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南征北战》

连趣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楼主: 一字并肩王

转载:品读封神系列(大部分是叶之秋先生所著“堪破封神”)

[复制链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37、黄飞虎为何暗中助方弼谋反?



 黄飞虎为何做出如此应对呢?
  是黄飞虎忠于成汤社稷,为保护殷郊、殷洪两位王子,不惜堵上身家性命?
  和比干不同,黄飞虎从来就不是一个愚忠之辈。他的选择,无一不是三思之后的决定。
  真正促使黄飞虎放弃纣王,力保太子,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后宫升迁无望。
  黄飞虎一度寄希望于妹妹黄贵妃。若纣王在姜皇后被废后,让黄贵妃晋升为皇后,那么,黄家就会风光大涨,成为成汤第一外戚,第一豪门。
  可是,当看到纣王竟然酷刑折磨死姜皇后,并且狠心追杀亲生儿子,黄飞虎就明白,这皇后之位,他妹妹绝对当不得。
  既然黄贵妃不能当,杨贵妃已经死掉,那么,最终封后的毫无疑问是苏妲己。
  之前姜皇后在世之日,她为人公允宽厚,黄贵妃的日子过得比较轻松。等苏妲己上位,凭着她的狡诈与狠毒,后宫妃嫔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因此,以后的日子中,妹妹黄贵妃但无法对黄飞虎提供助力,反倒将成为黄家的一个祸根。
  可若是殷郊称帝,那么,苏妲己必定会被赐死。平日与殷郊兄弟亲善的黄贵妃必将成为太后,那么,黄家在后宫的势力将会更加稳固。
  其二,自身危机重重。
  纣王对妲己的偏听偏信,百官在危难面前的冷漠无情,让武成王黄飞虎心中产生了非常浓重的危机感。
  苏妲己在收拾了姜皇后之后,必然会对黄贵妃下手。要知道在姜皇后统率后宫的日子,黄贵妃可没少打妲己的小报告。以妲己那睚疵必报的性情,会那么轻松放过黄贵妃吗?
  妲己要想扳倒黄贵妃,首先就会干掉黄飞虎。黄飞虎虽然立身严谨,可是,以无心对有心。等到纣王真的要整黄飞虎,黄飞虎就只有死路一条。
  何况,黄飞虎身为武将,对天下局势的了解也远在比干等文官之上。单看那北海袁福通,仅仅七十二路人马竟然就牵制朝廷大军许多年。此刻,纣王又整死姜皇后,必然逼反东伯侯姜桓楚。姜桓楚一反,商朝局势便岌岌可危。
身为商朝武将首领的黄飞虎,可不想自己与家族为纣王陪葬。
加上方弼、方相二人乃是他的部下。带走两位王子,公开反商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黄飞虎虽然大加训斥,可是,没有当庭拿下,那就是罪过。难道纣王在事后不去追究。  
  其三、放走殷郊风险小收益大。
  以黄飞虎的身份,若是在朝歌直接拥立殷郊称帝,风险太大——先不说朝歌有诸多武将忠于纣王,就算是比干那一关,黄飞虎就过不了。
没有比干的支持,就等于没有贵族集团的支持。以黄飞虎的心机,当然不会把自己独自放在火山口上。
      黄飞虎要拉上一帮人一起干,让风险分摊。
      放走殷郊,让姜桓楚带头出兵,那风险就完全转嫁到姜桓楚那边了。
  黄飞虎不担心姜桓楚不出兵。谁让姜桓楚是姜后之父,殷郊之外公呢?他就算是不出兵,纣王下一个也要收拾他。
  若姜桓楚与鄂崇禹真的能够兵临城下,那么,在黄飞虎的配合下,纣王被废,殷郊称帝完全可能。那时,他黄飞虎不但可以照旧掌握兵权,享受富贵,甚至可能再进一步,成为新的闻太师。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黄飞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还留下玉佩给四人做盘缠,结果,此前还胆大如虎的方弼、方相兄弟竟然怂了,抛弃两位王子独自逃命去了。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落单的少年王子此后的命运又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38、纣王众叛亲离,为何殷郊、殷洪还未能成功逃离?


 武成王黄飞虎冒着极大的风险,放殷郊、殷洪逃命。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时隔一天,殷郊、殷洪二人就被擒拿归纳。
  当时的商纣王,诛妻杀子恶名传遍朝歌,百官愤恨;对殷郊、殷洪兄弟,人人都有怜惜相助之心。为何有如此大好局势,殷郊、殷洪还未能成功逃离?
  
  首先,方弼、方相有勇无谋,百官中支持殷郊、殷洪的力量其实很小。
  方弼、方相兄弟在朝歌军界略有地位,但是影响力有限。在诸多世代贵族都沉默的情况下,殷郊、殷洪出逃,就变得危机重重。
  尤其是方弼、方相虽有勇武,却智略不足。若知道自己笨,老实听话也就罢了,偏偏这两兄弟还喜欢自作主张,结果害人害己。
  此前,方弼说缺少盘缠,黄飞虎就送出玉佩。方弼说不知前途在何方,黄飞虎就告诉他们,一个保护殷郊去找东伯侯姜桓楚,一个保护殷洪去找南伯侯鄂崇禹。再三交代之后,黄飞虎才转身回去朝歌。
黄飞虎万万没有想到,他离开不久,方弼、方相兄弟就告诉殷郊、殷洪,要四个人分开,各走各的路。
这个提议,无异于将茫然无知的少年王子殷郊、殷洪抛弃。两位王子都是娇生惯养,在没人护持的情况下根本就活不下去。
  那么,方弼、方相为何要离开殷郊、殷洪呢?
  方弼振振有词地告诉殷郊说:“臣等乃一勇之夫,秉性愚卤;昨见殿下负此冤苦,一时性起,反了朝歌,并不曾想到路途窎远,盘费全无。今欲将黄将军所留玉玦货卖使用,又恐盘诘出来,反为不便。况逃灾避祸,须要隐秀些方是。”
  方弼提出,因为是突然起意带走王子反叛朝廷,身上没有带钱。此去东鲁路途遥远,没钱根本到不了。此前黄飞虎送了一块玉佩,可以换不少钱。但是,黄飞虎的玉佩乃是贵重之物,拿去典当很容易被人误会,查出形迹。
  刚好他们走到了分叉路口,于是,方弼就告诉殷郊、殷洪,让他们一个前往东鲁找外公姜桓楚,一个到南方找鄂崇禹。至于他们自己,会投靠一个诸侯,等两位王子起兵的时候,必定再来效力。
  听了方弼、方相的话,殷郊、殷洪只知道流泪。四人就此分道扬镳。
  那么,方弼、方相分开的提议正确吗?
  可以说,这个提议糊涂之至。
  方弼主张分开的关键原因是缺钱。方弼、方相都是身高体长之人,估计都是超级吃货,饭钱都要不少。方弼、方相离开殷郊、殷洪,确实可以为两位王子减少开支——可关键的问题是,殷郊、殷洪两位王子也没钱!
方家兄弟离开后,殷郊、殷洪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呢?
  其实,方弼、方相兄弟完全可以按照黄飞虎的交待去做,兵分两路,由方弼保护殷郊,由方相保护殷洪,各自前往一方调兵。如何解决盘缠问题呢?方弼、方相兄弟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殷郊、殷洪又是正牌的成汤王子,他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大户,或者亮明身份,许以重利,或者威逼利诱,强取豪夺,借些钱粮,带走几匹马,不用多久就可以各自赶到目的地。
  笨蛋方弼自以为分开走是对殷郊、殷洪好,结果,刚分开一天,殷郊、殷洪就被官军擒拿。
  
