,有了一道让天下人都看得到了大裂痕。
  最混蛋的建议是让董卓打着铲除袁绍等判臣的名义,搜夺洛阳富户的财产,然后驱赶几百万老百姓前往长安。一个政权,总是要有自己依靠的力量。虽然说董卓手中有十多万西凉精锐的部队,可是,部队的供给,大臣的支持,都是政权能够政权的必需。而富户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这些洛阳的富户,大都是朝廷的权贵。每一个朝代,有钱人的支持都是政权能够存在的重要原因,而百姓,更是民心所在。劫掠富户,失去了官心,驱赶百姓,失去了民心。一个没有官心,没有民心的政权,是不可能持久的。
  正是因为整个中央朝廷的大臣都倍感前途黯淡,不知道什么时候,董卓一不高兴,就来抄家灭门,这些人都是有想法有力量的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纷纷串联起来,由王允幕后策划,李肃做主持人,吕布做一号男配角,共同导演了一场妙趣横生,又压抑郁闷的大戏。
  而在董卓被貂蝉迷恋时,李儒曾经力谏,希望董卓以天下为重,干脆把貂蝉赏赐给吕布,可是董卓不乐意了,说:“要是把你的老婆给吕布,你会愿意吗?”李儒郁闷了,于是说:“没想到我们会死在妇人的手上。”在整个谋害董卓的行动中,李儒都在旁观,据说是身体不舒服,在家里养病。其实应该是董卓的行为,让李儒非常失望,两人从此产生了隔阂,李儒以生病为由呆在家中。可没曾想到李儒一打盹的功夫,竟然就让吕布、李肃的得手了。
  吕布在杀掉董卓的时候,高喊:“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吕布如此说,当然是想把董卓为祸的脏水,全部倒在李儒身上,假装自己是清白的,可是李儒却并没有实在吕布、李肃的手上,而是被自己的家奴杀死的,正证明了,李儒之死,是由于自己的种种倒行逆施。李儒这个狗头军师,在将董卓推上火山的同时,把自己也烧成了灰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账号问题联系微信:lianquwangwx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一个用户

×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7日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三国16、王允:以道义之名挟持天下的跳梁小丑


