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一字并肩王

转载:品读封神系列(大部分是叶之秋先生所著“堪破封神”)

[复制链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2、携民度关,姜子牙为何再度撒谎?



  话说姜子牙与马氏离婚后,就告别宋异人夫妻,独身前往西岐。在路途中,发生了携民度关的故事。
  从朝歌到西岐路途遥远,途中还要经过五座由商朝将领把守的关隘。与朝歌最近的关隘,叫做临潼关。
  在城关之下,姜子牙见到了一伙流民,足足七八百人。这伙人都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个个焦急惶恐,涕泪泗流,悲哭之声,传遍四方。
  姜子牙上前询问。
  原来这伙百姓也来自朝歌。此前纣王命姜子牙造鹿台,被他水遁躲过。之后,纣王命令崇侯虎督造。
  崇侯虎一心讨好纣王,预计在三年内建成鹿台。于是,他发布命令,征召大量百姓服劳役。据百姓说,崇侯虎施行“三丁抽二,独丁赴役”的野蛮政策,致使百姓家家农田荒废,生活无着。加上督造严苛,日夜赶工,已经有数万民夫被折磨致死。
  朝歌附近百姓,见机不妙,许多人家就想着逃离朝歌,前往他处避难。
  只是,历代王朝对百姓户籍管理都非常严苛,为防范百姓躲避劳役、兵役,在天下各处设立关卡。百姓没有相关部门发布的通行证,根本就不能出关。
  故此,这七八百人汇聚在临潼关前,不得出去。
  
  原著第21回姬昌出五关故事,姬昌从朝歌赶到临潼关,不过是花了一天一夜功夫,殷破败等追兵,更只花了半天,就拍马赶到。
  以姜子牙的速度,赶到临潼关也就一二天功夫,可是,那七八百朝歌百姓拖家带口,行动缓慢,竟然比姜子牙还早到临潼关。并且,从接到造鹿台命令到如今,顶多是一两天,崇侯虎竟然就折磨死了几万人。按造这个速度,等修建完鹿台,天下的人也就死绝了。
  《封神》相对粗陋,此处不合理处暂且放过。
  且说姜子牙听了百姓诉说,见百姓人人流泪,担心被朝廷抓捕回去,善心大发,于是表态:“你们不必如此,待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个人情,放你们出关。”百姓一听,大为感动。
  只是,姜子牙何德何能,能够说动临潼关总兵张凤呢?
  姜子牙用了三招:
  第一招:亮出曾经的官场身份。
  百姓躲避劳役,擅自离开户籍属地,已经触犯刑律。总兵官张凤没有强行抓捕,只是紧闭城门,期待百姓自行回归。可以说,张凤为人已经不错。
  不过,张凤虽然心善,做事也有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对商朝,对纣王不忠。
  百姓擅自离开,张凤可以不抓,但是,他也绝不会开关,放百姓离去。百姓乃国之根本,放百姓离开,就等于帮助敌人,损害本国。
  姜子牙与张凤此前并不相识,别说劝张凤放人,就算是让张凤见面,也是难事。
  姜子牙是怎么做的呢?
  他来到官衙,告诉守门兵丁:“烦你通报,商都下大夫姜尚来拜你总兵。”
  一听有来自商都朝歌的下大夫前来拜见,张凤立刻高度重视。他暗自思量:“他是文官,我乃武官;他近朝廷,我居关隘,百事有烦他。”
  《封神》成书于明朝,宋明时期,重文轻武,同品级的武官是无法与文官相提并论的。故姜子牙虽然只是下大夫,在一镇总兵张凤看来,也是高官。何况,人家姜子牙来自都城,乃天子身边人。张凤觉得,交好姜子牙,有利无害。
  于是,张凤急忙命令身边人请姜子牙进入。
  第二招:隐瞒被赐死真相。
  其实,当时的姜子牙早就不是什么商都下大夫,人家纣王已经下令赐死姜子牙。只是姜子牙跳入河水,纣王误认为姜子牙已经死了——从纣王没有追究姜子牙妻子、朋友看,人家纣王还是不错的。
  姜子牙在劝说张凤时,谈到自己。他对纣王赐死一事丝毫不提,只说自己直言进谏,触怒了纣王。原文说:“我本当以一死以报爵禄之恩,奈尚天数未尽,蒙恩赦宥,放归故乡。”
  在古代,有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姜子牙领受了俸禄,却不接受赐死的命令,这是对朝廷大大的不忠,是自身品行上大大的污点。姜子牙是绝对不肯把这种丑事说出去的。
  为了圆谎,姜子牙只好含含糊糊地说,是因为天数未尽,于是自己蒙恩赦宥,罢官回乡。
  第三招:大谈商朝危机。
  见了张凤,姜子牙大谈纣王如何昏庸,被妲己迷惑,修建鹿台,耗费民力。百姓因此民不聊生,不得不流离失所。
  只是,放百姓出关毕竟是违背朝廷律法的事情。于是,姜子牙强调,各地诸侯纷纷造反,天下人对纣王灰心失望。
  因纣王杀死姜桓楚与鄂崇禹,东方与南方共四百镇诸侯已经宣布脱离商朝。就算是在朝歌官员中,也有不少官员不看好商朝前景,在考虑另寻高枝。
  姜子牙亮出曾经的官职,成功进入了总兵府。他满以为自己大谈商朝面临的重重危机,就可以引发张凤对朝廷,对纣王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从而放百姓离开。
  可是,姜子牙没有想到,张凤虽然是武将,可是头脑清明,不好糊弄。尤其是姜子牙口称是商都下大夫,却一身道袍进入官衙,引发了张凤深深怀疑。
  最终,张凤看穿了姜子牙的瞒骗,把姜子牙好一番训斥,然后把他赶出总兵府。
  
  与前次面对马氏不同,姜子牙这次对张凤的瞒与骗,是为了他人利益。他这番瞒与骗,虽然没能救出百姓,但是,对民众的一片关爱之心,表露无遗。
        得知张凤不肯放人,百姓放声啼哭。姜子牙于心不忍,于是在黄昏时分无人处,施展土遁之术,将那七八百人全部带出五关,带到西岐地界。
       姜子牙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施展法术,偏要在劝说张凤无效,百姓担惊受怕之后呢?
       只因姜子牙深知人心:轻易得来的就不容易珍惜。只有让百姓知道商朝官员的狠心与无情,在出关后,百姓才会对姜子牙感恩戴德,安心在西岐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3、诸多商臣被整死,为何只有杨任被仙人营救?