  其次,前来擒拿的殷破败、雷开代表的势力很强大。
  听闻黄飞虎没有追上殷郊、殷洪,纣王虽然生气,却也没有发作。毕竟当时的朝廷已经足够纷乱,若是责备黄飞虎,难免另起风波。
  纣王命令心腹大将殷破败与雷开调遣三千人马,追击殷郊、殷洪。
  那黄飞虎也有意思,先是告诉殷破败二人,当天时间太晚,没有办法召集军士,必须等第二天再出发。等到了第二天,黄飞虎又故意让人把三千老弱病残调派给殷破败、雷开,以拖延抓捕速度。
  殷破败、雷开虽然奉有纣王圣旨,却也知道追捕王子乃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见黄飞虎故意刁难,他们也没有多说。
  因三千老弱行动实在太慢,走了一天才走了三十里路,殷破败于是提议精选人马,加快追捕速度。于是,两人从三千人马中各自挑选了五十名精装兵丁,行军速度大大提高。
  结果,当天傍晚,两位王子就先后落网。
  原著中看似只有殷破败、雷开充当恶人,追捕殷郊、殷洪,其实,他们所代表的势力,非常强大。
  虽然文武百官在纣王诛妻杀子的事情上多有不满,但是,百官都还是听从纣王的调遣。圣旨一下,即便心中再不同意,绝大多数官员都会执行。
  换言之,纣王虽然屠戮了极少数高官,但是,对整个商朝官员阶层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一些贵戚的倒台,反倒空出了一些位置,让他们有了升迁的空间。
  这也是许多官员一边为姜皇后慨叹感伤,一边却没有人站出来帮助殷郊、殷洪的重要原因。
  
  最为关键的,是身为王子的殷郊、殷洪二人本性孱弱,难以扶持!
  惨案发生是,殷郊年届十五,正位东宫多年。在古代来说,十五岁已经成年,许多人都当了父亲。可就是这位太子爷,在大难来临之际,除了大哭,没有其他半点主张。
  黄飞虎追上两人时,殷郊下跪流泪,恳请黄飞虎放过二人,许诺只要放弟弟殷洪逃命,自己愿意回朝歌赴死。
  殷郊的话很感人,可是,也很窝囊,与大事根本无用。
  殷郊不但没有身为人君必须有的决断能力,就连最基本的危机意识都没有。
  与弟弟殷洪分开逃命后,殷郊一路前行,渐近黄昏,他腹中饥饿。眼看前方有一座宅院,上书“太师府”三字,他也不四处打听一下,就直接走入大门。他心里想的是:“此处是宦官,可以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其实,越是官宦人家,此时的殷郊越是应该远离。因为他们极有可能得到朝歌消息,多半会遵循纣王旨意,抓捕殷郊归案。
  半点警惕性也无的殷郊,根本就无法在波诡晕厥的王朝高层斗争中生存。一个大浪打来,殷郊就会尸骨无存。
  果然,就在殷郊进入太师府不久,追踪而来的殷破败也走入太师府。一番交谈之下,忠于成汤社稷的商容,最终还是将违背皇命的殷郊拱手交出。
  相比哥哥殷郊,弟弟殷洪更加没用。这十二岁的娃,一路走来肚子饿得咕咕叫。看到一家店铺买东西吃,就上前说:“拿饭与孤家用!”那店家竟然就真的端出饭菜给殷洪吃,并且还分文不收。
  只是,幸运的事情不是常常有。吃饱饭后走了半天,殷洪又累又饿,看到前方有座庙,就走入庙中休息。没多久,就呼呼大睡。
  结果,就在殷洪睡着的当口,雷开带领五十名兵丁赶到庙宇,将殷洪轻松擒拿。
  两位王子在逃离朝歌两天后被抓捕归案。
  回归朝歌之后,纣王下令将儿子斩首。可是,一阵狂风刮起,两位王子竟然神秘失踪。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39、可怕的慈悲心


  前文说道殷破败、雷开二将将殷郊、殷洪二王子擒拿,回归朝歌。文武百官见了无不悲伤,纷纷表示要撞金钟请纣王上殿议事。纣王知道此刻上殿必定会被围攻,于是坚持先斩二逆子,明天再上殿议事。
  就在两位王子被绑赴午门,准备开刀问斩的时候,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等待风沙退却,两位王子已经不知所踪。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玉虚宫门下带头两位大哥云霄洞赤精子、桃源洞广成子,“二仙无事,闲乐三山,兴游五岳,脚踏云光,往朝歌经过,忽被二位殿下顶上两道红光把二位大仙足下云光阻住。”
  按原著字面的意思,是赤精子与广成子闲来无事,偶然来到朝歌,救下了两位王子。
  不过,赤精子与广成子真是偶然来到朝歌,无意中救下两位王子吗?
  