在《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是作为一个汉朝忠臣的形象出现的,其实这些不过都是假象,王允其实不过是一位跳梁小丑,在忠臣面目之后,一样有着几颗毒牙,可惜权谋不足,实力不够,当董卓死后开始掌握朝廷大权,屁股还没有做热,就身首异处,徒让后人耻笑。
      先简单勾勒下王允的小丑面目。
      董卓入京之时,立足未稳,并州刺史丁原斥责董卓想图谋篡逆,尚书卢植指出“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说董卓妄称自己为周公、霍光,妄图废立,作为朝中地位最尊贵的司徒王允,却打起了马虎眼,王允说:“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如果此时王允公开表态,董卓初入京城,不过带了三千西凉骑兵,完全不是丁原、袁绍的对手,即便当场动起手来,董卓也必死于吕布方天画戟之下。一场霍乱天下的灾难,或许就可以消失于无形。王允为何如此?只为了可以保住自己的官位。而董卓初入京城,除了个别公开反抗自己的家伙,下手绝不容情之外,对王允等或者中立的官员,还是比较客气。
      当董卓西凉大军进入京城,吕布为董卓诱降,并州刺史丁原(正史中职务为执金吾,中央警备司令,丁原以执金吾的身份反对董卓,董卓也忌惮丁原吗,才更加合理)被杀,部下被吕布兼并,董卓势力大增。而西园八校尉之首的袁绍也被逼离开京城,洛阳已经没有军队可以和董卓抗衡。此时,王允的态度由中立变成了依附。于是,渤海太守袁绍写信斥责王允,身为一国司徒,对董卓乱政却保持沉默,使得董卓坐大,罪过不小的时候,王允非常愧疚。王允和前来赴宴的大臣相对流泪,毫无办法,唯独曹操哈哈大笑,并亲自拿刀去刺杀董卓,虽然失败,却显得英雄了得。
      如果说王允没有遇上貂蝉,没有用所谓的连环计的话,那王允这个汉奸的罪名就坐定了。
      只是,王允献上貂蝉,把光复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也并不风光。
      貂蝉本是王允府中一歌姬,色艺双绝,王允把她看成是亲身女儿。其实,这都是假话。当貂蝉初次登场,在园中长吁短叹,王允作何反应:“贱人将有私情耶?”一个父亲会对女儿这么说话吗?并且看到人家女孩子长吁短叹就怀疑有私情,为什么?因为王允最担心貂蝉有私情。貂蝉不过是一个歌姬,王允培养貂蝉最终的目的就是送给别人当礼物,自然不能让外人占了先。父女的情分,只不过是让貂蝉对王允更加死心塌地的筹码而已。当貂蝉表示,自己是为了相帮王允,为国效命而感伤时,王允非常激动。王允很小心,让貂蝉来到密室,把所有仆妇都叫出去,然后对貂蝉下拜,恳请貂蝉为了天下苍生献身,说的冠冕堂皇。而当貂蝉一口答应时,王允却又迟疑了,说“事若泄漏,我灭门矣。”王允以小人之心度貂蝉之腹。当貂蝉表示自己不报王允的大义,必将死于万刃之下,王允才再次拜谢。
      王允献上貂蝉,是一场政治投机。万一失败,只要将责任全部推到貂蝉身上。况且,王允献上貂蝉,并非要貂蝉刺杀董卓,只要貂蝉不泄密,而董卓和吕布之间不可能当堂对质,穿帮的几率几乎没有。而自己对貂蝉有养育之恩,有父女之情,有国家大义,貂蝉已经答应绝对遵守秘密。万一成功,那自己必将成为铲除国贼的大功臣。
      王允很幸运。有好色的吕布的勇武,有好利的李肃的利嘴,还有无数被董卓暴政欺压到忍无可忍的朝廷官员的支持,王允成功除去董卓,成为洛阳一把手。
      董卓除去之后,貂蝉就销声匿迹。或许死亡,才是保守秘密的最好方式。
      王允执政,下的第一道命令是杀掉董卓女婿李儒,并将董卓尸体在大街上示众。看守尸体的兵丁把董卓的尸体当灯点着了,老百姓把董卓的人头当球扔,京城百姓民心大悦。王允此举无异于向全天下人宣告,让天下诸侯头疼的董卓终于被杀死了。而除去董卓的人,正是我王允。王允下的第二道命令,是让皇甫嵩和李肃领兵五万,去查抄董卓的家产、人口。吕布此人是不大爱钱的,他看重的是官位和女人,他到郿坞,直接带走貂蝉。李肃此人贪财好利,作为反正第三功臣的他,完全有资格去没收董卓的财产,趁机发笔横财。可是王允派皇甫嵩做主帅,李肃为贰,只因一向忠贞,是出了名的不爱钱,讲原则的人,并且皇甫嵩在军中地位崇高,即便是董卓在世也对他敬重有加,李肃也不例外。董卓这几年可是捞了不少,据说有黄金几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更有无数的粮食、珠宝。王允很开心,马上下令召集百官,喝酒庆贺。想必在宴会上有无数的阿谀奉承之词。大家不过是把当初吹捧董卓的语言,换了王允的名字罢了。王允飘飘然了,找不到北了。