 原著第18回,除了写姜子牙拒造鹿台、携民度关,还写了上大夫杨任被剜目后,为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营救之事。
  自从纣王痴迷妲己以来,杀了不少大臣,比如太师杜元铣、上大夫梅伯、上大夫赵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上大夫胶鬲;没有直接被杀死,但实际是被逼迫而死的,还有皇后姜氏、首相商容。
  为何诸多商朝大人物被炮烙、被斩首、被逼迫时,阐教的仙人们都不现身营救,唯独上大夫杨任受剜目之刑后,清虚道德真君出手相助呢?
  
  对于这个问题,原著如此解释:且说杨任忠肝义胆,实为纣王,虽剜二目,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在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
  原来,杨任被剜目之后,与其他人表现不同。他释放出一道怨气,直接冲到遥远的青峰山紫阳洞前。清虚道德真君了解到杨任的冤情,于是出手相助。
  也就是说,要想仙人出手相救,自个儿先要给仙人发求救信号,并且,信号成功无误地被仙人收到。
  当杨任到达紫阳洞,并且被救醒后哦,清虚道德真君说:“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
  收到凡人发出的信号后,仙人还会对那人进行一番审核。比如杨任,清虚道德真君之所以营救杨任,有三个原因:其一,杨任有忠心赤胆,且怜爱万民;其二,杨任遭受剜目这等不公正对待;其三,杨任阳寿未绝。
  以上是原著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对杨任获救做出的解释。
  只是,若我们把杨任与其他惨死的诸位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几个原因,其实都是借口。杨任真正获救,另有玄机。
  
  为何说道德真君的三个原因,都是借口呢?
  所有被纣王、妲己害死的公卿大臣、姜皇后,他们都有一颗赤胆忠心,对商朝社稷都无比忠诚,都能够为万民着想。尤其是商容,他本已经卸任回乡,可以安享晚年。只是,眼见纣王诛妻杀子,商容心中不安。于是他回到朝歌,主动求死。
  若是有忠心,就可以获得仙人营救,那么,惨死的大臣也好,皇后也好,都应当获得营救,尤其是商容。他对商朝的忠心,对百姓的关爱,比杨任有过之无不及!
  为何阐教仙人不去救商容呢?不去救姜皇后呢?可见杨任获救是因赤胆忠心云云,纯属扯淡。
  至于说杨任获救,是因为受到了剜目这种不公正待遇,也与理不通。
  杨任劝阻纣王修建露台,惹怒纣王,被处以剜目之刑。纣王当时说:“将此匹夫剜去二目!朕念前岁有功,姑恕他一次。”
  纣王说得明白,朕念及他此前功勋,暂且饶恕他一次。纣王下令仅仅是剜去杨任眼睛,并没有取杨任性命的意思。事实上,在剜去两只眼睛之后,杨任也并未死去。
  可其他诸位呢?杜元宪、梅伯、赵启被炮烙而死,胶鬲被万蛇啃噬而死,鄂崇禹被枭首示众,姜桓楚被乱刀剁成肉酱,姜皇后被炮烙双手后自尽而死,商容撞柱脑浆迸裂而死……
  总之,无论把哪一位挑出来比较,都比蒙受的剜目之刑的杨任要惨。
  那是不是其他人的死亡都是阳寿已尽,杨任则阳寿未尽,故仙人只救杨任呢?
  首先,那些人是否阳寿耗尽,不得而知,就算真的阳寿已尽,对于道德真君这等大罗金仙级别的高人,也根本不算个事儿。像姜子牙,在整个封神大战中,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死一回,阐教仙人一而再,再而三的用仙丹把姜子牙救活。
  其次,杨任在受剜目之刑后本没有死去,道德真君却命令黄巾力士将杨任弄死,然后再以仙丹救活。
  书中说得明白:“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上紫阳洞,回真君法旨。”
  纣王说了饶恕杨任性命,若杨任死了,行刑之人就是违旨。因此,杨任被剜去双眼,虽然疼痛万分,必定没死。
  可是,书中说黄巾力士弄神风卷走的明明白白是杨任的尸体。并且,书中还特别提到道德真君把两粒仙丹放入杨任双眼之中,吹口仙气,“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然后杨任就真的活了过来。
  真相只有一个:杨任在疼痛昏迷状态下,被道德真君下令弄死,然后再用仙丹救活。
  人家道德真君根本不需要活的杨任。因此,所谓杨任阳寿未尽,也是扯淡。
  那么,阐教仙人不救其他人,单单救杨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还是落在这句原文中:且说杨任忠肝义胆,实为纣王,虽剜二目,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在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
  大家细品原文,可以发现,文意其实矛盾:既然杨任忠肝义胆,剜去二目,依然忠心不灭,那为何有一道怨气冲天?
  其他大臣被杀死,为何没有冲天怨气?
  事实上,与惨死的大臣、皇后相比,杨任不是更加忠心,而是更加不忠心。
  在纣王下令赐死时,其他大臣虽然悲伤,但是,天子有命,身为臣子,怎敢推辞。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他们都毫无怨言地接受了死亡。
  唯独杨任,当自己为国进谏却受到剜目之刑处罚后,他很不甘心,他心中尽是怨恨,不知不觉中,他对商朝满腔的爱,变成了对商朝满腔的恨。
  正是因为感受到杨任对商朝的恨,道德真君才出手相救。
  道德真君告诉杨任:“后辅周王成其正道。”若道德真君把商容,把姜皇后救下,劝说他们投靠周朝,日后讨伐周朝,商容、姜皇后等人会答应吗?
       绝对不会答应?他们都是宁可自己去死,也不愿意背叛商朝的人。
  可是,杨任闻言,毫不迟疑就答应了。
  换言之,人间王朝的忠奸善恶,凡人的生死存亡,对于阐教仙人来说,根本都是浮云。他们看重的,不是什么忠臣义士,而是一个字——利!
  有利可图,他们才会出手。
  道德真君出手救杨任,就如当初广成子与赤精子出手营救殷郊、殷洪一样,表面上说,出手都是因为一道红光冲天,一道怨气冲天,其实,他们早就了解了一切。
         殷郊、殷洪的母亲被纣王整死,自己也被赐死,故二人恨透了纣王。二位阐教大仙于是利用两位王子的仇恨,将他们拉入自家阵营。
         杨任对纣王早就不满,当初方弼、方相宣言反叛时,杨任就深表同情。当自己蒙受剜目之刑后,杨任更是立刻转换了立场,放弃了臣节,改换了门庭。这才是以道德真君为代表的阐教仙人不管其他人死活,单单救下杨任的真正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4、到底是谁坑死了伯邑考?是妲己,是武王姬发,还是神仙?



