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沉下来了,靠朋友们顶,也要靠自己自救,晚上再写了篇!
连趣论坛连载之【文庙小舒的书】 今天讲讲文庙小舒,尊姓之前冠以文庙地名,不是指小舒在上海文庙售书,而是我结识他时,他所租店门在文庙附近。小舒是山东人,03年左右到上海收旧售旧为业,当时成家立业不久,在离文庙不远的一个小街道上开有旧书店,老父、少妻、幼女,与小舒同在。小舒日常骑驾二轮摩托四处收货,老父帮替看店照料,店内旧书租售均营,门口摆一小旧椅,上放一些旧书,靠椅则摆放一收货广告。 认识小舒,实出偶然。有年夏天暑假,我骑电动车载着老婆去文庙玩。我那口子也喜欢买书,已经工作,而我还在读书,所以我是带着一个付书款的财神婆。碰巧的是,那天正好路过小舒旧书店,我专心骑车未能旁骛,随知老婆眼尖,跟我说,这儿有家旧书店,店内有大量连环画。我立刻驻车内瞧,果然如此。其时其刻,小舒正在给一位在云洲商厦专营连环画的书商看书,一大箱子,都是小文革连环画。册数超过200本,题材书品不错,另含2册品相一般的六十年代铁道分册。按照行规,我只能旁观,先让他们私谈。小舒的开价,应该说不算贵,但也不是低价,书商可能觉得利润不丰,所以非常犹豫,且想单买2册铁道,小舒既不让价也不拆让,最终没有谈成。云洲书商觉得我可以买下,且如能相让2册铁道最好。我再仔细看书合计,终按小舒报价通打了该批书。云洲书商尚在场未离,遂再提出转让铁道分册,一来互相熟识,二来也得益于对方没有抬价之举,三来我很少收集老版本,所以铁道两册就按照该批书的平均价,等于半卖多送给他了。这批书,以后一些年,我转让掉大部分,自留了一些,只是已混入书堆难以辨定,这里就不图证了。总之,就这样和小舒同志接上了头,多了一个书源。 后来,有次接近年关,我记得上海还下了点雪珠子,天气很冷。小舒突然电话我,说收了一批好书。其实,我住在梅陇,离小舒那边还有点远,但还是抽空去瞧了下。小舒没有说错,货不错,基本都是大文革,同时,还有一3本套32开上海成语故事,上册为精装80年代末2印,中下两册为平装80年代末1印,品相难得,是书平装本品好难觅。成语故事,我自己之后配了一本平装第一册。那10本60开文革,好几本品相不赖,一些封底有原书者红色人名印章,不知10本是否都是同一人所有。以上书价钱不低,但尚能承担,所以焉有不取之理。把书全数揣进背包,单车归行,路途冷远,但内心自是温暖澎湃!这些书一直自留,因此能为图示。 再后来,有次小舒居中,我们一起去看了一批书,四百多本,题材书品不一,但书主要价很高,并无出挑之书,没能交易。再后来,从小舒处还得到过一些书,记得有人美85年版盒装封神演义,上海80年代盒装红楼梦,蔡若虹60年代32开木刻连环画“苦从何来”等等。当年,我特别羡慕小舒的摩托,收到书可以放在座位下的车肚子,有时载货而归,看他能够故作神秘地从车肚子里摸出你所期待,而又不一定能得手的猎物,那姿势,那神情,非我言语所能形容。 再再后来,小舒的旧书店搬至他处,路途很是遥远,渐渐联系日稀,终至断了音信。现在他是否还在上海,是否生活如意,特别是他那朴实的父亲老舒是否安康如昔,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