       王允的前两道命令都还靠谱,可是第三道命令就有点走样了。貌似忠良的王允,开始露出他的毒牙。
       当董卓尸体被示众时,蔡邕跑去哭泣,王允很生气,把蔡邕杀了。当时很多人都来劝说王允,说蔡邕是难得的人才,而且正在写东汉历史,那是有功于千秋的。可是王允却认为当年汉武帝就是因为放任司马迁,才让诽谤朝廷的《史记》后世流传。现在国家正在多事之秋,绝对不能允许蔡邕这样的小人在皇帝身边胡乱写历史。王允的根本目的,应当不害怕蔡邕把董卓乱政时期自己的行径给曝光,那可就有损自己的历史形象了。
       而第四道命令就错得更加离谱了。这道命令导致长安、洛阳几百万人死亡,制造了比董卓乱国更大的灾难。
       当董卓死去之后,董卓的几位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匆忙率军逃回凉州,并且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赦免。王允说:“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王允认为,可以赦免天下人,但是绝对不能赦免这四个人。为什么?因为这四个人曾经帮助董卓。其实,在董卓入京之后夺权,真正帮助董卓的是谁呢?一是女婿李儒,已经死了。二是义子吕布,浪子回头了。三是司徒王允,如果不是王允,董卓如何坐大。四是朝中百官,无数官员对董卓的沉默,为了官位而逢迎。而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将在董卓在世之时,更多的只是作为董卓的背景出现,都是一些小人物。
      但是,此时董卓已经死去,李儒已经死去,吕布已经归降,百官已经归顺自己,唯独这四将竟然率军逃回凉州,不正是背黑锅的最好人选吗?对四将越严厉,越能现实王允大人的清白。
      王允为什么这么牛?他以为自己一朝权在手,就可以呼风唤雨,就可以生杀予夺,就忘记了当初自己为什么在董卓的淫威下,如何夹着尾巴做人了。
      在乱世,谁有兵马谁是老大。王允呢?不过是一介文人。他所倚仗的只是吕布和李肃的兵马。至于皇甫嵩,在董卓时代早就被架空了。
      而吕布和李肃之间,关系也并不融洽。李肃当初劝降吕布,给吕布描绘了很多美好前景,可是,在董卓死去之后,吕布对自己做董卓干儿子这段经历,对董卓霸占自己女人的经历,感到非常耻辱,而给自己带来这份耻辱的人,就是李肃。于是,当李肃偶然兵败,吕布二话不说,竟然把李肃给杀了,使得洛阳的防御力量大打折扣。
      而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将,在贾诩的建议下,蒙骗西凉众人,说王允将要血洗凉州,不放过任何一个人,于是聚集起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京城。于是,外有强敌,内起变乱,加上董卓原来的部下打开城门,洛阳随即陷落。
      李傕、郭汜控制京城之后,入宫逼问王允,说:“董太师何罪而见杀?”王允说:“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王允说的振振有辞,确实,董卓的罪行,有目共睹,天人公愤。李傕、郭汜自然也明白,于是又问:“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王允如何回答?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只因王允没法回答。如果王允说,你们当初曾经帮助董卓,就必需死!那李傕、郭汜会笑掉大牙,一旦四将说出王允之祸,更甚于李傕、郭汜,王允一世清名,就毁于一旦了。于是王允拒绝回答,李傕、郭汜也懒得分辨,手起一刀,把王允杀于楼下。
      一个貌似忠良的跳梁小丑,结束了他尴尬、丑陋的一生。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7日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三国17、刘安杀妻为何受古人推崇