 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大儿子。七年前,姬昌接到纣王调令前往朝歌的时候,就再三交待伯邑考:“待孤七载之后灾满,自然荣归。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至嘱至嘱,不可有忘!”
  可是,七年之后,伯邑考不顾众人劝阻,不但发动了救父行动,并且亲自上阵,前往朝歌。结果,父亲没有救成,自家却丢了小命。
  伯邑考之死,乍一看全怪妲己。只是,若细细品读原著,就可以发现,真相绝非那么简单!
  那么,到底是谁坑死了伯邑考呢?
  
  首先,伯邑考本人在伯邑考死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天下人皆知西伯侯姬昌擅长演算先天数。身为长子,并且是已经成年,早已经参与行政管理的伯邑考,对父亲与仙界沟通的能力,应当远比他人清楚。
  既然父亲已经交代,切不可派人迎接,伯邑考本当遵守父命,安安分分在西岐等候父亲归来。可是,伯邑考把父亲的嘱托抛在脑后,罔顾西岐重臣散宜生的劝阻,一意孤行前往朝歌救父。
  这一去,明摆着是深入虎穴,踏入死地。
  其次,伯邑考的奶奶态度可疑。
  原著第10回,写到姬昌的母亲、伯邑考的奶奶太姜时,特别提到太姜也擅长演算先天数,算出姬昌此去有七年之难。
  可是,当伯邑考筹备前往朝歌救父的时候,奶奶太姜竟然并无一言劝阻。只是由伯邑考的妈妈太姬出面,询问伯邑考离开之后,西岐政务交托给谁。
  太姜能算到姬昌有七年之难,当然也就能算到伯邑考此去将命丧他乡,一去不回。可是,太姜竟然一言不发。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西岐重臣散宜生的态度很奇怪。
  伯邑考提出要去朝歌,上大夫散宜生反对,伯邑考坚决不听。于是,散宜生也就放弃劝说。
  主上能纳谏自然是好事,若主上不听,臣子也无可奈何。从这个意义上说,散宜生既然已经劝阻,那么,伯邑考后来被害,也就怪不到散宜生头上。
  可是,在伯邑考死讯传到西岐后,散宜生的表现却非常奇怪。
  大将军南宫适一听少主伯邑考被害,吵嚷着要起兵造反,杀进朝歌。姬发询问散宜生意见。散宜生说:“公子命刀斧手先将南宫适拿出端门斩了,然后再议大事。”
  大家都很吃惊,散宜生却说,南宫适有勇无谋,贸然起兵,只能害了被囚禁的老大王!
  姬发询问散宜生有何救父良策,散宜生表示,很简单,送钱!只要给纣王身边的宠臣费仲、尤浑送去黄金白银,那么,他们自然会帮助姬昌说话。老大王回归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实上,一切都如散宜生所料。得钱之后,费仲尤浑果然劝说纣王,放姬昌还乡。
  只是,散宜生有如此救主良策,为何在当初不告诉伯邑考呢?
  那样的话,既可以救出姬昌,伯邑考也不会死!
  
  从伯邑考在面对纣王和妲己的谈吐看,他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那么,伯邑考为何一定要坚持前往朝歌营救父亲呢?
  我想,一个非常可能的原因,是伯邑考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弟弟姬发的威胁!
  从伯邑考死后,武将领袖南宫适与文官领袖散宜生的态度看,西岐武将毫无疑问是支持伯邑考的,可是,西岐文官对伯邑考的态度却很暧昧!
  少主的伯邑考被害,作为臣子深感痛心,要为主上报仇,这完全符合常理,本应当被高层表扬。可是,散宜生却认定,南宫适等武将的言行,是对西岐的重大背叛,犯下砍头大罪。
  确实,贸然起兵,会让还在商朝地盘的姬昌处境更加糟糕,可是,对忠于少主的武将们下达斩首命令,这又是何等无情?
  从此可以看出,散宜生为代表的西岐文官,其实是二公子姬发的人马。
  如此,才可以解释,散宜生明明有救主良策,却不告诉伯邑考!
  伯邑考正是感受到了弟弟的威胁,于是,他千方百计想要做得更好。
  父亲被囚禁七年,伯邑考也掌管西岐七年。可是,这七年间,姬发、散宜生等人处处掣肘,让伯邑考很是焦虑。他急需建立一场大功勋,来巩固、增强自己西岐少当家的地位。 
  救出父亲,就是伯邑考选定的提升自己名望的好方法。
  并且,伯邑考为营救父亲,也做了充分准备。
  他从西岐宝库中精挑细选了三件宝贝献给纣王——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另外还有西岐美女十名!
  听闻介绍,亚相比干叹息说:“此宝虽妙,今天子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
  身为商朝丞相的比干,自然对这三宝看不上眼,觉得会败坏商朝国政。可是,从伯邑考的角度看,他这些贡品,都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纣王不是喜欢出游吗?伯邑考献上可以自动行走的七香车。纣王不是喜欢喝酒吗?伯邑考献上醒酒毡。纣王不是喜欢听曲吗?伯邑考献上会唱三千小曲的白面猿猴。纣王不是喜欢美女吗?伯邑考就献上西岐最美的十个女子。
  按照伯邑考的推测,他此来朝歌,本当顺利完成救父任务。在立下此大功之后,他西岐接班人的地位将再无人可以撼动。
  可是,伯邑考算到了纣王,却忽略了妲己,从而引出了杀身大祸。
  
  那如何理解太姜的诡异举动呢?身为奶奶,她为何不劝阻孙子呢?
  只因太姜明白,伯邑考之死,是仙界高层的既定安排。她知道伯邑考此去必死,但是,不能劝阻。
  与太姜一样,姬昌同样从演习先天数中了解到了仙界高层的既定计划——长子伯邑考必须失去,并且必须被纣王杀死。
  当初离别西岐时,姬昌告诉伯邑考:“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此是至嘱至嘱,不可有忘!”
  细品语句,可以看出,姬昌在当时就已经知道伯邑考若是前往朝歌营救自己,将有杀身之祸。可是,他不能说破天机,只能用“切不可”“至嘱”等词语做出强调,希望伯邑考能够体会自家苦心。
  当纣王将伯邑考做成肉饼,拿给姬昌吃时,姬昌痛哭流涕说:“我儿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祸!”此处话语,再一次证明姬昌早就知道,伯邑考将死在朝歌。
  仙界高层制定的封神计划中,为何要安排纣王、妲己杀死伯邑考呢?
  因为,唯有如此,西伯侯姬昌反叛商朝,才师出有名!
  四大诸侯中,当时已经有两家起兵造反。那两家都是因为父亲无辜惨死,于是反叛商朝。东南四百镇诸侯独立,可谓名正言顺。
  可是,西伯侯姬昌有什么理由造反呢?
  就因为纣王把姬昌软禁了七年,西岐就要造反吗?人家纣王之所以软禁姬昌,是因为姬昌同情叛逆姜桓楚、鄂崇禹。
  故单凭姬昌被软禁,还不能成为反叛的理由。
  可是,当纣王无辜杀害西岐少主,并且强迫西岐主君吞下自家儿子的肉之后,局势就大变样了。纣王之举,可谓灭绝人性,丧尽天良。这不但是对西岐全民的挑衅,并且本身也就此丧失了人君的资格。
  果然,在结束七年囚禁、逃回西岐之后,姬昌就开始招兵买马,图谋造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5、千年妖姬苏妲己调戏伯邑考,情色片为何演变成恐怖片?


