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6188

轰动全球华人!一首给西方的诗:你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复制链接]

20

主题

136

回帖

290

积分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0年9月30日
在线时间
19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11日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1

主题

714

回帖

1411

积分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09年3月15日
在线时间
10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11日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9

主题

382

回帖

1699

积分

连趣队长

尚书房总师傅

注册时间
2007年5月2日
在线时间
1498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11日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把连趣变成乌有之乡而奋斗终生吧
永远支持一剑封喉团队

44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0年4月22日
在线时间
35958 小时
精华
0

贵宾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气味太浓没意思,争论不出结果。

点评

这里没有什么争论与否,只有来踢鬼的人和百年老坟前的巫婆神汉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1:40

61

主题

714

回帖

1411

积分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09年3月15日
在线时间
101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5

主题

337

回帖

619

积分

连趣副队长

注册时间
2010年12月26日
在线时间
358 小时
精华
0

杂谈活动奖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的自我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1:42
这里没有什么争论与否,只有来踢鬼的人和百年老坟前的巫婆神汉


Just a few simple questions for you:

WHAT are you?
WHAT do you want?
WHAT have you done for CHINA?
读书人应该和市井流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吧?

70

主题

515

回帖

1091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10年10月19日
在线时间
1944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12日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到很好笑 试想一下在美国 在英国有谁管你怎么看他们国家 他该打伊拉克就打伊拉克 该贬值美元就贬值美元 该炸你大使馆就炸你大使馆 该在你家门口高军演就搞军演 。。。。。。管你怎么看 怎么抗议 怎么谴责 走自己国家的路 管别人怎么说 这才是强国风范 越是弱小的 越是胆怯的 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 [em213]

点评

这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就是小愤青编的打油诗,怎么这么多愤愤,玩不玩小人书了  发表于 2011年1月22日 19:28

1万

主题

3万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注册时间
2009年5月7日
在线时间
20206 小时
精华
2

连趣网2015年《流金岁月》竞猜活动2011票选奖家乡美摄影奖连趣十周年竞赛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1月22日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评论 > 正文   


读“华人生存诗”,养吾浩然正气  
2011年01月14日 08:53:06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随后在互联网上热传并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因此被评论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记利箭”。(1月12日新华网)

林教授的这首诗写得好!写得酣畅淋漓,痛快洒脱,写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写出了美籍华人和所有炎黄子孙的心声和愤懑,写出中华儿女对同住地球村却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双重标准困扰的呐喊,更写出几代华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憧憬。面对一行行透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的诗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血沸腾,拍案叫绝。这首诗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足以证明它在全球华人中引起的深度关注、心灵震撼和强烈共鸣。

美籍华人是全球华人群体的一部分。在美籍华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变迁历历在目,其中的老者对旧中国遭遇列强凌辱欺负有着切肤之痛。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就此打上“灾难深重、国运衰微”的标签。东亚病夫、闭关自守、鸦片战争、丧权辱国等等在林教授诗句中出现过的词汇成了中国人的梦魇,不堪回首民族在弱肉强食中丧失五千年文明古国应有的尊严。如今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早已成为历史,中国人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富了起来,包括美籍华人在内的海外中华女儿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美籍华人中思乡爱国者不在少数,他们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民族复兴强盛之梦。普通的美籍华人郑华照出生在广东省恩平县,在他45岁时,跟随家人移居美国纽约,此后的40年中,他先后创办游览公司,专营巴士旅游业,推动纽约华人度假旅游。此后,他相继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旅游专业机构、美国旅游巴士车主组织的会员等。在郑华照40年不遗余力的努力下,大量美籍华人开始了解上海,了解中国。 在年逾八旬之际,郑华照毅然告别海外优越的生活,选择回到上海安度余生。他将美国的旅游理念带回上海,与此同时,还开始不断召集远在美国的亲朋好友组团游上海,宣传奥运和世博,提升国家形象,提升华人对祖国的认知度。

然而,最令美籍华人感到郁闷的事,就是背后有一个日益强大起来的祖国,却仍然要招致来自西方世界从来没有止息过的责难与非议,尤其是当中国解决了占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使之成为对世界的首要贡献,而且,中国经济增长跻身世界前列,进而为其他国家提供广阔的市场,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拥有话语权之时,这样的“误读”来得更加猛烈。


连友休闲轻松愉快享受乐趣

1万

主题

3万

回帖

7万

积分

版主

注册时间
2009年5月7日
在线时间
20206 小时
精华
2

连趣网2015年《流金岁月》竞猜活动2011票选奖家乡美摄影奖连趣十周年竞赛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1月22日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评论 > 正文   