在演义第十七回有个刘安杀妻的故事,影响挺大。很多读者对刘安杀妻都很不理解,也有不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新解。比如说认为刘安是想借着献上食物讨好刘备换个一官半职,实在没有食物才杀掉妻子。有人又认为刘安是谄媚之徒,就像是以前齐桓公手下的易牙一样,杀掉儿子来讨好领导。也有人认为刘备之所以没有带走刘安,就是因为看穿了刘安,觉得刘安很可怕。这些见解确实挺有新意,尤其是有时代气息,用现在的眼光去解释演义中的故事。在新版《水浒》中导演也花了许多的功夫去掩饰,去说明水浒原著中那些杀人放火,吃人肉,剥人皮的血腥情节,比如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矮脚虎王英要吃人心肝等等。这些新解和改动对于当前的读者来说,或许更便于接受,不过也都违背历史,违背真实。既然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确实存在类似杀妻、吃人的情节,我们就应该正视,去探究出现这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原因,从而更了解真相,了解过去。
  从罗贯中的角度看写刘安杀妻的用意很明显。在演义中,刘备一直扮演的是“仁君”的角色,早在陶谦死时,刘备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徐州这个烫手山芋,“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百姓对刘备极为拥戴,非他不可。当刘备被吕布打败,只能选择投靠曹操保全性命的时候,书中又写道:“玄德依言,寻小路投许都。途次绝粮,尝往村中求食,但到处,闻刘豫州,皆争进饮食。”刘备属于人见人爱的偶像级明星,只要刘备出马,无数人愿意贡献出自己的食物。这句话为后文刘安杀妻,做了一个伏笔。也就是说,猎户刘安,只是罗贯中用来烘托刘备仁德之君光辉形象的一个龙套,是众多热爱拥护刘备的粉丝的一个缩影,只是刘安这个龙套有几句特色台词,被罗贯中又即写实又夸张的手法弄得比较吸引眼球罢了。
  从刘安本人的心理看,杀妻也出于无奈。刘安是个猎户,居住地当在山中。当听说是刘备来到自己家中,刘安很激动,立刻想到要给刘备准备食物,刘安也想过出门去打猎,可是“一时不能得”,为什么?在当时天下大乱,老百姓什么不吃呢?即便是在山中,很多的鸟兽野味也被捕猎的七零八落,很难在短时间抓到了。即便是猎户刘安家,也没一点存货。刘安在无法为刘备立刻准备晚饭的前提下,才杀掉妻子。当刘备问起这是什么肉的时候,刘安谎称是狼肉,刘安的心里也是知道吃人肉是端不上台面的事情,于是用谎话掩饰。当刘备离别时,肯定曾经邀请刘安随自己一同前行,奔个前程,可是刘安拒绝了,说自己本来也想跟刘备一起走,可是自己还有个老母亲,因此不能远行。刘安杀妻,不但不是个变态,反而是个不求富贵的大孝子!
  在罗贯中的笔下,对刘安的描绘是正面的,积极的,罗贯中借第三者曹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当曹操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很欣赏刘安,给了孙乾一百两金子让赏赐给刘安。而罗贯中的态度,其实也就代表了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的道德舆论倾向。虽然刘安杀了自己的妻子,可是没有人责怪刘安,反倒应该得到赏赐,得到颂扬。这样的道德观念和现在相比,有些冲突,也有一些延续。
  我们首先要了解汉朝末年的天下大局,尤其是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在《三国志》中记载“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汉朝末年,由于朝廷外戚和宦官的互相攻击,朝政日渐混乱,而各地的豪强也借机抢夺土地,压迫百姓,老百姓无法生存于是纷纷造反。可是,黄巾起义换来的并不是和平而是更大更持久的灾难。常年征战,老百姓都死光了,像洛阳长安地区,原本是两汉都城,有几百万人口,可是先有董卓乱政后来他的部将又狗咬狗,几年功夫关中老百姓就死光了。曹操在《蒿里行》中也写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曾经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在十数年混战之后,老百姓死了都没人埋葬,到处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在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三国志》记载“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徐州地区在陶谦治理的十多年基本上远离中原争夺,但是后来曹操借口父亲被杀征讨陶谦,徐州粮食疯长,没粮食吃就只能吃人了。淮南地区,本来堪称富庶,可是由于袁术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百姓也变得穷苦,几乎到处都是空房子。在偏远的辽东,也并不太平,公孙一族统治多年,但和曹魏之间和附近的一些少数民族之间连年征战,“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