《封神演义》为了塑造伯邑考的忠贞善良,突显妲己的好色荒淫,描写了一段妲己调戏伯邑考的故事。
  妲己为何要调戏伯邑考?
  原著中说:“妲己在帘内,见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又说:“自古佳人爱少年,何况妲己乃一妖魅乎。”
  换言之,伯邑考青春年少,玉树临风,是小鲜肉一枚,于是妖妃妲己色心大起,向伯邑考伸出了魔爪。
  其实,这个故事有一个重大破绽!
  在原著第29回《斩侯虎文王托孤》故事中,讲到周文王病逝,终年九十六岁。文王去世之时,距离结束在羑里的软禁生活、回到西岐,不超过两年。
  虽然在《封神演义》中没有正面描写伯邑考的真正年纪,但古时人们结婚早,也生育早。就算周文王晚婚晚育,三十岁生第一个孩子,那伯邑考也有六十六岁。
  也就是说,伯邑考进朝歌营救父亲,拜见纣王、妲己时,不是花季翩翩少年郎,而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家。
  为了剧情需要,原著作者大笔一挥,伯邑考从六十多岁摇身一变,成为弱冠少年。
  此BUG且放一边。
  伯邑考身为西伯侯姬昌长子,若没有异变,姬昌死后,就是由他继承爵位。若伯邑考登上王位,西岐的走向将会如何呢?
  我们结合妲己调戏事件就可以发现,伯邑考身上具有几个致命缺点。若是由他领导西岐,西岐必将由兴盛转向衰败。
  伯邑考身上有哪些致命缺点呢?
  
  妲己当时年纪不超过三十,她见伯邑考青春年少,容颜俊俏,于是心生爱慕。这也算人之常情。只是,多数人都会顾及身份,顾及礼法,虽然心中有所想,却不敢贸然行动。
  妲己则不然。她本是妖魅之身,纣王对她又言听计从,故色心大起,于是以学琴为由,支开了纣王,单独和伯邑考呆在一室。
  妲己是个极有心机的妖狐。她可不是一上来就对伯邑考动手动脚。她先是以眼色挑逗,见伯邑考不予理会,于是摆下酒宴,以招待师父为名,请伯邑考坐在自己身边。伯邑考连忙趴伏在地,以妲己身份贵重,自己乃罪臣之子为名,坚决不肯入座。
  妲己于是撤去酒宴,继续学琴。她提出,自己指法不熟,希望能够坐在伯邑考怀中,由伯邑考手把手传授。
  伯邑考闻言,觉得妲己把自己当成毫无节操的浮华浪子,当场大怒,直言拒绝,并且警告妲己说:“娘娘之言,使臣万载竟为狗彘之人!史官载在典章,以娘娘为何如!今为传琴一事,亵尊一至于此,深属儿戏,成何体统!”
  妲己听后,就算她是千年老狐,也不禁羞得满脸通红。等伯邑考退下之后,妲己心中恨道:“这等匹夫,轻人如此!管教你粉骨碎身,方消吾恨!”
  要如何看待伯邑考在妲己调戏事件中的表现呢?
  其一、性情迂腐,不知变通。
  能够得到皇后妲己的爱慕,这对营救父亲却求告无门的伯邑考来说,本是天大的好事。
  伯邑考来到朝歌之后,虽然也拜会了比干,但是,比干虽然是亚相,在纣王面前其实毫无分量。伯邑考也没有联络其他大臣,就直接早上纣王,恳请放父王回乡。
  伯邑考虽然献上三宝,但是,在朝中无人帮忙说话,可以说,要想救出父亲,非常艰难。此刻,皇后妲己却对伯邑考传达出爱慕之意,伯邑考若能够好好利用,让妲己在纣王面上说几句好话,那救出姬昌,几乎不成问题。
  可是,伯邑考却迂腐之极,把妲己的示爱当成对自己的侮辱。
  其实,就算是伯邑考对妲己毫无感觉,也不屑利用妲己救出父亲,那他也应当委婉拒绝。可是,伯邑考选择了最笨的应对之策——他不但直接拒绝了妲己,并且把自己对妲己的蔑视当场说出!
  可以说,一个天大的有利因素,硬生生被伯邑考整成了天大的不利因素。妲己原本可以成为营救姬昌的最大助力,却被伯邑考激成了最大助力。
  其二、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作为西岐的大世子,伯邑考已经出任西岐执政官七年之久。不得不说,伯邑考在处理妲己调戏事件时的表现,相当幼稚!
  当妲己挑逗他时,伯邑考心想:“这贱人把我当作不忠、不德、不孝、不仁、非礼、非义、不智、不良之类。”
  在伯邑考看来,妲己挑逗他,是对他的莫大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妲己对伯邑考的爱慕,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关键看伯邑考怎么去应对。
  为人坚守原则本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过刚者折。”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统率万千百姓的君主,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顾全大局,就算是个人受辱,也必须忍耐。
        在这一点上,伯邑考比起他老爸姬昌,差得实在太远了。为了自己活命,姬昌连儿子的肉,都可以咽下,更何况其他。
  其三、感情用事,错失良机。
  应该说,伯邑考有一定才华。当妲己在纣王面前诽谤他时,当白面猿猴扑打妖妃妲己之时,伯邑考都能够机智应对,将两场大劫,消弭于无形。
  人家纣王都原谅了伯邑考,伯邑考对妲己却嫉恨在心。
  妲己提出,让伯邑考抚琴一曲,若是其中有忤逆之心,就将伯邑考斩首,若是其中有忠君之心,就放伯邑考回乡。
  当此之时,就算伯邑考心中有万丈怒火,他也当演奏一曲赞美纣王,宣誓忠于商朝的曲子。
  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又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躲过眼前劫难,回到西岐,那伯邑考就还会有光明的未来。
  可是,伯邑考却演奏了一曲批评时政,抨击纣王无道的曲子。
  纣王不懂歌曲,妲己却是音乐大家。原文说:“妲己妖魅,听得琴中之音有毁谤君上之言。妲己以手指邑考骂曰:‘大胆匹夫!敢于琴中暗寓毁谤之言,辱君骂主,情殊可恨!’”
  大家细看原文,妲己可不是污蔑伯邑考。曲子当中,确实就有诽谤纣王的意思。
  伯邑考若要活命,本当极力辨白。反正纣王不懂音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伯邑考总还有一半活命的机会。
  伯邑考却一边骂着纣王,一边把琴砸向妲己,来了一个现场刺杀。
  这下可谓是铁证如山,无可辩驳。纣王大怒,下令将伯邑考剁成肉酱。
  封神中绝代小鲜肉,最后真的变成了小鲜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66、拥有火眼金睛的白面猿猴和孙悟空是啥关系?