读“华人生存诗”,养吾浩然正气  
2011年01月14日 08:53:06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林教授的诗中写得真真切切:“当我们被预言将成为超级大国时,又被称为主要威胁。……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时,却被责骂抢走了你们的饭碗。……当我们实行市场经济时,你们又嫉妒我们有了资本。……当我们发展工业时,你们说我们是污染源;……当我们把产品卖给你们时,你们又说造成地球变暖。……当我们购买石油时,你们说我们掠夺资源、灭绝种族……”中华民族何以在国际舞台上遭受不公正待遇?西方世界何以总是歧视与排挤华人?甚至连颠三倒四、背离逻辑的悖论也始终念念不忘、不肯放弃?

细细想来,态度决定一切。西方世界某些人的心态有问题,用咱这里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色镜”、“望人穷”,外加“红眼病”。在他们的眼里,以往的中国人总是这不行,那不好,如今咱们行了,按理说“不服不行”,可他们楞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其原因很简单,在尚未开发其他星球之前,地球只有一个,老大似乎也只能有一个,毕竟地球上的资源多乎哉不多也!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劝某些将对中国说三道四当成一种习惯的西方人,有时间多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与分析他人,没有时间就多管好自己家的事。林教授这首诗的结尾写得好:“够了,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太多的伪善。我们要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太平盛世。这个辽阔的蓝色地球, 容得下你们,也容得下我们。”就是啊,同住地球村,是难得的缘分。亲望亲好,邻望邻好,总说别人长得不好的人,自己更容易变老。

作为中国,咱们一不偷,二不抢,三不靠武力称王称霸。国力强盛了,时时处处也不忘记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远的不说,就说金融危机吧,中国没有袖手旁观,没有观望自保,有难必帮,有险必救,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当下乃至今后,作为每一个深爱自己祖国的华人,都应不卑不亢,励精图治,取长补短,居安思危,使国家更加富强,民族更加兴旺,堂堂正正、挺直胸膛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国必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为实现人类和平和人类的共同理想而携手共进。对于那些坚持“羡慕嫉妒恨”的偏激者,还是那句老话:走自己的路,让“你们”说去吧!(梁江涛)