  有关人吃人的现象几乎就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乱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种常态,虽然这种常态其实很变态。
  而对于杀妻,也是自古观念使然。中国从夏禹开始建立正式的王朝就已经是父系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一直延续到现在。古代的将军在守城抗敌的时候,一旦粮草匮乏,往往会做同一件事,就是杀掉自己的小妾给大家充饥,于是将士用命,人人感动。小妾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下,不过妻子也只是丈夫的私有财产。毛宗岗曾经归纳演义中出现三个现象“吕布恋妻,刘备弃妻,刘安杀妻”。按照我们现在的道德标准、爱情观念,吕布无疑是好男人好丈夫,可是无论是毛宗岗看来,还是罗贯中看来,或者是几百年的读者看来,吕布不过是个贪恋女色抛却江山的失败者。而一直奉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格言的刘备,反倒让无数人膜拜。在水浒世界中,无数英雄也是以不近女色为荣,一旦被女人迷住了,必将为人所不齿。这样看来,刘安杀妻不大受到古代道德谴责也就可以理解了。
  正史中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刘备有很多相似,对妻子的态度就是其一。刘备多次抛弃自己的妻子独自逃亡,和吕布争夺徐州,和曹操争夺徐州,在新野逃亡的路上,一旦灾难来临,刘备对妻子没有丝毫的眷恋,拍拍屁股就走。刘备很少丢弃都是男人,像糜竺、孙乾、诸葛亮等人,关羽、张飞也不离左右,这些文臣武将都是以后发家致富的资本。至于女人,只要有了权势,要多少有多少。号称奸雄的曹操在这点上和刘备看似不同,本质上却极为相似。刘备表面比较忠厚,不拈花惹草,曹操却喜欢美女,毫不掩饰,一旦攻打下某个城池,经常第一时间去搜罗美女,即便是一些有夫之妇也毫不介意,一方面说明曹操这个人比较通达,另一方面也说明曹操对女人只是当成玩物,随意取得,也随手丢弃。
  在演义当中的刘备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当刘备吃了肉之后问刘安,“此何肉也?”刘备为何有此一问?就因为刘备吃了肉之后有所怀疑,首先绝对不是经常吃的猪肉、狗肉。刘安回答是狼肉,狼肉比较少吃到。那刘备相信了刘安的话吗?没有。但是刘备假装相信了刘安的话,大口大口的把人肉吃了下去。刘备是吃过人肉的。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就明确记载,在刘备和吕布争夺徐州失败之后,刘备率军攻打广陵,当时腹背受敌,军粮断绝,“吏士大小自相啖食”,这中间当然包括全军最高统帅刘备。正由于刘备对于人肉的滋味比较了解,在吃到刘安妻子时才会有此一问。但是可怕的是,明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刘备依然大口大口的吃了个肚圆。曾经有人评价刘备“非常人也”,这个男人确实不是寻常男人,他对于道德观念的了解,对于人心的掌控,对于儒家仁德之术的精通,堪称三国第一人。这样的男人不成功才是怪事。在刘备看来,在曹操看来,在刘安看来,刘安的妻子为英明领袖实现远大理想而死去,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12日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三国18、汉献帝以衣带诏杀曹操,为何会失败?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许田打围之后,汉献帝回到宫中,哭着对皇后表示,曹操用献帝弓箭射中猎物,三军高呼万岁,曹操竟然站到献帝身前接受祝贺。本来献帝历尽磨难,来到许都以为曹操是真心对待自己,没想到依然是把自己当成傀儡。献帝提出:“(曹操)早晚必有异谋,吾夫妇不知死所也!”于是皇后说,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人可以解救国难吗?伏皇后的哥哥站出来,推荐车骑将军董承可以担当重任。董承的妹妹是汉献帝的贵妃,董承和献帝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蜢,应该会出力吧。于是献帝写了衣带诏给董承,希望董承邀请一些有志之士,共同进行诛杀曹操的行动。