  当然不是!
  赤精子与广成子早就在那高天之上等候,一直等到殷郊、殷洪两位王子全无活路,只能引颈待戮时,方才出手营救。
  有何证据证明两位大罗金仙营救殷郊、殷洪是早有预谋?
  其一、殷郊、殷洪乃封神榜上有名正神。
  在原著第一回与第九回,都提到殷郊、殷洪两位殿下都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注定了要兴周灭商,命不该绝。
  于是,在第一回中,女娲想要报私仇,被殷郊、殷洪的头顶红光阻拦仙路。在第九回中,赤精子与广成子同样是被殷郊、殷洪头顶红光阻拦仙路。
  有关“封神榜”上的名单问题,我以后专文论述。不过,可以明确一点,对于兴周灭商,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以及老子,已经定下了一个基本的盘子。也就是说,在一些细节上,或许做不到完美,会有一些突发事件,但是,在大体的走向上,都已经规定好了,并且写成了文案。
  就像殷郊、殷洪的命运,就被定为以子杀父,背叛殷商。
  既然殷郊、殷洪的未来,是反叛殷商,那么,在阐教与截教的站队中,自然应该归入阐教门下。于是,身为玉虚宫大弟子的赤精子与广成子,当仁不让,同时下凡来到人间,救下两位王子。
  其二、对殷郊、殷洪,两位大仙关注已久。
  原著说:“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卷结。二仙早知其意。”
  两位大罗金仙若真是偶然路过朝歌,见到朝歌杀气连绵,愁云卷结,怎么可能就知道是殷郊、殷洪要被杀?
  在封神世界,没有哪位大神能够真正做到未卜先知,全知全能。所谓的“未卜先知”,大都是知道了内幕消息,或者根据各种已知的消息做出合理的预判。
  赤精子与广成子也是如此。
  从其师元始天尊处,赤精子与广成子必然已经知道,身在朝歌的女娲娘娘已经奉命派出妖魅潜入深宫,魅惑纣王,搅乱成汤天下。
  此前,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献宝剑降妖的事情,在人间仙界传得沸沸扬扬。别说身在东土的十二金仙,就连身在西方灵鹫山的燃灯道人,都知道了云中子的“光辉”事迹。
  因此,在仙界中,大家几乎都知道那妲己乃九尾妖狐变化。
  一方面,妲己魅惑纣王乃是奉承女娲娘娘之命,她必须做出许多坏事,才能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另一方面,妲己为了自身的生存,也必须排挤姜皇后,扫清后宫障碍。
  只是,自古以来,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姜皇后不会因为妲己想要上位就自动让出皇后之位,于是,设局陷害就成了必然。而要将姜皇后哦势力彻底赶出皇宫,就必须斩草除根将姜皇后两个儿子一起除掉。
  因此,殷郊、殷洪二人被推至午门斩首,就成了必然命运。
  其三、殷郊、殷洪身份特殊,值得利用。
  鸿钧老祖宣布十二仙首都犯了杀劫。十二仙首要想成功渡劫,就必须得到师尊元始天尊的帮助。在玉虚宫与碧游宫的争斗中,建立功勋,以获得师尊器重,是玉虚宫门下仙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殷郊、殷洪恰恰是两个可堪大用的棋子。
  殷郊、殷洪乃成汤一脉,殷郊更是东宫太子。玉虚宫一向标榜正义,与碧游宫势不两立。那么,若殷郊、殷洪二位殷商王子也能参加到兴周灭商的大业中,不就能够充分证明纣王昏庸、商朝无望、截教邪恶吗?
  其四、赤精子、广成子出现的时机刚刚好。
  赤精子与广成子在朝歌午门上空出现的时机实在太巧了,巧到了让人无法置信的地步。
  他们二人若是早些来到,就可以劫下殷郊、殷洪二人,让两位太子免受午门斩首的惊吓。
  他们二人若是晚些来到,殷郊、殷洪二人就已经被斩首。
  赤精子与广成子不早不晚,偏偏就在殷郊、殷洪饱受待屠的惊恐,对父亲纣王最后的一点卷帘也消磨殆尽的时候哦出现,然后就走两位王子,匆匆离去。
  若赤精子、广成子再晚一些走,就会看到卸任宰相商容在九间殿怒撞石柱,脑浆迸裂而亡。
  若那时候走,旁观者必然会怪罪两位大罗金仙心肠狠毒,不去救忠心耿耿的老丞相。但若是出手救了,忠于成汤的商容,对于力主兴周灭商的阐教大仙们,又全无用处。
  于是,在关键那一秒赶到,办完事之后立刻离开,既办了正事,又不惹闲事,就成了以赤精子、广成子为代表的阐教仙人招收门徒的基本方式。
  
  在救人之前,广成子对赤精子说:“道兄,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出。你我道心,无处不慈悲,何不救他一救。你带他一个,我带他一个回山,久后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
  按照广成子的说法,他救殷郊、殷洪,乃是一片慈悲之心。
  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就知道这广成子纯粹在扯淡。
  面对老兄弟,广成子还是会说些心里话。在打了一番官腔之后,广成子告诉赤精子,我们救下殷郊、殷洪其实不吃亏——久后助姜子牙成功,东进五关,也是一举两得。
  这一举两得如何解?
  一来,救下殷郊、殷洪性命乃是积德行善之举,两位王子也必定会感恩戴德。
  二来,两位王子在日后可以帮助姜子牙讨伐殷商,推进兴周灭商大业。这也算是两位大罗金仙在切切实实落实老师元始天尊的指示,必然会受到老师嘉奖。
  在十二仙首中,广成子不但实力高超,并且精明异常。其他仙首正是看出广成子慈悲心之后的小算盘,于是纷纷效仿,一个接一个到人间来招收收门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40、我来揭穿商容伪善伪忠的面皮


 在殷郊、殷洪被广成子、赤精子救走之后,朝歌皇城九间殿中上演了一幕惨烈至极的死谏行动。
  死谏,一直被古代士大夫看成是忧国忘家,捐躯济难的壮举。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仿佛唯有这种死亡的方式,才最感人,最可贵。
  历代以来,死谏的官员不多。毕竟人人都爱惜性命,敢于抛弃一己性命直言进谏者,需要莫大的勇气。“物以稀为贵”,于是,像海瑞抬棺死谏,就成为明朝官场佳话。
  商朝卸任宰相商容冒死进谏,为表忠心,撞死在石柱上。一时之间,纣王震怒,百官流涕。千年之下,无数后人也为商容唏嘘。
  《封神》作者赋诗一首,以颂商容:
  炮烙岂辞心似铁,忠言直谏意如钢。
  今朝撞死金阶下,留得声名万古香。
  只是,死谏之举看似感人,其实,于现实无甚用处。过于推崇,有害无益。
  如此评价忠臣义士,是否过于冷血呢?
  
  身为大臣,向君王进谏,使得君王能够弥补缺失,使得国政能够更加完善,使得百姓能够更加富足。这种行为,当然是值得表彰,值得推崇的。
  但是,死谏和一般的进谏不同。
  进谏多是为君王,为国家,死谏更多的是为自己。
  原著中商容对百官说:“老夫此来,面见天子,有死无生,今日必犯颜直谏,舍身报国,庶几有目见先王于在天之灵。”
  此时的商容,已经卸任归田,不再是商朝宰相。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商容此时回朝进谏,其实已经是越权之举。难怪商纣王一见商容,生气地说:“卿既归林下,复往都城,不遵宣诏,擅进大殿,何自不知进退如此!”
  还算是纣王尊重商容是三朝老臣,没有直接把商容驱逐。
  从商容的话可以知道,他此次回朝歌,早就一心求死。他犯颜直谏的目的,是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脸面去地下见先王帝乙。
  果然,商容在九间殿上大骂纣王:朝廷失政,三纲尽绝,伦纪全乖,社稷颠危,祸乱已生,隐忧百出。
  在商容的口中,当时的商朝已经是百乱丛生,崩溃在即。商纣王是亡国之君,昏庸残暴。总之,纣王已经没救了,商朝也已经没救了。
  商容骂完,纣王派人要把商容拖下去用金瓜击顶。商容大喝:谁敢拿我!我乃三世之股肱,托孤之大臣!
  然后商容又一番大骂,把纣王骂得狗血淋头,然后一头撞在石柱上,脑浆迸裂而死。
  商容一死百了,可把纣王气得半死。他下令:将这老匹夫尸骸抛去都城外,毋得掩埋!
  纣王是因为被商容骂得很惨于是生气吗?不是,纣王是因为商容身为宰相,肩负匡扶社稷,统率百官之重责,却把商朝颓败的全部责任,都推到他纣王一个人头上。
  这不公平!
  