连友休闲轻松愉快享受乐趣

57

主题

441

回帖

2514

积分

连趣队长

注册时间
2003年5月27日
在线时间
630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1年1月22日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大伟:“林良多”教授告诉我:那首网间疯传的爱国诗篇并不是他写的!
2011年01月12日上午9点58分35秒,新华网发布了一条被有些人称之为“2011年开年里最丰盛美餐”的新闻,这就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Duo-Liang Lin)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新华网的编者按说,这首诗在互联网上热传并引起中西方网友热议。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因此被评论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记利箭”。 (详见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1/12/c_12971602.htm
    随后,海内外众多媒体(包括各地的手机报)都纷纷转载了这条新闻。当下,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林良多”三个字,可以马上跳出近两万条网页。其中称赞和拥戴“林良多教授”的居多,有人甚至主张“林良多”和李小龙可以并列成为为史上最值得记住的两个海外华人,也有人提议应当在大陆知识界、思想界中发起一股“向林良多教授学习”的热潮。也有些网民开始对“林良多”大泼污水,认为他是个伪君子,这么爱国还赖在美国不赶快回来;也还有人甚至使用了不少包含人身攻击的粗言恶语咒骂“林良多”。还有些网民对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条“假新闻”,至少也是条“旧新闻”,完全是有人弄虚作假、别有用心的炒作。
    本来这首诗并不值得我格外关注。这种诉说历史悲情和张扬大国意识的爱国长短诗篇,在过去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里俯拾皆是。但是,当我在网上看到,不知道是谁家邻居的二小子在网上大喊着:“到底要咋样?你们到底要俺们咋样?再乱说我们这不行那不行,今天先让利箭飞,明天就要让子弹飞!”我不禁屏住了呼吸。
    “林良多”是谁?到底有没有“林良多”这个人?如果有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林良多”写的这首诗?
    我在深受千百万热情网民感染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对“林良多”这个人产生了好奇。恰好我最近正在美国休假和旅行,同时在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仔细查看“蒋介石日记”中关于民国“六法全书”的材料。眼下,我倒准备先放下手中的工作,打算花少许时间找到“林良多”这个人。
    我的运气挺好的,今天下午只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找到了众多网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林良多教授”,并在几个小时后和他直接通了电话。
    首先,我利用Google 搜索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校区(University at Buffalo,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物理系教授的名单,果然可以看到上面有名誉退休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Physics)Duo-Liang Lin的名字,上面还附有Duo-Liang Lin教授的电子邮箱。我还有趣地发现,该物理系33个的教授(包括副教授)名单里,竟有8个是华人,其中两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香港,还有5位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大多毕业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校)。如果可能,我今后倒也挺想研究了解一下,他们这些旅美华人长期以来是不是像“新华网”说的那样“内心压抑和愤慨”,或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
    网址上还有该物理系办公室的电话。我先给该校物理系办公室打了电话。一位很和善并负责的女秘书接听的电话。我告诉他我是来自北京的一位法律学者,目前正在斯坦福大学做短期访问研究工作。想询问一下Duo-Liang Lin教授的联系方式。她最开始似乎不能肯定到底有没有Duo-Liang Lin这个人,她让我读出Duo-Liang Lin的拼写字母,片刻后她告诉我,Duo-Liang Lin教授已经退休,不再到系里来上班,只有他的电子邮件可以找到他。同时,这位秘书还非常客气地告诉我,如果方便,可以留下我的名字和电话,她可以尽快发邮件转告Professor Duo-Liang Lin。(后来的故事证实,这位女秘书果然敬业无比,她立即给Duo-Liang Lin发出了信息)。
    放下电话,我立即给Duo-Liang Lin教授发出如下内容的电子邮件。见括号内的文字:
    (尊敬的林教授:
     我是一位法律学者,最近正在美国工作旅行和休假,同时在斯坦福大学做短期访问研究工作。请原谅我很冒昧地给您写信。 近日来,中国大陆众多媒体都在转发和热评一首相传是您撰写的“爱国诗篇”。看来,事到如今,无论您是否情愿,您已经成了无数大陆网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有人已经开始将您和李小龙并列为史上最值得记住的两个海外华人,并提议在大陆知识界、思想界中发起一股“向林良多教授学习”的热潮。同时,也有些持不同意见的人对您发起猛烈抨击和诋毁。 但是,我也注意到,媒体间也存有不少疑惑,有人说您曾辩解过这首诗不是您写的,也不曾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还有您的中文名字是林良多?还是林多梁?无论实际情况如何,您对此事有何评论和感想,特别想请教您。 我是一个法律学者,我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方比较法律制度。我知道您是个早年来自台湾的著名物理学家,我们研究领域不同,但我相信这大概不会妨碍我们对共同关心的中国问题的交流。 我在加州的电话是:650XXXXXX,我们可以在电话里叙谈。我随时恭候您的回复。 不胜打扰,再表歉意!顺颂冬安!周大伟)
    一个小时后,我收到 Duo-Liang Lin教授的回复,Duo-Liang Lin教授发给我如下内容的电子邮件,见如下括号内的文字:
    (大偉先生,我自退休後,搬到灣區附近居住。很高興能和你見面聊聊。可惜我目前不在家。不過你可以用電話 302-XXX-XXXX 找到我。我估計要在春節前回家。我家電話為510-XXX-XXXX。多樑)
    此刻,至少有一点是很清楚了,这位“Duo-Liang Lin教授”的真实姓名应当是林多樑,而不是所谓“林良多”。有些奇怪的是,即便是最初级的编辑人员,至少也应当把这个名字翻译为“林多良”,而不可以是“林良多”。像新华网这样的国家级网站怎么能犯这类低级错误呢?