  董承邀请了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王子服邀请了将军吴子兰,之后西凉马腾主动求见,马腾又推荐刘备,一共是七人参与密谋。应该说这七人当中,王子服、吴硕是汉末名士,而其他五位都是军中要员,在当时,曹操的地位也并不稳固,北有曹操南有袁术、刘表,朝中更有许多忠于汉室的大臣,可是这次锄奸行动,竟然在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就夭折了,除去刘备身在徐州,马腾回到凉州,其他五人都被曹操杀死。一场热热闹闹。大有可为的行动,为何最终惨淡收场呢?
  关键原因还是各有打算,人心不齐,尤其是刘备,作为大家寄予厚望的英雄人物,采取了消极怠工,徘徊观望的态度,导致迁延日久,秘密泄露。
  先说董承,董承是献帝国舅不假,但董承本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李傕、郭汜祸乱长安,一些人打着护送的名义挟持汉献帝来到洛阳,以求得更大的利益,而董承就是诸位将领之一。后来献帝来到洛阳,封董承为辅国将军。当时曹操派曹洪率军来抢夺汉献帝,可是董承率军据守关隘,打退了曹洪,后来董承和另一位将军韩暹不和,就暗通曹操,请曹操率军来到洛阳,打退了韩暹。因此,董承虽然是献帝国舅,也还是在许都得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董承并非是一个一心终于汉室的臣子,始终还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王子服是汉末名士,在平常太平日子的时候,经常表现的很有气节。可是,一来,王子服和种辑、吴子兰、吴硕等人在许都不过是三四流流的小人物,并没有足够的力量除去曹操。二来,当吉平毒杀曹操事情败落,开始调查王子服四人的时候,四人还未用刑,却已经魂不附体,坚持说自己不知道有衣带诏的事情。这几位可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剩下就只有马腾和刘备了。
  马腾是西凉太守,手中有十来万西凉骑兵,实力强悍。马腾是唯一一个主动表示要参与锄奸的,而在演义中,,马腾也一直作为忠臣的面目出现。可是,最终马腾也没什么作为。一个是董承等人并不相信马腾。当马腾来到董承府上,董承竟然拒绝相见。直到马腾执意要见,董承才勉为其难见了一面。一番交谈后,董承怀疑马腾是曹操派来试探自己的,当然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相信马腾,毕竟西凉骑兵军团的加入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可是马腾是真心锄奸吗?也不是。
  本来,六个人完全可以动手了,可是马腾说,必须等到聚集了十个人再下手就好了。董承说,忠义之士,不可多得。马腾于是推荐了刘备。
  刘备是汉室宗亲,而且来到朝廷之后被封为左将军,在军中地位崇高,也曾经担任豫州刺史,徐州牧等重要职务。尤其是大家认为,在许田打围的时候,刘备的表现,说明他和曹操是不对路的。竟然是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我们的朋友。
  可是,几个人都瞎了眼,看错了刘备。此时的刘备早就历经了无数政治风波,看透了人心的善恶,什么时候该扮演什么角色对自己对有利,刘备了如指掌,处理的得心应手。
  当许田打围的时候,关羽想冲上去杀掉曹操,被刘备阻止,关羽说,此时不除,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刘备说不行,因为可能“投鼠忌器”。刘备的意思,曹操是老鼠,汉献帝是器物。可是,如果关羽冲上去,就算是行动失败,汉献帝会受影响吗?根本不会。当时关羽的行动并非是汉献帝的指示,而就算是汉献帝的直接指示,有衣带诏这个不容辩驳的物证,汉献帝倒霉了吗?没有!曹操还是得好好把献帝供着,当然日子会难过一点,不过本来就已经是傀儡了,也就不会再坏到哪里去了。
  刘备真正担心的是影响到自己。刘备做事,并非是像口中所说的,时刻以皇帝以汉室作为第一考虑对象,而是时刻以自己的利益作为目标。杀掉曹操,对刘备有好处吗?根本没有好处,刘备无法掌控曹操手下那一批死党。如果曹操不死,那自己就更死无葬身之地了。
  于是,当袁术进犯徐州的时候,刘备主动邀请出兵徐州,于是在徐州杀掉曹操委派的刺史车胄,自己搞独立去了,把汉献帝的衣带诏完全忘在了脑后。在后来,刘备离开袁绍之后来到汝南,和汝南的黄巾军刘辟联手,在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峙的时候进攻许都。结果曹操放下袁绍回军攻打刘备,刘备在马上慷慨激昂的念了汉献帝的衣带诏,表示自己奉诏讨贼。可随即就被曹操打败,流落到荆州依附刘表去了。
  而西凉太守马腾在许都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兵马都在西凉呢。既然大汉皇叔刘备都开溜了,自己还呆在是非之地干嘛呢?于是马腾也拍拍屁股走了。剩下董承等几个没什么心眼的家伙,还傻傻等着溜掉的两位打回许都,可不久之后就都被曹操收拾掉了。