  此前,商容乃是商朝首相,为国家文官之首。在当时,商容既有向君王进谏之权力,更有向纣王进谏之责任。
  在为相期间,商容有没有向纣王进谏呢?
  应该说,有!
  比如说,商纣王在女娲宫墙壁上题写淫诗,商容就大胆进谏,劝说纣王擦去题诗,以免惹出灾祸。
  比如说,商纣王想要让天下八百镇诸侯都献出一位美女,商容再度进谏,劝说纣王以国事为重,切莫贪恋女色。
  比如说,商纣王想要处死司天台长官杜元铣,商容又一次进谏,说杜元铣直言乃职责所在,请纣王赦免其罪。
  其他的事情还有很多。
  但是,商容进谏的效果很差,几乎每一次进谏都以失败告终。
  劝纣王擦洗诗歌,纣王不听。劝纣王别杀大臣,纣王依旧不听。劝纣王别骚扰各地,征召美女,纣王表面答应,其实心中一直牢记,最终还是听费仲的话,收了妲己一人了事。
  同样是进谏,为何纣王不听商容的话,对费仲却言听计从呢?
  原因很简单,商容虽然为人宽厚,执政公允,但是,空有德行,却无才干,更没有过人的见识,超凡的胆略。
  像商容这种人,如果生在太平时间,只需要按流程批阅公文,按制度处理事情,那么,商容可以成为一代贤相。
  可是,商容很不幸,生在了末世,生在了国家积弊丛生,军阀割据,奸佞横行的末世。于是,空有德行却无才干,更无见识、胆略的商容,注定了只能成为庸相。
  
  在中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谏官莫过于魏征。很多人都觉得魏征经常犯颜直谏,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魏征经常进谏不假,不过,他既懂得把握进谏的时机,更明白进谏时要注意语言的分寸。进谏,就是提意见,就是挑毛病。任何一个人,就算是普通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更何况是整天好话满耳的皇帝。
  对皇帝直言进谏,甚至口出恶言,百分之九十九会触霉头。皇帝一怒,进谏者不死也脱层皮。
  直言进谏,不但很容易激怒皇帝,而且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明明知道有如此危害,还坚持去做——这种人不是傻瓜,就是别有用心!
  确实,多数的文官,都是希望以死谏的方式,在青史留名!
  纣王即位之前,商容就已经是丞相。纣王即位之后的十来年,商容依然是宰相。可以说,纣王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暴虐、任性的君王,和商容的貌似宽厚其实庸碌无能,关系密切!
  当初商容辞官时,百官之中七位亲王(比干、微子等商朝王族)说:“老丞相今日固是荣归,你为一国元老,如何下得这般毒意,就把成汤社稷抛弃一旁,扬鞭而去,于心安乎!”
  商容当时辞官,明显有撂挑子嫌疑。只是,他也没有想到,商朝的局势会恶化的那么快。当太子殷郊也被擒拿时,商容就已经打定注意回转朝歌。因为唯有当庭死谏,才能在天下人心中洗刷干净他商容无能庸碌之污名。
  果然,这一死,死得其所。文武百官与天下万民仿佛都忘记了商容的种种不好,只记得商容对成汤江山的忠心。
  只是,商容的死不但没有挽救成汤的覆灭,反倒把商纣王进一步推向极端。纣王认定只要提意见的官员,必定不怀好心。渐渐的,商纣王不但失去了天下民心,连商朝的官心也失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41、周文王演先天数预知未来到底咋回事?(上)


     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在演义中,周文王姬昌都有着一个先知的光环。
  历史中的姬昌,真实面容被太多的谜团覆盖,演义中的姬昌则不然,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作者清晰刻画下来,留存在文字之中。因此,要想摸清《封神演义》中周文王的底细,还是比较容易的。
  在原著第10回、第11回中,先后写到了姬昌预言未来的三大奇事:
  1、预言自己有七年之灾。
  2、预言自己将有百子。
  3、预言商朝灭亡之期,费仲死亡方式。
  我们结合原著,一起来探究下姬昌的三个预言。
  
  商容死谏,让商纣王非常惊恐。暴君的另一面,就是独夫。看起来非常强大的商纣王,心底深处非常脆弱,非常恐惧群臣反叛。于是,他和费仲商议,决定召集四大诸侯,并将其全部斩杀。群龙无首,自然就掀不起风浪。
  商纣王的想法很好。
  一个智者和愚者最大的不同,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想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也要想到对自己有害的一面。在利与弊的权衡中,做出对自己最佳的抉择。纣王只看到灭杀行动的利,却看不到其中的弊,此次行动注定了失败。
  于是,四位使者奔赴四方,其中之一,来到了西岐。
  使者告诉姬昌:北海袁福通叛逆,生灵涂炭。如今,闻太师率军出征,朝歌之内没有重臣辅佐,纣王心中不安。于是特调遣四大诸侯进朝歌,共襄国政,勘定祸乱。
  纣王还许诺:等到功成之日,还将给四大诸侯裂土分茅,加官进爵。
  纣王的诏书看起来很美,其实漏洞太多。
  四大诸侯何时朝拜天子,那都有制度。此前不久,四大诸侯已经到了朝歌,见了天子。关键一点,当时袁福通就已经反叛,可是,纣王并没有任何想要留四大诸侯辅政的意思。一晃数年过去,纣王旧事重提,其中必有猫腻。
  在这样的情况下,姬昌起了一卦,然后告诉儿子伯邑考说,卦象凶多吉少,纵然不至于死亡,也将有七年大难。
  一听父亲如此说,伯邑考大惊,连忙劝父亲不要去。若一定要去,自己愿意代替父亲前往。姬昌却说:天数已定,断不可逃。
  等他回到后宫,向母亲太姜辞行时,其母太姜叹息说:“我儿,为母与你演先天数,你有七年灾难。”他母亲竟然也是先天数高手!甚至有可能,姬昌的先天数就学自其母太姜。
  为何姬昌与太姜都预言说,姬昌此去凶险异常,并且将有七年之难呢?
  在我看来,根本无需卜卦,只要熟知天下时局,尤其是知道朝歌最近半年的变化,就可以对姬昌此次朝拜之行,做出凶多吉少的预判!
  最近几个月,朝歌连连发生大事。先是云中子献上宝剑,然后是太师杜元铣趁机进言。再是杜元铣被炮烙,首相商容灰心失望告老还乡。再就是纣王杀妻诛子,惹得天怒人怨。
  很明显,在诛杀姜皇后之后,纣王下一个举动必然是追杀姜桓楚,将姜家势力连根拔出。南伯侯鄂崇禹向来唯姜桓楚马首是瞻,两家乃是坚定的攻守同盟。因此,纣王在除掉姜桓楚的同时,也会把鄂崇禹一起收拾掉。
  至于西伯侯姬昌,暂时和商纣王没有直接的冲突,但是,姬昌乃一方霸主,统率两百镇诸侯,所谓:“斯人无罪,怀璧其罪。”何况姬昌还刻意笼络朝廷宰辅大臣,在诸侯之中积极扩充人脉,明摆着有不臣之心。纣王只要找到机会,就必定会把姬昌扫除,以期彻底掌控天下。
  只是,为何此去是有七年之难,而非六年或八年之难呢?
  实际上,史料中没有提到姬昌被囚禁了几年。《演义》中囚禁七年的提法,完全出自作者意愿。
  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北斗是七星,日月加五行是七曜,有个传统节日叫七夕,潮起潮落月圆月缺都是四个七天,诗歌中有七绝,音乐中有七弦,人死后每七天是一个祭日……
  若是关姬昌三年则太短,关九年则太长,七年不短不长,刚刚好。
  