  关于孙悟空的前世,坊间一直流传着种种说法。
  有人说,梅山七圣之首的袁洪,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那袁洪,乃是白猿成精,修成八九(七十二)玄功,擅长变化之术,与二郎神大战,双方旗鼓相当。二郎神靠着女娲娘娘赐予的圣人级法宝山河社稷图才将其收付。被俘斩首时,袁洪砍了一个头又长一个头,最终,姜子牙用散人陆压的斩仙飞刀,才将袁洪杀死。
  应该说,《封神》中的袁洪,与《西游》中的孙悟空,确实有几分相像。两位都是猿猴成精,都精通变化之术,都能够砍头再生……
  只是,《封神》与《西游》本就是两本书,串联起来解读,难免有关公战秦琼之讥。更何况,《封神演义》最后说得明白,袁洪去世之后,姜子牙封神,那袁洪之魂被封为四废星,成为天庭正神。
  也就是说,即便认可封神大战是西游故事前传的观点,那袁洪也已是天庭神仙,且一直活着。天庭星宿每隔一周都要按时点名,点名不到就要被天规处罚。四废星袁洪怎么可能擅自下界,并且一去就是一千多年?更何况,《西游记》原著中,几次明确提到,满天星宿无一不在岗。
  因此,无论从那种角度说,袁洪都不可能是孙悟空的前身。
  至于袁洪的诸多神通为何会与孙悟空相似,很简单,因为《封神演义》成书在《西游记》之后。其作者深受《西游记》影响,在塑造猿猴类妖怪时,自觉或不自觉的在模仿《西游记》,山寨孙悟空。
  
  有人说,那拥有火眼金睛神通的白面猿猴,才是孙悟空的前身。
  白面猿猴与孙悟空之间,有两个相似点:
  其一,都是猿猴。
  其二,都会火眼金睛。
  第一处不必多说,白面猿猴与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一回事吗?
  二者之间,貌似相同,实则有天渊之别!
  为何如此说呢?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有两大奇效。若不运转法力,孙悟空的眼睛和寻常仙人(比如八戒、沙僧)无异。一旦运转法力,孙悟空的眼睛就犹如超级望远镜一般,可以日看千里,夜看八百,同时,他眼睛又犹如透视镜一般,可以看破幻象,发现事物本质。
  白面猿猴的火眼金睛呢?他能够直接看破妖怪幻象吗?

  《封神》中伯邑考为救父亲,带着三宝到朝歌救父。三宝之一,就是白面猿猴。那猿猴虽然是动物,却能唱歌,并且精通三千小曲,八百大曲,甚至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可谓稀罕之极!
  猿猴怎么能唱歌呢?
  书中有交代:这白猴乃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俱无,故此善能歌唱。
  所谓“十二重楼”,看似神妙,其实就是喉咙的意思。换言之,那白猿因为经常唱歌,于是喉咙中没有横骨——声带发育非常完美。
  那白面猿猴会火眼金睛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著说:(白面猿猴)又修成火眼金睛,善看人间妖魅。
  当时,纣王与妲己一同聆听白面猿猴唱歌,纣王与妲己都被深深迷醉。妲己虽然是千年狐妖,在歌声中也不禁意乱情迷,恍惚之间,显出了原形。
  原著说: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不知狐狸乃妲己本相。白猿虽是得道之物,终是个畜类。此猿将檀板掷于地下,隔九龙侍席上,一撺劈面来抓妲己。
  大家注意原文细节,白猿的火眼金睛,其实并没有直接看破苏妲己人类形体之下,其实是妖狐真形。它是在九尾狐听曲忘形,显露了本体之后,才用檀板去砸妲己。
  因此,白猿的火眼金睛,顶多也就是能够感受到幻化成人形的妖怪身上散发出的妖气。

  并且,白猿虽修行千年,道行实际上非常低。用我之前封神世界五大仙人等级的标准来划分,白猿连最低级的人仙级别都没有达到——
  白猿虽然活了千年,但是未能化成人形,始终还停留在畜生阶段。顶多也就是一个有点唱歌天赋(魅惑天赋)的猿猴而已。
        它的实力不但和九尾狐妲己无法相提并论(妲己躲避,只是装出一副柔弱女子的姿态),就连轩辕坟中的许多小狐狸精,都已经能够变成人形,凭空飞行。
  更何况,在封神世界,所谓火眼金睛,看破妖魅,其实是一种很低级的神通。姜子牙火烧琵琶精时,就特别点出姜子牙运转火眼金睛神通,定住琵琶精,使其不能任意变化。姜子牙的修为,在封神仙人之中,几乎就是垫底的存在。
  《封神》原著中还提到像云中子、广成子、道德真君等大罗金仙级别的仙人,他们几乎都具有凭空望气,发现妖魅的神通。他们在几百里几千里之外,就能看出朝歌皇宫之中,有妖魅作祟。他们这种神通,比姜子牙、白面猿猴的火眼金睛,强得太多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神通,则是在大罗金仙(天仙)中也非常罕见的一种神通。若非稀罕无比,火眼金睛也无法与筋斗云一起,成为孙悟空的两大招牌神通之一。
        虽然同是猿猴成精,虽然都会所谓火眼金睛,但白面猿猴乃《封神》小畜,孙悟空却是《西游》大圣,二者无论是出身来历,还是神通道行,都全然不同,毫无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67章、权谋高手姬昌,如何走出吃儿子的困局?



