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佛

 找回密码
 注册一个用户
查看: 1432|回复: 7

《汪观清口述历史》_我的第一本连环画

[复制链接]

343

主题

894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19年2月2日
在线时间
13440 小时
精华
2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摘录自《汪观清口述历史》,共5800多字,反映一些早期连环画画家的经历,故事都是口述,说的很质朴生动,网上找不到PDF,我去图书馆拍摄转录了,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我的第一本连环画
我是在家乡结的婚。我太太与我同乡,我们的两个妈妈,小时候是邻居,像姐妹一般要好,两家彼此了解底细。后来通过媒娶,有了婚约,父亲就带我离开上海,回乡去结婚。这么多年,我太太和我已经过了金婚,我们相濡以沫,彼此陪伴,天南海北地一起到过国内外很多地方。

1948年,我们在家乡结婚时,我十八岁,在中正中学读高中。婚后的第二天,我独自回到上海,由于正值战乱,我们的小家庭没有立即迁来。

我仍然非常喜欢画画。上课时我留心观察老师的举止和神态,高中的新课本中每页纸上下的空白处,被我画了不少人物速写。有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文老师,各科都有。画中人物的动作都是连续的,有的在黑板上书写,有的在教导学生,有的在批改作业……因为每一个动作,会画连续的多幅,翻动书页的时候,里面的人物就都运动起来,生动得和放映电影一样。同学们看了,觉得有趣,大笑不已。

后来,我就不再读书了。成家了,就是大人了,要承担起家庭责任。父亲在袜厂破产后也没再工作,我自然要想办法赚钱养家。

不久,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我婶婶的父亲开了家小百货店,让我去站柜台。这份工作暂时解决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我因爱画画,没有顾客的时候,就临柜作画,在报纸上画,在包装纸上画。父亲看我即便为生计,接受了站柜台的工作,也没有放弃爱好,就主动为我联系到一位老师。他说,我带你去找个老师学习,你还是画画吧。

我随父亲来到一家广告公司,看到一个老师正在画广告画,便向他表达了想拜师学习的意愿。那位名叫金铭的老师对我说,学画要先打好素描基础,并告诉我一个地址,让我去学习素描。他说,他每晚也在那里学习。
我按照他给的地址,在新乐路找到了一间画室,是底层门面,约三十平方米。我去时,有十几个青年男女正对着石膏像作画,看上去特别专业,有档次。这就是陈盛铎先生的现代画室。陈先生是一位留日回来的教授,在上海美专授课,这里是他租房开设的教授点。报名后,陈老师与我聊了聊,便算是他的学生了。课程的内容,以素描等基本功的训练为主。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正规的美术教学,知道学画画原来要从画石膏像开始。
陈教授是现代著名画家,江苏扬州人。他1922年人上海美专西画系学习,1926年毕业后到日本川端画学校读研究生。回国后,曾执教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法籍教授罗多的助教。也许正是这段给外籍教授做助教的经历,影响了陈老师的教学方法。其后,他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任西画教授,及解放前后,自办现代画室的时候,教学方法都是很典型的西洋教学法。
陈老师这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有一个称法叫“四面开花”。就是在纸张上确定一个点,然后上下左右四面延展。这是他自己思考和创立的绘画练习法,针对画画的准确性进行专项训练,解决精准定位的问题。我觉得他极为重视基础,非常看中扎实基本功的培养,一定要让初学者有很好的人门训练。这一点,拜其门下者,均印象深刻。
陈老师对于初学者的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他规定,每次必须以透视的方法,用线画几何模型。圆形、方形、三角、多边形都有,随意杂乱地堆砌在一起,作为静物写生的对象。每次为我们初学者布置好任务,陈老师就会轮流去教授其他学员。等大家画得差不多时,他再回来检查。手握一支笔,边指点边修正,指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直到他找不到透视和画法的差错了,学员才可以进人下一个阶段,学画光面。就这样,半个月,一个月,都在重复同样的学习和训练。很多人觉得枯燥,无趣味,捱过三天的时光都很难。最后,十去四五,剩下三五个还在坚持。不过但凡坚持下来的,都打下了眼明手准的扎实基础,后来在绘画领域都有了不小的成就。陈老师说:“搞艺术的东西不能含糊,要有艺术坚持。”直到今天,这句话我都牢记着。但是,学员少了,学费收入随之减少,就经常见到陈老师吃一碗阳春面或者一片面包。
一般,这样的基本功打一两个月后。就可以开始画石膏像了。我在现代画室学习了半年,每天晚上两到三个小时,现在看来,这段时间打下的扎实基本功,构成了我绘画的基础,正是这种严格的准确性训练使我在后来创作连环画时,能精准地表现人物和场景。在方寸纸张之上准确呈现主题。很多年后,我在奉贤五七干校劳动的时候。工宣队领导要我们为先进农民画肖像素描。先找了几个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来画。怎么画都觉得不是很像,有人就建议说,请汪观清来试试。从我开始画到画完,围观的人频频点头,称画得又快又像,准确传神,这就得益于当年我在现代画室的扎实基本功训练。