  那如何理解姬昌一生有百子的预言呢?
《封神演义》说:西伯侯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在进入燕山地带,忽然天将雷雨,西伯侯宣称:雷过生光,将星出现。他要众位家将四处寻找,看看有没有将星。
  众家将满腹狐疑,却也只得四处寻找。果然在一处古墓旁边发现了一个男孩。姬昌一看,大喜说:“我该有百子,今只有九十九子,适才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
  在历史中,姬昌虽然妻妾众多,但一共也只有十八个儿子。在《封神》中倒好,一下子给姬昌多出了八十一个亲生儿子。
  中国人将一个家族子嗣兴旺,叫做“百子千孙”。这姬昌作为周朝奠基之主,自然要占尽风光。有了亲生儿子99个还不够,还需要再多一个义子,凑满一百个。如此,方才显得圣人家族十全十美,与众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41、周文王演先天数预知未来到底咋回事?(下)


 我们可以用占有详细资料、推测时局来解释七年之难,用渴望百子千孙、幸福圆满来解释姬昌百子之说,不过,要如何解释姬昌预言商朝灭亡年份呢?
  费仲询问商朝的未来如何,姬昌非常明确的回答:“国家气数黯然,只此一传而绝。不过四七年间,戊午岁中甲子而已。”
  姬昌告诉费仲,商朝的天下将亡于纣王之手,无法再向下传承和。并且,他连王朝覆灭的时间都说得非常具体,即28年后戊午岁的甲子日。
  那么,商朝灭亡的时间和姬昌的预言是否一致呢?我们结合后文,惊讶地发现,二者一模一样,连一天的差距都没有!
  莫非姬昌的先天数真的能够预知未来?
  
  此前说过,在封神世界中,没有哪一位大神真的能够预知未来。就算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乃至于鸿钧老祖,都不可以。
  他们若是真的可以了解一切,掌控一切,又何必要签订《封神榜》?万仙阵后,鸿钧老祖为何会责备三个徒弟一个鲁莽,两个刁钻,都是不成材之辈?若鸿钧老祖可以预知未来,他何必要三位弟子都服下毒丹,借毒丹来掌控弟子?
  反之,若鸿钧老祖都不能真的预知未来,那区区凡人姬昌,又凭啥能够知道未来呢?
  因此,姬昌演习先天数的真相,其实并非是预知未来,而是和云中子等仙人一样,通过某种特殊途径,了解到一些凡人无法接触的仙界秘闻。
  要知道早在许多年前,《封神榜》中的相关信息就已经在仙界广为流传。对于凡人来说,商朝的覆灭日期是一个迷,可是,对于仙人来说,商朝的覆灭日期,明明白白写在封神计划的文案中。一个稍有些门道的仙人,就可以得知这个未来的信息。
  当年云中子在听闻自己宝剑被焚之后,愤然在司天台墙壁上题诗,他也提到了“知血染朝歌,戊午岁中甲子”,与姬昌的预言,完全一致。
  因此,我觉得,姬昌的先天数并非真的可以预知未来,而是如同请神一般,可以通过演算,沟通仙界,从仙人口中,得到一些凡人无法了解的秘密。
  唯有如此,才可以解释姬昌在演习先天数中,出现的两个问题。
  
  姬昌在演习先天数中,出现了哪两个问题?
  其一,对于费仲的死亡方式,预言有错。
  费仲听闻姬昌说商朝即将覆灭,他并不相信。他随口再问自己的未来如何。姬昌演算一番,狐疑说:“将来不知何故,被雪水渰身,冻在冰内而死。”
  费仲乃是纣王宠臣,享尽富贵荣华。如果姬昌说他未来可能会得“三高”而死,那费仲会相信。可姬昌竟然说他会冻在冰中活活冷死,费仲全然不信。
  事情结果如何呢?
  后来,纣王派遣总兵鲁雄率领大军征讨西岐,费仲奉命随行。两军相遇,姜子牙施展法术,在商军大营凭空刮起大风雪。五万军兵被埋在风雪中数日。结果,五万人冻死了三千人,其他人也战力全无。鲁雄与费仲都被姜子牙擒拿。
  最终,费仲不是在冰雪中被冻死,而是被姜子牙擒拿后,斩首而死。
  若姬昌的先天数真的能预言未来,结果就不会一个正确,一个错误——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真相是什么呢?就是那商朝覆灭时间和费仲的死亡方式,都是仙界圣人安排,并写在封神计划当中。但是,圣人也不是万能的,他们虽然安排周翔,但是,总有一些变数出现。这些变数恰恰体现了天道博大,无法全然操控。
  类似费仲之死这种与预言不符的现象,在原著中还有不少。
  其二,对于费仲利用先天数打击姬昌,姬昌浑然不觉。
  早在姬昌出行时,其母太姜就再三嘱咐姬昌:“我儿此去,百事斟酌,不可造次”。
  太姜告诉姬昌,此行凶险,务必小心。具体如何小心呢?那就是谨言慎行,千万不要造次,即鲁莽冲动。
  当时的姬昌继承爵位多年,早就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在此前苏护故事中,姬昌的表现也完全可以用城府深沉、虑事长远来形容。他乃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政坛大高手,绝对不会犯一些低级小错误。
  可是,当纣王宣布放姬昌归国后,姬昌仿佛就是自己找死一般,一连串犯下许多低级错误。
  当时,纣王杀死了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在丞相和宗室的集体进谏下,放了姬昌一马。
  按照正常情况,姬昌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应当心惊胆寒,变得更加小心谨慎。最好就是闭上嘴巴,赶紧逃回西岐才对。
  姬昌的表现恰恰相反。
  当费仲、尤浑前来,百官纷纷辞行。大家都知道这二位阴险毒辣,最喜欢搜罗证据,打击对手。身为官场老手的姬昌,见到二人,心里本当警戒防备。可是,听闻费仲询问国家未来如何,姬昌竟然全然不顾忌讳,面对朝廷最大的奸臣,将自己所知道的全盘托出。
  
  这非常不合理!
  原著中如何解释?“此时姬伯酒已半酣,却忘记此二人来意,一听得问天子休咎,便蹙额欷歔。”
  后来,费仲询问自己的未来,姬昌再次直言相告。费仲询问姬昌未来如何,姬昌也直言自己将享尽荣华,寿终正寝。费仲一听,当然大怒。
  原著中如何解释?“姬伯原是贤人君子,哪知虚伪。”
  其实,只要细看原著,就会发现姬昌哪里是什么贤人君子。前一天姜桓楚与鄂崇禹被擒拿,被杀,从头到尾姬昌就没有帮忙说过一句话。在关键时刻,姬昌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当然,也不能就此说姬昌是一个坏人。姬昌是一个政治家,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活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原著中把姬昌当成贤人君子,明显是在走愚民路线。
  那么,到底是为了什么,姬昌会明知费仲阴险,还要在费仲面前大谈商朝覆灭,纣王无道呢?
  因为他就是要让商纣王将自己擒拿。
  此次前来,姬昌与太姜都算出了有七年之难。既然天书(封神榜)已经定下姬昌有七年之难,那么,姬昌怎能躲避?了解仙界秘闻的他,必定了解违背天书将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于是,姬昌在自己可以顺利脱身的时候,在奸臣面前,大放厥词,故意激怒纣王,将自己擒拿。
  姬昌料定自己一番言辞虽然会得罪费仲,得罪纣王,但是,罪不至死。有比干与一帮王叔支持,更有维护天书的仙人们在背后撑腰,姬昌相信,只要熬过了七年,自己就会有好事降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42、威震一方的两大方伯为何被纣王一道诏令轻松杀死?