  在《封神演义》中,妲己绝对是第一毒妇。纣王虽然残暴,对待那些冒犯他的人,也不过是砍头而已。妲己却接连发明出炮烙、虿盆等刑法,让人受尽折磨,不得好死。
  对天下人来说,妲己是个毒妇;对纣王来说,妲己是贴心小棉袄。
  在纣王看来,妲己的所有毒计,都是为了他纣王,为了大商江山。当初杀姜皇后宫人是如此,现在把伯邑考做成肉饼,也是如此。

  前文说到伯邑考不甘心被妲己调戏,一边进谏纣王,一边用琴去砸妲己。他本是弱冠书生,力气平平,与妲己之间又隔得很远,徒然打碎了一些盘碟杯盏,妲己根本就毫发无伤。
  纣王大怒,伯邑考竟敢伤他爱妃,这还了得!他发狠命人将伯邑考抓了,准备扔到虿盆,让万蛇啃噬。妲己拦阻,说出个一箭双雕的处置方法。
  妲己提出:“妾常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杀姬昌,恐遗后患。”
  纣王一听大喜,连连慨叹:御妻之言,正合吾意!  
  当初,西伯侯姬昌为何会惹得纣王大怒,下令将其抓捕?
  因为姬昌擅长演习先天数!
  天道渺远,高深难测。自古以来,人们对上天,对未来,就深深敬畏。姬昌演习先天数,却能够勘破天机,预知未来,这是何等了不起!
  姬昌不过是臣子身份,却在百姓当中,士大夫之间,拥有“圣人”之名。这对于一国天子纣王来说,绝非好事。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姬昌眼下虽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纣王叫板,但是,姬昌一方面是西方两百镇诸侯首领,一方面在天下百姓心中号称圣人,这两种身份加起来,已经对纣王的统治,构成了重大威胁。
  尤其是姬昌在发表所谓预言时,竟然声称纣王的帝位将一传而绝,大商的江山即将败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比空有勋爵的姜桓楚、鄂崇禹,在天下百姓中拥有崇高声望的姬昌,危险系数更大!于是,纣王在斩杀了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之后,明知不宜再惹是非,又树强敌,还是将西伯侯姬昌软禁起来。
  只是,一晃七年过去。那姬昌夹着尾巴做人,对朝廷恭恭敬敬,对纣王毫无怨言。加上比干、黄飞虎多次为姬昌求情。纣王也在狐疑,或许姬昌真的没有反叛之心?可就此放走姬昌,纣王又不大放心。
  妲己的计策,恰恰可以为纣王解忧!
  
  把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这对纣王来说,有何好处呢?
  其一、若姬昌看不出肉饼是伯邑考之肉所做,直接吃下,那就证明姬昌预知祸福纯属骗人,庸人一个,那放回西岐也不会有威胁。
  其二、若姬昌看出了肉饼是伯邑考之肉所做,坚决不吃,那就证明姬昌有反叛之心,纣王就有理由把姬昌杀了。
  纣王命人把肉饼拿给西伯侯姬昌,等候使者回禀消息。
  纣王虽然也算精明,但权谋机心比起姬昌来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在吃肉饼事件中,他只看到了非此即彼的两种可能,完全没有想到,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
  即西伯侯姬昌确实看出了肉饼是儿子之肉所做,但为了保全自身性命,逃回西岐,依然选择吃下。
  事实上,在使者拿肉饼到来之前,姬昌已经用金钱占了一课,知道儿子伯邑考被杀。
  姬昌流泪说:我儿不听父言,遭此碎身之祸!今日如不食子肉,难逃杀身之祸;如食子肉,其心何忍!使我心如刀绞!
  古代有所谓“长者赐不可辞”,更不要说是天子之赐。拒绝天子的赏赐,就等于忤逆,就要被砍头。
  于是,不吃肉饼,姬昌注定一死。吃肉饼,却是吃儿子的肉,姬昌心中痛如刀绞。
  只是,虽然痛如刀绞,可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正伯邑考死都死了,还是让伯邑考死得有价值吧。
  最终,姬昌打开盒盖,做出一副幸福状,当着使者的面大口大口吃肉饼,把三块大肉饼全部吃光,才送走使者。
  
  听使者回禀,纣王心中惭愧,就要放姬昌回国。一旁费仲却说,小心姬昌耍诈:为求活命,才勉强吃儿子的肉。
  纣王不信,他说:“昌知子肉,决不肯食。昌乃大贤,岂有大贤忍啖子肉哉!”
  纣王为何不相信姬昌在知道肉饼是伯邑考之肉的情况下还会吃呢?
  因为那样,姬昌将会面临两个问题:
  其一、以父食子,自身将受到良心的无尽折磨。
  其二,以父食子,一旦消息传开,姬昌必将受到万千百姓的唾弃。
  第一个还好说,毕竟姬昌儿子多,古时候父母也多把儿女当成私有财产。在乱世,或者饥荒时期,易子而食,虽然残忍,却也不算罕见。
  可是,第二个呢?为了活命,姬昌连亲生儿子都能吃掉,更何况其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寻常老百姓呢?
  姬昌若是不知,自然问心无愧。可若是知道,并且消息传开,姬昌将有何脸面统率百姓?
  纣王毕竟天真,真正了解姬昌的,还是费仲。这大奸和大忠,除了道德底线不同,那都是权谋高手。
  姬昌确实厉害,他忍心食子,骗过了纣王,最终回到了故乡。到了西岐后,他又自编自导了一场戏,把食子的丑事,也轻轻遮掩过去。
  姬昌是怎么做的呢?
  那一天,姬发带领西岐文官武将在道旁迎接姬昌。然后,姬昌登上逍遥马,进入西岐,万千百姓跪地迎接,场面隆重之极。
  在无数官员百姓瞩目之下,姬昌当场赋诗一首,在大声吟诵之间,竟然把自己如何被困羑里,如何被迫吃儿子伯邑考的肉一一说出。
  姬昌明白,这种事情是绝对隐瞒不了的。就算他不说,纣王一方也会故意宣扬。与其等日后西岐百姓道听途说流言纷纷,不如当众说出以正视听。
  只是,食子毕竟是惨无人道、骇人听闻的事情,若处理不当,姬昌以后就没法见人。
  姬昌果然是高手!
  他吟诵完毕,大叫一声从逍遥马上摔下来。姬发连忙上前,扶起父亲。大家一通抢救,姬昌醒转,从口中接连突出三个肉块——那肉块在地上一滚,竟然化成三个兔子,跑入丛林去了。
  肉饼竟然变成兔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我的理解,这必定是姬昌安排给围观万千百姓看的一场戏。
  姬昌晕倒后,立刻被姬发等诸多儿子、心腹包围。百姓看到的,只是从诸王子中忽然跑出三个兔子。事后一打听,哦,原来是老大王把当初吃的伯邑考肉饼吐了出来,三个肉饼变成了三个兔子。
  由此一来,姬昌食子的危机,就彻底解除了。
       只是,这闹剧只能骗骗无知妇孺。当时距离姬昌吃肉饼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伯邑考牌肉饼早就进了五谷轮回之所,怎么可能还在姬昌肚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7472

帖子

5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注册时间
2011年6月17日
在线时间
1593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8、姬昌为何能归国?




