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目前连坛很缺青年人才,市场不能只靠无限炒冷饭再版旧书,读者也期待有更多原创佳作,内容、形式都要与时俱进,人才队伍亦然。原创五虎将、八骠骑(见小歪前文)那帮画家年纪渐渐大起来,总得有年轻人来接棒。 之前我采访过90后连环画创作者王涌喆,因为都是同龄人,沟通起来顺畅愉快。如今他发展越来越好,继承了戴家样的精湛技艺,逐步成为连坛新一代中坚力量。但是光靠王同学一个人是不够的,我相信神州大地人才辈出,一定还有可造的青年才俊。 两个月前,我在小红书看到插画师“西楼明月”小赵同学的作品,感觉笔力不俗,一问发现他才24岁,在苏州工作,难得的是有一颗服务连坛的心思,虽然还没有完整的连环画作品,但绘画的才能非常适合参与连环画事业,于是找了一个晚上约他电话细谈,甚为相得,超过三个小时,把我手机电池都打光了,最后整理出访谈稿共12000字,删减后节选记录如下。 宋词系列原创作品,下同
岳传人物系列,下同
封神大电影彩稿
被采访对象信息姓名:赵熙正(小红书“西楼明月”) 职业:插画师 年龄:24岁 获奖经历: 2021年首届落英古装影像周中获 最佳古装美术奖 2021年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入围 2021年中国西安第九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新光奖入围 2021年21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入围 2021年第一届齐马奖创意大赛影视组一等奖 2022年第五届广西网络动漫大赛银奖 2022年“五十六个月亮”西部动漫大学生节获最佳民族贡献奖 2022年入选“漫路行知”第三届重庆市动漫艺术展优秀作品 项目经历:二维国风动画短片《长恨歌》播放破百万,敦煌故宫线上展览宣传片中九色鹿部分动画设计 动画短片《长恨歌》
工作经历:曾任动画公司美术设计,分镜设计,目前在苏州某出版社做插画绘本。 访谈记录小歪:小赵同学好,很高兴你能接受采访。我们今天不是正襟危坐的访谈,而是朋友间的聊天,聊聊你的学画故事和艺术理解。请问你是从小就爱好画画吗? 小赵:小歪老师好。我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耳濡目染就接触到像老画片、画报、小人书等传统美术相关的东西。从小就喜欢《西游记》动画片和电视剧,绘画启蒙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学四年级我在姑姑家接触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国演义》连环画,当时懵懂无知,也分不清哪位名家哪派画风,只单纯觉得好看,发自内心地想临摹那些气宇轩昂的古典人物。 不久后我遇到一位河南老人,跟着他学了一暑假的国画,也是他真正带领我进入了国画世界,第一次接触到传统的笔墨纸砚,有了系统的方法论,对我造型能力有了扎实的锻炼。 小赵跟随老人学习的作品
很遗憾,第二年再去就找不到他了,想感谢这位老人家也没有机会了,现在还能找到一些当年学画的作品。 那个暑假是我学艺之路的重要节点,从此之后我自学就有了入手思路,看画时可以有意识的去参透领悟画家当时的笔意、技巧及感觉,从而有效地学习临摹,不再是死板机械地复制线条了。 小歪:那个暑假太棒了!你遇到了三国演义连环画,遇到了那位善良的老人“开光”。我小时候也遇到过一位老人义务开课,我学了一两年,受益良多,现在还是感念不已。你从四年级就有了绘画基础,后来就一直画吗? 小赵:后来我没有报学习班,但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国画和书法的热情,我喜欢临摹语文课本上的插图,很多都是老一辈名家的画,像刘继卣先生的《武松打虎》,戴敦邦先生的《宝黛共读西厢》《林黛玉进贾府》等等,还有闰土刺猹、将相和、杜甫像等等深入人心的插图,相信很多人在上课时都偷偷画过,基本都是画传统题材。 小学毕业时作品