我至今都很认同“四面开花”的训练方法,以致后来我在指导别人画画的时候,也采用这套方法。我的几个孙辈也喜欢画画,他们来我这里,我坚持他们必须接受这套枯燥但实用的训练。我的经此训练的孙子、孙女后来考上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分别在美国、英国攻读了美术专业的硕士学位。现都回到上海,从事专业美术创作。
在现代画室学习期间,我仍在小百货店打工,工资非常微薄,其中的一半用以支付陈老师的学费。因为收入有限,为了省下坐电车的交通费,很多时候我都是步行去上课。上课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到十点,每次步行要走近五十分钟,我从来风雨无阻。

班上有二三十个学生,我邻座有两个年龄比我小几岁的年轻人,画得很好,画石膏像特别逼真。我之前是靠自己临摹小人书打的底子,画个张飞、关公什么的还可以,西洋的这些表现手法,我并不擅长。于是就向这两位同学请教,他们也毫无保留,把其中的决窍讲给我听。我记得这两位同学,一位姓王,名伟成;一位姓马,名乐群。几年后我进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发现这两位也同在社里,两个都在年画组,成了画领袖题材年画的专业户。

在班上,还有另外一个同学,他画得很一般。闲聊中,我知道他姓任,有一个哥哥,兄弟俩住在八仙桥,解放前已经画连环画。后来,任同学邀请我去他家里看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怎样画连环画。与他们熟悉后,我了解到,两兄弟专职画连环画,像流水线一样生产作品,小任画人物,大任补背景,素材的选择也非常便捷,就是从别人的连环画中,寻找构图布景、人物动作、衣纹组织、山石道具。连毛笔、白描、勾线等笔法也都要找来,为己所用。这样边创作边学习的方法虽然较为机械,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我在旁边看着,豁然开朗,一本本原以为和自己距离遥远的连环画,居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我心想,这我也能做到啊。当然只是想想,我从没尝试过任氏兄弟的方法。

八个月后,我学习期满,离开了现代画室。陈盛铎老师对艺术的态度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后期的艺术之路,是我正规的艺术启蒙之师。顺便一提,陈老师画油画,他的风景画《黄山》《西湖》等在市美协展出,我去看过,画得真好。1952年后,他受聘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美术教研室,担任教授。

我从现代画室结业的时候,正是抗美援朝爆发的前后。我便根据报纸上报道的战斗英雄事迹,编画了多篇短幅连环画,开始陆续给一些报刊投稿,但多以收到退稿信为结局。一次,我几乎同时收到三张报纸的退稿信,分别来自《亦报》《晚报》《通俗报》,奇怪的是,三张退稿信的字迹和内容一模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因美编是个有一定专业性又比较灵活的工作,很多美编可以同时在几家出版社或报社兼职,我的这三封退稿信就来自同一个美编之手。

因为有画画的梦想,我辞去了百货店的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1949年,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我太太要照顾孩子,也无法出去工作,赚钱养家。家庭的经济负担很重。此时的连续退稿,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那阵子,我对将画画作为前途和职业产生了迷茫。1950年,我和太太、孩子返回了家乡。