 东伯侯姜桓楚与南伯侯鄂崇禹,这两位都是各自统领两百镇诸侯的一方霸主。他们的威权,放眼天下,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昔日北方袁福通,仅仅是拥有七十二路诸侯,就掀起滔天风浪,让闻太师征伐多年,也不得休息。可是,当商纣王要整死姜桓楚和鄂崇禹时,竟然只是下了一道诏令,这两位就乖乖引颈就戮。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问题的关键,出在姜桓楚与鄂崇禹自己身上。
四大方伯齐聚朝歌,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
  宴席上,南伯侯鄂崇禹指着崇侯虎的鼻子大骂,说崇侯虎如何阿附费仲,讨好纣王,为建造摘星楼、寿仙宫,欺凌百姓,丢尽了四大方伯的脸面。
  崇侯虎一听,又羞又怒,当场拍案而起,就要和鄂崇禹干架。一旁的西伯侯姬昌却说:“崇贤伯,鄂贤伯劝你俱是好言,你怎这等横暴!难道我等在此,你好毁打鄂贤伯!”
  崇侯虎一听姬昌如此说,默默不语。对面那鄂崇禹火气更旺,抄起一个酒壶,竟然就打在崇侯虎脸上。崇侯虎冲上前反击,却被姜桓楚架住。崇侯虎见大伙三打一,只得气呼呼回家。
  从这场打架,可以看出两点:
  其一、四大方伯之中,其实分成两大阵营:东伯侯姜桓楚为首,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是一派;北伯侯崇侯虎被孤立,单独一派。
  在姜桓楚一派中,鄂崇禹为人豪爽率性,是个火爆脾气。换言之,有勇无谋,唯姜桓楚马首是瞻。
  其二、姜桓楚与鄂崇禹没有意识到此行具有大风险。
  危机来临时,姜桓楚与鄂崇禹本当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力量,共同联合对付纣王。可是,姜桓楚完全没有意识到此行的凶险,竟然放纵鄂崇禹挑衅崇侯虎,凭空把四大方伯之间良好的气氛破坏。
  按照原著的说法,姬昌也好,姜桓楚也好,四大方伯在酒宴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姜皇后、殷郊被诛杀的事情。
  是在酒席宴时,旁边一位本地驿卒见到三位方伯很是开心的样子,不禁慨叹:“
  你们今夜传杯欢会饮,只怕明日鲜红染市曹!”姬昌最是谨慎,听闻此话,就把这人叫来细细询问。姜桓楚这才知道女儿和外孙都已经死了。
  在这个悲痛时刻,姜桓楚是什么反应呢?
  原著说:“姜桓楚雨泪千行,一夜修本。”姜桓楚想的,不是串联大臣,行逼宫夺位之事,而是一边流泪,一边写奏章,希望主导这场冤案的纣王能够醒悟过来,为自己女儿洗刷冤屈。
      原著作者为了凸显出纣王的恶,不惜把姜桓楚的智商拉低。以姜桓楚的善良与忠诚,反衬商纣王的残暴和无情。  
  
  与姜桓楚、鄂崇禹愚忠、大意不同,商纣王则大权在握,且早就杀意腾腾。以有心算无心,四大诸侯逃了两个,已经算是幸运。
四大方伯拜见纣王,纣王劈面就是一句:“姜桓楚,你知罪么?”
  姜桓楚忙说,自己镇守东鲁多年,一直奉公守法,遵守臣节,并无犯罪之处。反倒是天子纣王,宠幸妖姬,听信谗言,诛杀妻子,自绝宗嗣。
  总之一句:“实君负微臣,臣无负于君。”
  纣王一听大怒,让金瓜武士剥去姜桓楚衣冠,绑缚午门斩首。
  纣王口谕方出,金瓜武士汹汹上前,把姜桓楚脱下。一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全部都大吃一惊。
  他们为何大惊?
  其一,诸位方伯万万没有想到,纣王专横到了如此蛮不讲理,违背纲常的地步。
  按照律法,斩杀方伯这种等级的高官,至少要由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刑讯调查,等证据确凿之后,方能行刑。怎么能因天子一句话,就治方伯之死罪呢?
  其二、诸位方伯万万没有想到,纣王如此专横,但是在皇宫中、朝堂上竟然无人可以压制,也无人敢以压制。
  尤其是在皇宫中、朝堂上的军事力量,竟然全盘掌握在纣王一人手上。
  武成王黄飞虎对纣王有诸多不满,但是,皇城的军事力量是由纣王直接掌控,根本就不受黄飞虎调配。也就是说,纣王在皇宫中想要杀谁,谁就得死!
  其实,纣王的影响力不单单在皇宫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算是在整个朝歌,整个天下,在当时,依然是无人可以取代。
  因此,当姜桓楚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姜桓楚没有力量反抗,其他三位方伯同样也只能俯伏跪拜,苦苦哀求纣王。
  纣王看了奏章,大怒,下诏将三人一起推出午门。金瓜武士上前,把三人匆匆赶出朝堂。

  这将斩未斩的时刻,正是考验一个人关系与人脉的时刻。
  一旁的费仲尤浑二人平时得了崇侯虎不少好处。这两人虽然奸佞,但也都是拿了钱财就必定办事的主。眼看崇侯虎就要被砍头,急忙出班启奏,宣城崇侯虎与其他三位方伯不同,监造摘星楼、寿仙宫,为纣王的享乐工程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纣王一听,改口说:“据二卿之言,昔崇侯虎既有功于社稷,朕当不负前劳。”于是,下诏特赦崇侯虎。
  一旁的黄飞虎与比干等人一直在观望。眼看费仲说情,释放了崇侯虎,这班人也开始串联起来。结果黄飞虎与比干,还有微子、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伯夷、叔齐等等皇亲国戚一同出列,为西伯侯姬昌说情。
  比干等人说,姬昌治理西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鄂崇禹治理南方,日夜勤劳王家,使一方无警:那都是有功于国家社稷之良臣,希望纣王一并赦免。
  纣王一听,不高兴了。从群臣的言辞就可以看出来,这姬昌和鄂崇禹和崇侯虎并非一路人。崇侯虎做的都是对纣王有利的事情,是真正的有功于朝廷。那姬昌与鄂崇禹把那西方和南方治理得很好,不过是为了自家的名声与影响。他们干得越好,越是对朝歌构成威胁。这种人怎么能赦免呢?
  见纣王还在沉吟,一旁武成王黄飞虎急忙开口。他与姬昌关系向来不错,也深知纣王脾气。他将姬昌的好一笔带过,大谈三路诸侯麾下都有数十万兵马,一旦全部被斩杀,势必让三路全部反叛。闻太师征讨北海还没有回归呢,若是其他三方再反,那由谁去平定呢?
  黄飞虎的话,立刻让纣王意识到,在短时期对四大方伯同时出手确实很不明智,应当分批逐步推进,如此才可以大大缓解周边反叛对朝廷的压力。
  于是,纣王下令,在赦免崇侯虎之后,再赦免西伯侯姬昌,至于南伯侯鄂崇禹,与姜桓楚走得太近,即便赦免,也必然反叛。于是,姜桓楚与鄂崇禹被公开斩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3章、雷震子真的是雷电孕化,将星转世吗?(上)