120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5年7月17日
在线时间
11984 小时
精华
1
发表于 2017年2月12日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7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0年8月8日
在线时间
5450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

QQ
发表于 2017年2月14日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18日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三国:关羽千里走单骑不为人知的原因



   世人都认为关羽千里走单骑是因为难舍对刘备的忠义,所谓新恩虽厚,旧义难忘。最典型的就是曹操赏赐给关羽一件锦袍,关羽竟然脱下自己身上旧袍,换上新的,再把旧袍穿在外面,以显示自己不忘刘备的恩情。其实细看演义文字,还可以看出另外的原因。
  关羽投降的时候曾经和曹操做了三个约定:降汉不降曹,善待刘备家眷,有刘备消息就离开。曹操听到这三个约定很有些郁闷,曹操一生招降纳叛,无数人只要曹操给点雨露之恩,就死心塌地追随曹操,不想关羽竟然如此无视自己。辛亏张辽进言,说关羽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刘备对关羽有恩,只要曹操对关羽更好一点,又何必担忧关羽不真心归降。曹操一听大喜,认为张辽说得很有道理。
  之后曹操也确实这么做,在三国演义中,在曹操那里没有第二个人得到关羽那样高级别的待遇。关羽面对曹操这样的恩遇,有没有动心呢?要说一点没动心那不可能。在有一次曹操宴请关羽的时候,关羽摸着自己的胡子感概:生不能报效国家,却背叛自己的兄长,我真是白白做人啦。关羽很自责,为什么自责呢?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对不住刘备的想法。要是关羽对曹操的施恩一点没有感觉,又何必自责呢?曹操对关羽可谓呵护备至,听说关羽的长胡须在秋天的时候会断那么三五根的时候,特意叫人做了一个纱囊给关羽保护胡子。关羽收到纱囊后第二天就穿上了,并且上朝的时候,禀告汉献帝,是因为自己胡须太长,“丞相”赏赐给我一个纱囊。关羽当时的心中想必有许多温暖,许多骄傲。
  当然,关羽忠于刘备的思想依然是主要的,刘备和关羽在二十来岁就共同起兵,前后十多年生死相随,经历无数苦难,感情深厚。当张辽打探关羽,看看最近思想有啥波动。关羽就说,我确实知道曹公对我很好,可是自己曾经受过刘备大恩,发誓共同生死,我不可以背叛他。但是,关羽表示,自己对曹操也会有个交代,自己一定会在立功之后再选择离开曹操。
  关羽心中对曹操的感激,让关羽一直无法离开曹操。那是什么让关羽决定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呢?
  在汝南巧遇孙乾,知道了刘备的消息。孙乾对关羽归降曹操挺不理解,关羽只能把自己当初的难处叙说一遍。孙乾告诉关羽刘备在袁绍地面,并且主动表示自己会让汝南的将领刘辟配合关羽,让关羽再次立功,好让关羽对曹操有个更好的交代。
  既然孙乾已经把刘备的下落告诉关羽了,关羽本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两位嫂嫂,可是关羽没有。关羽的理由是恐怕消息会泄露,实在说不过去。刘备的下落曹操早就得知,连足不出户的甘夫人都知道了,而甘夫人是听一个随关羽出战的老兵说的,可见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甘夫人责备关羽,受曹操今日之恩,忘却刘备旧日之义,骂的有点狠,但是却可谓一针见血。关羽立刻就下跪叩头,表示自己这么做是想周密准备,慢慢来。甘夫人一听急了,说,叔叔你要“上紧”,可要上心,千万别忘了。关羽离开之后考虑如何离开,坐立难安。
  确实,离开曹操很不容易,毕竟沿路有很多关隘。可是,关羽考虑了很多天究竟想出了什么招?很遗憾,没有。关羽最终还是强行离开曹操。这样就突显出关羽的优柔寡断,感情用事了,难怪甘夫人会责备关羽了。
  而真正让关羽下定决定,不再拖延,立刻离开曹操的原因,是刘备的书信。
  刘备托人带了一封信给关羽,信中这么说:
  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刘备此人一代枭雄,尤其擅长玩脑,对臣子的驾驭仅次于曹操,在诸葛亮之上。刘备首先强调关羽和自己昔日的恩情,曾经誓同生死。然后严词责备关羽背叛自己。并且更进一步,说关羽如果想要富贵,那么我刘备愿意献上自己的脑袋来让关羽你成名。刘备完全是一心为关羽考虑,不计较自己的光辉形象。其实是把关羽逼到了一个死胡同。刘备知道曹操为人,也知道关羽的价值,关羽在曹操处,很可能被曹操收服。要想让关羽对曹操彻底死心,就必须下猛药,让关羽毫无退路。在道德的天平上,刘备处于绝对的优势,既是兄长更是君主,可是却愿意为关羽献上脑袋成就功名,让关羽无地自容。关羽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只有和曹操彻底决裂。
  于是,关羽不再计较寻兄的危险,就算是死在寻找刘备的半路上,也算是洗清了自己的污秽,向刘备表明自己的清白。
  后来,当刘备和关羽相见时,这位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名将,竟然“啼哭不止”,关羽的眼泪中,有惭愧,有无奈,有高兴。
  总之,关羽是个重感情的人,如果刘备已经战死,关羽会追随刘备于地下的可能性极小。看关羽对曹操的不舍,看多年之后华容道放走曹操,一方面证明关羽这个人确实重感情,知恩图报,可是却也证明关羽对刘备的忠义并非纯粹,放走曹操本就是对刘备的不忠和背叛。而关羽千里走单骑寻找刘备的原因也并非是出于自身对刘备的恩义,也包括孙乾的提醒,甘夫人的催促,还有刘备的逼迫。这三者共同促使关羽斩断对曹操的眷恋,由富贵荣华曹魏阵营重新转向奔波逃亡的刘备阵营。

1202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50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2月18日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字并肩王 于 2017年2月18日 14:50 编辑

[em143]

0

主题

620

回帖

1870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1年10月12日
在线时间
137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2月18日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22日 07:09 , Processed in 0.0627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