一日,我正在家中,舟川小学的老师让他的一个学生来找我,手里拿一张《安徽日报》。学生指着上面的画作说:“这是你画的吧!”我细看是的!正是我之前在上海投稿的四幅故事画。看到自己的画发表了,阴霾低落的情绪一扫而空。这四幅短画,是我第一次在国家报刊媒体上发表作品,对我的意义重大。它在我渐失信心的情况下,又给了我力量和勇气,使我坚持走下去。我也因这幅发表的画作,开始坚定信心,从一个连环画爱好者走上连环画创作者之路。

我随即和家里商量,还是要回到上海去。毕竟上海天地广阔,何况我在上海已经好多年,熟悉那里的生活,也已经认识一些画圈里的人,太太同意了。我只身回到上海后,又陆续给《安徽日报》《通俗报》等报刊投稿。此后倒是好运连连,《血冲洗着的岛屿》《师徒团结,搞好生产》《一个当选的青年女代表》等相继刊出。因为已经解放,画的这些题材都是新的。当时,从事连环画创作很吃香,新的时代,画一些政府鼓励、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说明思想进步,而且收入比较丰厚,因此不少画家都转到这一行里。
画圈里还有一个不言明的看法,如果能参与到连环画创作当中,有收入保障不说,也是对绘画能力的一种证明,说明绘画能力不弱,也容易出名。我自然也不能免俗,便拿着发表的作品,去向私人出版商寻求合作的机会。有了发表的作品,就有些底气,或多或少说明着自己的能力,可是这期间也碰过几次壁。任氏兄弟当时已经出道,我与他们关系还不错。我知道,在连环画方面,他们比我有更多的人脉。他们也知道我的境遇和想法,却一直没有帮忙介绍门路的意思。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连环画作者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

在我的坚持和不懈努力下,机会终于来了。一个盛夏的中午,我又出去找出版商。这次去的是山东路福州路。那里是上海有名的文化街,很多私营出版书局都集中在那儿。我来到正气书局。我去的时候,编辑室里有位画家正在午睡,桌上放着一沓画稿。我不敢打扰,等了片刻,他醒来,边抽烟边喝茶,肩上蹲着他养的一只猴子。我恭敬地自我介绍说:“我喜欢画画,这是我的画,在家乡发表了,请您看看,多多指教。”意思是有否合适的活儿,可以让我做做。这位画家比我年长,清瘦,很仔细地翻看我的画作,操着一口低声的宁波口音,说:“我这里有一个山东出版社的任务,来不及画,你拿去试试吧。画好铅笔稿拿来给我看。”我先是惊喜,又有些惴惴不安,问:“那人家能同意吗?” “画得好,人家就用。”画家爽快地说。

当时,连环画的题材,与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几件国家大事上。当然,具体题材五花八门,以小见大。正气书局分配给我的这个故事名叫《爱情》,反映的是一个志愿军军人的爱情故事。因为第一次接到这个大任务,有八十张画面,在当时看来,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我激动极了。那段时间,我情绪高昂,心里充满了自信,一心要把第一次任务完成好,否则对不起正气书局这位热心豪爽、敢于担当的画家兼美编俞沙丁先生。于是,除了吃饭睡觉,我废寝忘食,挥笔不辍。其实睡觉也没几个小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画画。一个礼拜后,完成了全部画稿,简直飞快。我立即拿画好的铅笔稿,面请俞先生指正。俞先生手持铅笔,边阅视边指出修正的建议。我在一旁,都不敢问每幅画稿费多少的事儿。
两个礼拜后,画稿修正完毕,我马上又去送交给俞先生。为了节省电车的车费,照旧步行去。想不到,俞先生又在睡觉。我依旧等候,等他醒来,洗脸,泡茶,收拾停当,然后拿过我的画稿,看了几分钟,抬眼,对我说,这里改一下,那里改一点。我依照他的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不久,《爱情》寄走了。我一边等候回音,一边继续我的生活。半年时光匆匆流逝,《爱情》石沉大海,没有了音讯。

其间,我偶然认识了一位从事文稿编辑的朋友。他谈起一部连环画的脚本,题目叫《扫雷英雄姚显儒》。文字由他改编,共需五十六张画稿来表达。他说:“这部小人书是私营出版商的约稿,稿酬低得很,每张仅一块两毛五,你画吗?”对我来说,当时只要有画画机会,比什么都重要,我既需要钱来维持生活,更需要创作来证明自己,当即应允下来。

