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 注册时间
- 2005年5月24日
- 在线时间
- 12050 小时
- 精华
- 5

|
楼主 |
发表于 2017年4月24日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幼子搞强拆
相信不少读者都读过这首诗歌: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歌仅仅四句,却意境深远,富含哲理。不过,这首诗歌的具体背景,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首诗歌名字叫做《冬夜读书示子聿》,所谓“子聿”,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子遹。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和幼子相伴读书。窗外寒风凛冽,窗内其乐融融。陆游教育儿子,从古到今要想有些成就,没有不费尽心思拼尽全力的。即便是读书万卷,真正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陆游的这番话,既可以单指做学问,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乃至对社会的感悟。
诗是好诗,陆游也如其诗,赤胆忠心坦荡无私。只是,陆游却没有想到,后来也很少知道,陆游花费了无数心血教育的陆子遹,最后却成为一个残忍刻薄虚伪奸诈的小人。
在南宋所写的笔记《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陆游去世之后,陆子遹出任溧阳县县令。当时陆子遹已年近四十,还只是一个七品地方官。陆子遹就想尽办法四处钻营,打探升官捷径。有人告诉陆子遹,当朝宰相卫王史弥远有意在临安郊区添置一座别院。如果陆子遹能帮忙把这件事情办成了,那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陆子遹主动到京城拜谒史弥远。史弥远本来对小小一个地方县令根本不感兴趣,还是陆子遹曝出父亲乃是前朝名臣陆游,史弥远才答应见面。两人见面,一番交谈。史弥远云遮雾罩闲侃一番,陆子遹几次说起买地事情,都被史弥远岔开了去。史弥远端茶送客,陆子遹只得退出厅堂。管家陪伴陆子遹到外间坐谈。管家就告诉陆子遹,宰相大人在途经溧阳县福贤乡曾经大赞当地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堪可养老。当然,宰相大人一心为国,必然不会亏待百姓。史宰相答应以十贯钱一亩的价格,购买福贤乡土地六千亩。希望陆县令促成此事。
陆子遹大喜。只要宰相大人有需要,那一切好办。不过,南宋时期首都杭州地价金贵,一些干了一辈子的省部级高官也只能租房子居住。像陆游本人,就只能在绍兴郊区买地盖房子。原来,当时像杭州、南京、苏州这样的几个大城市,不但是聚集了南宋的高官巨贾,抬高了房价地价,而且,大城市有重兵驻守,安全性能高。广大农村土地比较便宜,可是金兵一来,那就可能被劫掠一空。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算是农村的土地便宜,可毕竟溧阳县距离杭州不过三百来里。史弥远给出十贯钱一亩的价格,还是远远低于市价。陆子遹开始盘算,如果和盘托出,民众肯定不答应。怎么办呢?思前想后,陆子遹想到了一招。朝廷有规定,只要是朝廷有需求,就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向民众征地。如果是政府行为的话,就算是民众不同意,也无法对抗强大的国家武装。
陆子遹说干就干。他回到县里,召集所有官员衙役公布征地事宜。陆子遹慷慨激昂地宣布,如今朝廷有令,需要征用福贤乡土地六千亩。朝廷体恤百姓艰辛,特拨给每亩500钱(半贯)作为补偿。希望各位官员积极落实,务必在期限内完成地契交割工作。
既然县令大人有令,各位官员不敢怠慢。可是,老百姓自然不同意,于是纷纷到县衙告状。他们哪里知道,县令陆子遹那就是整件事情的幕后黑手。陆子遹看到“刁民”闹事,就和县尉带着三班衙役,到乡下追捕拒交地契的百姓。不交地契可以,那陆子遹就砸东西,烧房子。一番折腾之下,陆子遹将拒交地契的几百户农民全部抓进了大牢。一些人坚决不交。陆子遹就下令灌农户屎尿,逼着农户献上地契。这些被捕的农户,最后实在没有法子,只能交出地契。陆子遹恶狠狠地宣布,但凡抓住之后再交地契的,按照朝廷规定,一个铜钱不给!
这件事情后来闹得很大,连皇帝也给惊动了。本来朝中也有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员。可是打听到买地的真正主人竟然是宰相史弥远,谁敢强出头?
诗人刘漫塘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写了一首诗嘲笑陆子遹:
寄语金渊陆大夫,归田相府意何如?加兵杀僇非仁者,纵火焚烧岂义夫。万口衔冤皆怨汝,千金酬价信欺予。放翁自有闲田地,何不归家理故书?
在刘漫塘看来,陆子遹为讨好宰相低价买地,是为谄媚;出动兵马对付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是为不仁;放火烧毁百姓房屋,是为不义。在刘诗人看来,像陆子遹这样的昏官贪官,根本没有资格当官。陆子遹应该回老家为自己老父陆游整理旧书去,少在官场丢父亲陆游的脸。
可是,现实恰恰相反。陆子遹的官职不但没有被撸掉,反而越来越大。不久,陆子遹就升任严州知州,后来又担任平江知州,一直当到吏部侍郎(主管全国官员升降)。陆子遹也知道自己恶名昭著,于是在为老父编书的同时,也兴建学校,结交名流。
陆子遹的洗白计划实施很成功。在宋人笔记中曾经记载,陆子遹离任之后,只要县里有公差到福贤乡,乡民不问情由,都会冲上去暴打。老百姓对陆子遹代表的所谓朝廷实在是失望透顶了。可是,在传世的《溧阳县志》中却记载:“任溧阳县令时,勤政为民,兴利除弊,治绩卓著。”历史又一次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