 《封神演义》虽然是神魔小说,不过,其中的人、妖、仙、神,大都来历清楚。尤其是原著重点描绘的几个人物,比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人。可是,与上面三人同样拥有独立章节的雷震子,其来历却不清不楚,堪称迷一般的人物。
  据原著记载,这雷震子乃是在一场大雷雨之后,被人从一座古墓旁边发现,当时仅仅是婴儿形态。
  一个婴儿,为何会在古墓旁忽然出现?莫非是白骨精穿越?
  民间传说,雷震子乃是雷电之精所化。我们从后文雷震子的具体战绩可以知道,雷震子不像哪吒与杨戬,一个乃莲花化身,一个修习九转玄功,雷震子的躯体依然是肉体凡胎。既然是肉体凡胎,那就不是雷电孕化。
  原著中姬昌和云中子都说,雷震子乃是将星临凡。事实上,雷震子除了会飞,从高空偷袭,全无其他杀招。就算是在第三代弟子当中,其实力也在中下。他最后能肉身成圣,几乎全靠运气。这种渣渣的水平也算是将星?
  细看原著第10回,就可以发现,雷震子的出现,其实是其师云中子精心布置的一个局。
  
  此前我曾说过,西伯侯姬昌的所谓先天数,并非真的能够预知未来,而是能够与仙人沟通,得到一些仙界秘闻。这个与姬昌沟通的仙人是谁呢?
  依我看来,就是终南山玉柱洞之云中子。
  云中子是原著中第一个明确说出商朝灭亡是在戊午岁的甲子日的仙人。
  姬昌是原著中第一个明确说出商朝灭亡是在戊午岁的甲子日的凡人。
  两人的身份地位截然不同,对同一事情却做出了同样的预言。当然,若仅有此一处,还可以说是一个巧合。事实上,在雷震子故事中,云中子与姬昌的种种表现,配合痕迹非常明显。若非是双方早有沟通,实在很难做到那么默契。
  具体有哪些配合痕迹呢?
  其一、来历表述,口径一致。
  但凡人类,必有父母。在荒郊野外忽然出现一个婴儿,多数人都会怀疑是妖魅转世。可是,姬昌与云中子都强调,雷震子不是妖魅,而是将星!
  当时,姬昌一行来到燕山。正当夏季,天气炎热。姬昌预言:马上就要下雨,快入树林避雨。众人不信,可随即大雨倾盆。
  之后,雷电交加,震动山野。姬昌预言:“雷过生光,将星出现。”让众家将去把将星找来。
  众位随行家将都是姬昌的心腹,早就知道姬昌擅长先天数,可是,对于姬昌今日的表现,大家还是觉得非常奇怪,难以置信。只是,一番寻找,大家还真的在一座古墓旁边找到了一个男婴。
  哪家男婴会莫名其妙出现在古墓旁?虽然姬昌老爷认定男婴是将星转世,可大家心中依然有些狐疑。
  不久,终南山云中子飘然出现。他丰姿清秀,相貌稀奇,一看就是仙家人物。一见众人,云中子也说:“方才雨过雷鸣,将星出现。贫道不辞千里而来,寻访将星。”人家老神仙都说男婴是将星转世,那肯定就是将星转世。
  其二、出场时间,先后有序。
  姬昌出场的时间非常巧。他三次预言,都是话音刚落,变化陡生。就仿佛有四大龙神、雷公电母在一旁听令一般。他说下雨就下雨,他说打雷就打雷。
  关键一点,是云中子的出场时间,掐算得非常好。
  在见到婴儿后,姬昌表示:我命中该有百子,如今只有99个。这男婴我就收为义子,凑满一百之数。
  在确定与男婴的关系之后,云中子随即出现。
  云中子表示,自己愿意收男婴为徒,暂时带走男婴。等男婴长大后自然会下山帮助父亲。
  云中子出现早一些,就会先姬昌找到男婴。那样的话,男婴就不能成为姬昌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也就无法和姬昌攀上关系。
  其三、归宿早定,毫无争议。
  姬昌在确定与男婴的父子关系后,吩咐众家将:将此儿送往前村权养,待孤七载回来,带往西岐;久后此子福分不浅。
  按照常理,姬昌在认下义子之后,或者带在身边,日夜教导;或者派人送回西岐,让妻子代替管教。可姬昌倒好,准备把这个男婴送到前面某个村庄,让某个农民来抚养——他心中对于这个男婴,根本就没有什么感情。
  既然没什么感情,为何还要认男婴为义子呢?
  只因“久后此子福分不浅”,姬昌早就知道这个男婴在日后必定能够帮助自己。
  姬昌凭啥认为男婴福分不浅,以后能帮到自己呢?
  因为他虽然不清楚男婴的真正来历,却早就知道男婴日后的归宿。
  走了一小段路,遇上云中子。云中子提出,愿意将男婴带走,收为徒弟,传授他神通法术,日后帮助姬昌。姬昌毫无二话,立刻把男婴交出。他认下男婴做义子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和云中子攀上关系。

姬昌在收雷震子为义子的故事中,三次预言,却三次都没有演习先天数。没有演习先天数,姬昌为何能次次言中?
只因云中子早就通过先天数,告诉姬昌:当天将会有大雨,大雨过后有大雷,大雷过后有将星,将星是姬昌第一百子,第一百子对姬昌未来有大帮助。
那么,这个雷震子与云中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3章、雷震子真的是雷电孕化,将星转世吗?(下)


  这雷震子,其实本就是云中子的大徒弟!
  终南山玉柱洞炼气士云中子,一共有几个徒弟?
  在原著第5回中,出现了一个徒弟,名叫金霞童子。
  云中子见到朝歌有妖邪作祟,于是想进献宝剑降妖。对于云中子不带宝剑,只带木剑前往朝歌,金霞童子颇有不解。他说:““何不用照妖宝剑,斩断妖邪,永绝祸根?”他跟随云中子多年,对于照妖宝剑和枯松木剑之间威力的巨大差异,非常清楚。可是,云中子显然另有谋划,根本不听金霞童子劝说。
  果然,木剑根本杀不死妲己,只是让妲己心惊胆寒而已。
  从何处可知雷震子也是云中子的徒弟,并且是云中子的大徒弟呢?
  原著第21回,讲到西伯侯姬昌逃出五关,云中子算出姬昌有大难,于是派出雷震子前往救援。
  云中子吩咐金霞童子说:“金霞童儿在哪里?你与我后桃园中请你师兄来。”金霞童儿领命,往桃园中来,见了师兄道:“师父有请。”雷震子答曰:“师弟先行,我随即就来。”
  大家看原文表述,云中子说,让金霞童子去桃园中请师兄雷震子。金霞童子也认为雷震子是师兄,雷震子也称呼金霞童子为师弟。
  三人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都认为在云中子的徒弟中,雷震子为大,金霞童子为小。
  但是,原著第5回时,金霞童子已经在云中子门下修真,雷震子是在数年后方才加入玉柱洞。为何后入门的雷震子,反倒成了师兄呢?
  真相只有一个:那雷震子本就是云中子的大徒弟。为了和西伯侯姬昌攀上关系,云中子命令大徒弟下界投胎,化身婴儿,做了西伯侯姬昌的干儿子,然后,云中子重新将婴儿雷震子接回洞府,重新修炼。
  雷震子的肉身虽然有变化,但是,其灵魂前后如一。