我又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完成了创作,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笔连环画稿酬,六十八块五毛钱。虽然事前言明稿酬不高,但这样的收入,在当年仍属可观,当时银行收购一两黄金的价格是九十元。很久之后一个意外的机会,我知道了这部连环画稿酬低的真正原因。原因是涉及的人多,层层分包,我拿到的仅是绘画部分一半的稿酬。但我仍然感激这位文稿编辑,因为他,我开始了连环画的创作,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出版问世,也从此走上了连环画创作的专业之路。
有了第一部之后,就有了第二部,乃至更多连环画的创作机会。当然我的稿酬也很快上去了,一般每幅三元。一年半之后,那部《爱情》连环画由山东出版社出版,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惊喜。《爱情》是我的首本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此时我才知道,拖延这么久的背景,是因为国家出版社出版流程复杂,出版周期都比较长。
《爱情》的出版,里面有俞沙丁先生的心血和帮助。俞先生原名寒竹,曾经在镇江当过老师,擅长版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就创作了控诉“九一八”以来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人民备受残害的《松花江上》,他后来创作的《护林》《渔讯时节》《场上》,也都是很好的作品。俞先生可以算是我连环画从业初期的“贵人”。他在我初涉连坛的时候给了我机会,使我有了经济收入,窘迫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他又像一位伯乐,作为连坛前辈,不计报酬,真诚地为一个年轻人提供帮助,给予指导。1954年,俞先生被支援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我们的联系减少了。1960年,他曾经回来过上海,我见俞先生体弱多病,就送了五十元钱,请他买些补品,补补身体。没想到第二年俞先生将钱邮寄给了我。他是我学连环画的第一位导师我至今难忘。
我后来想,我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爱情》,还是《扫雷英雄姚显儒》?从动手时间看,当然是《爱情》,但出版社出版得早,还是《扫雷英雄姚显儒》。我从开始连环画创作,从《扫雷英雄姚显儒》,到2013年再画《南京路上好八连》,结缘红色题材,特别是部队革命题材,几十年的连环画生涯,也一直以红色为主线。许多事情回头一看,也许一切从最初就已确定。

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和人和。我非常庆幸我跻身于这个时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中国连环画即将走向大繁荣的时期,是连环画行业的一个高峰的开始。而上海,被誉为中国连环画的大本营。我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步入连环画行业之初,就有了高起点,也被更高的标准要求和约束着。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资,缺乏后天的努力,就无法栖身于此,就达不到这个行业的合格标准。同时,这座城市也为我们提供着最优质的资源和施展身手的极好舞台,激励和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在上海,我后来结识了许多连环画家,他们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互相切磋,共同为连环画事业作出了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6经验 +66 收起 理由
dyt401 + 6
只抽熊猫2 + 10
直到永远 + 10 赞一个!
aaaaaaaaa + 20
雨中迷景 + 10 很给力!
tang999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48

主题

386

回帖

1495

积分

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2019年5月21日
在线时间
3656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95

主题

1万

回帖

8万

积分

连趣总理

注册时间
2010年7月30日
在线时间
14496 小时
精华
1

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品连谈兵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4738

主题

5万

回帖

91万

积分

版主

注册时间
2010年5月13日
在线时间
24848 小时
精华
1

宝贝展示2连趣书影大赛2014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斑竹我与连趣的故事品连谈兵杂谈活动奖家乡美摄影奖连趣十周年竞赛人美社70周年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212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连趣副总理

注册时间
2011年9月20日
在线时间
15070 小时
精华
0

宝贝展示2我最爱的七八十年代连环画2018晒宝大赛2018我与连环画的故事连趣2015百题竞赛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习汪老的努力精神。

387

主题

1万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注册时间
2005年12月27日
在线时间
19646 小时
精华
17

家乡美摄影奖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80

主题

287

回帖

2107

积分

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2021年10月23日
在线时间
261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8

主题

1813

回帖

1万

积分

连趣部长

注册时间
2021年5月28日
在线时间
2782 小时
精华
0
发表于 2023年6月12日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一个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连趣网 ( 京ICP备13010301号-1 )

GMT+8, 2025年2月5日 22:49 , Processed in 0.0729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