高二我选了艺考美术这条路,联考画室的李老师人很好,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系研修班毕业,作品也多次入选山西省美术作品展,他的老师是大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很荣幸可以遇见这样一位恩师,难忘他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小歪:刚才你分享了早年对传统美术的情结,而且喜欢连环画。作为一名00后,喜欢传统美术的很少,大部分人压根没接触过小人书,是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了让你到传统插画或者连环画领域发展呢?这种志趣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很难得的。 小赵:上小学后,我通过评书、连环画逐渐喜欢上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隋唐、说岳、杨家将等民间演义小说,会去主动临摹甚至创作。这个时期几乎没怎么接触过日漫和游戏。在初中语文老师的引导下,我对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有了深厚兴趣并大量阅读背诵,高中开始喜欢京剧,随着不同传统文化的浸润,慢慢就形成一个闭环了。 高三,我关注了空藏美术资料馆,拜读了很多关于老一辈动画人台前幕后的文章,我觉得这块领域和传统美术有诸多相通之处。很多美术片的人物造型都是来自传统美术风格,《大闹天宫》的艺术设计张光宇是画漫画、连环画出身,画《哪吒闹海》的张仃老师也是壁画出身,各个美术设计师有很多动作从传统连环画、戏曲演变过来的,都是殊途同归的东西。 空藏美术资料馆展出物件:葫芦娃分镜
小歪:我看你大学专业是动画,有没有在国风美术的手绘方面花力气,或者业余时间自己练? 小赵:其实我对传统美术比专业课更花时间。大学前两年课业并不繁重,平时做作业我也会围绕传统、戏曲,或者致敬美影厂老动画的题材。业余时间我临摹国画、连环画老前辈的东西比较多,大二花了一学期时间临摹学习戴老(戴敦邦)的新绘红楼梦,从第一回临到黛玉葬花,临摹了很多很多,铺开以后能把整个宿舍地面占满。 大二时候临摹的戴敦邦红楼,当时是小纸
我临摹的对象比较杂,和临书法经历相似,没有购买实物的条件,在手机、网页、公众号上看到好看的图就保存下来,往往也不知哪位名家所画。现在回想,当时临摹学习最多的名家,除了戴老还有张光宇、刘继卣、彭连熙、付爱民、卢延光等老师的,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卢老师的画和线条,他被誉为中国的比亚兹莱嘛。
初中临摹的戴敦邦水浒人物,那时候不知戴老之名
大学临摹的华三川作品
小歪:我本以为你是毕业后才自学的国画,其实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就自学临摹传统作品,有了丰富的积累,你应该也没少临摹连环画,谈谈你喜欢的连环画和画家吧。 小赵:喜欢的有很多,我的连环画启蒙是上美《三国演义》和赵宏本、钱笑呆的《三打白骨精》,从小临摹次数最多。三国演义几乎每册封面都临摹过,小学五六年级时还根据不同阵营给人物编册,画了魏蜀吴三本人物绣像,不是册前立像,而是从自己喜欢的画面中抠像出来画的,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真是最纯粹的热爱和快乐。 小学时做的绣像临摹
我特别喜欢其中刘锡永老师的三本:《虎牢关》《赤壁大战》《长坂坡》。 初三时临摹刘锡永的《长坂坡》
今年临摹的《赤壁大战》
今年临摹的《虎牢关》
随着对各名家了解深入,还喜欢项维仁、施大畏、华三川、颜梅华 、杨永青、徐有武、满振江、李云中等等前辈,临摹最多的还是戴老(戴敦邦)的。大学毕业后也逐渐痴迷于刘旦宅先生的画作和书法,感觉刘老的韵味更难学,有更多文人气,学他的画一定要书法好,他的那种线条行云流水,和他的书法是一致的。 小赵的书法作品
小赵的书法作品
小歪:看得出你情结、情怀很深,难得!很多连友喜欢唱衰连环画,一边玩一边叹气,陷入自我矛盾,觉得此事业、市场是没有未来的,你是怎么看待连环画的未来的? 小赵:类比一下我喜欢的戏曲,它和连环画一样,都是从前老少咸宜大众热爱的世俗文化,逐步走向小众化。但,小众化未必是坏事,小众化亦不缺观众,大家反而会更加爱护他,相信年轻人也有喜欢的,只不过从小没有机会接触到,借用网上的梗:到了一定年纪,血脉里的文化自信就会被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