  前文说到,伯邑考献上三宝以求救父姬昌,却落得身死人亡、父食子肉的悲戚下场。可是,在短短一二月之后,姬昌不但获得大赦,走出羑里,还被加封为王,成为商朝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超级诸侯。
  究竟是甚么力量改变了姬昌的命运?
  
  姬昌能归国,首功之人当推西岐上大夫散宜生。
  当伯邑考被害的消息传到西岐,以二公子姬发为首的西岐领导层就开始讨论如何营救主公姬昌。
  上至二公子姬发,下至大将南宫适,大家都感到前途渺茫,束手无策。可是,上大夫散宜生却提出,要想救回主公姬昌,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散宜生分析当初伯邑考救父计划失败的原因。他认为,伯邑考死亡原因有二:
  其一,不听父亲姬昌的警告,擅自前往朝歌救父。
  其二,看不清朝歌局势,所托非人。
  伯邑考到达朝歌后,拜访了亚相比干,比干也答应为他说情。在伯邑考看来,比干一方面是朝廷百官首领,一方面又是纣王的叔父。由他出面说情,自然一句顶一万句。
  事实上,纣王对比干只是表面尊重,他真正信任的是费仲和尤浑。
  伯邑考到了朝歌,没有给费仲和尤浑两位送礼。以费仲与尤浑的脾气,必定从中作梗。如此一来,救父行动怎么可能成功?
  事实上,在姬昌吃了伯邑考的肉后,纣王已经提出,可以释放姬昌归国。就是费仲提出反对意见,导致纣王改变了意见。
  那散宜生的营救方案如何呢?
  散宜生说:“为今之计,不若先差官一员,用重赂私通费、尤,使内外相应;待臣修书,恳切哀求。若奸臣受贿,必在纣王面前以好言解释,老大王自然还国。”
  散宜生的营救方案非常简单——给费仲与尤浑送钱!
  所谓打蛇要打七寸。纣王耳根子软,在后宫,他经常被妲己左右,在朝堂,他经常被费仲尤浑左右。
  关押姬昌乃是朝廷政务,找费仲与尤浑,才算是对口。而费仲尤浑喜爱的,无非是金银财宝。
  散宜生写了两封信,从西岐将官中挑选出两个办事谨慎的,带着书信与许多金银前往朝歌,求见费仲尤浑。
  在费仲与尤浑收到金银后不久,姬昌就被释放归国。

  可以说,金钱的力量,在营救姬昌的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只是,金钱只是外物,只是驱动力,真正改变姬昌命运的,是费仲与尤浑。
  费仲这个人虽然奸诈,但盗亦有道,他一直还是秉持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古老规则。在收了万金之后,就开始盘算如何救人。
  费仲与尤浑不愧是商朝排名第一、第二的奸佞之臣,在见风使舵、揣摩人心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
  姬昌当初被捕,是犯下妄言国政、欺君侮上的大罪。并且,费仲与尤浑正是力主抓捕姬昌、严惩姬昌的代表人物,如今他们两位要为姬昌说情,首先就要面对纣王的质疑,处理不当,就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们没有在朝堂公开提议释放姬昌,而是在摘星楼与纣王下棋、纣王连胜两盘心中大喜的时候,假作随意评价一边的歌女琴艺平平,引得纣王说到伯邑考,谈起西伯侯姬昌。
        纣王慨叹:姬昌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吃了,可见所谓姬昌擅长先天数、预知未来都是一派胡言!
        眼见纣王对姬昌的敌意大大降低,费仲趁机禀奏说:“臣闻姬昌素有叛逆不臣之心,一向防备。臣于前数日着心腹往羑里探听虚实。羑里军民俱言姬昌实有忠义,每月逢朔望之辰,焚香祈求陛下国祚安康,四夷拱服,国泰民安,雨顺风调,四民乐业,社稷永昌,宫闱安静。陛下囚昌七载,并无一怨言。据臣意,看姬昌真乃忠臣。”
  纣王一听,奇怪了,说:“卿前日言姬昌‘外有忠诚,内怀奸诈’,包藏祸心,非是好人,何今日言之反也?”
  费仲说:“据人言,昌或忠或佞,入耳难分,一时不辨,因此臣暗使心腹,探听真实,方知昌是忠耿之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费仲很会说话。他故意以“臣闻”开头,一方面强调自己当初提倡抓捕、严惩纣王,是听他人传言,为当初误判洗刷罪过;一方面强调自己已经派人到羑里查实,姬昌七年间表现确实不错,为释放姬昌提供证据。
  如此一来,在纣王眼中,费仲不但不是那种昨是今非、毫无定见之人,反而成了敢于求证、勇于认错的忠诚之士。
  纣王一听,觉得费仲所言颇有道理,再询问尤浑意见如何,尤浑表示,自己和费仲看法一样。纣王当即拍板,要释放姬昌。
  赦免姬昌事件上,费仲出力多,尤浑出力少。尤浑是个注重口碑的人。他既然收下了西岐万金,就要办一件万金难买的大事,如此才能体现他尤浑大人的价值。
       于是,尤浑提议:朝廷应当加封姬昌为王,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天下人知道纣王之宽仁博爱,又可以让姬昌代替天子去剿灭东南叛贼,一举两得。
  纣王一听大喜,当即封姬昌为王,让姬昌夸官三日,再回西岐。
        本来,姬昌只要老老实实夸官三天,就可以回到西岐。可是,一个貌似聪明其实蠢到家的人给姬昌提了一个意见。这个意见,让刚恢复自由身的姬昌,又变成朝廷逆贼,受官兵追捕。
        这个提馊主意的人是谁呢?姬昌又如何躲过朝廷追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69、黄飞虎是笨蛋还是坏蛋?


  姬昌夸官途中,遇上的人是商朝武成王黄飞虎。
  姬昌一见,急忙下马,站在道旁,对黄飞虎欠身打躬。
  姬昌为何如此客气?姬昌此时虽然受封王爵,可以代替天子征伐四方,可是,人家黄飞虎早就是王爷,并且妹妹还是纣王贵妃。在西岐,姬昌是一方霸主,在朝歌,还要多番仰仗人家黄飞虎。
  见姬昌如此客气,黄飞虎也忙滚鞍下马,向姬昌行礼,并且表示自己有重要事情相告,希望姬昌移步到黄府一叙。
  此前,姬昌虽然也和武成王相熟,但彼此并无深交。见黄飞虎主动邀请,姬昌觉得,正是加强彼此联系的大好机会,于是爽快答应。
  到了黄府,黄飞虎把众人屏退,对姬昌说了一番话。正是这番话,把姬昌吓得胆战心惊,一出黄府就立刻逃亡。
  黄飞虎说了什么呢?
  
