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有些人,羡慕我们中老年人喜爱连环画的连环画情结(或叫童心)。</p><p>我来表白一下我的连环画情结:</p><p>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文艺要面向工农兵,为工农兵所服务,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大概意思,原语录已记不大起来了)。</p><p>在毛泽东时代,突出政治,就要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组织了刘继卣、程十发、王叔晖、戴敦邦等等有名的画家,安下心来,为工农兵画通俗易懂的连环画;</p><p>虽然可能有一些画家不情愿(例如戴敦邦现在为连环画《海港》签名售书时流露的话),但必须要执行毛主席指示;</p><p>并且,要画得好(主要是画什么,要像什么,要工农兵能看懂,例如,画人要像那个行业的人,画火车像火车,画驳壳枪像驳壳枪,画机枪像机枪,画战马像战马,画战场像真的战场,,,,,),不能有一点“污辱工农兵的形象”,(谁还“写意”、“变形”?);</p><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名家画出了为大众所喜爱的、津津乐道的、爱不释手的小人书,创造了连环画的辉煌。</p><p>这个毛泽东时代,按照现在社会的情势,我推算,是一去不复返了;连环画可以复制,但这个时代,是无法复制了。所以我说,无论怎样努力,连环画不可能再恢复到这个时代的辉煌,(有名的画家,都去“自我”去了,谁还愿意费力不经济效益的画连环画呢?),所以,毛泽东时代的连环画被收集,渐渐进入收藏领域。</p><p>正是因为毛泽东时代,“想劳动人民之所想,急劳动人民之所急”,为我们留下我们爱不释手的连环画,所以我要说:“毛主席万岁”!</p><p>这就是我的连环画情结,每当我拿到那个年代的小人书,就想起曾经在这个年代,做梦都梦见《三国演义》里吕布战三英的画面、争抢小人书、显摆小人书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情景,,,,,,</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228363996[/lastedittime]编辑过] |