  云中子为何要如此苦心孤诣,不惜让徒弟转世重修,也要和姬昌搭上关系呢?
  前文说过,云中子虽然修为高深,实力绝不逊色于玉虚宫十二代弟子。但是,因为出身草根,云中子一直没有被仙界高层接纳。就连蟠桃会,云中子也没有资格参与。
  如何混入仙界上流阶层,是云中子日夜忧心的事情。
  此前,云中子前往朝歌,借献宝剑一事,公开标榜自己兴周灭商的立场,已经引起了阐教高层的注意。
  只是,仅仅如此,云中子还无法被阐教高层接纳。
  于是,云中子想从姬昌入手,在兴周灭商的行动中,做出一些实打实的贡献。
  只是,如何保证自己在兴周灭商行动中,自己的利益不会受损呢?
  云中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让徒弟认西伯侯姬昌为义子!
  当时的姬昌,已经七老八十,让徒弟投胎做亲儿子有点不现实。于是,云中子在姬昌演化先天数时,大展神威,告诉姬昌未来还有一子。然后在燕山,成功将徒弟送到姬昌面前。姬昌也是多年成精老戏骨,明白雷震子必定有仙界后台。两人一拍即合,配合完美。
云中子让徒弟认西伯侯姬昌为义父,并且在姬昌有难时舍命相救,用实际行动推进兴周灭商大业。在封神行动中,阐教负责辅佐周朝。云中子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帮了阐教的大忙。在燃灯主持十绝阵时,云中子接受到阐教高层的邀请,前往参战。其谋略,其实力,让玉虚宫十二仙首也敬佩不已。
    从此之后,云中子彻底摆脱了草根身份,成为阐教主流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贵宾

殿前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

Rank: 2

注册时间
2005年5月24日
在线时间
12042 小时
精华
5

贵宾

 楼主| 发表于 2017年1月15日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勘破封神44、哪吒出世背后的掩藏着什么秘密?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名头极大的一位神仙。他在《西游记》中闪亮登场,战孙悟空,斩牛魔王,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和许多神仙一样,《西游记》中并没有提到他们成仙的经历,而这一切,在《封神演义》中有了答案。
  最近几年,有不少精品影视剧都提到了哪吒出世的桥段,尤其是《十万个冷笑话》更是把哪吒的故事演绎成了爆笑故事。只是,在封神世界,用了三回写哪吒的故事,非常精彩,但一点不好笑,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杀气。
  为何这么说呢?
  
  虽然说自古以来,神圣仙佛出生,必然有种种奇异景象,哪吒出世,尤其不同,可谓处处古怪。
  其一,怀孕时间。
  原著说:“殷夫人後又怀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个月,倘不生产。李靖时常心下忧疑。”
  为了神化帝王,历代史家费尽心机。多数史家还是在出生时的景象上做文章,很少改变怀孕时间的。只因,从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明白,生产时间可以提前,却不能延长。一个孩子降生,一般都需要十月怀胎(农历月份,其实是280天左右)。哪吒竟在娘胎里呆了三年六个月,完全不合常理。李靖心中慌慌,他说:“怀孕三载有馀,尚不降生,非妖即怪。”哪吒他妈也说:“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忧心。”
  若说因为哪吒是灵珠子转世,就要怀孕这么久,并不符合情理。《西游记》中唐僧乃金蝉子转世,身份一点不比哪吒差,可人家也是十月怀胎,正常生产呢。
  其二、产时景象。
  在快要生产的那天,李夫人梦到一个道人走入房间。李夫人斥责那道士无礼之极,竟然跑到女人产房中。那道士拿着一个东西往李夫人怀中一送,口中说:“夫人快接麟儿。”然后,李夫人被吓醒,不一会儿,就开始生产。
  李靖在门外等候,家将来禀告,夫人生下一个妖精了。李靖大吃一惊,担心老婆有危险,提着剑就进了房间。看到屋子里红光一片,一个肉球在空中盘旋。李靖大吃一惊,一剑砍去,肉球分开,跳出一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哪吒。
  小孩何等模样呢?“遍体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哪吒出生时,竟然就带着乾元山金光洞的镇洞之宝乾坤圈与混天绫!
  其三、天将老师。
  哪吒一出生,就口吐人言,活蹦乱跳。李靖本提宝剑而来,见儿子可爱,不忍下手。第二天,有个道士来访,李靖一问,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此次前来,目的非常明确,收哪吒做弟子。李靖一听名号,知道对方乃玉虚宫十二仙人之一,很高兴。李靖答应说:“但凭起一名字,便拜道长为师。”太乙真人于是给取名哪吒。
  有朋友问,李靖的大儿子叫金吒,二儿子叫木吒,为何三儿子叫哪吒呢?按照道理,应该叫水吒啊。
  原来,哪吒乃是从印度进口来的神仙,哪吒乃是音译词,没有实际意义。后人演绎哪吒故事时,觉得光棍一个太孤单,于是给编造了两个哥哥。哥哥是中国制造,于是按照中国传统五行学说取名,先金后木。三兄弟的名字,也算是中外合壁的杰作。
  
  那么,哪吒为何要在娘胎中呆满三年六个月呢?
  真相在原著中,太乙真人询问李靖,哪吒是什么时辰出生。李靖说出哪咤的生辰八字。太乙真人说,八字不好。李靖很担心,询问哪里不好。太乙真人说:“此子生於丑时,正犯一千七百杀戒。”
  原来,太乙真人就是要选择一个犯一千七百杀戒的凶煞日子让哪吒降生。在这个日子降生的哪吒,凶煞气息极重,致使脾气暴躁,动辄杀戮。
后来,哪吒在七岁时,果然因脾气凶暴,打死巡海夜叉,杀死龙三太子敖丙,惹出一场大祸。
至于生产前后的种种异象,无一不在表明,哪吒并非凡人。那个走入李夫人产房中的道人,自然就是太乙真人。那送入李夫人腹中的东西,自然就是灵珠子。灵珠子本体乃是一枚灵珠,故生产后为一圆球形态,被李靖一剑砍开,方才现出人形。
婴儿哪吒出生便能说话跑跳,并且随身带着混天绫与乾坤圈,更显出哪吒乃神仙转世,不同凡人。
太乙真人为哪吒取名之后,随即离开,根本就没有教导哪吒。
  从哪吒在特定的时间降生,出世后太乙真人立刻到场收徒,这些都可以看出,哪咤在李靖家中降生,是其师太乙真人精心布置的一个局。
  哪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太乙真人如此布局的目的何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4年5月15日 11:21 , Processed in 0.0668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