  黄飞虎说:“当今宠信邪佞,不听忠言,陷坏大臣,荒于酒色,不整朝纲,不容谏本,炮烙以退忠良之心,虿盆以阻谏臣之语。万姓慌慌,刀兵四起。东南两处已反四百诸侯,以贤王之德,尚有羑里困苦之羁,今已特赦,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金鳌脱钓,如何尚不省悟!况且朝中无三日正条,贤王夸什么官,显什么王!何不早早飞出雕笼,何必在此网罗之中,做此吉凶未定之事也。”
  黄飞虎一番话,主要强调三点:
  其一、纣王无道,臣子不必守节。
  当今皇帝纣王,乃是一个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虐杀忠良,善恶不分的昏君。
  和明清时期君臣关系不同,先秦时期的君臣之间虽未达到彼此平等,但也绝不是臣子单方面付出。
  所谓:“君王待臣子如手足,臣属待君王则如心腹;君王待臣子如犬马,臣属视君则如路人。”既然纣王对大臣一味凶暴,那么,大臣对纣王也就不再有效忠的义务。
  其二、天下皆反,纣王已不可信任。
  天下一共八百镇诸侯,东南四百镇都被纣王逼反,北方更有袁福通率领的七十二路反叛军。唯一安定的就是以西岐为首的西方两百诸侯。
  可是,立下安邦定国大功的姬昌不但没有受到朝廷赏赐,反倒被朝廷下令拘禁。纣王如此功过不分,善恶不明,怎能信任,怎可托付?
  其三、纣王朝令夕改,姬昌处境危险。
  七年前,纣王因为荒唐的理由将姬昌抓捕。七年后,纣王莫名其妙又将姬昌放出。多数官员,比如比干、微子等人,觉得是姬昌命好,甚至慨叹纣王宽仁。
  但是,黄飞虎却告诉姬昌,以纣王之糊涂残暴,他可以一时兴起放了姬昌,也可能一时兴起杀掉姬昌。眼下姬昌看似荣耀,其实依然处在危险境地。
  唯有逃出五关,回到西岐地界,纣王才会有所忌惮,才会放过姬昌。
  姬昌一听,吓得魂飞天外。只是他还有困扰:从朝歌到西岐一路有关隘阻挡,没有兵符,根本就不能出关。
  黄飞虎慨然许诺帮忙,送给姬昌出关铜符,命部下打开朝歌西门。姬昌在晚上八九点离开,一路快马奔驰,逃回西岐。

  黄飞虎对时局的分析对不对呢?
  很对!
  黄飞虎提议姬昌立刻逃离朝歌对不对呢?
  大错!
  后文中写到,因姬昌晚上没有按时回到招待所住宿,招待所官员发现,怀疑姬昌已经潜逃,立刻禀告费仲、尤浑。费仲、尤浑立刻禀告纣王,纣王大怒,认定姬昌之前种种是欺瞒君王,派出心腹将领殷破败、雷开率领三千飞骑追赶。
  结果,姬昌提前一晚出发,官军第二天上午追赶。黄昏时分,临潼关前,官军已经赶上。就算姬昌侥幸凭借铜符,逃出了临潼关。可是,之后还有四座关隘,姬昌一年迈老人,无论如何不可能逃过精锐骑兵的追捕。
  换言之,姬昌在朝歌安安分分夸官三日,正常来讲,就可以风光无限、太太平平回到西岐。可是,姬昌逃出朝歌,正常来讲,姬昌必定会被官军擒拿,最终以欺君罔上之罪被斩首。
  黄飞虎统兵多年,对麾下精锐骑兵的追捕速度应当一清二楚。当初追捕殷郊、殷洪两位王子,黄飞虎几次出手干预,最终朝廷官军还是捉回了两位王子。
  那么,黄飞虎为何还要建议姬昌潜逃?这不是把姬昌往火堆里推吗?
  没错,在我看来,黄飞虎就是要把姬昌往火坑里推!
  证据一、放纵殷雷二将追捕姬昌。
  殷破败、雷开二人领了圣旨之后,到黄飞虎处调兵。黄飞虎没有像上次一样,给他们老弱病残,而是派出三千精锐骑兵,以至于官军仅仅花了半天功夫,在距离临潼关还有二十里的路上,就追上了姬昌。
  证据二、姬昌自身也明白逃离方案失当。
  面对后面追兵,姬昌知道逃命无望,心中无奈叹息说:“武成王虽是为我,我一时失于打点,夤夜逃归;想必当今知道,旁人奏闻,怪我私自逃回,必有追兵赶逐。此一拿回,再无生理。如今只得趱马前行,以脱此厄。”
  《封神演义》中的姬昌,是一个典型的以德报怨的谦谦君子。姬昌把自己将被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失于打点”,也就是没有给一些人(比如招待所所长)送钱,于是他们禀奏朝廷,纣王下令抓捕、
  从一出事情就向费仲禀告看,那招待所所长本就是费仲的心腹。何况,就算姬昌给了招待所所长金山银山,见姬昌一夜未归,那招待所所长也必定会向费仲、尤浑禀告。
  所谓有命拿钱也要有命享受。若是包庇姬昌,那等待招待所的就是死亡。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姬昌失于打点,而是逃亡计划本身就不靠谱。
  只是,黄飞虎与姬昌无怨无仇,为何要害姬昌呢?
  只因黄飞虎乃商朝贵戚,姬昌乃地方霸主。
  黄飞虎的幸福,和商朝的江山有着密切关系。他的父亲是界牌关总兵,他妹妹是后宫贵妃,他自己更是统率朝歌兵马的武成王。
  商朝若是败亡,他的富贵也就到了终点。
  能够威胁到商朝统治的,首推地方四大诸侯。
  因此,虽然纣王不分是非屠戮了姜桓楚、鄂崇禹,拘禁了姬昌,但是,武成王面对这些冤案,基本上闭口不言。
  在对姬昌的一番提醒中,黄飞虎大谈纣王无道,大谈天下皆反,可是,黄飞虎自己却一直呆在商朝阵营中。黄飞虎在商朝富贵已极,他投奔西岐顶破天也就是享受和商朝一样的待遇。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只是,黄飞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落花有意,纣王流水无情。他这边为了商朝的稳定殚精竭虑,甚至不惜做坏蛋害人,可那边纣王却要给他戴绿帽,逼得他不得不反。
  姬昌能够走出困局,靠的不是黄飞虎的通关铜符,而是化身鸟人的雷震子。那雷震子本是人身,为何会变成鸟人呢?请看下一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41

帖子

2862

积分

连趣队长

Rank: 4

注册时间
2016年2月2日
在线时间
395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5月20日 13:26 , Processed in 0.0673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