    傍晚六点半钟,我拨通了林多樑教授的电话。林教授本人接听的电话。就像很多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的华裔教授们一样,他在电话里的声音平静和善而讲究礼节。他说他已经收到大学物理系秘书转来的信息,本来应该主动打电话给我的,但是因为住在美国东部特拉华州的亲友家里,不便用他人的电话打长途给我,请我原谅。我在电话里告诉林教授:“我的籍贯是江苏无锡,但一直在北京读书,可以讲标准的国语。您早年在台湾读过大学,用我们的国语交流应当没有问题。”。林教授告诉我,尽管他早年从台湾来到美国,但他自己在大陆生活高中毕业后才去的台湾,对中国大陆是难以忘记的。特别是,在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他就被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先生聘为客座教授。对大陆的记忆和了解并不少于台湾。
    我说,林教授太客气了,能和您联系上十分高兴。接着我们很快就把话题转到这两天网上疯传的那首“爱国诗篇”上来。
    林教授很明确地说,这首诗并不是他写的! 但为什么此事会三番五次此和他扯到一起,事情的确很蹊跷,他愿意和我仔细聊聊。
    林教授告诉我,2008年3月,他在美国偶然收到一个陌生人发给他的电子邮件,其中的内容就是这首英文诗。他当时读后觉得这首诗内容很有趣,其中有些观点自己也认可,于是就把它转发给若干个朋友。其中有位朋友误以为这首诗是林的作品,又转发给其他林教授熟悉的朋友。但林教授发现后,尽力对朋友们做了更正说明。这就是这件事最开始的真实情况。
    但有意思的是,一个月后,当他到达太原等地讲学时,发现“事情正在起了变化”。他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后,发现有近千封邮件在等候他阅读,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发信者几乎毫不犹豫地认定,他就是这首“爱国诗篇”的作者。他为此感到哭笑不得,但也无可奈何。2008年5月初,林教授结束在山西大学的讲学后来到上海,原准备继续前往四川绵阳讲学,由于四川发生“5?12”汶川大地震,因此没有成行。
    在上海逗留期间,林教授突然接到一位《华盛顿邮报》编辑打来的电话。这位编辑先问林这诗是不是他写的。林明确回答不是。编辑又问这首诗什么时候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过,林说不知道。最后他问林能不能给《华盛顿邮报》就此事写些东西,林教授说眼下没有时间,旅行结束回到美国后才能动笔,这位编辑说那样就不必写了。”林教授以为,这首诗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林教授从朋友那里得知,这首诗真的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过。后来,包括林教授在内的不少人都通过《华盛顿邮报》网站查询到,这首名为《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的英文诗全文的确曾经出现在《华盛顿邮报》网站2008年5月18日的“观点”板块中,但诗前编辑附有一句关键的话:“This poem appeared on the Internet in March and has since gone viral, popping up on thousands of blogs and Web site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s authorship could not be confirmed”. (译文:“此诗3月份在互联网上出现,然后在中英文博客和网站上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传播,但此诗的作者是谁未获证实。” (见网页: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 ... R2008051603460.html)。
    经过我本人仔细查询,这首诗最早出现在《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时间应当是在2008年4月25日的一篇题为“Chinese Nationalism Threatens Beijing(中国的爱国主义威胁着北京)”文章的读者论坛中。有人将此诗发在论坛里,但无中生有地在开头注明“A Poem Publish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一首已经被华盛顿邮报发表的诗),同时在诗的结尾故意注明如下文字:Duo-Liang Lin, Ph. D,Professor Emeritus of Physics,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New York 14260-1500。给人的感觉此诗的作者是林多樑。((见网页:http://onfaith.washingtonpost.com/postglobal/
    pomfretschina/2008/04/chinese_nationalism_threatens.html)
    林教授在电话里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诗最近又突然在网间火爆起来。他觉得,当初既然自己会向朋友转发这首诗,说明自己至少认为此诗写得很有意思,有些内容也还不错。不过,林教授还是认为其中表达的情绪有点过于偏激和强烈。他觉得,这首诗中的“我们”和“你们”只是笼统地讲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恩怨和矛盾,倒并没有特别指明美国。他发现一些中国年轻人借此对美国发表非常激烈的言辞,显然这是不冷静的做法。
    短暂的电话交谈,使我感觉到,林教授是个诚实可亲、从容淡定、宠辱不惊的学者。对来自网上的追捧,他没有感到兴奋;对来自网上的咒骂,他也没有觉得恼怒。事到如今,他似乎很想告诉人们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并不是他本人。自己年纪大了,实在没有精力去和外界做什么过多的解释。希望这首诗的作者自己浮出水面。他真的不希望人们再继续用他的名字去点燃那些盲目仇外的偏激情绪。
    相关资料表明,林多樑教授,著名物理学家。生于1929年,字松涛,祖籍浙江青田县,生于浙江瑞安县(属温州地区)。1948年迁居台湾。50年代先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1973年开始访问中国大陆,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林教授长期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目前已退休,现居住在加州硅谷地区。
    本文到此,疑问仍然没有消失。
    到底是谁写得这首诗?写诗的人为什么不愿意浮出水面?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将这首诗的作者套在一个旅美华裔教授头上(而且名字也都搞错)?还有,为什么2011年年初在官方背景很强的新华网上再次以讹传讹地炒作这首诗?是因为美军要在黄海演习?还是美国国防部长正在北京访问?间或是,胡总书记马上就要启程去那个不少网民不太喜欢的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不知为什么,想起一首名叫“看你怎么说”的歌词,也许可以拿来作为此文的结束语:
    “我没忘记你忘记我 / 连名字你都说错 / 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 / 看今天你怎么说?”
    2011年1月15日上午草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刚刚停笔,收到林多樑教授的来信,他说中青网的马宁女士也对他做了电话采访并在网上发出了相关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7月27日 19:15 , Processed in 0.0713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