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艺术品市场远未现在这样发展,很多画国画、油画、版画等的画家无以为生,纷纷进入连环画创作领域,一则有颇高的稿费可拿,或谋生,或“以画养画”,二则可以公开发表,既增加了名气,也不至于荒废了技艺。 但这些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等,并非像解放前后那些真正的连环画家那样,对连环画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在内心深处其实是看不起连环画的,当时创作连环画无非是当时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他们并不甘心被广大连环画读者的喜好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在连环画创作中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不是经常有“学院派”画家说,我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只为自己创作吗?这些当今著名的“艺术家”,有几个愿意自豪地承认自己画过连环画? 在行内好像有一种说法,认为风格是画家本身的事情,画家喜欢怎么画是画家的自由,这对于单幅的作品而言,问题的确不大,顶多你的画卖不出去,孤芳自赏罢了;但对于画成连环画,作为出版物,画出大多数读者不喜欢的作品,书卖不出去,那就可以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了。 如果是单幅画,能有几个知音欣赏就足够了;但作为连环画,大部分连友不喜欢,出版社总不能只印刷发行几十或百把册吧? 再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厨师,在自己家里你尽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随便炒什么菜;但在工作的饭店里,你总得以大多数顾客的口味为标准下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